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菠菜的防腐保鲜方法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743620发布日期:2022-04-21 20:19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菠菜的防腐保鲜方法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蔬菜保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菠菜的防腐保鲜方法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为藜科菠菜属,是我国广泛栽培的绿叶蔬菜之一。菠菜色泽浓绿、味道鲜美,含有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等基本营养物质,富含类胡萝卜素、vk、vc、叶酸和钙、磷、铁、镁、锌等各种矿物质,具有利肠通便、预防感冒、维持心血管等多种保健功能。
3.然而,现有的菠菜保鲜方法还存在以下不足:其一,菠菜为叶类蔬菜,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大,嫩软多汁,表皮薄,水分容易蒸发,因此,将菠菜进行有效保鲜,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其二,现有的菠菜保鲜多是以保持表面的形态为主,以颜色鲜艳、有水润光泽为保鲜效果佳,但是,在贮藏过程中,菠菜内部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成分,不体现在外部形态,但同样影响人体健康,往往被忽略。
4.基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菠菜的防腐保鲜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菠菜的防腐保鲜方法,通过对菠菜分别采摘前、采摘后的处理,实现显著的保鲜效果。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菠菜的防腐保鲜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1)采摘前处理:采前3周,每隔5天喷施一次处理剂,所述处理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青蒜提取物8-12份、麸皮粉4-9份、猪肝粉5-10份、秸秆灰3-8份和水适量;
9.其中,所述青蒜提取物是通过将青蒜加入无水乙醇中后冷冻8-10小时,取出青蒜得到青蒜浆,接着在青蒜浆中加入其质量3-5倍的无水乙醇,再置于5-6℃、30-32khz的条件下超声处理,50-55分钟后离心,将提取液浓缩至膏体状,得到青蒜提取物;
10.(2)采摘后处理:将采摘后的菠菜去除杂质后,浸泡在保鲜液中25-35s,捞出沥干至不滴水;
11.(3)包装贮藏:将经过步骤(2)处理后的菠菜使用包装膜进行包装,而后置于低温下存储,即可。
12.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菠菜的采摘,具体为:选择气温低的白天对菠菜进行采摘,采摘具体时间为12:00-2:30。
13.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青蒜提取物10份、麸皮粉7份、猪肝粉7份、秸秆灰6份和水40份。
14.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一半量的水加热至65-70℃,接着向水中依次加入麸皮粉、猪肝粉和秸秆灰,充分拌匀后,加入另一半量的水,调整温度至20-22℃
后加入青蒜提取物,即可得到所述处理剂。
15.进一步地,所述保鲜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沙棘提取物8-16份、海藻酸钠3-5份、壳聚糖3-5份和无菌水20-30份。
16.其中,沙棘提取物是通过将沙棘粉碎后经脱脂液脱脂,接着于体积百分数为95%乙醇的提取1-3h,接着将得到的产物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并浓缩,得到沙棘提取物。
