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红茶生产的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9725发布日期:2021-01-26 20:00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红茶生产的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红茶生产的发酵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红茶生产的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红茶制作工艺主要包含采青、萎凋、揉捻、解块、发酵、烘干等步骤,发酵是生产红茶的最后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红茶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在于发酵的温度和湿度,近年来,红茶的各种机械化生产工序已经较为普遍,发酵工序是形成红茶色、香、味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
[0003]
然而现有的发酵装置各层温度、湿度不一致,导致顶层发酵不足,中间没有发酵,底层发酵过老且带酸味,发酵不均衡。茶叶品质不稳定,产品感官色泽差,汤色暗红、不明亮,口感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红茶生产的发酵装置,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5]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
一种用于红茶生产的发酵装置,由发酵箱本体、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一对第一耳板、一对第二耳板、电机、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以及发酵机构组成。
[0007]
其中的,发酵箱本体方便控制发酵温度与湿度,所述发酵箱本体的右侧壁上焊接有支撑板,支撑板对电机起到支撑的作用。
[0008]
其中的,第一支撑机构焊接在所述发酵箱本体的内底部,第一支撑机构对第一传动机构起到支撑的作用。
[0009]
其中的,第二支撑机构与第一支撑机构相互平行,第二支撑机构位于第一支撑机构的右侧,第二支撑机构焊接在所述发酵箱本体的内底部,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与第一支撑机构之间焊接有衔接杆,第二支撑机构对第二传动机构起到支撑的作用。
[0010]
其中的,一对第一耳板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的内壁上,一对第一耳板能够对丝杆起到支撑的作用。
[0011]
其中的,一对第二耳板位于一对第一耳板的正下方,一对第二耳板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的内壁上,所述一对第二耳板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一对第二耳板能够对转轴起到支撑的作用。
[0012]
其中的,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上,所述电机的出口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贯穿发酵箱本体、一对第一耳板,且丝杆与发酵箱本体、一对第一耳板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一起,启动电机能够驱动丝杆进行转动。
[0013]
其中的,第一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与第二支撑机构之间,丝杆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一传动机构转动。
[0014]
其中的,现有的发酵装置各层温度、湿度不一致,导致顶层发酵不足,中间没有发
酵,底层发酵过老且带酸味,发酵不均衡,茶叶品质不稳定,产品感官色泽差,汤色暗红、不明亮,口感不够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第二传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右侧,第二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与第二支撑机构之间,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二传动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将各层的发酵机构进行翻转,使各层温度、湿度一致,发酵均衡,茶叶品质保持稳定,提高产品感官色泽,使汤色明亮,提升口感。
[0015]
其中的,发酵机构固定连接在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二传动机构之间,通过对发酵机构的设计,方便对茶叶进行发酵处理。
[001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右侧壁上焊接有第一u形板,所述第一u形板的内壁上焊接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位于第一限位板的背面。
[001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主齿轮,所述第一主齿轮焊接在丝杆的外壁上,所述第一主齿轮的外壁上通过第一链条传动连接有第一从齿轮,所述第一从齿轮焊接在转轴的外壁上。
[001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从齿轮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焊接在转轴的外壁上,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三链条,所述第三链条的右侧壁上通过第一三角板固定连接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与第一转轮啮合连接在一起。
[001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左侧壁上焊接有第二u形板,所述第二u形板的内壁上焊接有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所述第四限位板位于第三限位板的背面。
