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菠萝采后黑腐病的组合物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073744发布日期:2020-09-01 18:58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果蔬采后病害的防治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可以防治菠萝采后黑腐病的组合物和方法,属于果实采后病害研究领域。



背景技术:

菠萝黑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是奇异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paradoxa)。黑腐病是采后菠萝果实主要的侵染性病害,病原菌只能从伤口侵入菠萝果实,最常见是从菠萝果柄切口处侵入。该病在国内外菠萝种植地区均有发生,国内有的产区发病率高达40%,严重影响了菠萝的市场供应及加工生产。

目前在生产上,化学杀菌剂是防治菠萝采后黑腐病的有效措施。常用的杀菌剂有多菌灵、咪鲜胺、甲基托布津、苯菌灵等,但长期使用化学杀菌剂一方面可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另一方也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也有研究用热水浸泡处理的方法来防治菠萝黑腐病,但在实际应用中,对大批量的菠萝很难精确控制热水处理的温度,局部偏低就会降低对黑腐病的防治效果。

所以,研究开发绿色环保、成本低廉、容易推广应用的菠萝防腐保鲜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难题。目前,尚未有关于防治菠萝黑腐病的无毒或绿色的防腐保鲜剂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环保的组合物,对菠萝黑腐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防治菠萝采后黑腐病的组合物,包括脱氢乙酸钠和冰醋酸的水溶液。

优选地,脱氢乙酸钠的浓度为0.5g/l~2g/l,冰醋酸的浓度为0.25%~0.5%(v/v)。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防治菠萝采后黑腐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采摘的菠萝果实浸泡在上述组合物中处理3~8分钟;

将浸泡过的菠萝果实晾干,并放置于塑料保鲜袋中松口包装,于23~28℃下贮藏。

优选地,采摘菠萝果实时保留大于1cm长的果柄。

进一步地,浸泡处理前,将采摘的菠萝果实在22~25℃下冷藏。

本发明创造性地提出采用脱氢乙酸钠和冰醋酸的复配混合液作为菠萝防腐保鲜剂来防治菠萝黑腐病,脱氢乙酸钠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冰醋酸是食用醋的主要成分,二者均为绿色环保的果蔬防腐保鲜剂。经该混合液处理的菠萝果实,在25℃下贮藏7天后,黑腐病的病斑相对面积为0~26.2%,明显小于清水对照的病斑面积,同时也明显小于单独用相同浓度的冰醋酸或脱氢乙酸钠处理的病斑面积,复配混合液对黑腐病的抑制效果达52.7%~100%。其中,2g/l脱氢乙酸钠和0.25%冰醋酸的复配混合液比0.5g/l咪鲜胺的抑制效果还高4.7%。用复配混合液处理未接种黑腐菌的菠萝果实,在25℃下贮藏10天后,菠萝果肉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均和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该复配混合液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绿色防腐保鲜剂用来防治菠萝采后黑腐病,而且成本低廉,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仅包括脱氢乙酸钠和冰醋酸的防腐保鲜剂,用于防治菠萝采后黑腐病,其中脱氢乙酸钠的浓度为0.5g/l~2g/l,冰醋酸的浓度为0.25%~0.5%(v/v)。该防腐保鲜剂不仅能有效防治菠萝采后的黑腐病,而且绿色无残留,提高了菠萝果实的保鲜时间和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防治菠萝采后黑腐病的方法,提供脱氢乙酸钠和冰醋酸在菠萝采后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具体地,将脱氢乙酸钠和冰醋酸的复配混合水溶液作为菠萝采后防腐保鲜剂。

使用时,复配混合液中脱氢乙酸钠的浓度为0.5g/l~2g/l,优选0.8g/l~1.5g/l,例如1.2g/l。冰醋酸的浓度为0.25%~0.5%(v/v)。

用复配混合液对菠萝果实进行浸泡处理3~8分钟,优选5分钟后晾干,用塑料保鲜袋,例如聚乙烯保鲜袋松口包装,25℃恒温贮藏。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可以防治菠萝采后黑腐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采摘的菠萝果实浸泡在上述组合物中处理3~8分钟;

将浸泡过的菠萝果实晾干,并放置于塑料保鲜袋中松口包装,于23~28℃下贮藏。

本发明用到的菠萝品种为“巴厘”菠萝(ananascomosus‘comtedeparis’),采摘于广东省湛江市徐闻菠萝试验基地。采摘时优选挑选大小一致,果眼平整、果皮全绿的七成熟果实。每个果保留大于1cm长的果柄。采摘后菠萝果实置于22~25℃的恒温室内贮藏备用。

脱氢乙酸钠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冰醋酸是食用醋的主要成分,本发明创造性地提出采用脱氢乙酸钠和冰醋酸的复配混合液作为菠萝防腐保鲜剂来防治菠萝采后黑腐病,组分具有绿色环保无残留的特性。经过浓度为0.5g/l~2g/l的脱氢乙酸钠与浓度为0.25%~0.5%(v/v)的冰醋酸复配,能实现对菠萝采后黑腐病的协同防治效果,尤其是2g/l的脱氢乙酸钠与0.25%(v/v)的冰醋酸复配处理液对黑腐病的抑制效果能达到100%。