17.进一步地,所述保鲜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无菌水加热至60-65℃,接着向其中加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搅拌10-15分钟,再加热沙棘提取物混匀,即可。
18.进一步地,所述包装贮藏还包括在包装膜内放置一小袋1-mcp。
19.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1、本技术基于申请人多年的果蔬保鲜研究经验,申请人发现,菠菜吸收氮的形式主要就是通过硝酸根吸收,而菠菜中容易富集硝酸盐,富集后的硝酸盐在菠菜被摘取后会被微生物或者菠菜本身的酶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毒性很大,对婴幼儿的危害更为明显,因此,菠菜的保鲜不能局限于使其保持良好的外观形态,而更加应该注重如何降低有害物质的生成;在本技术中,申请人首先通过在采摘前对菠菜进行处理剂的喷施,处理剂中的青蒜提取物具有抑菌的作用,防止菠菜表面微生物滋生,从而消除腐烂的外部因素,将病菌杀灭在源头,不仅如此,青蒜提取物还有另一作用,即其中含有大量钾元素,能够促进菠菜体内有机氮的代谢,从而降低菠菜中硝酸盐的含量,与麸皮粉复配,麸皮粉中钾含量高,且其疏松多孔,能够促进养分的运输,此外,猪肝粉和秸秆灰复配,能够提供充足的磷元素,通过增施p、k含量高的处理剂,从而影响硝酸根离子的积累,最终实现降低菠菜中所携带的硝酸盐含量的目的,且处理剂为液体状,能够溶解部分菠菜所含硝酸盐;除此之外,本技术还限定了菠菜的采摘是在低温天气以及一天中光照强的时间进行,是由于申请人根据实验发现,强光下,菠菜的硝酸盐很累比弱光照低,且菠菜在高温条件下会促使硝态氮的积累,因此,避开硝酸盐的积累高峰期对菠菜进行采摘,也是避免菠菜积累亚硝酸盐的手段之一;最后,本技术在收获菠菜后采用保鲜液对其进行处理,保鲜液中的沙棘提取物中含有黄酮和酚类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经试验验证得知,该沙棘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亚硝酸盐的生成,本技术从采摘前、采摘时(采摘前和采摘时降低硝酸盐产生的可能)、采摘后(降低硝酸盐转换为亚硝酸盐的可能)三个过程均进行严格把关,提高菠菜保鲜的食用健康性。
21.2、此外,本技术同时保证了菠菜的外观形态,其一是通过在采摘前施用处理剂,处理剂中的青蒜提取物能够杀灭菠菜从外部环境中携带的病菌,将病菌杀灭在源头,同时对菠菜进行杀菌处理,结合在采摘后置于保鲜液中浸泡的做法,能够实现良好的保鲜效果,本技术的处理液中,海藻酸钠和壳聚糖结合,壳聚糖能够有助于海藻酸钠立体网状结构的形成,改善海藻酸钠本身的亲水性、机械阻力、凝聚力,使得浸泡在保鲜液后的菠菜表面能够形成一层保护膜,而且还能够抑制菠菜的呼吸作用,从而减缓乙烯的释放和养分的流失,加之沙棘提取物含有抗氧化性,能够进一步提高保鲜效果。本技术在包装膜内放置一小袋1-mcp,能够阻断乙烯合成。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23.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24.实施例1:
25.一种菠菜的防腐保鲜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6.(1)采摘前处理:采前3周,每隔5天喷施一次处理剂,所述处理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青蒜提取物8份、麸皮粉4份、猪肝粉5份、秸秆灰3份和水35份;
27.其中,所述青蒜提取物是通过将青蒜加入无水乙醇中后冷冻8小时,取出青蒜得到青蒜浆,接着在青蒜浆中加入其质量3倍的无水乙醇,再置于5℃、30khz的条件下超声处理,50分钟后离心,将提取液浓缩至膏体状,得到青蒜提取物;所述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一半量的水加热至65℃,接着向水中依次加入麸皮粉、猪肝粉和秸秆灰,充分拌匀后,加入另一半量的水,调整温度至20℃后加入青蒜提取物,即可得到所述处理剂;
28.(2)菠菜的采摘:选择气温低的白天对菠菜进行采摘,采摘具体时间为12:00-2:30;
