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饲喂围产期奶牛的复合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25949521发布日期:2021-07-20 17:05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饲喂围产期奶牛的复合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畜牧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饲喂围产期奶牛的复合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奶牛的围产期是奶牛饲养中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奶牛经历了妊娠、分娩和泌乳等多个生理阶段;同时,奶牛在生理、营养和代谢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与应激,进而导致围产期奶牛的一系列疾病发病率一直高居不下,如乳热症、酮病、胎衣不下和乳房炎等。在全国百头以上牧场成母牛长寿性及主要淘汰原因的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国内百头以上规模牧场成母牛的淘汰表现出一定规律,产后60天以内成母牛淘汰的比例最高,占总淘汰牛数的27%,这说明新产牛时常因疾病问题在尚未达到产奶高峰的情况下就遭到淘汰,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奶牛在围产期由于代谢的变化和泌乳的开始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大量增加,使机体的免疫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白细胞功能发生一定程度的紊乱,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免疫力减弱,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该时期奶牛的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防御降至最低,奶牛抗炎和抗菌的能力迅速下降,从而导致围产期的疾病居高不下。围产期日粮调控和免疫增强剂的使用是提升围产牛免疫力有效的途径。

奶牛围产期营养素摄入低于营养需要,机体处于营养素负平衡状态,体脂动员加速使得血液游离脂肪酸(nefa)浓度显著升高,导致细胞炎症发生,奶牛发生高酮血症和肝细胞脂质浸润,抑制肝细胞能量和脂质代谢,威胁奶牛机体健康,降低生产性能。

烟酸(维生素b3)具有抗脂解的作用,烟酸可结合到g一蛋白偶联受体gprl09a,造成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抑制,进而减少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从而抑制脂肪分解,能够引起血浆nefa浓度的迅速下降,有效缓解因奶牛能量负平衡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核黄素(维生素b2)在维持代谢,抗氧化上也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与能量生成,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参与色氨酸转变为烟酸的过程、可以增加烟酸的合成,并参与体内的抗氧化防御系统,提高机体对环境应激适应能力。

胆碱(维生素b4)可增强肝脏脂类代谢,减少nefa在肝脏中的积累,在围产期奶牛饲粮中添加过瘤胃保护胆碱可以明显降低分娩时nefa增加的幅度,肝糖元的清除率以及肝糖元与甘油三酯的比例均相应增加,能量负平衡得到缓解,进而增强奶牛体质。

叶酸(维生素b9)和钴胺素(维生素b12)能通过增加脂肪的转运及减少脂肪代谢来提高能量的平衡。维生素b12参与到动物体内蛋氨酸合成酶的合成途径,它是蛋氨酸再生所必需的,蛋氨酸是奶牛一种必需的氨基酸,在新陈代谢的许多方面都需要它作为甲基供体,当缺乏时,会导致脂肪肝和酮症等疾病。

此外,叶酸和胆碱也是动物体内主要的甲基供体,能增加脂肪转运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来减少脂肪肝的发生,通过减少nefa的浓度提升肝脏健康水平。

α-生育酚(维生素e)在人类和动物研究中都表现出增加机体免疫的功能,增强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能力,在围产期奶牛中添加α-生育酚能增强动物免疫能力,特别是肝脏组织的抗炎的能力。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茎、叶、花和果实中,主要以2-苯基色原酮-4-酮为基本骨架的化合物;其具有抗菌,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能力,够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提高血液免疫细胞数量和细胞因子的活性,并且可以提高肝脏组织中的总抗氧化能力,对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总所周知,在奶牛发生严重的能量负平衡时,肝脏中的nefa快速增加,易造成脂肪肝,而黄酮类化合物能有效增加sirt1和ampk的磷酸化,从而减少脂肪变性中甘油三酯的积累,缓解肝损伤。

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有关核黄素、烟酸、胆碱、叶酸和钴胺素等的联合在增加围产期奶牛抗炎和抗感染能力上的应用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弥补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饲喂围产期奶牛的复合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从而更有效的提高围产期奶牛预防各种产后疾病的效果,进而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饲喂围产期奶牛的复合添加剂,其营养成分包括:

核黄素、烟酸、胆碱、叶酸和钴胺素。

具体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核黄素和烟酸的组合,能通过抑制脂肪分解在源头上抑制nefa在肝脏中的积累;此外,胆碱、叶酸和钴胺素三者组合,能通过增强肝脏中脂类物质的转运,在过程中加速nefa在肝脏中的排除,从而协同起到预防脂肪肝的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复合添加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营养成分:

