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促进消化作用的松花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665688发布日期:2022-01-26 21:08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促进消化作用的松花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功能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促进消化作用的松花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消化功能紊乱等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统计,消化内科疾病占门诊疾病的1/3,发病率高达18%-2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水平,这类消化疾病持续时间长、易反复,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并带来昂贵的医药费用,不仅显著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而且还会给带来较大的医疗负担。
3.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综合症之一,是起源于胃及十二指肠区域的一组症状,不适感主要包括腹胀,早期饱腹感,打嗝,恶心,或连续或间歇性呕吐等症状,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痛综合征。餐后不适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和早饱,每周至少发作3天;上腹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和烧灼感,每周至少发作1天;两者的症状均持续至少3个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较复杂,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其机制包括胃肠动作异常、内脏敏感性过高和脑-肠轴功能紊乱。
4.目前,针对这类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主要使用合成药治疗,在消化疾病患者的初步阶段治疗效果较好,但对长期治疗效果却不理想。因此,从天然药食同源植物中探索副作用小且具有确切促消化功能的食品原材料,并结合现代制剂加工技术开发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社会价值。
5.现代研究表明,胃等消化器官对食物的消化主要靠其蠕动和消化酶的分泌来完成。研究表明,某些药食两用的特殊原料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例如,山楂能促进脂肪分解,并能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尤其对肉食油腻之积的消食效果更佳,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而麦芽则能促进食物中淀粉类物质的分解,对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草纲目》称其能“消化一切米、面食积”。另外某些特殊食材如陈皮等则能增加胃动力,促进胃的排空作用。多种食材通过有机搭配、科学配伍,能够起到很好的互补和协同作用,实现消食助消化的保健作用。
6.目前,国内存在以山楂、麦芽、陈皮等为原料改善胃肠消化功能的研究报道,但以松花粉为主要成分,并协同其他功能性原料,研制具有促进消化作用的复方的研究未见报道。本发明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等文献中促进消化的功能评价方法,对松花粉组合物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松花粉提取物和小麦蛋白酶解物、藻蓝蛋白酶解物、益生菌发酵水果粉、芦笋冻干粉通过特定比例进行复配,具有显著的促进消化作用,且其促进消化的作用优于单一成分,表明不同原料间发挥了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我们的研究还发现,松花粉组合物具有溶解性好、安全性高、口感好及营养配比合理等特点,且成本低廉,长期食用无毒副作用,可用于开发适用于消化不良人群的辅助性功能食品,在特膳食品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促进消化作用的松花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各组分的配比科学合理,协同作用,且通过动物功能实验证实其具有显著的促进消化作用。
8.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促进消化作用的松花粉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松花粉提取物40-60份、小麦蛋白酶解物20-40份、藻蓝蛋白酶解物10-30份、益生菌发酵水果粉10-30份、芦笋冻干粉20-40份。
