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翘嘴红鲌发酵海藻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4547443发布日期:2021-04-06 12:0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鱼类饲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翘嘴红鲌发酵海藻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翘嘴红鲌,学名:erythroculterilishaeformis(bleeker,1871),鲤科红鲌属的一种鱼类,由于其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颇受人们欢迎,但翘嘴红鲌行动迅猛,性情暴躁,易受惊,易死亡。另外,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饲料原料价格不断攀升,且大豆,油菜等饲料原料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为避免水产动物与人竞争食物,确保水产养殖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找可持续的能增强鱼体免疫力的饲料原料资源。

龙须菜(gracilarialemaneiformis)是一种大型红藻,属于红藻门,杉藻目,江篱属,在我国沿海地区广泛养殖,富含藻胆蛋白、膳食纤维、海藻多糖、矿物质、多卤多萜类化合物、甾醇类化合物、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及多种天然活性成分,是一种高蛋白、低热值、高生理活性的天然营养食品的原料。

紫菜(pyropia/porphyraspp.)是一种大型红藻,属红藻门,红毛菜目(bangiales),红毛菜科(bangiaceae),是一类生长在潮间带的海藻,粗蛋白含量,富含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及钙、钾、镁等微量元素,还含藻类特有的藻胆蛋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由于龙须菜和紫菜的以上特性,在饲料原料领域,龙须菜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但目前对发酵混合藻粉的发酵饲料研究尚少,将其作为翘嘴红鲌饲料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翘嘴红鲌发酵海藻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生物发酵技术产生的发酵混合海藻粉,以适当比例添加入翘嘴红鲌配合饲料中,解决海藻粉作为翘嘴红鲌饲料时粗纤维含量较多,寡糖和蛋白质吸收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翘嘴红鲌的增重率和免疫性能。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翘嘴红鲌发酵海藻饲料,包括蛋白源原料、脂肪源原料、糖源原料和辅料,还包括重量百分比的以下组分:发酵混合藻粉1~2%、牛磺酸0.5%;其中发酵混合藻粉由质量比为1:1的龙须菜与紫菜发酵而成。

优选地,所述发酵混合藻粉通过以下方法制得:

(1)将龙须菜和紫菜洗净、去除杂质后阴干,放入干燥箱烘干,水分含量控制在10~12%,然后用粉碎机粉碎至60目,备用;

(2)取3%(w/v)龙须菜与3%(w/v)紫菜,加入蒸馏水,再加入2%(w/v)nacl均匀混合后,调节ph为7.6,121℃灭菌20min,再接种发酵菌液10%(v/v),温度25℃,发酵罐转速150r/min,发酵时间72小时,得到混合藻粉发酵液,将发酵液55℃烘干,获取发酵混合藻粉。

优选地,所述发酵菌液通过以下方法制得:将em复合菌剂用接种环挑取一环进行平板划线,37~38℃倒置培养24h,挑取平板上的单菌落至na琼脂斜面上,静置培养活化24h;挑取斜面上的菌株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ph7.6,25℃,150~180r/min的转速震荡活化培养30小时,得到菌液;所述菌液中总菌浓度为4~6logcfu/ml。

优选地,所述饲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营养成分组成:粗蛋白40.1~40.86%,粗脂肪8.91~9.05%,余下为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和水分。

优选地,所述蛋白源原料为鱼粉、豆粕、菜粕、棉粕、次粉中的一种或组合;所述脂肪源原料为鱼油、豆油中的一种或组合;所述糖源原料为淀粉;所述辅料为复合维生素、混合矿物质、磷酸二氢钙、氯化胆碱中的一种或组合。

优选地,所述辅料包括占总饲料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构成:复合维生素重量0.5~1%,混合矿物质0.5~1%。

优选地,所述辅料包括占总饲料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构成:复合维生素0.5~1%,混合矿物质0.5~1%,磷酸二氢钙1~2%,氯化胆碱0.2~0.5%。

优选地,所述饲料包括重量百分比的以下组分:淀粉11.6%,鱼粉23%,豆粕17%,菜粕16%,棉粕15%,次粉5%,豆油7.2%,复合矿物质0.5%,磷酸二氢钙1.5%,氯化胆碱0.2%,复合维生素0.5%,发酵混合藻粉2%,牛磺酸0.5%。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公开上述一种翘嘴红鲌发酵海藻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混合:将粉碎后的蛋白源原料、糖源原料、辅料,和发酵混合藻粉、牛磺酸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物料a;

(2)膨化:将所述物料a进膨化饲料机膨化,得到物料b;

(3)喷涂:将脂肪源原料喷涂到物料b上,完全吸收后,即可得到饲料成品。

其中,所述步骤(2)膨化具体为:将物料a的水分调整为30%后进膨化饲料机膨化,膨化温度为110~1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制备发酵混合藻粉,以适当比例添加入翘嘴红鲌配合饲料中,解决现有海藻粉作为翘嘴红鲌饲料时粗纤维含量较多,寡糖和蛋白质吸收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翘嘴红鲌的增重率和免疫性能。与现有商品饲料相比,本发明的饲料使翘嘴红鲌的增重率、消化率和免疫性能更高,且拓展了翘嘴红鲌的植物蛋白和膳食纤维来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

