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芦笋功能性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160673发布日期:2021-12-24 19:42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芦笋功能性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芦笋功能性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功能性饮料是指通过调整饮料中的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果蔬汁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饮料。芦笋又名石刀柏,作为一种蔬菜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成分特点是低脂肪、低糖,富含膳食纤维,富含丰富的宏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和以天门冬酰胺为主的18种氨基酸,多种甾体甙类化合物、叶酸、核酸、芦丁等物质,对致癌物的毒害有拮抗作用,具有防癌的意义,并能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消除疲劳、抗衰老等保健作用。我国生产的芦笋大多以罐藏产品外销,创汇效应极高。
3.有研究试验将芦笋提取物饲喂患有马利筋肉瘤疾病的小鼠,试验15d后发现,白细胞数量、溶血抗体浓度和红细胞凝聚速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这进一步表明芦笋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目前还没有利用芦笋制备功能性饮料来满足能量和营养需求的文献报道。
4.且目前以果蔬来制备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通常是先将果蔬烘干、切段,再清洗、热水循环浸提、过滤、离心、杀菌,其中烘干阶段采用风热烘干,在清洗后需要热水循环浸提,多次地热处理过程会造成果蔬营养成分遭到严重破坏损伤、风味变差、果蔬原料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以果蔬制备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出现营养成分遭到严重破坏损伤、风味变差、果蔬原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以及未有报道以芦笋来制备功能性饮料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芦笋功能性饮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以上问题。
6.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7.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芦笋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1)将芦笋压榨处理,得到芦笋原汁;
9.(2)取(1)中压榨处理后的芦笋渣,加入果胶酶,混合加热、保温、榨汁,得a汁;
10.(3)混合芦笋原汁、a汁,过滤、离心、瞬时杀菌、冷却,得b汁;
11.(4)向b汁中加入饮用水、赤藓糖醇、酸味剂、牛磺酸、赖氨酸、维生素c、烟酰胺、烟酸、维生素6、维生素12,混匀,得调配液;
12.(5)对调配液过滤、均质、脱气、封装。
13.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芦笋为经清洗、破碎处理;
14.所述清洗过程为:将芦笋高压喷淋清洗,所述高压喷淋的水压为0.2

0.4mpa、喷淋时间为100

150s;
15.所述破碎处理为:采用锤片式破碎机破碎成为碎片状。
16.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加入的果胶酶的质量浓度为0.5

1.0%。
17.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果胶与芦笋渣的混合加热的温度为35

45℃,保温时间为
1.5

3.0h。
18.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过滤使用的过滤筛网目数为80

100目;
19.所述步骤(3)中的使用的离心机转速为1500

2000rpm;
20.所述步骤(3)中的瞬时杀菌、冷却的过程为:采用高温瞬时杀菌机在90

100℃下对芦笋汁进行预杀菌处理,杀菌处理时间为15

20s,利用板式换热器对杀菌后的芦笋汁冷却处理。
21.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加入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纯净水70份~78份、b汁20份~24份,赤藓糖醇6份~8份,酸味剂0.02份~0.18份、牛磺酸0.02份~0.08份、赖氨酸0.02份~0.04份、维生素c 0.02份~0.04份、烟酰胺0.002份~0.008份、烟酸0.002份~0.004份、维生素b
6 0.0002份~0.0008份、维生素b
12 0.000001份~0.000002份。
22.优选地,所述酸味剂为柠檬酸、柠檬酸钠的混合,且所述柠檬酸和所述柠檬酸钠质量比为1:1。
23.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向b汁中还加入有肌醇,所述肌醇的质量份为0.01份~0.05份。
24.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对调配液的均质过程为:对调配液经高压均质机两次均质,第一次均质压力为15

