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杆式茶叶拼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39544发布日期:2020-02-07 21:49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杆式茶叶拼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生产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杆式茶叶拼配机。



背景技术:

在茶叶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进入拼配工序,拼配工序是将单种茶叶不同等级的成品茶按各种比例进行混合,或是再加入一些香料,以提高茶叶的品质。目前,采用拼配的方式主要为人工拼配、滚筒拼配和渥堆拼配;人工摊料拼配具有卫生条件较差、拼配效率慢、拼配不均匀等缺陷;采用滚筒拼配,占地面积较大、茶叶最大拼配量为滚筒的一半体积,空间利用率较低、滚筒连续反转易产生碎茶或茶末,需另外增加筛末装置,进料只能按顺序排队茶叶进料,不能实现多种茶叶同时进料和拼配;渥堆拼配是由匀料输送带一层一层叠加送料,往往不均匀,达不到拼配的效果。中国专利号:201721008515.1,公开了一种茶叶拼配机,这种拼配装置,占地面积较大,进料时,需要停止设备,每一种茶叶只能按顺序人工排队茶叶进料,不能实现多种茶叶同时进料,且不能实现加料和拼配同时进行,只能分批次对茶叶进行加料拼配,同一种茶叶加料时往往堆在一起,容易导致拼配不均匀,茶叶拼配时,整个拼配灌的旋转需要耗费较大的动力,增加了拼配的成本;中国专利号:201820074867.5,公开了一种茶叶粉末锥形搅拌装置,此装置在进料时,只能将不同种类的茶叶依次从进料口加入,加入的茶叶会按照顺序由底层依次叠加上去,搅拌装置搅拌时,更多的是对茶叶进行水平的搅拌,难以将茶叶进行垂直的搅拌,导致拼配不均匀。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目前茶叶拼配机主要存在的技术缺陷还是茶叶拼配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螺杆式茶叶拼配机。其解决了茶叶拼配机占用空间大和茶叶拼配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螺杆式茶叶拼配机,包括拼配桶,上述拼配桶顶部为进料口,上述拼配桶内垂直设有螺杆输送仓,上述拼配桶上位于螺杆输送仓内可转动地设有螺杆,上述拼配桶底部位于螺杆输送仓下方垂直设有出料输送仓,上述螺杆贯穿螺杆输送仓且延伸至出料输送仓内,上述螺杆的轴心线分别与螺杆输送仓的轴心线和出料输送仓的轴心线重合,上述螺杆输送仓与上述出料输送仓之间形成一输送口,上述螺杆上设有绞龙叶片,上述绞龙叶片外侧沿与螺杆输送仓内侧壁和出料输送仓内侧壁密封连接或存有间隙,上述拼配桶上设有一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驱动传动螺杆做旋转动作。

进一步的:

上述驱动机构包括旋转电机、与旋转电机输出轴连接的小带轮、与螺杆固定连接的大带轮、包覆大带轮和小带轮的皮带。

上述拼配桶外侧壁上设有一电机座,上述旋转电机固定于上述电机座上,上述电机座与拼配桶之间设有弹簧张紧机构。

上述拼配桶上半部为圆柱状,下半部为漏斗状。

上述拼配桶外侧设有复数个用于将外部茶叶输入拼配桶的立式输送机,各上述立式输送机的输出端口位于进料口上方。

上述出料输送仓下端设有两个下料斗,上述下料斗下方设有出料输送机。

上述拼配桶上设有复数个连接杆,上述螺杆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连接杆连接,上述出料输送仓通过连接杆固定于拼配桶上。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螺杆推进式的输送结构使茶叶在拼配桶内连续拼配,整机立式结构比传统的滚筒拼配机占地空间小,利用垂直空间,拼配容积和拼配量更大,当绞龙叶片正转时,茶叶通过绞龙叶片在螺杆输送仓向上垂直输送,螺杆输送仓顶部的茶叶重新掉落至拼配桶内,实现多次拼配,拼配更均匀,茶叶进行连续拼配,当绞龙叶片反转时,茶叶通过出料输送仓垂直向下出料,简单实用;

(2)根据拼配的茶叶的种类大小,螺杆输送仓与螺杆之间可设计成存有间隙,有利于螺杆的转动,在拼配时,可以防止茶叶从间隙掉落,还可以使得茶末从间隙中掉出,清除茶叶中的茶末,同时,可防止因为振动而导致绞龙叶片与筒壁的摩擦、碰撞;对于拼配较小的茶叶,上述螺杆输送仓与螺杆之间还可以设计成密封连接,可在绞龙叶片外侧沿上设置柔性物,如橡胶等,可以防止较小的茶叶卡设于间隙中,使茶叶磨成茶末,简单实用;