用根据本发明的复配混合液处理的菠萝果实,在25℃下贮藏10天后,菠萝果肉中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复配混合液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绿色防腐保鲜剂用来防治菠萝采后黑腐病,而且成本低廉,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这些实施例只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一、菠萝果实实时采收

以下试验用到的菠萝品种为“巴厘”菠萝(ananascomosus‘comtedeparis’),采摘于广东省湛江市徐闻菠萝试验基地。采摘时挑选大小一致,果眼平整、果皮全绿的七成熟果实。每个果保留大于1cm长的果柄,采后立即运到空调实验室并预冷至22~25℃备用。

二、菠萝果实的黑腐病菌接种处理

配制浓度为1×106个/ml的菠萝黑腐病菌孢子悬浮液。用刀将菠萝果柄齐平菠萝果面切去,在果柄切口处喷雾菠萝黑腐病菌孢子悬浮液0.5ml,接种黑腐病菌。同时,在果柄切口处喷清水作为未接种处理的对照样品。待果柄切口晾干后,将处理过的菠萝果实用聚乙烯保鲜袋紧口包装,25℃恒温贮藏12小时。

三、菠萝防腐保鲜剂处理

实施例1

将上述接种过黑腐病菌的菠萝果实从聚乙烯保鲜袋中取出,用含有0.5g/l脱氢乙酸钠(99%分析纯,成都艾科达化学技术有限公司)和0.25%(v/v)冰醋酸(99.5%分析纯,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的复配混合液浸泡菠萝果实5分钟。

将浸泡处理后的菠萝果实自然晾干,然后装入果篮中,用厚度为0.03mm的聚乙烯保鲜袋松口包装,25℃恒温贮藏。每个试剂每次处理5个果,并且重复3次。贮藏7天后测定黑腐病病斑相对面积,并计算3次15个果的平均病斑面积,进而计算抑制效果。

黑腐病病斑相对面积测定方法:去除菠萝顶芽,将菠萝从果轴中间纵切,果实纵切面上病斑的面积占整个纵切面积的比例即为病斑相对面积。

黑腐病抑制效果计算方法:抑制效果(%)=(对照病斑面积-处理病斑面积)/对照病斑面积×100。

测得接种的菠萝果实在贮藏7天后黑腐病病斑相对面积为26.6%。

实施例2

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法处理菠萝果实,不同之处在于复配混合液的组成为0.5g/l脱氢乙酸钠和0.5%(v/v)冰醋酸。

实施例3

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法处理菠萝果实,不同之处在于复配混合液的组成为1g/l脱氢乙酸钠和0.25%(v/v)冰醋酸。

实施例4

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法处理菠萝果实,不同之处在于复配混合液的组成为1g/l脱氢乙酸钠和0.5%(v/v)冰醋酸。

实施例5

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法处理菠萝果实,不同之处在于复配混合液的组成为2g/l脱氢乙酸钠和0.25%(v/v)冰醋酸。

对比例1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处理,不同之处在于仅单独用0.5g/l脱氢乙酸钠水溶液浸泡接种过黑腐病菌的菠萝果实。

对比例2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处理,不同之处在于仅单独用1g/l脱氢乙酸钠水溶液浸泡接种过黑腐病菌的菠萝果实。

对比例3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处理,不同之处在于仅单独用2g/l脱氢乙酸钠水溶液浸泡接种过黑腐病菌的菠萝果实。

对比例4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处理,不同之处在于仅单独用3g/l脱氢乙酸钠水溶液浸泡接种过黑腐病菌的菠萝果实。

对比例5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处理,不同之处在于仅单独用0.25%(v/v)的冰醋酸水溶液浸泡接种过黑腐病菌的菠萝果实。

对比例6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处理,不同之处在于仅单独用0.5%(v/v)的冰醋酸水溶液浸泡接种过黑腐病菌的菠萝果实。

对比例7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处理,不同之处在于用0.5g/l咪鲜胺(25%的乳油,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浸泡接种过黑腐病菌的菠萝果实。

对比例8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处理,不同之处在于用清水浸泡接种过黑腐病菌的菠萝果实。

对比例9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处理,不同之处在于冰醋酸浓度为1%。

对比例10

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进行处理,不同之处在于冰醋酸浓度为1%。

对根据实施例1至5以及对比例1至7的方法处理后并在25℃下贮藏7天后的菠萝果实测定黑腐病病斑相对面积并计算抑制效果,结果示于以下表1中。

表1复配混合液对菠萝采后黑腐病的抑制作用(25℃+7天)

注:表中同一列数据后标有相同字母表示进行duncan’s检验时在0.05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本发明人研究发现,单独的脱氢乙酸钠水溶液对菠萝采后黑腐病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当脱氢乙酸钠与低浓度(0.25%~0.5%v/v)的冰醋酸复配后,复配混合液的抑菌增效作用明显。

