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和面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78051发布日期:2022-02-08 09:58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和面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和面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食品加工机包括内设电机的机头和搅拌杯,搅拌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杯体内设有由电机驱动的搅拌件,机头安装在所述杯盖上,杯盖的顶壁下凹形成安装所述机头的安装腔。在和面过程中,搅拌件转动时会使部分面粉散逸到安装腔的侧壁与杯盖的侧壁之间形成的死角中,并积存在死角中,且在面粉成团的过程中,面团会顶压杯盖,部分面团也会卡入死角中,导致和面效果差以及杯盖不易清洗,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和面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用以解决现有食品加工机和面时,杯盖易积存面粉,且和面效果差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和面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包括内设电机的机头和搅拌杯,搅拌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杯体内设有由电机驱动的搅拌件,机头安装在所述杯盖上,杯盖的顶壁下凹形成安装所述机头的安装腔,安装腔的侧壁和杯盖的侧壁之间设有朝向杯体内的按压部,按压部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凹部和多个凸部,多个凹部和凸部沿着杯盖的周向交替设置。
5.本技术通过安装腔的侧壁和所述杯盖的侧壁之间设有朝向杯体内的按压部,按压部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凹部和多个凸部,多个凹部和凸部沿着杯盖的周向交替设置,使得安装腔的侧壁与杯盖的侧壁之间形成的死角处形成上下起伏式的按压部,避免和面过程中面粉积存在该死角处,并能够对面团进行辅助按压,且面团随着搅拌件转动的过程中也会不断的粘附和面时散逸在按压部上的面粉,提高了和面效率及和面效果,便于杯盖的清洗,提高用户体验。
6.在一种和面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凹部沿搅拌件的旋转方向分为下陷段和上升段,下陷段的延伸距离l1与上升段的延伸距离l2满足:l1≥l2。
7.通过将下陷段的延伸距离l1与上升段的延伸距离l2设置为满足:l1≥l2的形式,使得面团在运动过程中,按压部的高度是缓慢降低的,因此按压部对面团的挤压也是缓慢增加的,使得面团更充分变形,降低了面团对杯盖的反作用力,降低了杯盖被顶开的风险,进一步提升食品加工机搅拌过程中的稳定性,延长杯盖使用寿命,有效提升产品使用体验。同时杯盖反复挤压面团有利于提升面团的韧性,提升和面效果。
8.在一种和面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按压部在同一半径上的各点所在的高度相同。
9.通过将按压部在同一半径上的各点所在的高度设置为相同的形式,使得面团搅拌过程中面团与杯盖的内圈与外圈同时接触,在面团公转过程中,面团外圈走过的路程更长,受到的摩擦力更大,在内圈与外圈摩擦力的作用下,面团会产生自转,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和
面效果和效率。
10.在一种和面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按压部距杯体底壁的最大距离h1和最小距离h2满足:5≤h1-h2≤40mm。
11.通过将按压部距杯体底壁的最大距离h1和最小距离h2设置为满足:5≤h1-h2≤40mm的形式,高度差在此范围内波动可以使面团有较好的滚动效果,且不至于使面团对杯盖的挤压力过大导致杯盖被顶开的情况,进一步提升食品加工机搅拌过程中的稳定性,延长杯盖使用寿命,有效提升产品使用体验。
12.在一种和面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凸部与凹部平滑过渡。
13.通过将凸部和凹部设置为平滑过渡的形式,使得面团在经过凸部与凹部时运动更加顺畅,进而提高面团的产出质量。同时能够避免凸部与凹部之间产生死角导致面团积存在死角处的造成杯盖难以清洗的情况。
14.在一种和面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按压部与所述杯盖一体成型;或者,按压部与杯盖分体设置,按压部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腔的侧壁与杯盖的侧壁之间。
15.通过将按压部与杯盖设置为一体成型的形式,使得按压部与杯盖的配合更加牢靠,避免按压部在长时间受力后发生移位甚至脱离杯盖的情况。同时省去了将两者装配在一起的步骤,提升了装配效率。
16.通过将按压部与杯盖设置为分体设置,且按压部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腔的侧壁与杯盖的侧壁之间的形式,使得食品加工机在使用完后,可将挤压部拆卸下来进行清洗,使得清洗更加便捷和彻底,提升了用户体验。
17.在一种和面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搅拌件包括杆体以及设置于杆体侧壁的搅拌叶,搅拌叶包括沿径向延伸的搅拌部以及与搅拌部连接且向上延伸的挤压部。
