一种多功能炒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91967发布日期:2020-02-22 02:22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炒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处理装置,具体是一种多功能炒茶装置。



背景技术:

在茶叶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茶叶进行烘炒,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

但是现有的烘炒工序一般是通过人工搅拌茶叶来完成,人工炒茶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翻炒不均匀,容易炒焦或炒制不均匀等问题,此外现有的炒茶锅的加热组件只设置在炒茶锅底部,如果搅拌不均匀时,炒茶铁锅底部的茶叶所受温度过高,上部茶叶所受温度不足,容易影响茶叶的整体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炒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炒茶装置,包括炒茶铁锅和发热板,所述发热板固定安装在炉灶内部,所述炒茶铁锅可拆卸安装在发热板上,所述炒茶铁锅与发热板等径,所述炒茶铁锅内设置有炒茶组件,所述炒茶组件包括茶叶搅拌组件、用于驱动茶叶搅拌组件的动力机构和用于固定茶叶搅拌组件的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安装在墙面上,所述动力机构可拆卸安装在支架上,所述动力机构与茶叶搅拌组件之间通过皮带连接传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皮带为三角带;所述炒茶铁锅与发热板的直径均为80cm。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茶叶搅拌组件包括过渡传动组件和搅拌机构,所述过渡传动组件与搅拌机构之间通过抽拉环可拆卸连接,所述过渡传动组件包括过渡转轴、固定安装在支架上的第一轴承座及第二轴承座,所述过渡转轴转动安装在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渡转轴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机械手、与过渡转轴可拆卸连接的搅拌转轴和用于转动安装搅拌转轴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分别固定安装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所述搅拌转轴转动安装在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上,所述搅拌机械手固定安装在搅拌转轴下方端部,所述固定支架可拆卸安装在炉灶上的安装孔内。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转轴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搅拌机械手为不锈钢材质且为仿人手结构设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渡转轴的上方端部固定安装从动槽轮,所述动力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用于固定安装驱动电机的电机支撑板,所述电机支撑板可拆卸安装在支架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与从动槽轮相互配合的主动槽轮,所述主动槽轮与从动槽轮通过皮带连接传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电机电性连接调速器,所述调速器固定安装在墙面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发热板的侧面设置有隔热棉,所述隔热棉固定安装在炉灶内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朝向炒茶铁锅内部的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压住茶叶的压实支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动力机构,通过皮带连接传动,带动茶叶搅拌组件,从而对炒茶铁锅内的茶叶进行翻炒,机械化的炒茶工序保证炒茶过程中始终保持恒速状态,从而保证恒量炒茶所用时间,达到恒时的目的,稳定性高的同时减轻人工炒茶的劳动强度,提高炒茶的工作效率;同时采用与炒茶铁锅等径的发热板,起到恒温保温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多功能炒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多功能炒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多功能炒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中:100-炉灶、200-墙面、1-炒茶铁锅、2-发热板、3-支架、4-皮带、5-抽拉环、6-第一轴承座、7-第二轴承座、8-过渡转轴、9-搅拌转轴、10-搅拌机械手、11-固定支架、12-第三轴承、13-第四轴承、14-安装孔、15-驱动电机、16-电机支撑板、17-主动槽轮、18-从动槽轮、19-调速器、20-隔热棉、21-压实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一种多功能炒茶装置,包括炒茶铁锅1和发热板2,所述发热板2固定安装在炉灶100内部,所述炒茶铁锅1可拆卸安装在发热板2上,所述炒茶铁锅1与发热板2等径,所述炒茶铁锅1内设置有炒茶组件,所述炒茶组件包括茶叶搅拌组件、用于驱动茶叶搅拌组件的动力机构和用于固定茶叶搅拌组件的支架3,所述支架3固定安装在墙面200上,所述动力机构可拆卸安装在支架3上,所述动力机构与茶叶搅拌组件之间通过皮带4连接传动;通过设置动力机构,通过皮带4连接传动,带动茶叶搅拌组件,从而对炒茶铁锅1内的茶叶进行翻炒,机械化的炒茶工序保证炒茶过程中始终保持恒速状态,从而保证恒量炒茶所用时间,达到恒时的目的,稳定性高的同时减轻人工炒茶的劳动强度,提高炒茶的工作效率;同时采用与炒茶铁锅1等径的发热板2,起到恒温保温的目的;所述皮带4的种类不加限制,例如尼龙片基带、多楔带、pu圆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皮带4为三角带;所述炒茶铁锅1与发热板2的具体大小不加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炒茶铁锅1与发热板2的直径均为80cm。