核黄素1.5-7份、烟酸20-45份、胆碱15-28份、叶酸0.6-2.0份和钴胺素0.1-0.45份。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复合添加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营养成分:

核黄素2.4-5份、烟酸27.5-36份、胆碱17.5-24份、叶酸0.75-1.5份和钴胺素0.15-0.32份。

再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复合添加剂的营养成分还包括:

黄酮类化合物和α-生育酚。

具体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完全阻止nefa和甘油三酯在肝脏中的增加以及所导致的相关炎症因子的上调,通过加入能增加肝脏的抗氧化和抗炎能力的α-生育酚-黄酮类化合物组合,从而进一步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避免肝损伤的发生。

优选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黄酮类化合物和α-生育酚的重量份含量分别为1.6-2.8份和3-4.8份。

又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黄酮类化合物为大豆异黄酮和苜蓿黄酮的混合物。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黄酮类化合物为质量比1:0.8-1.15的大豆异黄酮和苜蓿黄酮的混合物。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添加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营养成分:

大豆异黄酮0.9-1.05份、苜蓿黄酮0.78-0.84份、核黄素2.8-4.2份、烟酸28.5-32份、胆碱18.8-22.5份、叶酸0.88-1.25份、钴胺素0.18-0.25份和α-生育酚3.6-4.2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提供上述各营养成分的原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包被处理,即得。

具体地,将该复合添加剂包被处理后,可有效避免其过瘤胃分解。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复合添加剂的应用,具体用于喂养预产期前21天至产犊后21天的围产期奶牛。

详细地,在上述应用中,在全价日粮中按每日每头50-300g的量将所述复合添加剂加入,混合均匀后饲喂。

本发明的饲喂围产期奶牛的复合添加剂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的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减小,但各营养成分之间的原料重量配比比例不变。

本发明的饲喂围产期奶牛的复合添加剂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将核黄素、烟酸、胆碱、叶酸和钴胺素等多种营养补充剂进行复合,更有效地提高了围产期奶牛的免疫机能和生产性能;

(2)本发明通过饲喂复合营养添加剂,使得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提高8.2%,体重损失减少5.2kg,即分娩后的体脂动员量减少,显著降低了nefa含量(诱发营养代谢病的主要因素),减少了能量负平衡的发生,围产期奶牛营养代谢疾病发病率下降6.8-65.0%;泌乳初期产奶量提高6.9%;

(3)本发明发现对围产期奶牛饲喂大豆异黄酮,苜蓿黄酮,核黄素,烟酸,胆碱,叶酸,钴胺素,α-生育酚的组合物,可提高奶牛免疫力,降低奶牛产后患病的风险,并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4)本发明经大量客观试验研究筛选了最适的组合物搭配比例,并提供完整的饲喂方法,为围产期奶牛的饲养提供了参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2和空白例的日产奶量的结果对比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和空白例的体重损失的结果对比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和空白例的nefa水平图的结果对比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和空白例的奶牛发病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奶牛围产期全混合日粮包括围产前期奶牛全混合日粮和泌乳初期奶牛全混合日粮。

所述围产前期,即奶牛分娩前21天至分娩当天。

所述泌乳初期是指围产后期,即奶牛分娩当天至分娩后21天。

围产前期全混合日粮和泌乳初期全混合日粮根据nrc(2001)推荐为满足奶牛需求而配制,将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添加剂与预混料(每kg干物质含维生素a2200000iu,维生素d3500000iu,维生素e20000iu,铜3700mg,锰5700mg,锌15000mg,碘150mg,硒180mg,钴元素120mg)进行预先混合备用,而后拌入围产前期全混合日粮或泌乳初期全混合日粮中。

所述围产前期日粮组分按照质量比由全株玉米青贮37.5%,燕麦草16.8%,豆粕10.1%,压片玉米10.1%,玉米2.1%,玉米酒精糟及可溶物(ddgs)11.4%,喷浆玉米皮2.1%,棉籽2.5%,甜菜颗粒粕3.4%,糖蜜2.0%,预混料2.0%组成(dm)。