一种翘嘴红鲌发酵海藻饲料,包括蛋白源原料、脂肪源原料、糖源原料和辅料,还包括重量百分比的以下组分:发酵混合藻粉1~2%、牛磺酸0.5%;其中发酵混合藻粉由质量比为1:1的龙须菜与紫菜发酵而成。

发酵混合藻粉通过以下方法制得:

(1)收集新鲜的龙须菜和紫菜,用海水清洗,除去杂质,室外阴干。

(2)将龙须菜和紫菜放入干燥箱烘干,干燥温度为75~85℃,干燥4~5小时,水分含量控制在10~12%,然后用粉碎机粉碎至60目,备用;

(2)取3%(w/v)龙须菜与3%(w/v)紫菜,加入蒸馏水,再加入2%(w/v)nacl均匀混合后,调节ph为7.6,121℃灭菌20min,再接种发酵菌液10%(v/v),温度25℃,发酵罐转速150r/min,发酵时间72小时,得到混合藻粉发酵液,将发酵液55℃烘干,获取发酵混合藻粉。

其中,发酵菌液通过以下方法制得:将em复合菌剂(市售)用接种环挑取一环进行平板划线,37~38℃倒置培养24h,挑取平板上的单菌落至na琼脂斜面上,静置培养活化24h;挑取斜面上的菌株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ph7.6,25℃,150~180r/min的转速震荡活化培养30小时,得到菌液。所述菌液中总菌浓度为4~6logcfu/ml。

本发明中的蛋白源原料为鱼粉、豆粕、菜粕、棉粕、次粉中的一种或组合;脂肪源原料为鱼油、豆油中的一种或组合;糖源原料为淀粉;辅料为复合维生素、混合矿物质、磷酸二氢钙、氯化胆碱中的一种或组合。优选地,辅料包括占总饲料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构成:复合维生素重量0.5~1%,混合矿物质0.5~1%。更优选地,辅料包括占总饲料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构成:复合维生素0.5~1%,混合矿物质0.5~1%,磷酸二氢钙1~2%,氯化胆碱0.2~0.5%。

上述翘嘴红鲌发酵海藻饲料通过以下步骤制得:

(1)混合:将粉碎后的蛋白源原料、糖源原料、辅料,和发酵混合藻粉、牛磺酸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物料a;

(2)膨化:将所述物料a进膨化饲料机膨化,得到物料b;

(3)喷涂:将脂肪源原料喷涂到物料b上,完全吸收后,即可得到饲料成品。

其中,步骤(2)膨化具体为:将物料a的水分调整为30%后进膨化饲料机膨化,膨化温度为110~120℃。

对制得的饲料进行检测,饲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营养成分组成:粗蛋白40.1~40.86%,粗脂肪8.91~9.05%,余下为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和水分。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下面分别采用对照组d1-d3和本发明实施例s1(发酵混合藻粉含量为2%),制成翘嘴红鲌配合饲料,饲料配方如表1所示(数值为重量百分比)。

配方中,发酵混合藻粉替代菜粕或其他植物蛋白源,以确保各组蛋白含量相等。淀粉的含量对鱼影响不大,用来调整配方。

表1

注:a.淀粉、豆粕为市售产品,可从国内原料市场采购。b.鱼粉为美国鱼粉,粗蛋白含量68%,鱼油含量为8.9%。c.复合维生素、混合矿物质、磷酸二氢钙、氯化胆碱等辅料可从国内饲料厂采购。

以表1制备的配制饲料,饲养约12.2g的翘嘴红鲌。本实验是在室内养殖系统(试验缸规格70cm×60cm,200l圆柱型养殖缸)内养殖。每组设3个平行,每缸25尾鱼。实验期间采用微流水养殖,水温为23~27℃,ph7.5左右;适量连续充气,使水体溶氧≥5mg/l;养殖56天后,测定生长和免疫指标,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注: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sod:超氧化物歧化酶;tg:血脂;同行数据中,无相同小写字母标注者表示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

从表2的生长指标来看:

(1)本发明实施例s1的末体重、增重率都比对照组d1-d3有显著提高(p<0.05)。

(2)对比d1与d2、s1与d3可以看出,d2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d1(p<0.05),s1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d3(p<0.05),表明添加牛磺酸有利于提高翘嘴红鲌的消化率。d3只加发酵混合藻粉不加牛磺酸,可能会影响鱼体对脂肪的消化吸收。牛磺酸可以促进脂肪吸收,本发明将“发酵混合藻粉+牛磺酸”两者结合既提高了翘嘴红鲌的增重率,又增加了翘嘴红鲌的消化率。

(3)s1、d3的血清溶菌酶活性比d1、d2的显著升高(p<0.05),s1、d2的sod活性比d1、d3的显著升高(p<0.05),综合来看,本发明实施例s1采用“发酵混合藻粉+牛磺酸”两者结合能够更好地提高翘嘴红鲌的免疫能力。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