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乌龙茶杀青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9325发布日期:2020-06-05 18:53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乌龙茶杀青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乌龙茶杀青机组。



背景技术:

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传统乌龙茶加工方法工序多,操作复杂,需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随着中国茶叶生产线的逐步形成,其基本简化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毛火、足火等六道工序。茶叶杀青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是茶叶香气形成的关键制茶步骤。

杀青是乌龙茶加工过程最重要的环节,其特点杀青时间短和温度高,要保持杀青质量的均匀,需要将杀青茶叶在极短时间内投入杀青机或炒干机内,为了提高杀青效率一般采用连续进料后再出料的方式,连续进料的方式会导致前后进料的茶叶杀青时间不一,影响茶叶的加工品质,而且目前的乌龙茶杀青设备基本都是单机作业,这正是现有技术不足之处。但是随着茶叶加工的升级换代,越来越多的茶叶加工企业采用了连续生产线加工,乌龙茶杀青特有的技术要求使现有的杀青设备无法满足连续化生产的要求,成为制约乌龙茶连续加工的技术瓶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了一种乌龙茶杀青机组,解决了连续进料造成的杀青时间不一的问题,同时能提高杀青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乌龙茶杀青机组,包括plc、进料输送机以及水平设置的主带式输送机、第一带式输送机和第二带式输送机;主带式输送机两端分别设有出料口,第一带式输送机两端和第二带式输送机两端分别设有下料口,第一带式输送机和第二带式输送机分别位于主带式输送机两端出料口的下方,进料输送机用于向主带式输送机输送茶原料;

第一带式输送机和第二带式输送机在下料口的下方分别设有杀青机或炒干机,杀青机或炒干机在进茶口处设有进茶漏斗,进茶漏斗上端口与下料口位于同一轴线上,进茶漏斗与下料口之间设有储料斗,储料斗底部设有由驱动单元驱动开合的闸门,储料斗上设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与plc的输入端口电连接,plc的输出端口与驱动单元电连接,plc控制主带式输送机、第一带式输送机和第二带式输送机的转动方向。

由上可知,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料输送机可以连续不断地向主带式输送机输送茶原料,接着进行第一步:plc控制主带式输送机正转再将茶原料输送至第一带式输送机,接着plc控制第一带式输送机正转再将茶原料输送至位于第一带式输送机第一端下料口下方的储料斗上,当称重传感器获得信号达到设定值,plc控制驱动单元打开闸门,此时茶原料通过进茶漏斗落入到位于第一带式输送机第一端下料口下方的杀青机或炒干机内;接着进行第二步:plc继续控制主带式输送机正转再将茶原料输送至第一带式输送机,plc控制第一带式输送机反转再将茶原料输送至位于第一带式输送机第二端下料口下方的储料斗上,当称重传感器获得信号达到设定值,plc控制驱动单元打开闸门,此时茶原料通过进茶漏斗落入到位于第一带式输送机第二端下料口下方的杀青机或炒干机内;接着进行第三步:plc控制主带式输送机反转再将茶原料输送至第二带式输送机,接着plc控制第二带式输送机正转再将茶原料输送至位于第二带式输送机第一端下料口下方的储料斗上,当称重传感器获得信号达到设定值,plc控制驱动单元打开闸门,此时茶原料通过进茶漏斗落入到位于第二带式输送机第一端下料口下方的杀青机或炒干机内;接着进行第四步:着plc控制主带式输送机反转再将茶原料输送至第二带式输送机,接着plc控制第二带式输送机反转再将茶原料输送至位于第二带式输送机第二端下料口下方的储料斗上,当称重传感器获得信号达到设定值,plc控制驱动单元打开闸门,此时茶原料通过进茶漏斗落入到位于第二带式输送机第二端下料口下方的杀青机或炒干机内;然后重复执行第一步,依次循环,直至将茶叶都杀青完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进料输送机可以连续不断地向主带式输送机输送茶原料,而茶叶杀青可以分开在不同的四个杀青机或炒干机内进行,并且每个杀青机或炒干机内杀青时间都是同时进行的,茶叶杀青时间一致,保证了茶叶的加工品质;同时通过四个杀青机或炒干机循环杀青,保证杀青过程不停,提高了杀青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杀青机或炒干机的进茶口和出茶口位于同一开口处,杀青机或炒干机内设有螺旋抄板,杀青机或炒干机通过正转实现从开口处进茶、通过反转实现从开口处出茶。

