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马铃薯的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5399发布日期:2020-03-24 13:41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马铃薯的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马铃薯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马铃薯的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马铃薯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称为世界五大作物。

近年来,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我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并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我国很多种植马铃薯的区域多为黄土地,泥土很容易附着在马铃薯表面,且不易掉落,尤其是经过晾晒,表面的泥土更加不易掉落,马铃薯的品相直接影响了其潜在的经济价值。除了马铃薯的保存过程不需要清洗外,不管是马铃薯的初加工还是深加工,都要求将其表面的泥土去除干净,这样才能保证其后续加工链的要求。目前,各种各样的土豆清洗机适时出现,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土豆清洗机清洗效果不太理想,且目前的清洗机结构复杂,到这企业的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马铃薯的清洗装置,能够将马铃薯分层式的进行清洗,避免多个马铃薯集中到一起而造成清洗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清洗的效率和清洗质量。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马铃薯的清洗装置,包括底座、清洗筒、电机一和电机二,底座的上表面两侧位置分别固定安装有竖直安装的侧板,两个侧板的中间位置设有可转动的清洗筒,清洗筒通过安装在其中一个侧板外侧的电机二进行驱动,清洗筒的内部设有一主轴,主轴的中心线与清洗筒的中心线相重合,在主轴上安装有三个第一隔板和三个第二隔板,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在主轴上交错分布,相邻的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间距相等,第一隔板通过其中心位置的行星齿轮安装在主轴上,第二隔板与主轴之间为固定连接,主轴的上端通过轴承连接在位于清洗筒顶部的上盖中心位置,主轴的上端与安装在上盖顶部的电机一相连,上盖上连接有一进水管,进水管贯穿上盖延伸至清洗筒的内部,且在进水管上安装有多个喷嘴,喷嘴的出口朝向清洗筒的底部设置。

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均包括设置在中部的金属板,金属板的上下两侧位置安装有软质橡胶板,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厚度方向均开设有多个过水孔。

所述清洗筒的侧面开设有一便于马铃薯放入清洗筒内部的盖板,在盖板与清洗筒的连接处设有防止漏水的密封垫。

所述盖板通过合页安装在清洗筒上,且清洗筒的外壁上安装有用以将盖板进行固定的搭扣,在盖板的外侧表面安装有把手。

所述清洗筒的两侧外壁位置设有凸台,凸台的中心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侧板上,其中一个旋转轴与电机二相连。

所述两个侧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筋板,筋板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

所述清洗筒的底部连接有出水管。

工作时,利用电机二驱动清洗筒一侧的旋转轴转动,并带动清洗筒转动至其中心线处于水平状态,且盖板位于上方位置,将马铃薯放置到清洗筒内,并位于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位置,将盖板关闭,并利用搭扣将盖板锁紧,再次启动电机二,使得清洗筒的中心线处于竖直状态,电机一位于上方位置,启动电机一,与此同时,进水管连接外部水源,向清洗筒内导入清洗水,电机一带动主轴旋转,固定安装在主轴上的第二隔板与主轴同向转动,而第一隔板在行星齿轮的作用下与第二隔板的旋转方向相反,使得夹设在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马铃薯在随着隔板转动的同时,也能够产生自转,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更好的对马铃薯的表面进行清洗,清洗用水以及污泥沿着过水孔流入清洗筒的底部,并从出水管排出,清洗完成后,电机二驱动清洗筒转动至盖板处于下方的位置,开启盖板,将马铃薯导出,完成清洗工作。

所述两个侧板的中间位置设有可转动的清洗筒,清洗筒通过安装在其中一个侧板外侧的电机二进行驱动;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能够使清洗筒自身产生转动,便于进行马铃薯的进料、出料工作,同时也能够便于设备的维护保养,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所述在主轴上安装有三个第一隔板和三个第二隔板,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在主轴上交错分布,相邻的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间距相等,第一隔板通过其中心位置的行星齿轮安装在主轴上,第二隔板与主轴之间为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主轴将电机一的动力传递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并使得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产生相反方向的转动,这样就能够使得夹设在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马铃薯产生自转,有利于对马铃薯表面的清洁,并且,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马铃薯在清洁过程中是处于平铺状态,不会产生堆积,既保证清洁的同时,也能够避免堆积的马铃薯之间产生磕碰,造成马铃薯的损坏。

