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笋肉松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29092发布日期:2021-04-02 10:07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肉松食品及其加工,尤其涉及一种竹笋肉松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肉松是一种便携的佐餐佳品,不仅蛋白含量高,而且味美可口,一直深受消费者喜爱。传统肉松主要由瘦肉和添加剂制成,配料单调,特别是油酥肉松,油脂含量过高,无法满足现代人群对营养膳食的需求。

膳食纤维被称为人类第七种营养素,具有通便、降脂、降糖等功效,在预防心脏病、糖尿病、抑制肥胖等方面均有潜在作用。竹笋是我国传统蔬菜,富含膳食纤维,此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较低的淀粉、糖、脂肪,被誉为“素食第一品”。在众多竹笋品种中,元竹笋由于适应性强、种植面积广、产量大,是一种更加适合工业化加工的竹笋品种。元竹笋的膳食纤维含量为65~70%,其中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达95%以上。通过改性可调整竹笋膳食纤维组成成分比例,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更好地发挥其益生功效。

本发明利用元竹笋膳食纤维为原料,与动物瘦肉一起加工成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低脂肪的竹笋肉松,与传统肉松相比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满足现代消费者对食物营养和膳食平衡的需求,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竹笋肉松,该竹笋肉松具有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低脂肪的特点,满足现代消费者对食物营养和膳食平衡的需求。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竹笋肉松的加工工艺,所得的产品色泽均匀;形态呈疏松短纤维状,无焦头;香酥味鲜,含油低,肉香和笋香浓郁,易咀嚼、消化。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本发明的竹笋肉松主要由下列成分组成:元竹笋膳食纤维20~40重量份,肉松半成品30~50重量份,豌豆淀粉5~15重量份,食用油2~12重量份,复合调味料5~10重量份;其中,元竹笋膳食纤维采用复合酶-高温蒸煮-na2co3组合技术制备:先后采用复合酶法和高温蒸煮结合na2co3法对元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两次改性,所得混合物经醇沉、离心、洗涤、烘干、磨粉、过筛工艺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元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是由元竹笋粉经耐高温α-淀粉酶、碱性蛋白酶和糖化酶酶解、离心、醇洗、干燥制备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酶法采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比例为1:1,料液比为1:10,温度为50℃,ph5.0~6.0,添加量为500~1500u/g,酶解时间1.0~2.5h。

进一步地,根所述高温蒸煮结合na2co3法采用na2co3浓度为0.5~2.5%,料液比为1:8~1:30,于105~135℃高温蒸煮10~50min。

进一步地,所述肉松半成品是以猪后腿瘦肉经预处理、煮制、压松、收汤、烘松而成,呈色泽金黄、柔软疏松的絮状。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本发明的竹笋肉松采用以下加工工艺制备:

(1)先将5~15重量份豌豆淀粉、2~12重量份食用油拌匀;

(2)先后拌入20~40重量份元竹笋膳食纤维、30~50重量份肉松半成品,撒入5~10重量份的复合调味料于50~60℃炒松至含水量小于18%,自然冷却至室温

(3)成品色泽均匀;形态呈疏松短纤维状,无焦头;香酥味鲜,含油低,肉香和笋香浓郁,易咀嚼、消化。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竹笋肉松产品香酥味鲜,含油低,肉香和笋香浓郁。通过改性调整了元竹笋膳食纤维的结构组成,提高了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由改性前的1.6%增加到了25%以上;改善了竹笋肉松产品持油性,不仅能减少肉松加工过程中油脂的添加,还能有效保持竹笋和肉的风味。

(2)竹笋肉松产品富含元竹笋膳食纤维,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占比大大提高,有助于调节代谢、改善肠道,是一种满足消费者口味与营养需求的休闲食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1)元竹笋膳食纤维制备:

①将60目元竹笋笋粉经耐高温α-淀粉酶、碱性蛋白酶和糖化酶酶解、离心、醇洗、干燥制备而成元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

②采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对元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第一次改性,比例为1:1,料液比为1:10,温度为50℃,ph5.5,添加量为1000u/g,酶解时间2.0h;

③采用高温蒸煮结合na2co3法对元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第二次改性,在第一次改性所得混合物中添加1.5%的na2co3,调整料液比为1:15,于121℃蒸煮30min;

④改性所得混合物经醇沉、离心、洗涤、烘干、磨粉、过筛即得,改性前后膳食纤维组成成分对比见表1。

表1元竹笋干改性前后膳食纤维组成成分对比

(2)竹笋肉松加工:

①采用猪后腿瘦肉经预处理、煮制、压松、收汤、烘松制成肉松半成品,呈色泽金黄、柔软疏松的絮状。

②将8重量份豌豆淀粉、7重量份大豆油拌匀后,再拌入30重量份元竹笋膳食纤维、50重量份肉松半成品,撒入5重量份的复合调味料于50~60℃炒松至含水量小于18%,自然冷却至室温;

③成品呈深黄色,色泽均匀;形态呈疏松短纤维状,无焦头;香酥味鲜,含油低,肉香和笋香浓郁,易咀嚼、消化。

实施例2:

(1)元竹笋膳食纤维制备:

①将60目元竹笋笋粉经耐高温α-淀粉酶、碱性蛋白酶和糖化酶酶解、离心、醇洗、干燥制备而成元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

②采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对元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第一次改性,比例为1:1,料液比为1:10,温度为50℃,ph5.0,添加量为1000u/g,酶解时间2.5h;

③采用高温蒸煮结合na2co3法对元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第二次改性,在第一次改性所得混合物中添加2.0%的na2co3,调整料液比为1:20,于130℃蒸煮20min;

④改性所得混合物经醇沉、离心、洗涤、烘干、磨粉、过筛即得,改性前后膳食纤维组成成分对比见表2。

表2元竹笋干改性前后膳食纤维组成成分对比

(2)竹笋肉松加工:

①采用猪后腿瘦肉经预处理、煮制、压松、收汤、烘松制成肉松半成品,呈色泽金黄、柔软疏松的絮状。

②将14重量份豌豆淀粉、8重量份玉米油拌匀后,再拌入40重量份元竹笋膳食纤维、30重量份肉松半成品,撒入8重量份的复合调味料于50~60℃炒松至含水量小于18%,自然冷却至室温;

③成品呈黄褐色,色泽均匀;形态呈疏松短纤维状,无焦头;香酥味鲜,含油低,肉香和笋香浓郁,易咀嚼、消化。

实施例3:

(1)元竹笋膳食纤维制备同实施例1中的(1);

(2)竹笋肉松加工:

①采用猪后腿瘦肉经预处理、煮制、压松、收汤、烘松制成肉松半成品,呈色泽金黄、柔软疏松的絮状。

②将10重量份豌豆淀粉、10重量份猪板油拌匀后,再拌入32重量份元竹笋膳食纤维、40重量份肉松半成品,撒入8重量份的复合调味料于50~60℃炒松至含水量小于18%,自然冷却至室温;

③成品呈黄褐色,色泽均匀;形态呈疏松短纤维状,无焦头;香酥味鲜,含油低,肉香和笋香浓郁,易咀嚼、消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