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立控温控湿的醒发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19564发布日期:2020-04-10 15:27阅读:1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独立控温控湿的醒发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醒发箱的结构改进,具体是一种可以独立控温控湿的醒发箱。



背景技术:

在食堂、酒店、糕点制造厂家等食品需求量大的地方往往需要使用到醒发箱对面团进行醒发,以提高醒发效率。为保证面团醒发的质量,在醒发过程中必须保证醒发箱内具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现有技术中,对于醒发箱箱内温湿度的实现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在箱体内设置一组加热管,同时设置喷水装置用于加湿,喷水装置包括喷嘴和进水管,喷嘴位于箱体内,进水管一端连接喷嘴,另一端伸出箱体外部连接外部水源,比如水龙头。加热管加热维持箱内醒发温度,若要增加湿度时,打开外部水源,水经进水管、喷嘴喷淋在加热管上,蒸发成水蒸气来增加箱内湿度,从而实现一组加热管同时满足箱体内所需的温度和湿度。采用同一组加热管来同时满足箱体内所需的温度和湿度,经常会出现温度正常,而湿度不正常,或者湿度正常,而温度不正常,两者不能兼顾,造成箱内温湿度不稳定,影响发酵质量,尤其是对于同时发酵多层(五层至最高九层)面团时,箱体内温湿度不稳定更容易造成发酵不良;且醒发箱的位置必须靠近外部有水压的水源,比如水龙头,再安装对接头连接进水管,使得发酵箱位置局限性且安装很不方便,导致管路长有泄漏水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独立控温控湿的醒发箱,箱内温湿度均匀稳定,且加湿部件受位置局限性小,使用方便。

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独立控温控湿的醒发箱,包括箱体、第一加热部件、加湿组件和热风循环系统,所述第一加热部件及所述热风循环系统安装在所述箱体内;所述加湿组件包括储水盒、第二加热部件、进水管和水泵,所述储水盒和所述第二加热部件也安装在所述箱体内且所述第二加热部件的发热部伸入所述储水盒内,所述储水盒具有蒸汽出口;所述进水管一端连接所述储水盒,另一端伸出于所述箱体的外部以连接外部水源,位于所述箱体外部的所述进水管的管体上连接所述水泵。

所述储水盒上安装有液位开关,用于对所述储水盒内的水位进行检测。

所述水泵为电磁泵。

所述水泵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底板上并位于所述底板的后侧边缘处,所述水泵的进水端引出所述箱壳外部。

所述储水盒为u形盒,其顶面开放形成所述蒸汽出口。

所述热风循环系统包括循环风机及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包括两个竖向的导风板和一风罩板;所述循环风机及两所述导风板均固设在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壁的其中一侧壁上,所述风罩板的两侧边缘分别固连在两所述导风板上,所述导风板、所述导风板所在的所述箱体的侧壁和所述风罩板共同围成风道,所述风罩板上设有位于其顶部处的进风口和位于其底部处的出风口;所述循环风机、所述第一加热部件及所述加湿组件均位于所述风道内,且所述循环风机靠近所述进风口,所述加湿组件靠近所述出风口。

所述循环风机为贯流风机,其轴向平行于所述箱体的前后方向。

所述第一加热部件和所述第二加热部位为上下设置或前后设置。

所述箱体的左右侧壁上均固设有上下间隔设置的多层条状搁架,用于支撑多个醒发盘,所述循环风机位于最高层所述条状搁架的上方,且所述风道位于与其同侧的所述条状搁架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除设置对箱体内空气直接加热的第一加热部件外,还设置了单独的加湿组件,加湿组件具有独立于第一加热部件的第二加热部件及储水盒,第二加热部件的发热部伸入储水盒内,对储水盒内的水加热蒸发来进行箱内环境加湿,即实现了箱内温度和湿度的分别控制,按各自加热需求进行加热,利于保持箱内温湿度稳定,提高发酵质量,尤其适用于多层物料的醒发;且储水盒内的水时通过水泵抽水填充,则无需必须连接有水压的水源(比如连接水龙头)注水,则使用灵活、方便,受位置局限性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独立控温控湿的醒发箱省略门体后正面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独立控温控湿的醒发箱放置一层醒发盘时侧面视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一种独立控温控湿的醒发箱,包括箱体100、第一加热部件200、加湿组件300和热风循环系统400,第一加热部件200及热风循环系统400安装在箱体100内;加湿组件300包括储水盒310、第二加热部件320、进水管330和水泵340,储水盒310、第二加热部件320也都安装在箱体100内且第二加热部件320的发热部321伸入储水盒310内,储水盒310具有蒸汽出口311;进水管330一端连接储水盒310,另一端伸出于箱体100的外部以连接外部水源,即进水管330一部分位于箱体100内,一部分位于箱体100的外部,其位于箱体100外部的该部分管体上连接水泵340。

