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茶用花的烘焙炒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36277发布日期:2021-05-25 12:13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花茶用花的烘焙炒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花茶用花的烘焙炒制设备,涉及茶叶烘炒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花茶(scentedtea),又名香片,即将植物的花或叶或其果实泡制而成的茶,是中国特有的一类再加工茶,其是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花茶又可细分为花草茶和花果茶,饮用叶或花的称之为花草茶,如荷叶、甜菊叶,饮用其果实的称之为花果茶,如:无花果、柠檬、山楂、罗汉果、有花果,其气味芬香并具有养生疗效,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黄绿尚润,内质香气鲜灵浓郁,具有明显的鲜花香气,汤色浅黄明亮,叶底细嫩匀亮,花茶主要以绿茶、红茶或者乌龙茶作为茶坯、配以能够吐香的鲜花作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

花茶是集茶味与花香于一体,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既保持了浓郁爽口的茶味,又有鲜灵芬芳的花香。冲泡品吸,花香袭人,甘芳满口,令人心旷神怡,花茶不仅仍有茶的功效,而且花香也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裨益人体健康,具有排出宿便,调节肠胃循环,排毒等。在花茶制作过程,花茶用花的烘焙炒制过程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烘焙炒制是将鲜花中的水分加热除干,并将鲜花本身的香味炒制而出,对温度的要求较高,现有的烘焙炒制通常需要使用烘干箱和炒锅二个设备进行操作,而在花叶烘干转入炒锅过程中花叶会接触到空气,一些灰尘的细菌会进入花叶,给最终的成茶带来不利影响,且现有设备的烘干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烘干不均的情况,花叶仍然残留水分,常规的炒茶铲炒茶过程中还会对花叶产生破坏,影响成茶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花茶用花的烘焙炒制设备,烘焙、炒制设备于一体,防止已处理花叶受到污染,且烘焙均匀,炒制过程中不会对花叶造成破坏,极大的保证了成茶的品质,提高了花茶的口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烘焙箱1、上盖2、铰轴3、进料斗4、低温发热管5、旋转轴6、炒茶铲7、风机8、风管套9、电控阀10、出料斗11、集料斗12、电机13、减速机14、控制盒15、驱动齿轮16、从动齿轮17、电热炒盘19,烘焙箱1固定于工作台18,进料斗4设置于上盖2对应开口处,上盖2通过铰轴3与烘焙箱1侧壁相连接,低温发热管5设置于烘焙箱1侧壁,所述的烘焙箱1底部还设置有固定座1-1,低温发热管5插接固定于固定座1-1,固定座1-1内设置有与低温发热管5相配套的电路系统,电热炒盘19设置于烘焙箱1底部底板,电热炒盘19上设置一处开口,有电控阀10安装于电热炒盘19开口处,电控阀10顶部开口处有活动闭合片与电热炒盘19面平齐,电控阀10底部开口处设置有出料斗11,出料斗11与集料斗12相对应,集料斗12固定于工作台18,旋转轴6与炒茶铲7相套接,旋转轴6底部穿过烘焙箱1延伸至工作台18内与从动齿轮17相连接,从动齿轮17通过皮带与减速机14相连接,减速机14通过皮带与驱动齿轮16相连接,电机13固定于工作台18,电机13转轴与驱动齿轮16相连接,控制盒15与低温发热管5、电机13线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轴6上设置有固定条6-1。

