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茶叶产品品质的新型茶叶多功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33812发布日期:2020-12-01 13:08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茶叶产品品质的新型茶叶多功能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茶叶产品品质的新型茶叶多功能机。



背景技术:

茶叶是叶用经济作物,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其鲜嫩的芽叶经过不同方式加工后可变成饮料而冲泡。如何判断一款茶叶的品质呢?我们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判断:干茶的色泽、形状,茶汤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最直接的初步判断方法就是通过茶的外观。所以,对于茶叶来讲,做形过程就显得尤其重要。茶叶多功能机或理条机对茶施加热和力,决定了茶的外观品质和内含物质的形成。茶叶多功能机或理条机在一定温度下对茶进行加热,使其失去一些水分和低沸点的芳香物质,软化茶叶组织方便之后进行茶叶的定形。

随着我国茶叶市场的日益扩大,外形统一并标准的茶叶在市场的份额日渐增加,特别是扁形或直条形茶叶广受消费者青睐,扁形及直条形茶叶的加工离均不开茶叶多功能机,而利用现有市场的茶叶多功能机或理条机在对茶叶进行杀青或做形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杀青不透或焦糊的现象,从而影响茶叶外观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提高茶叶产品品质的新型茶叶多功能机,解决了现有的茶叶多功能或理条机在杀青或做形过程中出现杀青不透或是焦糊的问题,同时影响加工环节做形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茶叶产品品质的新型茶叶多功能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直线往复机构、加热箱和理条箱,所述直线往复机构用于带动理条箱往复移动,所述加热箱内设有加热管,所述理条箱与加热箱滑动连接,所述理条箱与加热箱的连接处还设有密封板,所述理条箱内等距设有多个理条槽;所述加热箱内设有与理条箱连接的滑柱,所述滑柱上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上转动连接有转柄,所述转柄上与连杆连接的一端设有驱动齿轮,所述转柄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加热箱上,所述转柄上周向等距设有多个负压叶片,所述加热箱内还转动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将转柄和负压叶片包覆在内,所述转筒外周向等距分布有多个扇叶,所述转筒内嵌合有与驱动齿轮相配合的内齿轮。

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借助本理条机进行茶叶杀青或做形时,加热管的启动可为加热箱提供热量来源,同时借助直线往复机构可带动理条箱往复移动,在理条箱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密封板可始终保持加热箱的密封,避免加热箱内热空气溢出而影响杀青的效果。理条箱往复移动后可通过滑柱和连杆来带动转柄转动,此时转柄上的负压叶片转动、以及驱动齿轮通过齿啮合带动转筒转动,负压叶片转动后则可将转筒上方的热空气吸入转筒内,并最终通过转筒底部排出;而转筒转动后可带动扇叶转动,从而可通过扇叶带动转筒外的热空气向同一方向定向移动,同时还可将转筒内排出的热空气推向加热箱的四周侧壁,实现了加热箱内热空气的循环流动,避免了加热箱内热量分布不均的而出现杀青不透或焦糊的情况,提高了茶叶加工过程中杀青的效果;同时还有效的利用了直线往复机构的能量,节约了能源。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采用“u”字形,所述加热管的两边位于相邻两个理条槽的间隙之间。

通过上述设置,将加热管分布在理条槽之间的间隙处,使得热量能够快速将理条槽外部包裹,提高了加热的效率,降低了加热的能耗。

进一步的,左右两端的所述理条槽内均设有挡板。

通过上述设置,避免了茶叶在杀青过程中堆积在理条箱的左右两侧,从而出现杀青不透或是焦糊的情况,提高了杀青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箱内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多个旗帜形状的转动板,每块所述转动板均匀加热箱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上设有扭簧,所有的所述转动板上共同穿设有牵引绳,所述转动位于扇叶的运动轨迹上。

通过上述设置,可借助转动板来带动前后两侧的热空气朝向统一方向移动,从而加快了加热箱内热空气的流动,提高了热空气的循环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

1、本方案能够实现加热箱内热空气的循环流动,使得加热箱内各区域温度保持一致,提高了茶叶杀青的效果,从而有利于茶叶后期做形;

2、本方案能够合理利用直线往复机构的能量,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提高茶叶产品品质的新型茶叶多功能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电机2、外壳3、第一转轴4、驱动轮5、第一皮带6、牵引轴7、加热箱8、加热管9、理条箱10、固定块11、第二皮带12、密封板13、理条槽14、挡板15、滑柱16、连杆17、转柄18、驱动齿轮19、第三转轴20、负压叶片21、滑轨22、转筒23、扇叶24、支撑块25、转动板26、牵引绳27。

实施例

如附图1和图2所示:一种提高茶叶产品品质的新型茶叶多功能机,包括机架1,机架1由支撑板和焊接在支撑板底部的六个支杆构成,机架1上设有直线往复机构、加热箱8和理条箱10,直线往复机构用于带动理条箱10往复滑动,直线往复机构位于机架1的左侧,直线往复机构包括电机2和包覆在电机2外的外壳3,电机2螺栓连接在支撑板的左侧,外壳3螺栓连接在支撑板上,外壳3内的后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上穿设有驱动轮5,驱动轮5与电机2的输出轴之间包覆有张紧的第一皮带6;驱动轮5的前侧一体成型有位于第一转轴4外的牵引轴7,牵引轴7的前端超过第一转轴4的前端。

