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仔猪日粮的海洋鱼肽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947342发布日期:2021-02-18 14:02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仔猪日粮的海洋鱼肽制备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仔猪教槽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仔猪日粮的海洋鱼 肽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些年,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饲料原料的供应及利用率成为制约饲 料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鱼粉由于其氨基酸含量丰富、平衡,富含促进动物生 长的各种未知因子,性价比优,因此成为饲料中首选的动物性蛋白原料,但 是我国的渔业资源匮乏,鱼粉主要依靠进口,因此如何高效率的利用有限的 渔业资源来满足现有畜禽的需要是我们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蛋白质是动物生 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营养物质之一,传统理论认为蛋白质进入动物消化道内 在多种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在体内消化道中被吸收,然后合成蛋 白质或分解产生能量,然而,经现代研究发现动物摄取的蛋白质经过消化道蛋 白酶的酶解后,不直接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而是以小肽的形式直接吸收, 而且二肽和三肽的吸收速度比氨基酸快,尤其是猪的幼龄阶段,由于自身酶 系统的不发达,通过什么样的技术工艺来提高鱼粉的消化吸收利用率需要亟 待解决。
[0003]
鱼蛋白肽,简称鱼肽,是采用鱼蛋白为原料,通过酶解技术将鱼蛋白分 解为营养性小肽后浓缩、喷雾干燥的产品,产品富含可溶性小肽、未知生长 因子(维生素、游离氨基酸)等,便于动物消化吸收利用。
[0004]
现有的鱼肽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酶解工艺和发酵工艺,酶解工艺得 到的产品极易溶于水,苦、腥味较重、吸潮;发酵工艺得到的产品极易溶于 水,新鲜度不易控制,带苦味、吸潮,以上两种方法技术不成熟还存在很大 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仔猪日粮的海洋鱼肽制备方法,以解决现 有技术中,现有的鱼肽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酶解工艺和发酵工艺,酶解 工艺得到的产品极易溶于水,苦、腥味较重、吸潮;发酵工艺得到的产品极 易溶于水,新鲜度不易控制,带苦味、吸潮,以上两种方法技术不成熟还存 在很大的缺陷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仔猪日粮的海 洋鱼肽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
(1)将新鲜打捞的海杂鱼,先进行筛选,筛选完成后,进行清洗,将清 洗完成的海杂鱼进行码盘,然后放入冷冻库中进行冷冻;
[0008]
(2)从步骤(1)中的冷冻库里,选取一定量经过冷冻保鲜处理的海杂 鱼,将海杂鱼进行破碎,然后加热使其融化,将融化后的海杂鱼进行水解和 高压灭菌,得到鱼水解液;
[0009]
(3)将步骤(2)中得到的鱼水解液,调节ph值,加入复合蛋白酶,进 行酶解,其中,所述复合蛋白酶的成分包括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外切 酶;
[0010]
(4)取一定量的大豆浓缩蛋白过80目筛后,加入步骤(3)得到的酶解 溶液,混合搅
拌后升温灭活,得到鱼酶解液;
[0011]
(5)将步骤(4)中的鱼酶解液干燥后,得到鱼蛋白肽。
[0012]
优选的,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鱼水解液中海杂鱼的底物浓度质 量百分比控制在20%-25%范围内。
[0013]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酶解的具体过程为,待鱼水解液降温至55℃后, 调节ph值至6.5-7.0,按海杂鱼底物质量1%-2%的添加复合蛋白酶,进行酶 解,酶解0.5h后,再添加海杂鱼底物质量1%的碳酸钠,保持55℃恒温,酶 解3h后,加入底物质量1%的氨肽酶,继续酶解至6h。
[0014]
优选的,所述复合蛋白酶中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外切酶的比例为1:1:2。
[0015]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鱼酶解液的干燥方法有两种,第一种将鱼酶解 液进行喷雾干燥,干燥后的物料经振动筛,除杂,然后打包出成品;第二种 将鱼酶解液进行刮板干燥,然后破碎制粒,得到鱼蛋白肽。
[0016]
优选的,通过上述制备过程所得到的产品可作为仔猪教槽料使用,且对 本产品分别进行了教槽料试验以及诱食性与偏好性试验。
[0017]
本发明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
本发明针鱼肽产品的苦味、易吸潮的特点进行改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 有以下优点:
