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豆薏米茶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287326发布日期:2021-03-17 00:34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饮用食品及其加工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豆薏米茶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已有的红豆薏米产品有红豆薏米粉、茶包、粥。红豆薏米粉的主要品牌有五谷磨房、老金磨方、谷初源、百草味、明安旭等。这类产品手工自制的主要方法是经过高温翻炒,然后进行研磨得到粉末;工业上则是通过专用设备、技术,经过一条成熟的生产线,进行加工。

红豆薏米茶属于一种药茶,伴随人们养生意识的增强,药茶市场进入到了一个空前的发展规模。自山西产业转型以来,将药茶产业作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重中之重,各市、县也结合各自实际情况积极推进药茶产业的发展。目前,全省约有上百家药茶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在产品的制作工艺、市场的宣传手段、品牌的创建创新等方面初具规模,山西药茶规模逐渐扩张,在不断提升其影响力。市面上,红豆薏米茶包的主要品牌有修正、仁和、春韵美、燕之岛等。这类药茶手工自制的主要方法也经过高温翻炒,然后进行研磨得到较粗的粉末,装进茶包袋即可;而工业上的主要方法则是通过低温烘炒,反复碾压,得到产品。

张姚瑶等学者介绍了关于红豆的营养保健价值,分析了红豆中的营养功能成分,例如皂角甙有祛痰、抗炎、利尿、消肿的作用;红豆多糖可以减少身体糖分的吸收,能够起到减脂的效果等。着重论述了红豆中有价值的一系列成分在饮料中的应用,以及红豆在饮料这一方面的应用进展。徐娴等介绍了板栗薏米粥的制作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在考虑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复水温度、复水时间、各辅助材料的添加量等因素对粥的影响后,比较多种不同配方的感官评定,得到最佳配方。唐辉实验小组利用正交试验及模糊数学评判,对多种因素进行分组,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试验评判,更加客观的得出了复合保健豆浆的最佳新配方。蒋边课题小组介绍了以红豆、薏米作为主要原材料探究了新型饮料的配方,通过改变红豆、薏米和白砂糖的含量,尝试在不同含量下复合饮料的感官评分,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出红豆薏米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红豆薏米茶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红豆薏米茶,按照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赤小豆1~5份、薏米1~5份、芡实0.14~0.7份、茯苓0.14~0.7份、陈皮0.28~1.4份、金银花0.28~1.4份。

优选的,赤小豆1.75份、薏米1.75份、芡实0.25份、茯苓0.25份、陈皮0.5份、金银花0.5份。

一种红豆薏米茶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赤小豆、薏米浸泡后放入烤箱进行烘焙,烘焙结束后将其粉碎成粒径为2~3mm的颗粒;

步骤s2:将干燥后的茯苓、芡实、陈皮、金银花粉碎成3~5mm的颗粒,将粉碎后的赤小豆、薏米、茯苓、芡实、陈皮、金银花按照适当比例进行配制,得到最终产品。

优选的,所述赤小豆、薏米用冷水浸泡12-18h。

优选的,所述赤小豆、薏米浸泡时间为12h。

优选的,所述赤小豆、薏米的烘焙温度为150℃-170℃;烘焙时间为40min-50min。

优选的,所述赤小豆、薏米的烘焙温度为150℃;烘焙时间为40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红豆薏米茶的最佳配方:赤小豆1.75份、薏米1.75份、芡实0.25份、茯苓0.25份、陈皮0.5份、金银花0.5份,最佳浸泡时间为12h;最佳烘焙时间为40min,最佳烘焙温度分别为150℃,制备的红豆薏米茶色泽呈黄绿色,口感略涩,有金银花和陈皮的香味,可以达到健脾祛湿、清热下火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发明具体提供了一种红豆薏米茶,按照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赤小豆1~5份、薏米1~5份、芡实0.14~0.7份、茯苓0.14~0.7份、陈皮0.28~1.4份、金银花0.28~1.4份。

最佳配方为:赤小豆1.75份、薏米1.75份、芡实0.25份、茯苓0.25份、陈皮0.5份、金银花0.5份。

本发明还具体提供了一种红豆薏米茶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赤小豆、薏米浸泡后放入烤箱进行烘焙,烘焙结束后将其粉碎成粒径为2~3mm的颗粒;

