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牦牛冷季补饲的秸秆型颗粒饲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文档序号:33648918发布日期:2023-03-29 06:26阅读:77来源:国知局
用于牦牛冷季补饲的秸秆型颗粒饲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1.本发明属于颗粒饲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牦牛冷季补饲的秸秆型颗粒饲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2.目前,高原牧区长达7~8个月的枯草期,使牦牛的营养严重缺乏,大量掉膘、体重减轻,造成牦牛“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据测定,经过一个枯草期牦牛掉膘幅度在10%~30%之间,死亡率在5%~10%之间,损失率在30%左右,严重影响了牦牛产业的发展及牦牛肉的供给。
3.高原牧区农作物秸秆等干草类粗饲料的价格居高不下,导致牧区牦牛育肥整体处于“超高比例谷物饲喂”状态,日粮精饲料比例高达85%~90%,农作物秸秆等干草类粗饲料的日粮占比仅为10%左右,导致牦牛群体处于“亚酸性”状态,绝大多数牦牛育肥场存在“重度酸中毒”状态的牦牛,全群增重效率偏低,以至于较高的饲养成本投入与较长的育肥饲养周期,并没有换来较高的育肥饲养效益与较好的出栏膘情。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据估计农作物秸秆资源储量约为10.4亿吨,实际可收集量9.0亿吨,利用量为7.2亿吨。秸秆粗纤维含量高、质地粗硬、适口性差,且不易长途运输等因素影响了饲料化利用。颗粒化是秸秆等粗饲料的重要处理方式之一。秸秆制成颗粒,其密度较玉米秸秆增加10倍,体积减小而容重增加,便于长途运输和储藏;加之牦牛不圈养,不补饲,常终年纯放牧,故对精料的适应性较差,而秸秆经过制粒后适口性也有所改善,适应性快,可提高牦牛的采食量和利用率。
4.因此,本发明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合理的营养搭配,特殊的制备方式等措施将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使其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5.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6.(1)现有的高原牧区农作物秸秆等干草类粗饲料价格较高,较高的饲养成本投入与较长的育肥饲养周期,并没有换来较高的育肥饲养效益与较好的出栏膘情。
7.(2)现有的农作物秸秆粗纤维含量高、质地粗硬、适口性差,且不易长途运输等因素影响了饲料化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牦牛冷季补饲的秸秆型颗粒饲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9.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牦牛冷季补饲的秸秆型颗粒饲料中各组成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10.玉米秸秆50%、燕麦草20%、苜蓿干草20%、玉米9%、预混料添加剂1%。
11.进一步,所述预混料添加剂包括:
12.每千克预混料含维生素a 90000iu、维生素d3 30000iu、维生素e 350iu,钙120g,
磷20g,铜(硫酸铜)160mg,铁(硫酸亚铁)1200mg,锌(硫酸锌)2000mg。
13.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施所述用于牦牛冷季补饲的秸秆型颗粒饲料的用于牦牛冷季补饲的秸秆型颗粒饲料制备方法,所述用于牦牛冷季补饲的秸秆型颗粒饲料制备方法包括:
14.将风干玉米秸秆、燕麦草、苜蓿干草风干粉碎后与玉米、所述预混料添加剂混合后通过制粒工艺制备形成所述秸秆型颗粒饲料。
15.进一步,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6.步骤一、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预定份数分别称取风干玉米秸秆、燕麦草、苜蓿干草,粉碎后再充分混合获得第一备料;
17.步骤二、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预定份数分别称取玉米和预混料添加剂,充分混合获得第二备料;
18.步骤三、将所述第二备料加入到所述第一备料中搅拌混合,获得混合物料;
19.步骤四、将所述混合物料送入环模制粒机中制粒,冷却后获得所述秸秆型颗粒饲料。
20.进一步,所述秸秆型颗粒饲料中秸秆原料粉碎粒度8mm,总水分含量8%,环模孔径7mm,颗粒长度3~4cm。