9.优选地,上述松花粉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松花粉提取物50份、小麦蛋白酶解物30份、藻蓝蛋白酶解物20份、益生菌发酵水果粉20份、芦笋冻干粉30份。
10.进一步,所述松花粉提取物的制备工艺为:取干燥松花粉粉末,经破壁处理后,与其12倍重量的55%-75%(v/v)乙醇水溶液充分混合,于35-45℃下微波提取40min;离心分离残渣,得提取原液;过滤,得滤液;向滤液中加入10%-30%的麦芽糊精调配均匀后进行浓缩,料液浓缩温度为50-70℃,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5的料液;对浓缩液喷雾干燥,所得物料过筛,即得松花粉提取物。
11.进一步,所述小麦蛋白酶解物的提取工艺为:取小麦蛋白粉(蛋白质含量75%-85%),与其8-10倍重量的纯化水混合,搅拌均匀,调节ph值至8.0,加入胰蛋白酶,于50℃恒温下酶解120分钟,煮沸10分钟灭酶;离心,取上清液,过滤后真空浓缩、喷雾干燥,得干燥粉末,过筛混匀后,即得小麦蛋白酶解物。
12.进一步,所述藻蓝蛋白酶解物的制备工艺为:取藻蓝蛋白(蛋白质含量50%-60%),与其10倍重量的纯化水混合,按照3500u/g混合液的浓度加入由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组成的复合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的重量比例为1:1,搅拌均匀后于45℃反应180分钟,煮沸10分钟灭酶;离心分离残渣,过滤后,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15的浓缩液,搅拌均匀后,喷雾干燥,得干燥粉末,过筛混匀后,即得藻蓝蛋白酶解物。
13.进一步,所述益生菌发酵水果粉的提取工艺为:取新鲜菠萝果肉、芒果果肉、苹果果肉、葡萄果肉、木瓜果肉按照重量比2:2:1:1:1混合,得果肉混合物;果肉混合物与纯化水按照重量比1:6混合,打浆,过滤后得清液,沸水煎煮15分钟,冷却至室温,得混合果汁,备用;将副干酪乳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按照活菌数为1:1:1:1比例的混合菌种以1%接种量接种到上述混合果汁中,在37℃环境下恒温发酵24小时后,经过滤处理后进行高温瞬时灭菌(115℃,15秒),对料液进行真空浓缩至相对密度1.08-1.12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干燥粉末,过筛混匀后,即得益生菌发酵水果粉。
14.进一步,所述芦笋冻干粉的制备方法为:以新鲜芦笋为原料,经挑选、去杂、清洗、去皮后,打浆,过滤浆液,对滤液浓缩、灭菌后进行冷冻干燥,即得芦笋冻干粉。
15.进一步,所述的松花粉组合物还包括20-80wt%的可食用辅料。
16.进一步,所述的可食用辅料为微晶纤维素、麦芽糊精、山梨糖醇、赤藓糖醇、木糖醇、异麦芽酮糖醇、低聚异麦芽糖、乳糖、白砂糖、淀粉、水、硬脂酸镁或甜菊糖苷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17.进一步,所述松花粉组合物的产品形式为颗粒剂、粉剂、胶囊剂、片剂、饼干或口服液。
18.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松花粉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将各组分物料分别过筛,取筛下物,混合均匀;使用粘合剂,制成软材;将软材制成颗粒,对颗粒进行干燥,整粒,装袋或压片,制得产品。
19.本发明所采用的原料具有如下特点:
20.松花粉是马尾松、油松或同属树种的干燥花粉,是经人工采集和干燥、灭菌等步骤加工后获得的花粉。松花粉在我国有上千年的食用和药用历史。松花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黄酮、皂苷及必需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保护胃黏膜、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调整机体代谢等多种功效。松花粉中还含在上百种酶,以及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推动肠胃肠蠕动,改善胃口,对肠胃功能紊乱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21.小麦蛋白酶解物是以小麦蛋白为原料,经酶解、分离、纯化等工艺加工而成,具有较高的谷氨酸和谷氨酰胺含量,且其氨基酸组成较为均衡,具有水溶性佳、易吸收、稳定性好等优点。小麦蛋白酶解物不仅可为人体生长发育提供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而且具有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促进胃肠道健康和改善人体生理机能的作用。
22.藻蓝蛋白酶解物是以藻蓝蛋白为原料,经酶解、分离、纯化等工艺加工而成。藻蓝蛋白是从螺旋藻等藻体中提取的一种光合辅助色素蛋白,无毒,呈蓝色。藻蓝蛋白的氨基酸组成齐全,且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藻蓝蛋白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过敏等作用,在抑制癌细胞生长、抗溃疡方面亦有较好效果。藻蓝蛋白酶解物与藻蓝蛋白相比较,藻蓝蛋白酶解物以小分子肽类为主要组成成分,更易于被吸收,其生物活性也得到了加强。