20mpa,第二次均质压力为20

25mpa;
25.所述步骤(5)中封装过程为:将经脱气的调配液在无菌环境下升温至60

75℃后,灌装至无菌包装瓶,封盖、分段冷却得芦笋功能性饮料。
26.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以上方法制备得到的芦笋功能性饮料。
27.在本发明中,柠檬酸、柠檬酸钠为酸味剂,主要用于改善产品口感,使风味清爽宜人。
28.牛磺酸可改善身体疲劳感,增强运动能量,防止心肌损伤和保护肝脏。
29.赖氨酸可有助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对抗机体疲劳感。
30.肌醇可促进营养供给,保护肝脏,降低胆固醇。
31.维生素c可缓解身体疲劳和肌肉酸痛,提高免疫力。
32.烟酰胺可促进能量代谢。
33.烟酸可促进能量代谢。
34.维生素b6可促进人体脂肪和糖代谢。
35.维生素b
12
可促进人体代谢,维护神经系统。
3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3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芦笋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不需要进行风热烘干、热水循环浸提的过程,减少了热处理过程的次数,避免芦笋中营养成分遭到严重破坏损伤、风味变差等问题,根据测试得到的饮料色泽亮丽、口感良好、可明显提高免疫力,表明此制备方法未破坏芦笋中营养成分,且口感也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持。同时此制备风发可提高芦笋的利用率,并在制备过程中,往芦笋渣中加入有果胶酶,充分利用原料,进一步提高原料利用率。
3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芦笋功能性饮料,通过采用特定质量份的芦笋汁、赤藓糖醇、酸味剂、牛磺酸、赖氨酸、维生素c、烟酰胺、烟酸、维生素6、维生素12、相结合;其中芦笋汁中的芦笋皂苷、芦笋多糖等成分适用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和矿
物质元素。
39.产品中不含色素、香精、防腐剂等,属天然保健型饮料。
附图说明
4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芦笋功能性饮料的生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42.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特性被包含在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43.实施例1:一种芦笋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
44.1000l芦笋功能性饮料配方组成,包括芦笋汁250l,以质量份计的以下各组分:赤藓糖醇75kg、柠檬酸0.5kg、柠檬酸钠0.5kg、牛磺酸0.2kg、赖氨酸0.2kg、维生素c 0.4kg、烟酰胺0.02kg、烟酸0.02kg、维生素b
6 0.002kg、维生素b
12 0.00001kg、肌醇0.1kg,最后由纯净水调制为1000l。
45.制备方法如下:
46.(1)挑选、清洗
47.在工作台上用手工提出变质腐败、病虫害等不良品。挑选后的芦笋经过两个池,用流动自来水漂洗。而后进一步通过高压喷水器喷淋清洗,喷淋水压为0.3mpa,喷淋时间为120s。
48.(2)破碎
49.采用锤片式破碎机进行破碎处理,得到芦笋碎片。
50.(3)压榨
51.将芦笋碎片放入螺旋榨汁机中直接压榨处理,得芦笋原汁。在经压榨后得到的芦笋渣中放入质量浓度为0.5%的果胶酶进行处理,经混合加热、保温后再进行榨汁处理,得到a汁,混合加热的温度为40℃,保温时间为1.5h;将芦笋原汁、a汁混合后过滤,过滤筛网目数为80目。
52.(4)离心分离
53.采用蝶式离心机离心处理芦笋汁,离心机转速设置为1800rpm。
54.(5)瞬时杀菌、冷却
55.采用高温瞬时杀菌机对芦笋汁进行预杀菌处理,高温瞬时杀菌温度控制在98℃,杀菌时间为18s;而后利用板式换热器对杀菌后的芦笋汁进行冷却处理,得b汁。
56.(6)调配
57.将b汁加入配料锅,再按配方比例,依次加入饮用水、赤藓糖醇、酸味剂、牛磺酸、赖氨酸、维生素c、烟酰胺、烟酸、维生素6、维生素
12
、肌醇,充分混料均匀,得调配液。
58.(7)过滤、均质、脱气
59.使用双联过滤器对调配液进行过滤,滤网目数控制在120目;然后经高压均质机进行两次均质处理,第一次均质压力为18mpa、第二次均质压力为25mpa;再进行真空脱气器处理。
60.(8)封装:定量灌装、封盖、冷却
61.在无菌环境下,将经脱气的调配液升温至65℃,定量灌装至无菌包装瓶内,经封盖、分段冷却后得到芦笋功能性饮料。
62.对制得的b汁、芦笋功能饮料进行检测:
63.b汁中,芦笋皂苷含量≥30mg/100ml,芦笋多糖含量≥15mg/100ml,芦笋总黄酮含量≥40mg/100ml。
64.对于芦笋功能性饮料:
65.感官指标:该饮料色泽亮丽,澄清透明,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杂质;
66.理化指标:芦笋皂苷含量0.05g/100ml;
67.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24cfu/100ml;大肠菌群<30mpn/100ml;沙门氏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未检出。
68.实施例2:一种芦笋功能性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69.1000l芦笋功能性饮料配方组成,包括芦笋汁280l,以质量份计的各组分:赤藓糖醇70kg,柠檬酸0.25kg、柠檬酸钠0.25kg、牛磺酸0.25kg、赖氨酸0.2kg、维生素c 0.4kg、烟酰胺0.02kg、烟酸0.02kg、维生素b
6 0.002kg、维生素b
12 0.00002kg、肌醇0.3kg,最后由纯净水调制为1000l。