29.(3)采摘后处理:将采摘后的菠菜去除杂质后,浸泡在保鲜液中25s,捞出沥干至不滴水;所述保鲜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沙棘提取物8份、海藻酸钠3份、壳聚糖3份和无菌水20份;其中,沙棘提取物是通过将沙棘粉碎后经脱脂液脱脂,接着于体积百分数为95%乙醇的提取1h,接着将得到的产物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并浓缩,得到沙棘提取物;所述保鲜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无菌水加热至60℃,接着向其中加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搅拌10分钟,再加热沙棘提取物混匀,即可;
30.(4)包装贮藏:将经过步骤(2)处理后的菠菜使用包装膜进行包装,而后置于低温下存储,即可;所述包装贮藏还包括在包装膜内放置一小袋1-mcp。
31.实施例2:
32.一种菠菜的防腐保鲜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3.(1)采摘前处理:采前3周,每隔5天喷施一次处理剂,所述处理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青蒜提取物10份、麸皮粉7份、猪肝粉7份、秸秆灰6份和水40份;
34.其中,所述青蒜提取物是通过将青蒜加入无水乙醇中后冷冻9小时,取出青蒜得到青蒜浆,接着在青蒜浆中加入其质量4倍的无水乙醇,再置于5℃、31khz的条件下超声处理,52分钟后离心,将提取液浓缩至膏体状,得到青蒜提取物;所述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一半量的水加热至67℃,接着向水中依次加入麸皮粉、猪肝粉和秸秆灰,充分拌匀后,加入另一半量的水,调整温度至21℃后加入青蒜提取物,即可得到所述处理剂;
35.(2)菠菜的采摘:选择气温低的白天对菠菜进行采摘,采摘具体时间为12:00-2:30;
36.(3)采摘后处理:将采摘后的菠菜去除杂质后,浸泡在保鲜液中30s,捞出沥干至不滴水;所述保鲜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沙棘提取物12份、海藻酸钠4份、壳聚糖4份和无菌水25份;其中,沙棘提取物是通过将沙棘粉碎后经脱脂液脱脂,接着于体积百分数为95%乙醇的提取2h,接着将得到的产物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并浓缩,得到沙棘提取物;所述保鲜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无菌水加热至62℃,接着向其中加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搅拌12分钟,再加热沙棘提取物混匀,即可;
37.(4)包装贮藏:将经过步骤(2)处理后的菠菜使用包装膜进行包装,而后置于低温
下存储,即可;所述包装贮藏还包括在包装膜内放置一小袋1-mcp。
38.实施例3:
39.一种菠菜的防腐保鲜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0.(1)采摘前处理:采前3周,每隔5天喷施一次处理剂,所述处理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青蒜提取物12份、麸皮粉9份、猪肝粉10份、秸秆灰8份和水50份;
41.其中,所述青蒜提取物是通过将青蒜加入无水乙醇中后冷冻10小时,取出青蒜得到青蒜浆,接着在青蒜浆中加入其质量5倍的无水乙醇,再置于6℃、32khz的条件下超声处理,55分钟后离心,将提取液浓缩至膏体状,得到青蒜提取物;所述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一半量的水加热至70℃,接着向水中依次加入麸皮粉、猪肝粉和秸秆灰,充分拌匀后,加入另一半量的水,调整温度至22℃后加入青蒜提取物,即可得到所述处理剂;
42.(2)菠菜的采摘:选择气温低的白天对菠菜进行采摘,采摘具体时间为12:00-2:30;
43.(3)采摘后处理:将采摘后的菠菜去除杂质后,浸泡在保鲜液中35s,捞出沥干至不滴水;所述保鲜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沙棘提取物16份、海藻酸钠5份、壳聚糖5份和无菌水30份;其中,沙棘提取物是通过将沙棘粉碎后经脱脂液脱脂,接着于体积百分数为95%乙醇的提取3h,接着将得到的产物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并浓缩,得到沙棘提取物;所述保鲜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无菌水加热至65℃,接着向其中加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搅拌15分钟,再加热沙棘提取物混匀,即可;