23.益生菌发酵水果粉是以菠萝、芒果、苹果、葡萄、木瓜等新鲜水果果肉为原材料,按照特定比例进行混合,经打浆、过滤、灭菌、发酵、干燥等处理加工而成的干燥粉末。益生菌发酵水果粉不但保留了水果原材料中的营养成分,而且在益生菌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多种有益代谢产物,使其保健功效得到加强,并产生令人愉悦的独特发酵风味。研究表明,益生菌发酵水果粉具有改善肥胖、降低胆固醇、促进营养吸收等功效,还可以改善肠道的菌群平衡、促进胃肠蠕动、缓解便秘,有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对消化不良和腹泻亦有很好的调理功效。
24.芦笋是天门冬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石刁柏的幼苗。芦笋质地细嫩,营养丰富,有鲜美芳香的风味。在西方,芦笋被誉为“十大名菜之一”,是一种高档而名贵的蔬菜。现代营养学分析表明,芦笋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且比例恰当,芦笋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a、叶酸以及硒、钼、镁、锰等微量元素。芦笋的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经常使用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另外,经常食用芦笋对心脏病、高血压、心率过速、水肿、膀胱炎等病症有一定的益处。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6.(1)本发明的多种原材料组合物通过配伍协同,具有促进胃液分泌和增加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同时增加食物在胃部的排空率,并能促进食物在小肠中的推进效率,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能够较好的改善胃肠消化功能,可应用于促进消化的医药保健品,改善机体的健康状况;
27.(2)本发明将松花粉提取物、小麦蛋白酶解物、藻蓝蛋白酶解物、益生菌发酵水果粉、芦笋冻干粉等功能食品原料定量配伍,使各原料的有效成分间产生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组合物所具有的促进消化作用优于其中的单一成分或任意2种、3种、4种成分的简单配
伍组合。本发明所选原料配伍适宜,符合现代医药学理论和营养科学理论;
28.(3)本发明所得组合物由健康、安全的纯天然食材制备而成,气味、滋味俱佳,具有食用安全,长期食用无任何毒副作用,质量稳定可控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30.制备例
31.松花粉提取物的制备工艺为:
32.取干燥松花粉粉末,经破壁处理后,与其12倍重量的65%(v/v)乙醇水溶液充分混合,于40℃下微波提取40min,微波提取功率设定为250w、频率50hz;用管式离心机离心分离残渣,离心机转速15000转/min,得提取原液;用0.2μm陶瓷膜过滤,得滤液;向滤液中加入20%的麦芽糊精调配均匀后用减压浓缩机进行浓缩,真空度为-0.085mpa,料液浓缩温度为60℃,测定浓缩后料液相对密度为1.21;对浓缩液喷雾干燥,所得物料过60目筛,即得松花粉提取物。
33.小麦蛋白酶解物的制备工艺为:
34.取小麦蛋白粉(蛋白质含量测定值为81.3%),与其8倍重量的纯化水混合,搅拌均匀,调节ph值至8.0,加入适量胰蛋白酶,于50℃恒温下酶解120分钟,煮沸10分钟灭酶;4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液,过滤后真空浓缩、喷雾干燥,得干燥粉末,过筛混匀后,即得小麦蛋白酶解物。
35.藻蓝蛋白酶解物的制备工艺为:
36.取藻蓝蛋白(蛋白质含量测定值为55.6%),与其10倍重量的纯化水混合,按照3500u/g混合液的浓度加入由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组成的复合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的重量比例为1:1,搅拌均匀后于45℃反应180分钟,煮沸10分钟灭酶;离心分离残渣,过滤后对滤液浓缩,测定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12,搅拌均匀后,喷雾干燥,得干燥粉末,过筛混匀后,即得藻蓝蛋白酶解物。
37.益生菌发酵水果粉的制备工艺为:
38.取新鲜菠萝果肉、芒果果肉、苹果果肉、葡萄果肉、木瓜果肉按照重量比2:2:1:1:1混合,得果肉混合物;果肉混合物与纯化水按照重量比1:6混合,打浆,过滤后得清液,沸水煎煮15分钟,冷却至室温备用;将副干酪乳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按照活菌数为1:1:1:1比例的混合菌种以1%接种量接种到上述混合果汁中,在37℃环境下恒温发酵24小时后,经过滤处理后进行高温瞬时灭菌(115℃,15秒),对料液进行真空浓缩,测定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11,进行喷雾干燥,得干燥粉末,过筛混匀后,即得益生菌发酵水果粉。