步骤s2:将干燥后的茯苓、芡实、陈皮、金银花粉碎成3~5mm的颗粒,将粉碎后的赤小豆、薏米、茯苓、芡实、陈皮、金银花按照适当比例进行配制,得到最终产品。

实验方法

1.1仪器

fa2104电子天平(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j-150a高速多功能粉碎机(探月);商用箱式电烤炉(广州市赛思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白云分公司)。

1.2材料

赤小豆、薏米(赣州市九鲤湖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陈皮、茯苓、芡实、金银花(以上药材均在忻州市惠康药店购买)。

2.1单因素试验

(1)不同浸泡时间的确定

将赤小豆和薏米分别进行称量,在烘焙温度和烘焙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察并品尝不同浸泡时间(12h、15h、18h、21h、24h)烘培后赤小豆和薏米的外观和口感,得到最佳浸泡时间。

(2)不同烘焙时间的确定

将赤小豆和薏米分别进行称量,在烘焙温度和浸泡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察并品尝不同烘焙时间(30min、35min、40min、45min、50min)赤小豆和薏米的外观和口感,得到最佳烘焙时间。

(3)不同烘焙温度的确定

将赤小豆和薏米分别进行称量,在烘焙时间和浸泡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察并品尝不同烘焙温度(140℃、150℃、160℃、170℃、180℃)赤小豆和薏米的外观和口感,得到最佳烘焙温度。

2.2优选试验

根据单因素实验的结果,考虑浸泡时间、烘焙温度、烘焙时间三因素的改变对产品口感、外观等的影响,进行优选试验。

2.3红豆薏米茶感官评定;

色泽:通过观察冲泡后的红豆薏米茶颜色的变化,获得色泽评定结果。

口感:通过品尝冲泡后的红豆薏米茶的口感,获得口感评定结果。

气味:通过闻冲泡后的红豆薏米茶的气味变化,来获得味道评定结果。

结论与讨论

3.1单因素试验结果

3.1.1不同浸泡时间的确定

在烘焙时间、烘焙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改变浸泡时间,考察红豆、薏米在不同浸泡时间口感、味道等指标,所得结果见表1。

表1红豆、薏米不同浸泡时间的口感体验结果

由表1得,在烘焙温度、烘焙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红豆、薏米最佳浸泡时间为12h。

3.1.2不同烘焙时间的确定

在浸泡时间、烘焙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改变烘焙时间,考察红豆、薏米在不同烘焙时间口感、味道等指标,所得结果见表2。

表2红豆、薏米不同烘焙时间的口感体验结果

由表2得,在烘焙温度、浸泡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红豆、薏米的烘焙时间范围为40min-50min。

3.1.3不同烘焙温度的确定

在浸泡时间、烘焙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改变烘焙温度,考察红豆、薏米在不同烘焙时间口感、味道等指标,所得结果见表3。

表3红豆、薏米不同烘焙温度的口感体验结果

由表3得,在烘焙时间、浸泡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红豆、薏米的烘焙温度范围为150℃-170℃。

3.2优选试验结果

据单因素试验结果,红豆、薏米的烘焙时间范围在40min-50min之间;烘焙温度范围在150℃-170℃之间。

表4红豆、薏米优选试验结果

由表4得,红豆薏米茶中主材料的烘焙时间、烘焙温度选择150℃、40min最为合适。

3.3工艺过程的确定

将红豆、薏米浸泡后放烤箱进行烘焙(浸泡时间12h、烘焙温度150℃、烘焙时间40min),烘焙结束后将其粉碎成小块,再将茯苓、芡实、陈皮、金银花、金莲花也进行粉碎,再以合适比例进行配制,得到最终产品。

3.4产品配方

红豆薏米茶的配方:赤小豆1.75g、薏米1.75g、芡实0.25g、茯苓0.25g、陈皮0.5g、金银花0.5g(见表5)。

表5红豆薏米茶产品配方

3.5感官评定

外观:观察泡完之后的颜色变化,会由最初的黄绿色渐渐变深,经过反复几次泡完后,颜色逐渐变深,红豆的颜色渐渐显现,与金银花、陈皮等颜色融合,色泽金黄,大致可反复浸泡4次。

口感:品尝泡完茶的口感,入口略涩,细品后,红豆的焦香味与药材的味道慢慢显现。

气味:细闻泡完之后的气味,会有淡淡清香,浸泡时间稍长后,略有薏米的焦香气。

表7红豆薏米茶包感官评定标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