进一步地,所述杀青机或炒干机的出茶口处设有出茶输送机。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为汽缸或直线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储料斗、进料输送机、主带式输送机、第一带式输送机和第二带式输送机设在支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创新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进料输送机可以连续不断地向主带式输送机输送茶原料,而茶叶杀青可以分开在不同的四个杀青机或炒干机内进行,并且每个杀青机或炒干机内杀青时间都是同时进行的,茶叶杀青时间一致,保证了茶叶的加工品质;

同时通过四个杀青机或炒干机循环杀青,保证杀青过程不停,提高了杀青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乌龙茶杀青机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乌龙茶杀青机组进料漏斗和储料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实施例

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乌龙茶杀青机组,包括plc、进料输送机10以及水平设置的主带式输送机20、第一带式输送机30和第二带式输送机40;

主带式输送机20两端分别设有出料口21,第一带式输送机30两端和第二带式输送机40两端分别设有下料口31、41,第一带式输送机30和第二带式输送机40分别位于主带式输送机20两端出料口21的下方,进料输送机10用于向主带式输送机20输送茶原料;

第一带式输送机30和第二带式输送机40在下料口31、41的下方分别设有杀青机或炒干机80,杀青机或炒干机80在进茶口处设有进茶漏斗60,进茶漏斗60上端口与下料口31、41位于同一轴线上,进茶漏斗60与下料口31、41之间设有储料斗50,储料斗50底部设有由驱动单元52驱动开合的闸门51,储料斗50上设有称重传感器53,称重传感器53与plc的输入端口电连接,plc的输出端口与驱动单元52电连接,plc控制主带式输送机20、第一带式输送机30和第二带式输送机40的转动方向。

由上可知,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料输送机可以连续不断地向主带式输送机输送茶原料,接着进行第一步:plc控制主带式输送机正转再将茶原料输送至第一带式输送机,接着plc控制第一带式输送机正转再将茶原料输送至位于第一带式输送机第一端下料口下方的储料斗上,当称重传感器获得信号达到设定值,plc控制驱动单元打开闸门,此时茶原料通过进茶漏斗落入到位于第一带式输送机第一端下料口下方的杀青机或炒干机内;接着进行第二步:plc继续控制主带式输送机正转再将茶原料输送至第一带式输送机,plc控制第一带式输送机反转再将茶原料输送至位于第一带式输送机第二端下料口下方的储料斗上,当称重传感器获得信号达到设定值,plc控制驱动单元打开闸门,此时茶原料通过进茶漏斗落入到位于第一带式输送机第二端下料口下方的杀青机或炒干机内;接着进行第三步:plc控制主带式输送机反转再将茶原料输送至第二带式输送机,接着plc控制第二带式输送机正转再将茶原料输送至位于第二带式输送机第一端下料口下方的储料斗上,当称重传感器获得信号达到设定值,plc控制驱动单元打开闸门,此时茶原料通过进茶漏斗落入到位于第二带式输送机第一端下料口下方的杀青机或炒干机内;接着进行第四步:着plc控制主带式输送机反转再将茶原料输送至第二带式输送机,接着plc控制第二带式输送机反转再将茶原料输送至位于第二带式输送机第二端下料口下方的储料斗上,当称重传感器获得信号达到设定值,plc控制驱动单元打开闸门,此时茶原料通过进茶漏斗落入到位于第二带式输送机第二端下料口下方的杀青机或炒干机内;然后重复执行第一步,依次循环,直至将茶叶都杀青完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进料输送机可以连续不断地向主带式输送机输送茶原料,而茶叶杀青可以分开在不同的四个杀青机或炒干机内进行,并且每个杀青机或炒干机内杀青时间都是同时进行的,茶叶杀青时间一致,保证了茶叶的加工品质;同时通过四个杀青机或炒干机循环杀青,保证杀青过程不停,提高了杀青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杀青机或炒干机80的进茶口和出茶口位于同一开口81处,杀青机或炒干机80内设有螺旋抄板,杀青机或炒干机80通过正转实现从开口81处进茶、通过反转实现从开口81处出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杀青机或炒干机80的出茶口处设有出茶输送机90。出茶输送机能将茶叶及时运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52为汽缸或直线电机。通过汽缸或直线电机的输出轴推动闸门的开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料斗50、进料输送机10、主带式输送机20、第一带式输送机30和第二带式输送机40设在支架70上。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