39.芦笋冻干粉的制备工艺为:
40.以新鲜芦笋为原料,经挑选、去杂、清洗、去皮后,打浆,过滤浆液,对滤液浓缩、灭菌后进行冷冻干燥,即得芦笋冻干粉。
41.实施例1
42.一种具有促进消化作用的松花粉组合物,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松花粉提取物
100g、小麦蛋白酶解物60g、藻蓝蛋白酶解物40g、益生菌发酵水果粉40g、芦笋冻干粉60g、甜菊糖苷10g和麦芽糊精300g。上述的松花粉提取物、小麦蛋白酶解物、藻蓝蛋白酶解物、益生菌发酵水果粉和芦笋冻干粉均来自于上述制备例。
43.上述具有促进消化作用的松花粉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物料分别过60目筛,混合均匀,使用75%乙醇作为粘合剂,制成软材;将软材经14目筛网的摇摆制粒机制成颗粒,将颗粒置入多功能沸腾干燥机中,设置进风温度50℃,干燥约30min,控制颗粒水分在5%以下,整粒,装袋,制成5g/袋,样品600g。
44.实施例2
45.一种具有促进消化作用的松花粉组合物,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松花粉提取物120g、小麦蛋白酶解物40g、藻蓝蛋白酶解物20g、益生菌发酵水果粉20g、芦笋冻干粉40g、木糖醇170g和麦芽糊精70g。上述的松花粉提取物、小麦蛋白酶解物、藻蓝蛋白酶解物、益生菌发酵水果粉和芦笋冻干粉均来自于上述制备例。
46.上述具有促进消化作用的松花粉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制得样品470g。
47.实施例3
48.一种具有促进消化作用的松花粉组合物,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松花粉提取物80g、小麦蛋白酶解物80g、藻蓝蛋白酶解物60g、益生菌发酵水果粉60g、芦笋冻干粉80g、微晶纤维素240g、白砂糖100g和硬脂酸镁20g。上述的松花粉提取物、小麦蛋白酶解物、藻蓝蛋白酶解物、益生菌发酵水果粉和芦笋冻干粉均来自于上述制备例。
49.上述具有促进消化作用的松花粉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物料分别过60目筛,将除硬脂酸镁、白砂糖以外的原料混合均匀,使用质量浓度50%的白砂糖溶液水作为粘合剂,制成软材;将软材经14目筛网的摇摆制粒机制成颗粒,将颗粒置入多功能沸腾干燥机中,设置进风温度50℃,干燥约40min,控制颗粒水分在5%以下,整粒,在颗粒中加入硬脂酸镁,总混,压片,制成片重为0.5g/片的素片,素片700g。
50.对比例1
51.一种松花粉组合物,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小麦蛋白酶解物300g、木糖醇160g和麦芽糊精140g。上述的小麦蛋白酶解物来自于上述制备例。
52.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制得样品580g。
53.对比例2
54.一种松花粉组合物,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松花粉提取物300g、木糖醇160g和麦芽糊精140g。上述的松花粉提取物来自于上述制备例。
55.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制得样品580g。
56.对比例3
57.一种松花粉组合物,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益生菌发酵水果粉300g、木糖醇160g和麦芽糊精140g。上述的益生菌发酵水果粉来自于上述制备例。
58.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制得样品580g。
59.对比例4
60.一种松花粉组合物,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松花粉提取物250g、益生菌发酵水果粉100g、木糖醇160g和麦芽糊精160g。上述的松花粉提取物和益生菌发酵水果粉均来自于上述制备例。
61.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制得样品650g。
62.对比例5
63.一种松花粉组合物,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松花粉提取物200g、益生菌发酵水果粉80g、小麦蛋白酶解物80g、木糖醇160g和麦芽糊精160g。上述的松花粉提取物、小麦蛋白酶解物和益生菌发酵水果粉均来自于上述制备例。
64.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制得样品700g。
65.对比例6
66.一种松花粉组合物,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松花粉提取物150g、益生菌发酵水果粉60g、小麦蛋白酶解物70g、芦笋冻干粉70g、木糖醇160g和麦芽糊精160g。上述的松花粉提取物、小麦蛋白酶解物、芦笋冻干粉和益生菌发酵水果粉均来自于上述制备例。
67.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制得样品650g。
68.实验说明:
69.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等文献中促进消化的功能评价方法,对实施例1、2、3和对比例1、2、3、4、5、6得到的组合物分别进行了大鼠体重及食物利用率影响实验、胃消化酶及胃液分泌影响实验、小鼠小肠运动实验和小鼠胃排空实验,对各组合物的促进消化功能进行了综合评价。
70.实验1:不同组合物样品对大鼠体重及食物利用率的影响
71.胃肠道是营养物质摄取、消化与吸收的器官,胃肠动力和消化酶活性是评价消化系统功能的主要指标。因此,本研究首先通过灌胃组合物样品考察其对大鼠增重、摄食量及食物利用率的影响。本实验选用同性别体重差异不超过平均体重10%的sd大鼠,体重在120-150g。分别对实施例1、2、3以及对比例1、2、3、4、5、6的组合物进行实验,另设阴性对照组作为参照。每组8只,按照推荐剂量经口给予对应受试样品30天,阴性对照组动物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每10天测1次动物体重和食物摄入量。实验结束时计算体重、体重增重、摄食量和食物利用率。
72.实验过程中,各实验组动物均未出现拒食现象,生长活动正常。大鼠30天内体重变化如表1所示,各组大鼠的体重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各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实验的前20天,除实施例1实验组体重增加出现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实验组大鼠体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第30天,实施例1、2、3与对照组大鼠相比体重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比例1、2、3、4、5、6与对照组比较,大鼠体重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73.表1各组大鼠动物体重对比数据表(x
±
s,n=8)
74.组别第0天第10天第20天第30天对照组139.43
±
5.66211.73
±
6.33293.20
±
7.86309.20
±
10.59实施例1138.89
±
5.68221.73
±
8.03314.00
±
6.95*354.96
±
7.01*实施例2138.74
±
8.31216.16
±
9.55301.29
±
4.87342.65
±
4.26*实施例3142.37
±
7.15212.09
±
7.17298.91
±
9.16339.69
±
8.02*对比例1144.31
±
8.14218.53
±
8.42305.05
±
8.99318.75
±
8.72对比例2138.15
±
7.42217.12
±
9.01302.11
±
7.89317.44
±
8.95对比例3141.32
±
8.01214.29
±
8.27299.94
±
9.82320.52
±
6.95
对比例4140.23
±
7.21213.45
±
8.11304.48
±
8.77320.33
±
8.89对比例5140.91
±
7.75214.22
±
8.44300.92
±
8.83321.42
±
7.55对比例6142.03
±
8.59215.63
±
9.12302.15
±
9.26320.77
±
8.62
75.*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呈显著性差异(p<0.05)。
76.本实验对各组合物对大鼠增重、摄食量和食物利用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2。从体重增重来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施例1、2、3组大鼠增重、摄食量和食物利用率均显著增加(p<0.05)。同时,对比例1、2、3、4、5、6与对照组比较,大鼠增重、摄食量和食物利用率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均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
77.消化不良导致食欲减退、摄食量明显减少,由此导致体重减轻、食物利用率下降。反之,消化功能越好则摄食量、体重增加量越大、食物利用率越高。摄入促消化组合物样品,对大鼠的体重增重、摄食量和食物利用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从本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2、3组合物能够显著增加大鼠食欲且增加摄食量,进而增加大鼠体重。
78.表2各组大鼠动物体重对比数据表(x
±
s,n=8)
79.组别体重增重/g摄食量/g食物利用率/%对照组169.77
±
8.14742.56
±
15.6424.44
±
0.48实施例1216.07
±
7.23*798.68
±
13.4*27.83
±
0.16*实施例2203.91
±
6.29*789.20
±
15.6*26.94
±
0.43*实施例3197.32
±
8.12*787.35
±
16.35*26.86
±
0.40*对比例1174.44
±
9.02753.88
±
17.5524.76
±
0.49对比例2179.29
±
6.89758.51
±
14.7424.85
±
0.42对比例3179.20
±
8.56750.41
±
15.9824.91