所述泌乳初期全混合日粮组分按照质量比由全株玉米青贮26.5%,苜蓿草17.1%,燕麦草2.4%,豆粕14.0%,压片玉米13.2%,玉米8.8%,玉米酒精糟及可溶物(ddgs)2.4%,棉籽9.8%,甜菜颗粒粕2.4%,糖蜜1.1%,小苏打0.3%,预混料2.0%组成(dm)。

实施例1饲喂围产期奶牛的复合添加剂

1、组成:

2、制备方法:

将提供上述各营养成分的原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包被处理(采用脂肪通过乳化法进行包被),即得。

实施例2饲喂围产期奶牛的复合添加剂

1、组成:

2、制备方法:

将提供上述各营养成分的原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包被处理(采用脂肪通过乳化法进行包被),即得。

实施例3饲喂围产期奶牛的复合添加剂

1、组成:

2、制备方法:

将提供上述各营养成分的原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包被处理(采用脂肪通过乳化法进行包被),即得。

实施例4饲喂围产期奶牛的复合添加剂

1、组成:

2、制备方法:

将提供上述各营养成分的原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包被处理(采用脂肪通过乳化法进行包被),即得。

实施例5饲喂围产期奶牛的复合添加剂

1、组成:

2、制备方法:

将提供上述各营养成分的原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包被处理(采用脂肪通过乳化法进行包被),即得。

对比例1饲喂围产期奶牛的复合添加剂

1、组成:

2、制备方法:

将提供上述各营养成分的原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包被处理(采用脂肪通过乳化法进行包被),即得。

对比例2饲喂围产期奶牛的复合添加剂

1、组成:

2、制备方法:

将提供上述各营养成分的原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包被处理(采用脂肪通过乳化法进行包被),即得。

为了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下面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获得的复合添加剂(100g)与预混料混合后,拌入全混合日粮中进行饲喂,以说明本发明复合添加剂对围产期奶牛健康的作用。

1、实验材料

实验例1-5分别采用实施例1-5制备的复合添加剂饲喂围产期奶牛;

对照例1-2分别采用对比例1-2制备的复合添加剂饲喂围产期奶牛;

空白例为不添加任何复合添加剂。

2、检测方法

试验奶牛散栏饲养与牛舍,采用自动采食槽饲喂系统监测采食量,并每日采集饲料样品,通过烘箱烘干测定其干物质含量从而计算求得干物质采食量。

奶牛每天挤奶三次,利用博美特2*48位挤奶系统挤奶,通过自动计量器记录产后每30日内奶产量;并在产后第7、14、21、28天在下午挤奶班次利用流量计取样,并通过近红外技术(milkoscan605m,foss,丹麦)做乳脂、乳蛋白检测,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法(combiscope型,perkinelmer,美国)对体细胞数进行分析。

在产后0和产后21天测定奶牛体重计算体重损失。

在产后0,7,14,21,28天用采血管采集奶牛血液样品10ml,经4000转/分高速离心后获得血清样品,利用全自动分析仪(日立7020型)测定nefa水平。

奶牛发病率通过统计试验奶牛产后0至30日奶牛患不同疾病的记录,经excel整理后计算各种疾病的发病概率。

3、实验结果

3.1对奶牛产后30天的生产性能的影响

如下表1所示为本发明各实验例和对照例对奶牛产后30天的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对照表。

表1本发明各实验例和对照例对奶牛产后30天的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对照表

从上表并结合图1的结果可以看出,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空白组在奶量和干物质采食量上数值上要低于实验组和对照例组;实验例组中,实验例2相较于其他实验例和对照例组在奶牛产后30天内拥有最高的干物质采食和产奶量。

3.2对体重损失和nefa的影响

分析图2可以看出,实验例2的体重损失和nefa水平明显低于空白例,实验例2产犊21天内损失体重29.7kg,而空白例体重损失34.9kg。

分析图3可以看出,nefa水平上,实验例2产后平均nefa水平为406.9μeq/l,而空白例为500.1μeq/l;这些结果都说明,添加实施例2中配比的添加剂能明显改善其体脂代谢,减少体脂动员,更有利于维持奶牛的体况。

3.3对新产奶牛健康的影响

从图4的结果可以看出,当将空白例与实验例2进行发病率比较时,实验例2的奶牛患病概率更低,特别是在奶牛胎衣不下、酮病、消化不良上,可以明显减少奶牛患代谢性疾病的风险,从而减少奶牛淘汰的概率。

最后,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