[002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主齿轮,所述第二主齿轮焊接在丝杆的外壁上,所述第二主齿轮的外壁上通过第二链条传动连接有第二从齿轮,所述第二从齿轮焊接在转轴的外壁上。
[002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从齿轮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焊接在转轴的外壁上,所述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之间滑动连接有第四链条,所述第四链条的左侧壁上通过第二三角板固定连接有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与第二转轮啮合连接在一起。
[002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发酵机构包括发酵盘,所述发酵盘的左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吊板,所述发酵盘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吊板,所述第二吊板的上端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贯穿第一吊板和第二吊板。
[0023]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24]
(1)将茶叶放置于发酵盘内,调节好发酵箱本体内部的温度与湿度,启动电机能够驱动丝杆进行旋转,丝杆的转动带动第一主齿轮和第二主齿轮进行旋转,第一主齿轮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一从齿轮进行旋转,第二主齿轮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二从齿轮进行旋转,第一从齿轮、第二从齿轮的转动带动转轴进行旋转,转轴的转动带动第一转轮、第二转轮进行旋转,第一转轮的转动带动第三链条进行旋转,第三链条的旋转带动第一三角板进行移动,第二转轮的转动带动第四链条进行旋转,第四链条的旋转带动第二三角板进行移动,第一三角板与第二三角板的转动能够带动发酵盘进行移动,从而使各层温度、湿度一致,发酵均衡,茶叶品质保持稳定,提高了产品感官色泽,使汤色明亮,提升口感。
[0025]
(2)第一u形板用于固定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之间存在间隙,第一销轴呈哑铃形,第一销轴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形成的间隙相适配,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能够对第三链条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能够防止第三链条在活动过程中第一销轴脱离第一转轮。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本发明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8]
图3为本发明图1中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9]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酵机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6为本发明图5中的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2]
图中标号说明:
[0033]
1、发酵箱本体;2、支撑板;3、电机;4、丝杆;5、第一支撑机构;51、第一支撑架;52、第一限位板;53、第二限位板;54、第一u形板;6、第二支撑机构;61、第二支撑架;62、第三限位板;63、第四限位板;64、第二u形板;7、第一传动机构;71、第一主齿轮;72、第一链条;73、第一从齿轮;74、第一转轮;75、第三链条;76、第一销轴;77、第一三角板;8、第二传动机构;81、第二主齿轮;82、第二链条;83、第二从齿轮;84、第二转轮;85、第四链条;86、第二销轴;87、第二三角板;9、发酵机构;91、发酵盘;92、第一吊板;93、第二吊板;94、支撑杆;10、衔接杆;11、一对第一耳板;12、一对第二耳板;13、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5]
实施例:
[0036]
请参阅图1-6,一种用于红茶生产的发酵装置,由发酵箱本体1、第一支撑机构5、第二支撑机构6、一对第一耳板11、一对第二耳板12、电机3、第一传动机构7、第二传动机构8以及发酵机构9组成。
[0037]
其中的,发酵箱本体1方便控制发酵温度与湿度,发酵箱本体1的右侧壁上焊接有支撑板2,支撑板2对电机3起到支撑的作用。
[0038]
其中的,第一支撑机构5焊接在发酵箱本体1的内底部,第一支撑机构5对第一传动机构7起到支撑的作用。
[0039]
其中的,第二支撑机构6与第一支撑机构5相互平行,第二支撑机构6位于第一支撑机构5的右侧,第二支撑机构6焊接在发酵箱本体1的内底部,第二支撑机构6与第一支撑机构5之间焊接有衔接杆10,第二支撑机构6对第二传动机构8起到支撑的作用。
[0040]
其中的,一对第一耳板11分别焊接在第一支撑机构5、第二支撑机构6的内壁上,一对第一耳板11能够对丝杆4起到支撑的作用。
[0041]
其中的,一对第二耳板12位于一对第一耳板11的正下方,一对第二耳板12分别焊接在第一支撑机构5、第二支撑机构6的内壁上,一对第二耳板12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13,一对第二耳板12能够对转轴13起到支撑的作用。
[0042]
其中的,电机3固定连接在支撑板2的上表面上,电机3的出口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丝杆4,丝杆4贯穿发酵箱本体1、一对第一耳板11,且丝杆4与发酵箱本体1、一对第一耳板11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一起,启动电机3能够驱动丝杆4进行转动。
[0043]
其中的,第一传动机构7设置在第一支撑机构5与第二支撑机构6之间,丝杆4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一传动机构7转动。
[0044]
其中的,现有的发酵装置各层温度、湿度不一致,导致顶层发酵不足,中间没有发酵,底层发酵过老且带酸味,发酵不均衡,茶叶品质不稳定,产品感官色泽差,汤色暗红、不明亮,口感不够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第二传动机构8位于第一传动机构7的右侧,第二传动机构8设置在第一支撑机构5与第二支撑机构6之间,通过第一传动机构7与第二传动机构8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将各层的发酵机构9进行翻转,使各层温度、湿度一致,发酵均衡,茶叶品质保持稳定,提高产品感官色泽,使汤色明亮,提升口感。