±
0.41对比例4180.10
±
8.11759.86
±
16.1224.92
±
0.4对比例5180.51
±
7.96762.33
±
14.7824.99
±
0.51对比例6181.21
±
8.95763.75
±
16.9824.82
±
0.48
80.*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呈显著性差异(p<0.05)。
81.实验2:不同组合物样品对大鼠胃消化酶及胃液分泌的影响
82.本实验选用同性别体重差异不超过平均体重10%的sd大鼠,体重在120-150g。分别对实施例1、2、3和对比例1、2、3、4、5、6的组合物进行实验,另设阴性对照组作为参照。每组8只,按照推荐剂量经口给予对应受试样品30天,阴性对照组动物给予等体积蒸馏水,实验结束前禁食不禁水24h,采用乙醚麻醉大鼠,幽门结扎法收集一定时间内排出的胃液,测定单位时间内胃液量、胃蛋白酶活性和胃蛋白酶排出量。
83.本实验对各组合物对大鼠胃液量、胃蛋白酶活性和胃蛋白酶排出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施例1、2、3组大鼠胃液量、胃蛋白酶活性和胃蛋白酶排出量均显著增加(p<0.05)。同时,对比例1、2、3、4、5、6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胃液量、胃蛋白酶活性和胃蛋白酶排出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除对比例6外,均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
84.胃肠道中消化酶活性、胃液分泌量的高低可直接反映动物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本实验通过测定胃液量、胃蛋白酶活性及排出量,评价不同组合物对动物消化能力的影响。从本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2、3组合物能够显著增加大鼠胃液量、胃蛋白酶活性和胃蛋
白酶排出量,表明其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另外,实施例1、2、3与对比例1、2、3、4、5、6相比较,前者对大鼠胃液量、胃蛋白酶活性和胃蛋白酶排出量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后者,说明实施例通过不同原材料间的合理配伍和适宜配比,产生了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85.表3不同组合物样品对大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x
±
s,n=8)
[0086][0087]
*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呈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
[0088]
实验3:不同组合物样品促进小鼠小肠运动实验
[0089]
分别以实施例和对比例工艺制备不同组合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样品促进小鼠小肠运动实验。本实验选用同性别昆明种小鼠,体重在18-22g。进行7天适应性喂养后,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实施例1、2、3组合物实验组和对比例1、2、3、4、5、6实验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用复方地芬诺酯造模。用墨汁作为指示剂。按照推荐剂量经口给予对应受试样品30天。实验结束前禁食不禁水16小时,于测定当天各组再给予一次受试样品,30min后各个实验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复方地芬诺酯(0.03%),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30min后各组再给予指示剂墨汁,25min后断颈处死动物,计算墨汁推进率,结果如表4所示。
[0090]
表4不同组合物样品对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的影响(x
±
s,n=10)
[0091]
组别小肠总长度/cm墨汁推进长度/cm墨汁推进率/%空白对照组61.47
±
2.8038.11
±
0.81**62.10
±
2.55**模型对照组61.59
±
1.0924.98
±
1.0740.60
±
2.13
实施例161.84
±
3.1631.42
±
1.82**51.00
±
4.95**实施例260.70
±
4.0631.81
±
1.65**52.53
±
3.13**实施例359.54
±
2.4134.18
±
2.27**57.53
±
5.14**对比例160.58
±
3.8226.65
±
1.2543.99
±
3.56对比例261.02
±
2.2525.78
±
1.8542.25
±
4.21对比例361.99
±
3.8925.99
±
2.0841.93
±
3.85对比例460.09
±
4.1726.21
±
1.8643.62
±
4.75对比例559.77
±
3.7727.81
±
1.9945.53
±
4.02对比例660.56
±