本实施例一种独立控温控湿的醒发箱的控温控湿原理是:第一加热部件200用于对箱体100内空气直接加热,以满足醒发的温度要求;第二加热部件320的发热部321伸入储水盒310内,对储水盒310内的水加热蒸发形成水蒸气来进行对箱内环境加湿,即实现了箱内温度和湿度的分别加热,分别控制,第一加热部件200和第二加热部件320互不影响,按各自加热需求进行加热,利于保持箱内温湿度稳定,提高发酵质量,尤其适用于多层物料的醒发,第一加热部件200和第二加热部件320为电加热管;第一加热部件200和第二加热部件320分开设置,分别用于加热和加湿,则方便第一加热部件200和第二加热部件320上分别设置造型以提高对应功能,比如第一加热部件200上可成型多个翅片,第二加热部件320为简单的加热管即可。另外,储水盒310内的水是通过水泵340抽水填充,则无需必须连接有水压的水源(比如连接水龙头)注水,直接通过连接水容器注水即可(如图2所述连接大桶水900),则使用灵活、方便,受位置局限性小。

为对储水盒310内的水量进行实时检测,以便及时续水,在储水盒310上安装有液位开关350。

进一步地,水泵340为电磁泵,液位开关350和电磁泵均与醒发箱的控制器通信连接,比如通过导线进行有线连接或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无线通信连接,以便于当液位开关350检测到储水盒310内的水位低于设定水位时,控制器控制电磁泵工作向储水盒310内通入水,反之,电磁泵不工作。且电磁泵体较小、易安装。

水泵340安装在箱体100的底板110上并位于底板110的后侧边缘处,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是底板110的外表面上,由于箱体100的底板110外表面四角处通常要安装脚轮500,四角脚轮500围成支撑空间600,水泵340设置在此处,可充分利用箱体100的此部分空间,以不加大箱体100的占用空间。

对于储水盒310,本实施例中其为u形盒,其顶面开放形成蒸汽出口311。

为进一步提高箱内温湿度均匀性,本实施例的热风循环系统400包括循环风机410及风道组件420,风道组件420包括两个竖向的导风板421和一风罩板422;循环风机410及两导风板421均固设在箱体100的左右两侧壁的其中一侧壁上,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其固设在箱体100的左侧壁120上。如图1和图2所示,两导风板421左右设置,间隔一段距离,风罩板422的两侧边缘分别固连在两导风板421上,导风板421、导风板421所在的箱体100的左侧壁120和风罩板422共同围成风道700,风罩板422上设有位于其顶部处的进风口423和位于其底部处的出风口424,进风口423和出风口424均为多个小孔,为避免进风口423遮挡贯流风机410、出风口424遮挡加湿组件300造成线条繁琐影响箱内结构的清楚表达,图2中省略了风罩板422上的进风口423和出风口424;循环风机410、第一加热部件200及加湿组件300均位于风道700内,且循环风机410靠近进风口423,加湿组件300靠近出风口424。

第一加热部件200加热箱内空气,需要加湿时第二加热部件320工作对储水盒310内的水加热蒸发,同时循环风机410工作,通过风道700及风罩板422上的进风口423和出风口424将箱体内的气流循环流动,使温度和湿度更加均匀、稳定,尽可能保证箱体内部恒温和恒湿,来保证醒发效果,气流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

进一步地,循环风机410为贯流风机,其轴向平行于箱体100的前后方向。采用贯流风机,气流流动距离长,易于气流扩散,且无紊流,出风均匀,可有效提高箱内温湿度均匀性。

第一加热部件200和第二加热部位320为上下设置或前后设置,即二者可以为上下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也可以为前后位置关系,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当醒发箱的醒发空间较大时,为保证较大量物料醒发时的均匀性,通常在箱体100内设置多层条状搁架130,具体地,箱体100的左右侧壁上均固设有多层条状搁架130,来支撑多个醒发盘800,各侧壁上的多层条状搁架130上下间隔设置,且箱体100的左侧壁上的多层条状搁架130与右侧壁上的多层条状搁架130一一对正,以用来共同支撑醒发盘800。条状搁架130通常为l形长条形,长度方向平行于箱体100的前后方向,其竖直部用于与箱体100的侧壁固定连接,水平部用于支撑醒发盘。本实施例中循环风机410位于最高层条状搁架130的上方,以便于湿热空气能顺利到达最高层醒发盘,同时。风道700位于与其同侧的条状搁架130的外侧,此处,以靠近箱体100的中心为向内,远离箱体100的中心为向外。如图1和图2所示,循环风机410和两个导风板421固设在箱体100的左侧壁120上,则风道700位于箱体100的靠左侧,此时,风道700位于左侧条状搁架130的外侧,即远离箱体中心,从而当循环风机410工作时,湿热气流可有效流经各层条状搁架130,以与各层醒发盘上的醒发物料充分接触,提高醒发均匀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