18.通过将搅拌件的搅拌叶设置为包括沿径向延伸的搅拌部以及与搅拌部连接且向上延伸的挤压部的形式,使得面团在搅拌过程中,在搅拌部搅拌作用下形成面絮,并使面絮向上移动,挤压部继续搅拌将面絮向搅拌杯的杯壁挤压形成面团,提高产出面团的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19.在一种和面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挤压部的外端与杆体的中心轴线之间最大径向距离为s1,安装腔的外侧壁对应凹部的最低点的位置与杆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s2,搅拌部的外端与杆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s3,s3≤s2且s1≤0.5s3。
20.通过将s1、s2、s3设置为s3≤s2且s1≤0.5s3的形式,使得面团在搅拌杯内部运动有足够的空间,面团在翻滚过程中可以受到杯盖和挤压部的共同作用,使面团能够充分翻滚,有利于提升面团面筋含量,从而提高产出面团的质量。
21.在一种和面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搅拌部与挤压部的连接处设有圆弧引导面。
22.通过在搅拌部与挤压部的连接处设置圆弧引导面,一方面使得搅拌件在工作过程中将面团向上挤压时,圆弧引导面起到引导作用,便于面团向上运动,提高面团运动的顺畅性,另一方面能够避免面团在搅拌部与挤压部的连接处积存,且能够有效避免清洗死角,提
高搅拌件的清洁度,便于搅拌件清洗。
23.在一种和面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安装腔的底壁设有供搅拌件的顶部伸出的避让孔,搅拌件的侧壁设有环形挡筋以覆盖避让孔与搅拌件之间的间隙。
24.通过在搅拌杆的侧壁设置环形挡筋,以覆盖避让孔与搅拌件之间的间隙,使得搅拌件在工作过程中将面团向上挤压时,面团不会通过避让孔与搅拌件之间的间隙排出到外界造成面团浪费且不易清洗的情况。
附图说明
2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食品加工机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搅拌杯及搅拌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搅拌杯及搅拌件的局部剖视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杯盖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按压部的剖视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搅拌件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机头、11-电机;2-杯体;3-杯盖、31-按压部、311-凸部、312-凹部、3121-上升段、3122-下陷段、32-安装腔;4-搅拌件、41-杆体、42-搅拌叶、421-挤压部、422-搅拌部、43-环形挡筋、44-圆弧引导面。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5.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36.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和面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包括内设电机11的机头1和搅拌杯,搅拌杯包括杯体2和杯盖3,杯体2内设有由电机11驱动的搅拌件4,机头1安装在所述杯盖3上,杯盖3的顶壁下凹形成安装所述机头1的安装腔32,安装腔32的侧壁和杯盖3的侧壁之间设有朝向杯体2内的按压部31,按压部31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凹部312和多个凸部311,多个凹部312和凸部311沿着杯盖3的周向交替设置。
37.本技术通过在安装腔32的侧壁和杯盖3的侧壁之间设有朝向杯体2内的按压部31,按压部31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凹部312和多个凸部311,多个凹部312和凸部311沿着杯盖3的周向交替设置,具体的,如图3、图4所示,凹部312为距离杯体2底壁较远上凹的部分,凸部311为距离杯体2底壁较近下凸的部分,使得安装腔32的侧壁与杯盖3的侧壁之间形成的死角处形成上下起伏式的按压部31,避免和面过程中面粉积存在该死角处,并能够对面团进行辅助按压,且面团随着搅拌件4转动的过程中也会不断的粘附和面时散逸在按压部31上
的面粉,提高了和面效率及和面效果,便于杯盖3的清洗,提高用户体验。
3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如图6所示,凹部312沿搅拌件4的旋转方向分为下陷段3122和上升段3121,下陷段3122的延伸距离l1与上升段3121的延伸距离l2满足:l1≥l2。
39.通过将下陷段3122的延伸距离l1与上升段3121的延伸距离l2设置为满足:l1≥l2的形式,使得面团在运动过程中,按压部31的高度是缓慢降低的,因此按压部31对面团的挤压也是缓慢增加的,使得面团更充分变形,降低了面团对杯盖3的反作用力,降低了杯盖3被顶开的风险,进一步提升食品加工机搅拌过程中的稳定性,延长杯盖3使用寿命,有效提升产品使用体验。同时杯盖3反复挤压面团有利于提升的韧性,提升和面效果。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下陷段3122的延伸距离l3与上升段3121的延伸距离l4满足:l3≥2l4,使得按压部31的高度进一步缓慢降低,从而进一步提升对面团的挤压,提升和面效果和质量。