44.(4)包装贮藏:将经过步骤(2)处理后的菠菜使用包装膜进行包装,而后置于低温下存储,即可;所述包装贮藏还包括在包装膜内放置一小袋1-mcp。
45.实验例:
46.为了说明本技术的实用价值,申请人做以下试验:
47.试验一:测试各组菠菜的保鲜效果
48.本次试验分以下组别,分别测试下列组别所述保鲜方法的保鲜菠菜的效果
49.第一组: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保鲜方法;
50.第二组:将处理剂中的青蒜提取物换为生姜提取物,其他方式同第一组;
51.第三组:去掉保鲜液中的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其他方式同第一组;
52.第四组:将保鲜液中的海藻酸钠替换成蜂胶,其他方式同第一组;
53.第五组:将保鲜液中的壳聚糖换为活性多肽,其他方式同第一组;
54.第六组:去掉保鲜液中的沙棘提取物,其他方式同第一组;
55.分别测试上述组别菠菜的保鲜情况(观察各组叶绿素含量、失重率指标),并记录在表1中:
56.表1各组菠菜保鲜情况对比
[0057][0058][0059]
根据表1结果可知,采用本技术的保鲜方法对菠菜进行保鲜,能够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且失重率最低,虽然,壳聚糖、蜂胶、海藻酸钠都具有一定的成膜效果,但是,采用不合适的成分进行复配反而达不到所需要的效果。
[0060]
试验二:测试各组菠菜的亚硝酸盐含量
[0061]
本次试验分以下组别,分别测试下列组别所述保鲜方法的菠菜的亚硝酸盐含量
[0062]
第一组: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保鲜方法;
[0063]
第二组:去掉采摘前处理的操作,其他方式同第一组;
[0064]
第三组:菠菜的采摘时间为下午17:00后,其他方式同第一组;
[0065]
第四组:采摘前处理的处理剂换为市售普通液体有机肥(购自楚雄市东华镇益农有机肥厂
[0066]
),其他方式同第一组;
[0067]
第五组:采用维生素c替换沙棘提取物,其他方式同第一组;
[0068]
第六组:去掉沙棘提取物,其他方式同第一组;
[0069]
第七组:采用橘皮提取物替换沙棘提取物,其他方式同第一组。
[0070]
分别测试上述组别采摘后和贮藏1、3、5、7天后的亚硝酸盐含量,并记录在表2中:
[0071]
表2各组菠菜采摘后和贮藏期间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情况
[0072]
[0073][0074]
根据表2结果可知,采用本技术的保鲜方法,能够减少菠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很显然,采摘前的处理使亚硝酸盐含量从一开始就得到有效控制,而根据第五组和第七组的结果可知,沙棘提取物能够降低亚硝酸盐含量,且效果优于同样具备抗氧化能力的维生素c和橘皮提取物,因此,并非所以具备抗氧化能力的成分都能实现本技术所述的效果。第四组
换为市售有机肥后,由于该有机肥含氮量较高,导致亚硝酸盐含量起始值高于其他组别,这也验证了本技术有益效果中的结论。
[0075]
试验三:测试不同包装膜对菠菜保鲜效果的影响
[0076]
本试验测试过程中采用的包装膜为pe膜,现测试不同pe膜对菠菜保鲜效果的影响,所述pe膜的特性如下:
[0077][0078]
将上述四种膜分别应用在实施例2所述的保鲜方法中,得到的菠菜保鲜效果如表3(举例第3天和第7天):
[0079]
表3不同pe膜对保鲜效果的影响1
[0080][0081]
继续将上述四种膜分别应用在试验一第三组所述的保鲜方法中,得到的菠菜保鲜效果如表4(举例第3天和第7天):
[0082]
表4不同pe膜对保鲜效果的影响2
[0083][0084]
结合表3-4的研究结果发现,采用本技术的保鲜方法对菠菜进行保鲜,使得菠菜保鲜过程中对pe膜的要求并不高,而一般来说,pe膜的水蒸气透过量、氧气透过率和二氧化碳透过率对菠菜的保鲜效果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上述指标越小,菠菜的保鲜效果应越好(即一般为pe3的保鲜效果最佳),这就制约了保鲜膜的使用,而经过本技术的方法进行保鲜处理后,对保鲜膜的使用不需要做特殊要求,也能够达到相近的效果。
[008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