70.制备方法如下:
71.(1)挑选、清洗
72.在工作台上用手工提出变质腐败、病虫害等不良品。挑选后的芦笋经过两个池,用流动自来水漂洗。而后进一步通过高压喷水器喷淋清洗,喷淋水压为0.25mpa,喷淋时间为150s。
73.(2)破碎
74.采用锤片式破碎机进行破碎处理,得到芦笋碎片。
75.(3)压榨
76.将芦笋碎片放入螺旋榨汁机中直接压榨处理,得芦笋原汁。在经压榨后得到的芦笋渣中放入质量浓度为0.6%的果胶酶进行处理,经混合加热、保温后再进行榨汁处理,得到a汁,混合加热的温度为45℃,保温时间为1.5h;将芦笋原汁、a汁混合后过滤,过滤筛网目数为90目。
77.(4)离心分离
78.采用蝶式离心机离心处理芦笋汁,离心机转速设置为2000rpm。
79.(5)瞬时杀菌、冷却
80.采用高温瞬时杀菌机对芦笋汁进行预杀菌处理,高温瞬时杀菌温度控制在95℃,杀菌时间为20s;而后利用板式换热器对杀菌后的芦笋汁进行冷却处理,得b汁。
81.(6)调配
82.将b汁加入配料锅,再按配方比例,依次加入饮用水、赤藓糖醇、酸味剂、牛磺酸、赖氨酸、维生素c、烟酰胺、烟酸、维生素6、维生素
12
、肌醇,充分混料均匀,得调配液。
83.(7)过滤、均质、脱气
84.使用双联过滤器对调配液进行过滤,滤网目数控制在120目;然后经高压均质机进行两次均质处理,第一次均质压力为18mpa、第二次均质压力为25mpa;再进行真空脱气器处理。
85.(8)封装:定量灌装、封盖、冷却
86.在无菌环境下,将经脱气的调配液升温至65℃,定量灌装至无菌包装瓶内,经封盖、分段冷却后得到产品。
87.对制得的b汁、芦笋功能饮料进行检测:
88.b汁中,芦笋皂苷含量≥30mg/100ml,芦笋多糖含量≥15mg/100ml,芦笋总黄酮含量≥40mg/100ml。
89.对于芦笋功能性饮料:
90.感官指标:该饮料色泽亮丽,澄清透明,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杂质;
91.理化指标:芦笋皂苷含量0.05g/100ml;
92.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25cfu/100ml;大肠菌群<30mpn/100ml;沙门氏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未检出。
93.实施例3:一种芦笋功能性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94.1000l芦笋功能性饮料配方组成,芦笋汁300l,以质量份计的各组分:赤藓糖醇75kg,柠檬酸0.25kg、柠檬酸钠0.25kg、牛磺酸0.25kg、赖氨酸0.2kg、维生素c 0.4kg、烟酰胺0.08kg、烟酸0.02kg、维生素b
6 0.008kg、维生素b
12 0.00002kg、肌醇0.5kg,最后由纯净水调制为1000l。
95.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96.对制得的芦笋功能饮料进行检测:
97.感官指标:该饮料色泽亮丽,澄清透明,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杂质;
98.理化指标:芦笋皂苷含量0.065g/100ml;
99.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25cfu/100ml;大肠菌群<30mpn/100ml;沙门氏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未检出。
100.实施例4
101.本发明实施例1~3得到的芦笋功能性饮料进行口感测试
102.选取50位测试者,对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增强人体免疫力芦笋功能性饮料进行口感评价,根据其苦味和青草味进行评分。通过数值0~3进行表示,0代表无苦味或青草味;1代表略有苦味或略有青草味;2代表有苦味或青草味;3代表有明显的苦味或明显青草味,然后统计平均值。
103.结果表明,实施例1~实施例3制得的芦笋功能性饮料,其苦味和青草味评分的平均值均在0~0.2,表明本发明实施例1~3得到的芦笋功能性饮料完全屏蔽了芦笋粉的苦味和青草味,制得的芦笋功能性饮料口感很好。
104.实施例5
105.本发明实施例1~3得到的芦笋功能性饮料对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106.依据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进行增强人体免疫力功能评价。
107.分别经口给小鼠(balb/c)30、60和90ml/kg
·
bw(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量的10、20和30倍)剂量的芦笋功能性饮料30d后进行测试。
108.在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实验中,抗原攻击后24h,90ml/kg
·
bw剂量组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足跖肿胀度有显著性差异。
109.在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中,各剂量组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光密度差值均有显著性差异。在抗体生成细胞检测试验中,60和90ml/kg
·
bw剂量组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抗体生成细胞均有显著性差异。
110.在小鼠nk细胞活性测定实验中,60ml和90ml/kg
·
bw剂量组与对照组小鼠相比,nk细胞活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依据评价标准可认为该芦笋功能性饮料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功能。
111.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