所述上盖上连接有一进水管,进水管贯穿上盖延伸至清洗筒的内部,且在进水管上安装有多个喷嘴,喷嘴的出口朝向清洗筒的底部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通过连接外部水管,向清洗筒内供水,继而对马铃薯表面进行清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将马铃薯分层式的进行清洗,避免多个马铃薯集中到一起而造成清洗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清洗的效率和清洗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隔板的安装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清洗筒的截面图。

图中标记:1、底座;2、出水管;3、第二隔板;4、筋板;5、侧板;6、第一隔板;7、进水管;8、电机一;9、喷嘴;10、上盖;11、清洗筒;12、主轴;13、电机二;14、行星齿轮;15、金属板;16、橡胶板;17、过水孔;18、搭扣;19、把手;20、盖板;21、合页;22、凸台;23、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用于马铃薯的清洗装置,包括底座1、清洗筒11、电机一8和电机二13,底座1的上表面两侧位置分别固定安装有竖直安装的侧板5,两个侧板5的中间位置设有可转动的清洗筒11,清洗筒11通过安装在其中一个侧板5外侧的电机二13进行驱动,清洗筒11的内部设有一主轴12,主轴12的中心线与清洗筒11的中心线相重合,在主轴12上安装有三个第一隔板6和三个第二隔板3,第一隔板6与第二隔板3在主轴12上交错分布,相邻的第一隔板6与第二隔板3之间的间距相等,第一隔板6通过其中心位置的行星齿轮14安装在主轴12上,具体的,行星齿轮14由太阳轮、三个行星小齿轮以及齿圈构成,第一隔板与最外侧的齿圈固定连接,太阳轮与主轴通过键条连接,行星小齿轮分别与太阳轮、齿圈相啮合,第二隔板3与主轴12之间为固定连接,主轴12的上端通过轴承连接在位于清洗筒11顶部的上盖10中心位置,主轴12的上端与安装在上盖10顶部的电机一8相连,上盖10上连接有一进水管7,进水管7贯穿上盖10延伸至清洗筒11的内部,且在进水管7上安装有多个喷嘴9,喷嘴9的出口朝向清洗筒11的底部设置。

所述第一隔板6与第二隔板3均包括设置在中部的金属板15,金属板15的上下两侧位置安装有软质橡胶板16,在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3的厚度方向均开设有多个过水孔17,具体的,金属板15采用不锈钢板或钢板,使得主轴12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使第一隔板6与第二隔板3工作稳定。

所述清洗筒11的侧面开设有一便于马铃薯放入清洗筒11内部的盖板20,在盖板20与清洗筒11的连接处设有防止漏水的密封垫。

所述盖板20通过合页21安装在清洗筒11上,且清洗筒11的外壁上安装有用以将盖板20进行固定的搭扣18,在盖板20的外侧表面安装有把手19,以便于将盖板20进行开启。

所述清洗筒11的两侧外壁位置设有凸台22,凸台22的中心固定连接有旋转轴23,旋转轴23通过轴承安装在侧板5上,其中一个旋转轴23与电机二13相连。

所述两个侧板5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筋板4,筋板4的下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

所述清洗筒11的底部连接有出水管2,出水管2与进水管7均安装有阀门。

工作时,利用电机二13驱动清洗筒11一侧的旋转轴23转动,并带动清洗筒11转动至其中心线处于水平状态,且盖板20位于上方位置,将马铃薯放置到清洗筒11内,并位于第一隔板6与第二隔板3之间的位置,将盖板20关闭,并利用搭扣18将盖板20锁紧,再次启动电机二13,使得清洗筒11的中心线处于竖直状态,电机一8位于上方位置,启动电机一8,与此同时,进水管7连接外部水源,向清洗筒11内导入清洗水,电机一8带动主轴12旋转,固定安装在主轴12上的第二隔板3与主轴12同向转动,而第一隔板6在行星齿轮14的作用下与第二隔板3的旋转方向相反,使得夹设在第一隔板6与第二隔板3之间的马铃薯在随着隔板转动的同时,也能够产生自转,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更好的对马铃薯的表面进行清洗,清洗用水以及污泥沿着过水孔17流入清洗筒11的底部,并从出水管2排出,清洗完成后,电机二13驱动清洗筒11转动至盖板20处于下方的位置,开启盖板20,将马铃薯导出,完成清洗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