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焦叶的混合热能茶叶杀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17870发布日期:2021-07-27 13:1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焦叶的混合热能茶叶杀青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能防止焦叶、色绿且杀透、杀熟的混合热能茶叶杀青机。



背景技术:

杀青是茶叶加工中很重要的一道工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防止烘干过程中茶叶的变色,同时,杀青过程中也可快速散发青叶的青臭味,促进茶叶自身良好茶香气味的形成,杀青的主要方式有炒青、蒸青、泡青和辐射杀青等。

现有市面上的杀青普遍以滚筒式杀青为主,以电热或燃气作为加热源,对滚筒外表面进行加热并传导,作业稳定,结构紧凑,操作方便,效率较高。

由于加热源直接对滚筒外部进行加热,存在能耗较大、滚筒内部温度梯度大、青叶受热不均匀,容易导致部分青叶因温度过高而引起焦叶、爆点、杀不透、杀不熟等现象,严重影响杀青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能防止焦叶、色绿且杀透、杀熟的的混合热能茶叶杀青机。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焦叶的混合热能茶叶杀青机,所述杀青机包括机架、置于机架上的滚筒、外罩、传动装置、加热装置和控制器,所述传动装置驱动滚筒旋转,所述滚筒两端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下方设有风力输送装置,滚筒内壁设有多条螺旋状导叶板,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位于滚筒底部且沿滚筒轴线分布的燃气热板,所述外罩封闭上述滚筒,外罩与滚筒之间形成加热夹层,外罩顶部设有与上述加热夹层相通的热风管,所述热风管上设有引风机,热风管的另一端设于滚筒进料口处并延伸至滚筒内腔,热风通过热风管进入滚筒内,所述控制器控制上述传动装置、加热装置和引风机,采用双重加热方式,将加热夹层中的高温燃气余热气体通过引风机和热风管引导至滚筒内腔,对滚筒内腔进行加热,既提高了滚筒内腔温度和均度,使杀青速度和温度得到提升,又降低了滚筒的内外温差,保证滚筒内的青叶受热均匀,不易发生焦叶爆点现象,而且含有较高二氧化碳成分的燃气余热气体引入滚筒内,排除了大量空气,降低滚筒内腔的氧气含量,低氧余热气体迅速包褁青叶,能快速杀死氧化酶活性,使青叶叶绿素的氧化过程受阻,确保青叶中的叶绿素减少损失,同时,也节约了能源,降低使用成本。

作为优选,位于滚筒进料口处的热风管呈水平状且其中轴线与所述滚筒的中轴线相重合,热风管端部的开口处设有端板,所述端板上设有多个通风孔,沿滚筒中轴线并朝向出料口的热风口,可调整滚筒内的热风风速和风量,改变滚筒内的小叶和大叶移动速度,防止小叶温度过高而产生焦叶爆点现象,提高杀青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热风管为矩形管,位于滚筒进料口处的热风管呈水平状且其中轴线与所述滚筒的中轴线相重合,其端部的其中一侧管壁和底侧管壁上设有多个通风孔,按照导叶板的螺旋方向设置侧向出风口和底面出风口,可准确控制青叶的移动速度,保证青叶快速达到所要求的杀青温度,又防止了青叶的焦叶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端板上的通风孔呈环状分布,端板上还设有旋转式风门板,所述旋转式风门板固接有调节杆,旋转式风门板上设有与上述通风孔一一对应的调节孔,所述调节杆轴线与上述热风管道中轴线相重合且穿越热风管,调节杆控制旋转式风门板的转动以控制上述通风孔与调节孔的重叠度,旋转式风门板可准确控制热风管端板风孔的大小和数量,相应调节滚筒中心的热风风量、风压和风速,均衡青叶中的大叶和小叶的加热速度。

作为优选,上述侧面管壁和底侧管壁上的通风孔呈排列均布,侧面管壁和底侧管壁上均设置有抽拉式风门板,所述抽拉式风门板固接有控制杆,抽拉式风门板上分别设有与上述通风孔一一对应且相配合的调节孔,调节杆控制抽拉式风门板沿热风管中轴线移动以控制上述通风孔与调节孔的重叠度,抽拉式风门板可准确控制热风管侧面和底面风孔的大小,相应调节滚筒内的热风风量、风压、风速和方向,满足不同品种或数量的青叶杀青要求。

作为优选,上述燃气热板均设有独立的燃气比例阀和相对应的点火器,多块燃气热板沿滚筒中轴线分布并形成多个位于滚筒下方且对滚筒外表面进行分段加热的加热区域,上述加热区域的燃气热板数量呈递减状态,滚筒外部加热采用分段控制,使滚筒外部加热温度从高到低依次递减,满足“先高温,后低温”的杀青工艺要求,使杀青过程更加精准,杀青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从滚筒进料口至出料口依次排列的加热区域有四个,其中第一加热区域内的燃气热板数量为三块,第二加热区域内的燃气热板数量为二块,第三和第四加热区域内的燃气热板数量均为一块,燃气热板数量变化能使滚筒外部加热温度从高到低依次递减。