(3)多个立式输送装置可同时进行多种茶叶的加料,通过控制立式输送机的速度,从而各种茶叶拼配的比例,不同种类的茶叶同时进入拼配桶,不同种类的茶叶通过输送口进入螺杆输送仓,茶叶在螺杆输送仓进行拼配,加料和拼配同时进行,使得拼配更均匀,减少了输送拼配时间,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4)整机实现自动出料,由plc控制立式输送机、螺杆拼配速度,拼配时间,智能化程度高,节省人力、时间,提高拼配效率;整机结构简单实用,安装、维护实用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考图1至图5,一种螺杆2式茶叶拼配机,包括拼配桶1,拼配桶1上半部为圆柱状,下半部为漏斗状,拼配桶1顶部为进料口11,拼配桶1外侧设有复数个用于将外部茶叶输入拼配桶1的立式输送机6,各立式输送机6的输出端口位于进料口11上方,出料输送仓4下端设有两个下料斗7,下料斗7下方设有出料输送机8。

其中,如图2、图4和图5,拼配桶1内垂直设有螺杆输送仓3,拼配桶1上位于螺杆输送仓3内可转动地设有螺杆2,拼配桶1底部位于螺杆输送仓3下方垂直设有出料输送仓4,螺杆2贯穿螺杆输送仓3且延伸至出料输送仓4内,螺杆2的轴心线分别与螺杆输送仓3的轴心线和出料输送仓4的轴心线重合,螺杆输送仓3与出料输送仓4上下间隔设置形成一输送口31,螺杆2上设有绞龙叶片21,绞龙叶片21外侧沿与螺杆输送仓3内侧壁和出料输送仓4内侧壁存有间隙,间隙大小大于1mm且小于3mm,可以有利于螺杆2的转动,在拼配时,可以防止茶叶从间隙掉落,还可以使得茶末从间隙中掉出,清除茶叶中的茶末,同时,可防止因为振动而导致绞龙叶片21与筒壁的摩擦、碰撞。

其中,如图2、图3和图4,拼配桶1上设有一驱动机构5,驱动机构5包括旋转电机51、与旋转电机51输出轴连接的小带轮52、与螺杆2固定连接的大带轮53、包覆大带轮53和小带轮52的皮带54,该驱动机构5驱动传动螺杆2做旋转动作,拼配桶1外侧壁上设有一电机座9,旋转电机51固定于电机座9上,电机座9与拼配桶1之间设有弹簧张紧机构91,拼配桶1上设有复数个连接杆12,螺杆2两端分别通过轴承55与连接杆12连接,出料输送仓4通过连接杆12固定于拼配桶1上。

上述拼配桶1上半部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长方形;上述立式输送机6为常规机构,其结构已为公知,在此不予赘述;螺杆输送仓3与螺杆2之间还可以密封连接,可在绞龙叶片21外侧沿上设置柔性物,如橡胶等,对于拼配较小的茶叶,可以防止较小的茶叶卡设于间隙中,使茶叶磨成茶末。

上述连接杆12可以横设于拼配桶1上,如图2所示,也可以为其他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不同种类的茶叶分别通过立式输送机6进行输送,通过控制立式输送机6的速度,从而调节各种茶叶拼配的比例,不同种类的茶叶从进料口11进入拼配桶1内,不同种类的茶叶通过输送口31进入螺杆输送仓3,通过控制旋转电机51正转,带动螺杆2和绞龙叶片21正转,在螺杆输送仓3内的茶叶通过绞龙叶片21垂直向上输送拼配,输送至螺杆输送仓3顶部的茶叶重新掉落至拼配桶1内,螺杆2推进式的输送结构使茶叶在拼配桶1内连续拼配,加料和拼配同时进行,使得拼配更均匀,减少了输送拼配时间,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当拼配结束时,通过控制旋转电机51反转,带动螺杆2和绞龙叶片21反转,茶叶通过出料输送仓4垂直向下出料。

整机立式结构占地空间小,利用垂直空间,拼配容积和拼配量更大;整机实现自动出料,由plc控制拼配速度,智能化程度高,节省人力、时间,提高拼配效率;整机结构简单实用,安装、维护实用简便。

电机座9与拼配桶1之间设有弹簧张紧机构91,弹簧张紧机构91由复数个螺管和复数个与螺管对应的螺丝组成,通过弹簧张紧机构91调节皮带54的张紧度,保护驱动机构5。

实施例二:

如图6,出料输送仓4的半径设计成大于螺杆输送仓3的半径,出料输送仓4内的绞龙叶片212半径大于螺杆2输送仓3内绞龙叶片211的半径,这种结构可以加快出料的速度。

实施例三:

如图7,出料输送仓4的半径设计成小于螺杆2输送仓3的半径,位于出料输送仓4内的绞龙叶片212半径小于螺杆2输送仓3内绞龙叶片211的半径,从而加快拼配的速度。

根据拼配茶叶的种类和大小,将拼配机设计成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方便生产加工需要。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