21.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施所述用于牦牛冷季补饲的秸秆型颗粒饲料的应用,所述用于牦牛冷季补饲的秸秆型颗粒饲料用于高寒牧区的牦牛。
22.结合上述的技术方案和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23.第一、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该问题的难度,紧密结合本发明的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以及研发过程中结果和数据等,详细、深刻地分析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何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带来的一些具备创造性的技术效果。具体描述如下:
24.本发明通过将秸秆制成颗粒化,改进现有的秸秆不利于饲料化的问题,同时,经过制粒后适口性也有所改善,适应性快,可提高牦牛的采食量和利用率。
25.第二,把技术方案看做一个整体或者从产品的角度,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具备的技术效果和优点,具体描述如下:
26.该秸秆型颗粒饲料营养均衡且适口性好,可较大幅度提高牦牛增重效果,且便于长期贮存和长途运输,不受季节气候的影响。降低了牦牛饲养成本,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有效解决了高寒牧区冬季较长导致牦牛饲草产量不足和营养匮乏的问题。
27.第三,作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创造性辅助证据,还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2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转化后的预期收益和商业价值为:本发明公开的秸秆型颗粒饲料有益于牦牛的喂养,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了育肥饲养效益以及出栏膘情,使得本发明公开的饲料转化后的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1.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了解本发明如何具体实现,该部分是对权利要求技术方案进行展开说明的解释说明实施例。
3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牦牛冷季补饲的秸秆型颗粒饲料中各组成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33.玉米秸秆50%、燕麦草20%、苜蓿干草20%、玉米9%、预混料添加剂1%。
34.进一步,所述预混料添加剂包括:
35.每千克预混料含维生素a 90000iu、维生素d3 30000iu、维生素e 350iu,钙120g,磷20g,铜(硫酸铜)160mg,铁(硫酸亚铁)1200mg,锌(硫酸锌)2000mg。
36.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牦牛冷季补饲的秸秆型颗粒饲料制备方法,所述用于牦牛冷季补饲的秸秆型颗粒饲料制备方法包括:
37.将风干玉米秸秆、燕麦草、苜蓿干草风干粉碎后与玉米、所述预混料添加剂混合后通过制粒工艺制备形成所述秸秆型颗粒饲料。
38.如图1所示,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39.s101、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预定份数分别称取风干玉米秸秆、燕麦草、苜蓿干草,粉碎后再充分混合获得第一备料;
40.s102、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预定份数分别称取玉米和预混料添加剂,充分混合获得第二备料;
41.s103、将所述第二备料加入到所述第一备料中搅拌混合,获得混合物料;
42.s104、将所述混合物料送入环模制粒机中制粒,冷却后获得所述秸秆型颗粒饲料。
43.进一步,所述秸秆型颗粒饲料中秸秆原料粉碎粒度8mm,总水分含量8%,环模孔径7mm,颗粒长度3~4cm。
44.复合秸秆颗粒和玉米秸秆颗粒饲料营养成分如表1所示。复合秸秆颗粒按照玉米秸秆50%、燕麦草20%、苜蓿干草20%、玉米9%、预混料添加剂1%,粉碎后混合,使用pellet mill环模制粒机(szlh-420)制粒。其中秸秆原料粉碎粒度8mm,总水分含量8%,环模孔径7mm,颗粒长度3~4cm。
45.表1试验原料营养成分(风干基础)
[0046][0047]