所述茶叶搅拌组件包括过渡传动组件和搅拌机构,所述过渡传动组件与搅拌机构之间通过抽拉环5可拆卸连接,所述过渡传动组件包括过渡转轴8、固定安装在支架3上的第一轴承座6及第二轴承座7,所述过渡转轴8转动安装在第一轴承座6和第二轴承座7上;通过设置过渡传动组件与茶叶搅拌机构之间通过抽拉环5可拆卸连接,在完成自动搅拌的同时便于将茶叶搅拌机构拆卸,在炒茶完成后便捷的将茶叶取出;所述过渡转轴8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

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机械手10、与过渡转轴8可拆卸连接的搅拌转轴9和用于转动安装搅拌转轴9的固定支架11,所述固定支架11上分别固定安装第三轴承12和第四轴承13,所述搅拌转轴9转动安装在第三轴承12和第四轴承13上,所述搅拌机械手10固定安装在搅拌转轴9下方端部,所述固定支架11可拆卸安装在炉灶100上的安装孔14内;通过设置搅拌机械手10和固定支架11,固定支架11有效保证搅拌转轴9处于炒茶铁锅1的中心且稳定的旋转,在动力机构的作用下,过渡传动组件带动搅拌转轴9转动,从而带动搅拌机械手10在炒茶铁锅1内部匀速稳定的转动,保证茶叶翻炒的均匀性;所述搅拌转轴9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搅拌机械手10为不锈钢材质且为仿人手结构设置。

所述过渡转轴8的上方端部固定安装从动槽轮18,所述动力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5和用于固定安装驱动电机15的电机支撑板16,所述电机支撑板16可拆卸安装在支架3上,所述驱动电机15的输出端固定安装与从动槽轮18相互配合的主动槽轮17,所述主动槽轮17与从动槽轮18通过皮带4连接传动;通过设置驱动电机15,在主动槽轮17与从动槽轮18在皮带4的连接传动下,从而驱动电机15转动带动过渡转轴8转动,继而带动带有搅拌机械手10的搅拌转轴9在炒茶铁锅1内部转动;;进一步,为有效根据炒茶的效果,调节炒茶的速度,所述驱动电机15电性连接调速器19,所述调速器19固定安装在墙面200上。

进一步,为避免热量散失,所述发热板2的侧面设置有隔热棉20,所述隔热棉20固定安装在炉灶100内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在炒茶铁锅1的隔热棉20外侧的炉灶100上复制无数个类似的炒茶装置,从而可以实现多量炒茶作业,性价比高,成本低且效率高。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设置动力机构,通过皮带4连接传动,带动茶叶搅拌组件,从而对炒茶铁锅1内的茶叶进行翻炒,机械化的炒茶工序保证炒茶过程中始终保持恒速状态,从而保证恒量炒茶所用时间,达到恒时的目的,稳定性高的同时减轻人工炒茶的劳动强度,提高炒茶的工作效率;同时采用与炒茶铁锅1等径的发热板2,起到恒温保温的目的。

实施例2

如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朝向炒茶铁锅1内部的所述固定支架11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压住茶叶的压实支架21;通过设置压实支架21,使得茶叶不会顺着炒茶的放心走,达到翻滚,炒茶的状态。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设置压实支架21,使得茶叶不会顺着炒茶的放心走,达到翻滚,炒茶的状态。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