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实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0445发布日期:2020-07-04 01:03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振实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医药和锂电池行业,尤其涉及一种振实机。



背景技术:

振实机是一种用于团聚物料的装置,其结构主要包括一个放置物料的容器和用于驱动容器振动的旋振电机,其原理是通过电机的旋振力驱动物料在容器中作外扩渐开线状运动,使物料与容器壁冲撞挤压,从而减少物料间的空隙,起到团聚的效果。现有的旋振电机存在如下的缺点:其用于存放物料的容器大多为封闭或半封闭结构,这就导致物料振实完毕后需要借助外力将其从容器中取出,由此产生了两个问题:首先取出物料需要耗费时间和人工,影响效率,其次在取出物料过程中会导致物料再次散开,影响最终的振实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振实效果好且能够自行出料的振实机,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方式解决该技术问题:一种振实机,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底部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壳体内设有放置板,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放置板中心位置的正上方,所述放置板上设有从放置板中心位置处螺旋向外延伸至放置板边缘的导料板,所述放置板在所述导料板位于放置板边缘侧的末端处设有出口。

运行时,物料在振动电机的旋振力作用下沿着导料板螺旋向外运动并从出口处排出。在运动期间,物料不停的与导料板的侧壁冲撞挤压,起到振实团聚的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障振实效果的前提下起到自动出料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放置板呈上凸的圆锥状,其锥顶部位于所述进料口的正下方,所述导料板共有四圈且从所述锥顶部螺旋向外延伸至所述放置板的边缘处。采用这样的结构,既使物料更容易向放置板边缘移动,避免堵塞;又使物料与导料板有充分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保证良好的振实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由从上至下依次固定在一起的上盖、中框和底板构成,所述进料口设于所述上盖顶部,所述放置板设于所述中框内。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便于拆卸清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呈下凸的圆锥状,从而在所述底板上表面处构成了一个锥形凹腔,所述锥形凹腔中设有载板,所述底板在所述载板上方处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进口端位于出口的下方一侧。采用这样的结构,使载板上的物料能够在旋振力作用下再绕载板运动一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振实时间,加强了振实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载板呈上凸的圆锥状,能够使物料能够向载板边缘集中,进而提高振实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的锥底部设有开口,从而在载板底部与底板之间形成了一个放置腔,所述振动电机设于所述放置腔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于振动电机下方的底筒,所述底筒的上端面上沿周向布置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与所述底板连接,从而对壳体起到承载和减震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证振实效果的前提下实现自行出料,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图片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放置板的俯视图;

其中:100-壳体,101-上盖,102-中框,103-底板,104-进料口,105-放置板,106-导料板,107-出口,108-载板,109-出料口,110-进口端,200-振动电机,300-底座,301-底筒,302-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近一步阐述:

由图1和图2所示,一种振实机,包括壳体100、振动电机200和底座300。

其中,振动电机200安装于壳体100底部,以驱动壳体100进行振动。壳体100安装于底座300上,以起到承载和减震的作用。

该壳体100由从上至下依次固定在一起的上盖101、中框102和底板103构成。该上盖101的顶部设有进料口104,该中框102内设有放置板105。放置板105呈上凸的圆锥状,其锥顶部位于进料口104的正下方,放置板105上设有从锥顶部螺旋向外延伸至放置板105边缘的导料板106,放置板105在导料板106位于放置板105边缘侧的末端处设有出口107。这样,从进料口104处放入的物料可悉数落在锥顶部的导料板106中,并在振动电机200的旋振力作用下,使物料沿着导料板106螺旋向外运动直至从出口107处排出。在运动期间,物料不断的与导料板106的侧壁冲撞挤压,起到振实团聚的效果。该导料板106共有四圈,使物料与导料板106有充分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以获得良好的振实效果。

底板103呈下凹的圆锥状,从而在底板103上表面处构成了一个锥形凹腔,该锥形凹腔中设有载板108,以用于承接从出口处掉出的物料。底板103侧壁上还设有位于载板108上方的出料口109,以用于将载板108上的物料排出。出料口109包括设于底板上的进口端110、从进口端110斜向向下延伸的管体部以及朝下的出口端,以使物料在重力作用下无阻碍的排出。进口端110位于出口107的下方一侧,这样,载板108上的物料能够在旋振力作用下先绕载板108运动一圈,然后再从出料口108处排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振实时间,加强了振实效果。

该载板108呈上凸的圆锥状,使载板108上的物料能够向边缘集中,提高振实效果,该底板103的锥底部具有开口,使载板108底部和底板103之间形成了一个放置腔,振动电机200半埋在该放置腔中。底座300包括设于壳体下方的底筒301和沿周向布置于底筒301上端面上的减震弹簧302,减震弹簧302的顶端与底板103连接并使振动电机200悬空布置于底筒301内,从而起到了承载壳体100和减震的作用。

以上便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其整体的运作模式如下:使用时,用户从进料口104处放入物料,物料在振动电机200的旋振力作用下沿导料板106运动四圈后,从出口107处落入载板108,再绕载板108运动一圈后从出料口109处排出。物料在运动期间与导料板106的内壁和载板108的内壁充分的挤压碰撞,使物料间的间隙得以消除,从而让物料更为紧实,取得良好的振实效果。因此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证良好振实效果的前提下实现自行出料,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

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振实机,包括壳体(100)和设于壳体(100)底部的振动电机(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顶部设有进料口(104),所述壳体(100)内设有放置板(105),所述进料口(104)处于所述放置板(105)中心位置的正上方,所述放置板(105)上设有从放置板(105)中心位置处螺旋向外延伸至放置板(105)边缘的导料板(106),所述放置板(105)在所述导料板(106)位于放置板(105)边缘侧的末端处设有出口(107)。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105)呈上凸的圆锥状,其锥顶部位于所述进料口(104)的正下方,所述导料板(106)共有四圈并从所述锥顶部螺旋向外延伸至所述放置板(105)的边缘处。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由从上至下依次固定在一起的上盖(101)、中框(102)和底板(103)构成,所述进料口(104)设于所述上盖(101)顶部,所述放置板(105)设于所述中框(102)内。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3)呈下凸的圆锥状,从而在所述底板(103)上表面处构成了一个锥形凹腔,所述锥形凹腔中设有载板(108),所述底板(103)在所述载板(108)上方处设有出料口(109),所述出料口(109)的进口端(110)位于出口(107)的下方一侧。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3)的锥底部设有开口,从而在载板(108)底部和底板(103)之间形成了一个放置腔,所述振动电机(200)设于所述放置腔中。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108)呈上凸的圆锥状。

7.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实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振动电机(200)下方的底筒(301),所述底筒(301)的上端面上沿周向布置有减震弹簧(302),所述减震弹簧(302)与所述底板(103)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振实机,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底部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壳体内设有放置板,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放置板中心位置的正上方,所述放置板上设有从放置板中心位置处螺旋向外延伸至放置板边缘的导料板,所述放置板在所述导料板位于放置板边缘侧的末端处设有出口。运行时,物料在振动电机的旋振力作用下沿着导料板螺旋向外运动并从出口处排出。在运动期间,物料不停的与导料板的侧壁冲撞挤压,起到振实团聚的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障振实效果的前提下起到自动出料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邵冠宁;卢委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纳维加特(上海)筛分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2
技术公布日:2020.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