4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如图5所示,按压部31在同一半径上的各点所在的高度相同。
41.通过将按压部31在同一半径上的各点所在的高度如图5中所示由a点到b点,设置为相同的形式,使得面团搅拌过程中面团与杯盖3的上表面的内圈,即a点所在的周圈与外圈,即b点所在的周圈同时接触,在面团公转过程中,面团外圈走过的路程更长,受到的摩擦力更大,在内圈与外圈摩擦力的作用下,如图5中箭头所示,面团会产生自转,从而进一步的提升面团,尤其是面团的质量。
4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按压部31距杯体2底壁的最大距离h1和最小距离h2之间的关系不做具体限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如图3所示,按压部31距杯体2底壁的最大距离h1和最小距离h2满足:5≤h1-h2≤40mm。
43.通过将按压部31距杯体2底壁的最大距离h1和最小距离h2设置为满足:5≤h1-h2≤40mm的形式,高度差在此范围内波动可以使面团在搅拌件4的作用下,如图3所示沿箭头所示方向做圆周运动,有较好的滚动效果,且不至于使面团对杯盖3的挤压力过大导致杯盖3被顶开的情况,进一步提升食品加工机搅拌过程中的稳定性,延长杯盖3使用寿命,有效提升产品使用体验。
4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凸部311与凹部312平滑过渡。
45.通过将凸部311和凹部312设置为平滑过渡的形式,使得面团在经过凸部311与凹部312时运动更加顺畅,进而提高面团的和面效率和产出质量。同时能够避免凸部311与凹部312之间产生死角导致面团积存在死角处的造成杯盖3难以清洗的情况。
4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按压部31与杯盖3的相对关系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为以下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
47.实施例1:在该实施例中,按压部31与所述杯盖3一体成型。通过将按压部31与杯盖3设置为一体成型的形式,使得按压部31与杯盖3的配合更加牢靠,避免按压部31在长时间受力后发生移位甚至脱离杯盖3的情况。同时省去了将两者装配在一起的步骤,提升了装配效率。
48.实施例2:在该实施例中,按压部31与杯盖3分体设置,按压部31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腔32的侧壁与杯盖3的侧壁之间。
49.通过将按压部31与杯盖3设置为分体设置,且按压部31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腔32的侧壁与杯盖3的侧壁之间的形式,使得食品加工机在使用完后,可将挤压部421拆卸下来
进行清洗,使得清洗更加便捷和彻底,提升了用户体验。
5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搅拌件4包括杆体41以及设置于杆体41侧壁的搅拌叶42,搅拌叶42包括沿径向延伸的搅拌部422以及与搅拌部422连接且向上延伸的挤压部421。
51.通过将搅拌件4的搅拌叶42设置为包括沿径向延伸的搅拌部422以及与搅拌部422连接且向上延伸的挤压部421的形式,使得面团在搅拌过程中,在搅拌部422搅拌作用下形成面絮,并使面絮向上移动,挤压部421继续搅拌将面絮向搅拌杯的杯壁挤压形成面团,提高产出面团的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52.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挤压部421的外端与杆体41的中心轴线之间最大径向距离为s1,安装腔32的外侧壁对应凹部312的最低点的位置与杆体4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s2,搅拌部422的外端与杆体4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s3,s3≤s2且s1≤0.5s3。
53.通过将s1、s2、s3设置为s3≤s2且s1≤0.5s3的形式,使得面团在搅拌杯内部运动有足够的空间,面团在翻滚过程中可以受到杯盖3和挤压部421的共同作用,使面团能够充分翻滚,有利于提升面团面筋含量,从而提高产出面团的质量。
5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搅拌部422与挤压部421的连接处设有圆弧引导面44。
55.通过在搅拌部422与挤压部421的连接处设置圆弧引导面44,一方面使得搅拌件4在工作过程中将面团向上挤压时,圆弧引导面44起到引导作用,便于面团向上运动,提高面团运动的顺畅性,另一方面能够避免面团在搅拌部422与挤压部421的连接处积存,且能够有效避免清洗死角,提高搅拌件4的清洁度,便于搅拌件4清洗。
5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安装腔32的底壁设有供搅拌件4的顶部伸出的避让孔,搅拌件4的侧壁设有环形挡筋43以覆盖避让孔与搅拌件4之间的间隙。
57.通过在搅拌杆的侧壁设置环形挡筋43,以覆盖避让孔与搅拌件4之间的间隙,使得搅拌件4在工作过程中将面团向上挤压时,面团不会通过避让孔与搅拌件4之间的间隙排出到外界造成面团浪费且不易清洗的情况。
58.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指出,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