[0019]
(1)在脱苦方面:现有酶切技术中苦味的问题主要在于酶切过程中产生 了苦味氨基酸(β氨基酸为疏水氨基酸则产生苦味),本发明技术采用氨肽 酶外切法使疏水性氨基酸以肽链的中部逐渐移向末端,最终结合h-或者oh-, 使苦味减弱。
[0020]
(2)在改善小肽产品吸潮方面:目前小肽产品的制备多采用喷雾干燥法, 此法的严重弊端是产品极易吸潮,在实际生产中大大受限,并且不宜保存, 本技术有两套方案进行解决:1、在酶解结束时添加20%大豆缩蛋白当载体, 然后进行喷雾干燥;2、将酶解液进行滚筒刮板干燥处理,然后再进行破碎处 理,两种方案成功的解决了小肽产品的吸潮问题。
[0021]
(3)在环境保护方面:整套工艺实际加工过程中无有毒有害气体排出, 原料本身及生产过程中的腥臭、异味气体为水溶性气体,通过冷凝除味装置 进行处理,无空气污染问题,再者原材料合理配比,整个生产过程无工业废 水产生,加工过程中地面、装置冲洗用废水同生活污水一同进入专门的生活 污水处理装置统一处理达标后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 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 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3]
实施例
[0024]
一种适用于仔猪日粮的海洋鱼肽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
(1)将新鲜打捞上来的海杂鱼,先进行筛选后,筛选完成后,进行清洗, 将清洗完
成的海杂鱼进行码盘,然后放入到冷冻库中进行冷冻;
[0026]
(2)选取一定量步骤(1)中经过冷冻保鲜处理的海杂鱼,将海杂鱼进 行破碎,然后加热使其融化,将融化后的海杂鱼注入到水解罐中,使得海杂 鱼的底物浓度质量百分比保持在20%-25%的范围内,进行水解和高压灭菌,水 解的压力为0.2-0.3mpa,水解时间为30min,水解完成后,得到鱼水解液;
[0027]
(3)将步骤(2)的得到的鱼水解液,加入到酶解罐搅拌机中,并向其 中补充水分,使得鱼水解液中海杂鱼的底物浓度质量百分比保持在20%-25% 范围内,启动酶解罐搅拌机,电机频率保持在30hz,对鱼水解液进行搅拌;
[0028]
(4)待鱼水解液的温度降至55℃后,调节溶液的ph值至6.5-7.0,向 其中加入海杂鱼底物质量1%-2%的复合蛋白酶,复合蛋白酶的成分包括木瓜蛋 白酶、中性蛋白酶和外切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外切酶的比例为 1:1:2,然后开始酶解,并记录酶解时间,当酶解0.5h后,向其中加入海杂 鱼底物质量1%的碳酸钠,过程中保持恒温55℃,当酶解进行3h后,向溶液 中加入海杂鱼底物质量1%的氨肽酶,继续酶解至6h,酶解完成后,向溶液中 加入过80目筛的大豆浓缩蛋白,大豆浓缩蛋白的添加量为海杂鱼底物质量的 20%,作为载体,然后将温度升高至80℃,并保持恒温加热30min,使溶液中 的酶失活,得到鱼酶解液;
[0029]
(5)将步骤(4)中得到的鱼酶解液,进行干燥,干燥后,得到鱼蛋白 肽,干燥的方式主要由两种:第一种,将鱼酶解液进行喷雾干燥,喷雾塔进 风口的温度为200℃-220℃,具体温度跟季节有关,干燥后的物料经振动筛, 除杂,然后打包出成品;第二种,将鱼酶解液进行刮板干燥,干燥机温度控 制在160℃-180℃,干燥机转速快慢的设置与物料中含水量多少有关,含水量 多,转速设置高,含水量少,转速设置低,干燥完成后,从干燥机中刮下的 片装物料经破碎机破碎成过14-20目的颗粒,水分含量小于7%,即可得到鱼 蛋白肽,所得到的鱼蛋白肽的商品名为赤金鱼蛋白肽f50。
[0030]
一种适用于仔猪日粮的海洋鱼肽制备方法,通过上述制备过程所得到的 产品可作为仔猪教槽料使用,且对本产品分别进行了教槽料试验以及诱食性 与偏好性试验。
[0031]
其中,本产品进行的教槽料试验以及诱食性与偏好性试验的过程如下:
[0032]
一、鱼蛋白肽用于仔猪教槽料的试验
[0033]
1、试验项目:
[0034]
试验一:观察记录仔猪生长情况(试验周期14天)
[0035]
试验二:观察记录仔猪腹泻情况
[0036]
2、试验方法:
[0037]
试验一:选取健康无病,体重、日龄相近的加系大白断奶小猪624头, 根据性别分为3栏去势公猪、5栏母猪,每栏数量为80头左右,试验分为3 个方案组,方案组一为对照组:2栏仔猪(1栏去势公猪、1栏种母猪);方 案组二为添加2%鱼蛋白肽组:3栏仔猪(1栏去势公猪、2栏种母猪);方案组 三为添加3%鱼蛋白肽组:3栏仔猪(1栏去势公猪、2栏种母猪);
[0038]
试验二:试验方法同试验一,且试验二包含在试验一中,同步进行观察 记录。
[0039]
3、试验材料与饲料配方(试验一和试验二相同):
[0040]
对照组的教槽料购自天津绿赛;2%鱼蛋白肽组:在教槽料中添加了教槽 料质量2%的鱼蛋白肽;3%鱼蛋白肽组:在教槽料中添加了教槽料质量3%的鱼 蛋白肽。
[0041]
4、试验结果与分析
[0042]
1)试验一的结果和分析,如表1所示:
[0043]
其中,料肉比的计算方法为:
[0044]
料肉比=消耗饲料总量(kg)/增重总量(kg)。
[0045]
表1试验一结果
[0046][0047]
从表1中,可以看出,方案组二与方案组三的平均日增重的数值均比方 案组一的数值高,且方案组三的数值高于方案组二的数值,方案组二与方案 组三的头均日采食量的数值均比方案组一的数值高,且方案组三的数值高于 方案组二的数值,表明鱼蛋白肽有助于提高诱食性,从而有助于提高仔猪的 生长;方案组二与方案组三的料肉比的数值均比方案组一的数值低,且方案 组三的数值低于方案组二的数值,料肉比高说明用的饲料多,但增长的肉少, 反之,料肉比低说明用的饲料少,但增长的肉多,从而表明鱼蛋白肽有助于 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成本。