4.2328.35
±
2.2846.22
±
4.51
[0092]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数据呈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数据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
[0093]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的墨汁推进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小鼠在灌胃给予复方地芬诺酯后,肠蠕动抑制模型建立成功。在模型成立的条件下,实施例1、2、3各组合物给药组墨汁推进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实施例1、2、3各组合物样品能增加小鼠小肠的蠕动。同时,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对比例1、2、3、4、5、6组合物样品也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实验小鼠的墨汁推进率,但均未呈现显著性差异。
[0094]
实验4:不同组合物样品对小鼠胃排空影响
[0095]
本实验选用同性别昆明种小鼠,体重在18-22g。进行7天适应性喂养后,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实施例1、2、3组合物实验组和对比例1、2、3、4、5、6实验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按照推荐剂量连续灌胃给药30天,空白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前禁食、不禁水12小时。末次给药后80min,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其他各组小鼠腹腔注射阿托品(1mg/kg),20min后灌胃半固体营养糊,灌胃体积为每只0.8ml,20min后脱颈处死小鼠,迅速剖腹进行全胃切除,用滤纸擦干后称全质量,而后沿胃大弯剪开胃体,洗去胃内容物后擦干,称净重。计算胃内残留率和胃排空率,分别按下式计算:
[0096]
胃残留率(%)=(胃全重-胃净重)/半固体营养糊质量
×
100%;
[0097]
胃排空率(%)=1-胃内残留率。
[0098]
结果如表5所示,空白组动物胃排空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小鼠在灌胃给予阿托品后,胃动力抑制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实施例1、2、3组合物实验组动物的胃排空率均有显著增加(p<0.01),说明各实施例组合物样品可显著提升小鼠的胃运动功能。同时,对比例1、2、3、4、5、6组合物样品亦能不同程度的增加实验小鼠的胃排空率,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为程序显著性差异。
[0099]
表5促消化产品对小鼠胃排空和胃残留的影响(x
±
s,n=10)
[0100]
组别胃排空率/%胃残留率/%空白对照组61.61
±
5.67**38.39
±
5.67**模型对照组38.12
±
4.3361.88
±
4.33实施例155.04
±
6.96**44.96
±
6.96**实施例252.68
±
4.26**47.33
±
4.26**
实施例351.01
±
5.03**48.99
±
5.03**对比例140.31
±
4.7859.69
±
4.78对比例241.08
±
5.2158.92
±
5.21对比例339.99
±
4.7560.01
±
4.75对比例442.52
±
6.0757.48
±
6.07对比例542.68
±
5.7257.65
±
5.72对比例643.12
±
5.8856.01
±
6.01
[0101]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数据呈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数据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
[0102]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可知,通过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方法制备的组合物对大鼠的体重、体重增重、摄食量和食物利用率都有显著促进作用;对消化酶的测定表明,实施例组合物能够增加大鼠的胃蛋白酶活性和胃液分泌,能够较好的促进动物消化;小肠运动实验证明,实施例组合物能够增加消化不良模型小鼠的墨汁推进率;胃排空实验证明,实施例组合物能够增加模型小鼠的胃排空率。
[0103]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方法制备的组合物具有促消化功能,其促进消化的作用优于单一成分或任意2种、3种、4种成分的简单配伍组合,表明不同原料间发挥了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010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