[0045]
其中的,发酵机构9固定连接在第一传动机构7与第二传动机构8之间,通过对发酵机构9的设计,方便对茶叶进行发酵处理。
[0046]
具体的,第一支撑机构5包括第一支撑架51,第一支撑架51的右侧壁上焊接有第一u形板54,第一u形板54的内壁上焊接有第一限位板52和第二限位板53,第二限位板53位于第一限位板52的背面。
[0047]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u形板54用于固定第一限位板52和第二限位板53,第一限位板52与第二限位板53之间存在间隙。
[0048]
具体的,第一传动机构7包括第一主齿轮71,第一主齿轮71焊接在丝杆4的外壁上,第一主齿轮71的外壁上通过第一链条72传动连接有第一从齿轮73,第一从齿轮73焊接在转轴13的外壁上。
[0049]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丝杆4的转动带动第一主齿轮71进行旋转,在第一链条72的传动作用下,第一主齿轮71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一从齿轮73进行旋转,第一从齿轮73的转动带动转轴13进行旋转。
[0050]
具体的,第一从齿轮73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转轮74,第一转轮74焊接在转轴13的外壁上,第一限位板52和第二限位板53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三链条75,第三链条75的右侧壁上通过第一三角板77固定连接有第一销轴76,第一销轴76与第一转轮74啮合连接在一起。
[0051]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销轴76呈哑铃形,第一销轴76与第一限位板52和第二限位板53之间形成的间隙相适配,第一限位板52和第二限位板53能够对第三链条75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能够防止第三链条75在活动过程中第一销轴76脱离第一转轮74,转轴13的转动带动第一转轮74进行旋转,通过第一销轴76与第一转轮74之间的相互配合,第一转轮74的转动带动第三链条75进行旋转,第三链条75的旋转带动第一三角板77进行移动。
[0052]
具体的,第二支撑机构6包括第二支撑架61,第二支撑架61的左侧壁上焊接有第二u形板64,第二u形板64的内壁上焊接有第三限位板62和第四限位板63,第四限位板63位于第三限位板62的背面。
[0053]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u形板64用于固定第三限位板62和第四限位板63,第三
限位板62和第四限位板63之间存在间隙。
[0054]
具体的,第二传动机构8包括第二主齿轮81,第二主齿轮81焊接在丝杆4的外壁上,第二主齿轮81的外壁上通过第二链条82传动连接有第二从齿轮83,第二从齿轮83焊接在转轴13的外壁上。
[0055]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丝杆4的转动带动第二主齿轮81进行旋转,在第二链条82的传动作用下,第二主齿轮81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二从齿轮83进行旋转,第二从齿轮83的转动带动转轴13进行旋转。
[0056]
具体的,第二从齿轮83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转轮84,第二转轮84焊接在转轴13的外壁上,第三限位板62和第四限位板63之间滑动连接有第四链条85,第四链条85的左侧壁上通过第二三角板87固定连接有第二销轴86,第二销轴86与第二转轮84啮合连接在一起。
[0057]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销轴86呈哑铃形,第二销轴86与第三限位板62和第四限位板63之间形成的间隙相适配,第三限位板62和第四限位板63能够对第四链条85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能够防止第四链条85在活动过程中第二销轴86脱离第二转轮84,转轴13的转动带动第二转轮84进行旋转,通过第二销轴86与第二转轮84之间的相互配合,第二转轮84的转动带动第四链条85进行旋转,第四链条85的旋转带动第二三角板87进行移动。
[0058]
具体的,发酵机构9包括发酵盘91,发酵盘91的左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吊板92,发酵盘91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吊板93,第二吊板93的上端焊接有支撑杆94,支撑杆94贯穿第一吊板92和第二吊板93。
[0059]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支撑杆94的左端与第一三角板77焊接在一起,支撑杆94的右端与第二三角板87焊接在一起,将茶叶放置于发酵盘91内,调节好发酵箱本体1内部的温度与湿度,第一三角板77与第二三角板87的转动能够带动发酵盘91进行移动,从而使各层温度、湿度一致,发酵均衡,茶叶品质保持稳定。
[0060]
电机3是现有设备,本案只是应用,其工作原理和电性连接关系属于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
[0061]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0062]
将茶叶放置于发酵盘91内,调节好发酵箱本体1内部的温度与湿度,启动电机3能够驱动丝杆4进行旋转,丝杆4的转动带动第一主齿轮71和第二主齿轮81进行旋转,在第一链条72的传动作用下,第一主齿轮71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一从齿轮73进行旋转,在第二链条82的传动作用下,第二主齿轮81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二从齿轮83进行旋转,第一从齿轮73、第二从齿轮83的转动带动转轴13进行旋转,转轴13的转动带动第一转轮74、第二转轮84进行旋转,通过第一销轴76与第一转轮74之间的相互配合,第一转轮74的转动带动第三链条75进行旋转,第三链条75的旋转带动第一三角板77进行移动,通过第二销轴86与第二转轮84之间的相互配合,第二转轮84的转动带动第四链条85进行旋转,第四链条85的旋转带动第二三角板87进行移动,第一三角板77与第二三角板87的转动能够带动发酵盘91进行移动,从而使各层温度、湿度一致,发酵均衡,茶叶品质保持稳定,提高了产品感官色泽,使汤色明亮,提升口感。
[0063]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