进一步的,所述的炒茶铲7由第一炒茶铲7-1、第二炒茶铲7-2、固定套7-3、固定槽7-4组成,第一炒茶铲7-1、第二炒茶铲7-2形状结构相同,第一炒茶铲7-1、第二炒茶铲7-2对称设置于固定套7-3,固定槽7-4对称设置于固定套7-3与第一炒茶铲7-1、第二炒茶铲7-2成垂直方向,固定槽7-4与固定条6-1相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炒茶铲7-1截面为下小上大弧形叶片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的风管套9出风口为扁平形状出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盖2开盖边缘设置有向下折边闭合边2-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烘焙阶段时,从进料斗4放入花叶,启动电机13,传动系统带动旋转轴6、炒茶铲7旋转,同时开启低温发热管5、风机8,炒茶铲7带动花叶在烘焙箱1内匀速转动,炒茶铲7的弧形叶片结构在旋转过程中可以轻易将花叶铲起并旋转,不会将花叶破坏,风机8所吹出的低速扁平风带进一步带动花叶在烘焙箱1内匀速转动,使每一片花叶都受热均匀,达到最佳烘焙效果,需要炒茶时只需启动电热炒盘19,由于电热炒盘为低温炒盘,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将花叶炭化,当炒制或烘焙结束后开启电控阀10,关闭风机8、低温发热管5、电热炒盘19,炒茶铲7继续旋转,花叶将从出料斗11落入集料斗12。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炒茶铲7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第一炒茶铲7-1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烘焙箱1、上盖2、铰轴3、进料斗4、低温发热管5、旋转轴6、炒茶铲7、风机8、风管套9、电控阀10、出料斗11、集料斗12、电机13、减速机14、控制盒15、驱动齿轮16、从动齿轮17、工作台18、电热炒盘19、固定座1-1、闭合边2-1、固定条6-1、第一炒茶铲7-1、第二炒茶铲7-2、固定套7-3、固定槽7-4。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烘焙箱1、上盖2、铰轴3、进料斗4、低温发热管5、旋转轴6、炒茶铲7、风机8、风管套9、电控阀10、出料斗11、集料斗12、电机13、减速机14、控制盒15、驱动齿轮16、从动齿轮17、电热炒盘19组成,烘焙箱1固定于工作台18,进料斗4设置于上盖2对应开口处,上盖2通过铰轴3与烘焙箱1侧壁相连接,低温发热管5设置于烘焙箱1侧壁,所述的烘焙箱1底部还设置有固定座1-1,低温发热管5插接固定于固定座1-1,固定座1-1内设置有与低温发热管5相配套的电路系统,电热炒盘19设置于烘焙箱1底部底板,电热炒盘19上设置一处开口,有电控阀10安装于电热炒盘19开口处,电控阀10顶部开口处有活动闭合片与电热炒盘19面平齐,电控阀10底部开口处设置有出料斗11,出料斗11与集料斗12相对应,集料斗12固定于工作台18,旋转轴6与炒茶铲7相套接,旋转轴6底部穿过烘焙箱1延伸至工作台18内与从动齿轮17相连接,从动齿轮17通过皮带与减速机14相连接,减速机14通过皮带与驱动齿轮16相连接,电机13固定于工作台18,电机13转轴与驱动齿轮16相连接,控制盒15与低温发热管5、电机13线性连接。低温发热管5、风机8、炒茶铲7同时工作,炒茶铲7带动花叶在烘焙箱1内匀速转动,风机8所吹出的低速扁平风带进一步带动花叶在烘焙箱1内匀速转动,使每一片花叶都受热均匀,达到最佳烘焙效果,关闭低温发热管5启动电热炒盘19可进行茶叶炒制。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轴6上设置有固定条6-1。

进一步的,所述的炒茶铲7由第一炒茶铲7-1、第二炒茶铲7-2、固定套7-3、固定槽7-4组成,第一炒茶铲7-1、第二炒茶铲7-2形状结构相同,第一炒茶铲7-1、第二炒茶铲7-2对称设置于固定套7-3,固定槽7-4对称设置于固定套7-3与第一炒茶铲7-1、第二炒茶铲7-2成垂直方向,固定槽7-4与固定条6-1相插接。固定槽7-4与固定条6-1相插接的方式可以方便炒茶铲7的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炒茶铲7-1截面为下小上大弧形叶片形状。炒茶铲7的弧形叶片结构在旋转过程中可以轻易将花叶铲起并旋转,不会将花叶破坏。

进一步的,所述的风管套9出风口为扁平形状出风口。扁平形状出风口可以扩大出风面积,保证出风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盖2开盖边缘设置有向下折边闭合边2-1。闭合边2-1方便上盖2的闭合及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烘焙阶段时,从进料斗4放入花叶,启动电机13,传动系统带动旋转轴6、炒茶铲7旋转,同时开启低温发热管5、风机8,炒茶铲7带动花叶在烘焙箱1内匀速转动,炒茶铲7的弧形叶片结构在旋转过程中可以轻易将花叶铲起并旋转,不会将花叶破坏,风机8所吹出的低速扁平风带进一步带动花叶在烘焙箱1内匀速转动,使每一片花叶都受热均匀,达到最佳烘焙效果,需要炒茶时只需启动电热炒盘19,由于电热炒盘为低温炒盘,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将花叶炭化,当炒制或烘焙结束后开启电控阀10,关闭风机8、低温发热管5、电热炒盘19,炒茶铲7继续旋转,花叶将从出料斗11落入集料斗1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集烘焙与炒制为一体,既可以进行烘焙,又可以进行花茶炒制,还可以同时进行,防止了二个过程切换中的灰尘污染,成品花茶将统一收集,方便后续工续的进行,提高了花茶制作的效率,减小了花茶制作成本。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