[0048]
1)试验二的结果和分析,如下:
[0049]
仔猪在转入保育舍后就出现腹泻现象,方案组一种的仔猪,需要5天才 能控制住腹泻情况,方案组二和方案组三中的仔猪,则只需2天就已控制住 腹泻情况,表面鱼蛋白肽可快速修复肠粘膜,防治腹泻,提高动物机体的免 疫力。
[0050]
二、鱼蛋白肽的诱食性与偏好性试验
[0051]
1、试验样本
[0052]
断奶3天的仔猪
[0053]
2、试验方案
[0054]
试验方案按饲料成分分为三个组,各组所采用的饲料成分如下表2所示:
[0055]
表2试验方案
[0056][0057]
其中,试验组ii中1%鱼蛋白肽和试验组iii中2%鱼蛋白肽所涉及的百 分比均是相对断奶宝质量的百分比,即试验组ii在每公斤断奶宝中加入了断 奶宝质量1%的鱼蛋白肽,试验组iii在每公斤断奶宝中加入了断奶宝质量2% 的鱼蛋白肽。
[0058]
3、试验结果
[0059]
试验结果如下表3所示:
[0060]
表3试验结果
[0061][0062]
从表3中,可以看出,含有1%鱼蛋白肽的试验组ii在30min后的总采食 量,比试验组i提高了50%,含有2%鱼蛋白肽的试验组iii在90min后的总 采食量,比试验组i提高了67.9%,从而表明鱼蛋白肽对于仔猪具有很高的诱 食性,可以提高仔猪的采食量。
[0063]
综上,从教槽料试验以及诱食性与偏好性试验的试验结果和分析中,发 现在教槽料中添加鱼蛋白肽能够有效地提高诱食性、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 且降低了料肉比,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根据目前试验结果,鱼蛋白肽的添 加量为2%-3%为宜,根据饲料配方原料的配比和成本控制可适当提高添加比 例。
[0064]
对以上实施例制备的鱼蛋白肽进行一系列的成分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0065]
表4产品消化率及营养指标
[0066][0067]
从表4中,可以看出,鱼蛋白肽的消化率为95%以上,消化率高,表明鱼 蛋白肽可以很好地被消化吸收;粗蛋白的含量在70%以上,其中酸溶蛋白占有 50%以上,表明鱼蛋白肽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是动物生长过程中最为 关键的营养物质之一,鱼蛋白肽的蛋白质含量可以保证动物的生长的蛋白质 需求,酸溶蛋白是目前饲料行业用于检测发酵豆粕中小肽含量的一个指标, 酸溶蛋白含量高,表明其中的小肽分子含量高,由于蛋白质经过消化道蛋白 酶的酶解后,不直接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而是以小肽的形式直接吸收,鱼 蛋白肽中小肽含量高,更有利于动物消化和吸收。
[0068]
表5氨基酸指标
[0069][0070]
从表5中,可以看出,鱼蛋白肽中含有多种氨基酸成分,能够为仔猪的 生长提供不同种类的氨基酸的需求,且各种氨基酸含量较为均衡,能够为仔 猪的生长和代谢提供保证。
[0071]
表6肽分子量的分布
[0072][0073]
从表6中,可以看出,分子量在1000以上的仅为10.77%,表面鱼蛋白肽 中含有大量的小肽分子,小肽分子更有益于动物直接吸收。
[0074]
表7重金属及黄曲霉毒素含量
[0075][0076]
表7中,各参数的测定方法及标准依据《gb 13078-2017饲料卫生标准》 中有关规定执行,可以看出,鱼蛋白肽中各重金属的含量较低,且不含黄曲 霉毒素,表明鱼蛋白肽作为仔猪教槽料养殖的猪肉对人体的危害低。
[0077]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鱼蛋白肽,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的种类多,且各 氨基酸的含量较为均衡,能够满足仔猪的生长和代谢的需求,且含有大量的 小肽分子,有益于仔猪的吸收利用,鱼蛋白肽中重金属含量低,不含黄曲霉 毒素,以鱼蛋白肽作为仔猪教槽料养殖的猪肉对人体的危害低,通过对教槽 料试验以及诱食性与偏好性试验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教槽料中添加 鱼蛋白肽能够有效地提高诱食性、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且降低了料肉比, 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作为教槽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78]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 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 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 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 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 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0079]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 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 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 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