在本发明的复配混合液中,若脱氢乙酸钠的浓度小于0.5g/l,则不能实现对黑腐病的理想抑制效果;若脱氢乙酸钠的浓度大于2g/l,抑菌效果没有明显改善,但处理成本增加较多。所以,综合考虑抑菌效果和处理成本因素,本发明选用了0.5g/l~2g/l的脱氢乙酸钠浓度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实验方法,使用单独的0.25%冰醋酸处理后,黑腐病病斑面积和清水对照无显著性差异,抑菌效果不明显,而使用0.5%冰醋酸处理后,病斑面积比清水对照低12.8%,差异性增大。说明单独的冰醋酸处理,其浓度的增加对黑腐病菌的抑菌增效作用较小,而与脱氢乙酸钠复合处理,其抑菌增效作用明显,综合考虑抑菌效果和处理成本因素,本发明选用了0.25%~0.5%冰醋酸处理浓度范围。

经根据实施例1至5的复配混合液处理的菠萝果实,在25℃下贮藏7天后,黑腐病的病斑相对面积为0~26.2%,明显小于清水对照的病斑面积,同时也明显小于单独用相同浓度的冰醋酸或脱氢乙酸钠处理的病斑面积,复配混合液对黑腐病的抑制效果达52.7%~100%。其中,2g/l脱氢乙酸钠和0.25%冰醋酸的复配混合液对黑腐病的抑制效果高达100%,比生产上常用的0.5g/l咪鲜胺的抑制效果还高4.7%。相对比地,咪鲜胺处理后在菠萝果实中易残留,从而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根据国家标准gb2763-2012,咪鲜胺的允许残留量为5mg/kg)。

菠萝黑腐病主要靠机械伤口侵染菠萝果实,而菠萝在采收过程中的果柄切口是黑腐病的主要侵入途径。上述实施例中模拟生产,采用菠萝果柄损伤接种的方式来研究防腐保鲜剂的抑菌效果,对菠萝采后生产实际有较高的指导意义。与生产实际所不同的是,以上实验采取的是菠萝果柄损伤后喷雾接种的方式,病原菌的孢子浓度为1×106个/ml,大于生产实际的孢子浓度。此外,上述实验是在菠萝损伤接种12h后进行防腐保鲜剂浸泡处理。而在生产实际中,对菠萝采后浸泡处理的时间越早,抑菌效果越好。基于以上方面,本发明提出的绿色防腐保鲜剂在菠萝采后生产实际中对黑腐病有更好的抑制效果。

通过以下测试例评价防腐保鲜剂对菠萝果实营养成分的影响。

测试例1

将未接种黑腐病菌的菠萝果实在25℃下贮藏12h后,从聚乙烯保鲜袋中取出,用含有0.5g/l脱氢乙酸钠和0.25%(v/v)冰醋酸的复配混合液浸泡菠萝果实5分钟。

将浸泡处理后的菠萝果实自然晾干,装入果篮中,用厚度为0.03mm的聚乙烯保鲜袋松口包扎果篮,25℃恒温贮藏,每处理5个果。

测定贮藏10天后的菠萝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结果示于以下表2中。

其中,菠萝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测定方法:取样部位为菠萝中间靠近果皮的果肉,菠萝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vc含量的测定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测试例2

用于测试例1相同的方法处理菠萝果实,不同之处在于复配混合液的组成为0.5g/l脱氢乙酸钠和0.5%冰醋酸。测定贮藏10天后的菠萝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结果示于以下表2中。

测试例3

用于测试例1相同的方法处理菠萝果实,不同之处在于复配混合液的组成为1g/l脱氢乙酸钠和0.25%冰醋酸。测定贮藏10天后的菠萝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结果示于以下表2中。

测试例4

用于测试例1相同的方法处理菠萝果实,不同之处在于复配混合液的组成为1g/l脱氢乙酸钠和0.5%冰醋酸。测定贮藏10天后的菠萝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结果示于以下表2中。

测试例5

用于测试例1相同的方法处理菠萝果实,不同之处在于复配混合液的组成为2g/l脱氢乙酸钠和0.25%冰醋酸。测定贮藏10天后的菠萝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结果示于以下表2中。

对比测试例1

用于测试例1相同的方法处理菠萝果实,不同之处在于处理液为清水。测定贮藏10天后的菠萝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结果示于以下表2中。

表2复配混合液浸泡处理对菠萝采后品质的影响(25℃+10天)

注:表中同一列数据后标有相同字母表示进行duncan’s检验时在0.05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由以上表2中测试例1~5的数据可看出,根据实施例1~5的复配混合液处理后的菠萝果实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相比于清水处理的对照样品,没有明显变化。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防腐保鲜组合物对菠萝果实的应用成分没有显著影响,并且由于组分的绿色环保性能,提高了菠萝果实防腐保鲜的安全性,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