作为优选,所述滚筒出料口设有风力输送装置,通过风力传送,能够快速冷却杀青后的茶叶,保持茶叶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外罩内表面设有隔热棉,用于保持加热夹层中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混合热能茶叶杀青机采用双重加热方式,将夹层中的高温燃气余热气体通过引风机和热风管过滤后引导至滚筒内腔,对滚筒内腔进行低氧加热,并配合滚筒外部的分区精准加热控制,既提高了滚筒内腔温度和均匀度,使杀青速度和效率得到提升,又降低了滚筒的内外温差,保证滚筒内的青叶受热均匀,不易发生焦叶爆点现象,提高杀青质量,而且低氧的杀青环境也减少了青叶叶绿素的损失,同时,也节约了能源,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风门板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抽拉式风门板结构图。

图中1.机架,2.滚筒,21.进料口,22.导叶板,23.出料口中,3.外罩,4.加热装置,41.燃气热板,5.热风管,51.端板,52.通风孔,6.引风机,7.旋转式风门板,71.调节杆,8.抽拉式风门板,81.控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实施例1:本实施例1的一种防止焦叶的混合热能茶叶杀青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机架1、置于机架上的滚筒2、外罩3、传动装置、加热装置4和控制器,传动装置驱动滚筒旋转,滚筒两端设有进料口21和出料口23,滚筒内壁设计有多条右向螺旋状导叶板22,上述加热装置包括位于滚筒下方且沿滚筒轴线分布的多块燃气热板41,多块燃气热板均设有独立的燃气比例阀和相对应的点火器,燃气比例阀通过燃气管道外接燃气储罐,多块燃气热板沿滚筒中轴线分布并形成多个加热区块,多个加热区块对滚筒外表面进行分段加热,其中沿滚筒进料口至出料口的加热区域为四个,从滚筒进料口至出料口依次横向排列的加热区域有四个,其中第一加热区域内的燃气热板数量为三块,第二加热区域内的燃气热板数量为二块,而第三和第四加热区域内的燃气热板数量均为一块;上述外罩封闭滚筒和机架,外罩与滚筒之间的空隙形成加热夹层,燃气热板产生的热量对滚筒外表面进行加热,在外罩顶部设计有与上述加热夹层相通的热风管5,热风管上安装有引风机6,热风管的另一端则设置于滚筒进料口处并延伸至滚筒内腔,从加热夹层中吸入的热风通过热风管导入滚筒内,对滚筒内的青叶进行高温杀青,而控制器则控制上述传动装置、加热装置和引风机的运行;上述热风管为矩形管,位于滚筒进料口处的热风管呈水平状且其中轴线与滚筒的中轴线相重合,热风管的端部设有端板51,端板上设计有多个通风孔52,在其端部的右侧管壁上和底侧管壁上也设计有多个通风孔,上述通风孔供热风喷出;在滚筒出料口设计有风力输送装置,用于杀青后的青叶输送。

使用时,先调整并设置好加热方式、滚筒旋转速度等工艺参数,启动杀青机,滚筒开始旋转,加热装置点火燃烧,燃气热板对滚筒表面进行加热,使滚筒温度升高,引风机启动,夹层中的高温燃气余热气体通过热风管导入滚筒内腔,对滚筒内表面进行预热,当达到工艺要求时,青叶从滚筒进料口送入,由于热风管端部设计有三个方向的热风吹入,并结合滚筒内壁的右向螺纹状导叶板的引导,青叶开始在滚筒内翻滚前移并持续高温杀青,同时,热风管端面的热风沿滚筒轴线吹入,使得青叶中的小叶能快速向出料口移动,缩短了小叶杀青时间,使青叶的整体受热均匀,不易产生焦叶爆点,低氧杀青环境也保持了青叶中的叶绿素,使茶叶口感更好,而较高温度的杀青叶通过风力输送,又能快速降低青叶温度,使青叶的杀青质量较好。

实施例2:本实施例2的一种防止焦叶的混合热能茶叶杀青机,如图3所示,在热风管的端板上还设计有旋转式风门板7,上述旋转式风门板上设计有与端面通风孔一一对应的调节孔,在旋转式风门板固定有调节杆71,调节杆轴线与上述热风管道中轴线相重合,调节杆穿越上述水平状热风管并外延至滚筒外,操作人员可根据杀青工艺要求,通过调节杆带动旋转式风门板的转动,进而控制风门板上调节孔与端板通风孔的重叠度,相应调整了热风管端面的出风量和风压,在调节杆端部也可设置刻度盘,能准确显示风门板的调节角度,本实施例2的其它部分均与实施例1的相应部分类同,本文不再赘述。

实施例3:本实施例3的一种防止焦叶的混合热能茶叶杀青机,如图4所示,在热风管的端部侧面管壁和底面管壁上还分别设计有抽拉式风门板8,上述抽拉式风门板上设计有与侧面管壁或底面管壁通风孔一一对应的调节孔,在抽拉式风门板固定有控制杆81,控制杆轴线与上述热风管道轴线平行,控制杆贴靠热风管管壁并外延至滚筒外部,操作人员可根据杀青工艺要求,通过控制杆拉动抽拉式风门板,进而控制风门板上调节孔与管壁通风孔的重叠度,相应调整了热风管侧面管壁和底面管壁的出风量和风压,在热风管管壁上也可设置刻度线,能准确显示风门板的抽拉距离,本实施例3的其它部分均与实施例1的相应部分类同,本文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纵”、“横”、“内”、“外”等表示方向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上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了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说明的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增添或替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