加热箱8焊接在支撑板的右侧,加热箱8内安装有加热管9,加热管9采用“u”字形,加热管9的两边位于相邻两个理条槽14的间隙之间。理条箱10滑动连接在加热箱8的顶部,理条箱10的左侧焊接有固定块11,固定块11上焊接有固定轴,固定轴与牵引轴7之间包覆有张紧的第二皮带12,第二皮带12的右侧穿过外壳3,并且第二皮带12在转动过程中不与第一转轴4相干涉;理条箱10底部的左右两侧均焊接有与加热箱8顶部滑动连接的密封板13,借助密封板13可使理条箱10在移动过程中能保持加热箱8的始终密封。理条箱10内横向等距焊接有多个“u”字形的理条槽14,左右两端的理条槽14内均铰接有“l”型的挡板15。

加热箱8内设有与理条箱10底部点焊在一起的滑柱16,滑柱16的运动轨迹上的加热管9均采用“j”字形,从而能够避免加热管9对滑柱16的移动造成干扰,提高了本方案的稳定性。滑柱16上转动连接有位于加热管9下方的连杆17,连杆17上转动连接有转柄18,连杆17和转柄18上共同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报复有驱动齿轮19,转柄18的右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20,第三转轴20转动连接在加热箱8的底部,第三转轴20上周向等距插接有四个位于转柄18上方的负压叶片21,每个负压叶片21的自由端均与驱动齿轮19之间留有间隙;加热箱8内还周向等距分布有四个弧形的滑轨22,四个滑轨22内共同滑动连接有位于连杆17下方的转筒23,转筒23将转柄18、第三转轴20和负压叶片21包覆在内,转筒23的底部与加热箱8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转筒23外周向等距插接有多个位于滑轨22之上的扇叶24,转筒23内嵌合有与驱动齿轮19相配合的内齿轮。

加热箱8内的前后两侧均焊接有支撑块25,每块支撑块25上均等距插接有多个旗帜形状的转动板26,转动板26上的下端与支撑块25之间连接有扭簧,所有的转动板26上端共同穿设有牵引绳27,转动位于扇叶24的运动轨迹上。加热箱8的四个角处和中心处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四个温度传感器上共同连接有显示屏,显示屏安装在外壳3上,显示屏上还设有控制器,电机2、加热管9、温度传感器、显示屏和控制器均采用电性连接。

本方案的工作过程:本理条机在进行茶叶杀青或做形时,将茶叶均匀的投入理条槽14内,再利用控制器来开启加热管9,利用加热管9来为加热箱8提供热量,由于加热管9位于两个理条槽14之间的间隙中,可使加热管9的热量直接将理条槽14外部包裹,提高了加热效率。在借助控制器开启电机2,电机2开启后利用其输出轴和第一皮带6来带动驱动轮5转动,驱动轮5转动后通过牵引轴7、第二皮带12和固定轴来带动固定块11和理条箱10在水平方向上往复移动。

在理条箱10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密封板13可始终保持加热箱8的密封,避免加热箱8内热空气溢出而影响杀青的效果。理条箱10往复移动后可带动理条槽14内的茶叶在理条槽14的翻滚,同时借助理条槽14的热传导将加热箱8内的热量传递给茶叶而完成杀青作业。在理条箱10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滑柱16往复移动,滑柱16通过连杆17和第二转轴来带动转柄18和驱动齿轮19转动,转柄18转动后通过第三转轴20来带动负压叶片21转动,而驱动齿轮19转动后则通过齿啮合带动内齿轮和转筒23,负压叶片21转动后则可将转筒23上方的热空气吸入转筒23内,并最终通过转筒23底部排出;而转筒23转动后可带动扇叶24转动,从而可通过扇叶24带动转筒23外的热空气向同一方向定向移动,同时还可将转筒23内排出的热空气推向加热箱8的四周侧壁,实现了加热箱8内热空气的循环流动,避免了加热箱8内热量分布不均的而出现杀青不透或焦糊的情况,提高了杀青的效果。在扇叶24转动的过程中,还可间隙推动转动板26朝向同一方向转动,从而可将加热箱8内壁侧的热空气朝同一方向推动,从而提高了加热箱8内热空气流动的效果,可使整个加热箱8的热量分布更加均匀。

借助本方案在茶叶杀青或做形的过程中,温度传感器可实时将各个区域的温度数据显示在显示屏上,从而便于操作人员掌握整个加热箱8的热量分布情况,当各个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差异较大时,还可以通过控制器来调节电机2的转速加快或是降低热空气循环的效率;同时还可通过控制加热管9的加热温度来配合加热箱8内温度和热量的控制,进一步优化了茶叶杀青和做形的效果和效率。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