为了证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创造性和技术价值,该部分是对权利要求技术方案进行具体产品上或相关技术上的应用实施例。
[0048]
1.1试验设计与试验动物
[0049]
选择6月龄、18月龄、30月龄、42月龄和54月龄体重相近且健康天祝白牦牛110头,分为3组。复合秸秆颗粒组(复合秸秆饲料颗粒+放牧)50头、玉米秸秆颗粒组(玉米秸秆颗粒+放牧)和未补饲组(放牧)各30头;复合秸秆颗粒组各年龄10头,玉米秸秆颗粒组和未补饲
组各年龄段6头,3组均公母各半。试验牛预饲期7天,补饲期47天。补饲期结束后,每组选择6月龄、30月龄和54月龄体重接近的公牦牛各3头禁食24h、禁水8~12h后屠宰。
[0050]
1.2饲养管理
[0051]
试验牦牛分组编号入栏,试验开始前牛只用伊维菌素驱虫,小苏打健胃;各组牦牛均采用自然放牧的方式饲养,放牧时间为6:00~18:00,全天放牧约12h。归牧后补饲组进行等量补饲,次日早放牧前清槽,收集剩料并称重记录。
[0052]
1.3测定指标和方法
[0053]
(1)牦牛生长性能测定
[0054]
补饲期内每天记录试验牛饲喂量和剩料量,计算秸秆颗粒饲料采食量;分别于补饲期开始和结束时清晨空腹称重,计算平均日增重。
[0055]
(2)屠宰性状和肉品质性状
[0056]
称取宰前活重,屠宰后称取胴体重,计算屠宰率;屠宰后30min内,采集各试验牛只背最长肌各1份,每份取肉样长
×

×
高不少于6cm
×
3cm
×
3cm用于肉品质分析。肌肉嫩度参照ny/t 1180-2006测定;滴水损失、熟肉率和失水率参考昝林森介绍的方法测定。
[0057]
1.4数据处理
[0058]
采用spss 26.0的one-way anova对生长、屠宰及胴体性状等数据进行方差分析,s-n-k法多重比较。分析结果用平均值
±
标准差表示,p《0.05作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0059]
本发明实施例在研发或者使用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积极效果,和现有技术相比的确具备很大的优势,下面内容结合试验过程的数据、图表等进行描述。
[006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秸秆型颗粒饲料牦牛补饲效果:
[0061]
(1)补饲秸秆型颗粒饲料对牦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0062]
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天祝白牦牛补饲不同类型秸秆颗粒饲料,牦牛的生长性能见表2。复合秸秆颗粒饲料组和玉米秸秆颗粒饲料组天祝白牦牛平均日增重与未补饲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复合秸秆颗粒饲料组平均日增重为0.09~0.36kg/d,玉米秸秆颗粒饲料组平均日增重为0.04~0.19kg/d,未补饲组为零增重或负增长。
[0063]
(2)补饲秸秆颗粒饲料对牦牛产肉性能的影响
[0064]
不同年龄天祝白牦牛补饲不同类型秸秆颗粒饲料,牦牛产肉性能见表3。30月龄公牦牛宰前活重复合秸秆颗粒饲料组显著高于未补饲组(p《0.05),胴体重复合秸秆颗粒组极显著高于玉米秸秆颗粒组和未补饲组(p《0.01);6月龄和54月龄公牦牛复合秸秆颗粒饲料组屠宰率均显著高于玉米秸秆颗粒饲料组和未补饲组(p《0.05);各年龄段肉品质除剪切力复合秸秆颗粒饲料组极显著低于玉米秸秆颗粒饲料组和未补饲组外(p《0.01),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3)补饲秸秆型颗粒饲料对牦牛养殖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0065]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天祝白牦牛补饲不同类型的秸秆颗粒饲料,牦牛的养殖经济效益见表4。复合秸秆颗粒饲料组各阶段牦牛采食量均高于玉米秸秆颗粒饲料组,复合秸秆颗粒组饲喂成本也较玉米秸秆颗粒组的饲料成本高0.39~2.16元/d/头,但复合秸秆颗粒组的增重收入分别比玉米秸秆颗粒组和未补饲组的增重收入高1.5~5.1元/d和3.6~7.2元/d,玉米秸秆颗粒组的增重收入较未补饲组高1.5~5.1元/d;整个冷季补饲期的利润,复合秸秆颗粒补饲组为0.62~4.23元/d/头,有明显的优势,玉米秸秆颗粒饲料组虽然各试验组在补饲期间的增重效果都优于未补饲组,但除去饲料成本,利润和未补饲组差异较小。
[0066]
用不同类型的秸秆颗粒饲料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天祝白牦牛进行冷季补饲,各组均有良好的补饲效果。复合秸秆颗粒饲料补饲可显著提高各年龄牦牛日增重、屠宰率、胴体重和肌肉嫩度,复合秸秆颗粒饲料补饲也可提高牦牛养殖利润;使用玉米秸秆颗粒饲料补饲可显著提高6月龄、30月龄、42月龄、54月龄的母牛和42月龄的公牛的日增重,较未补饲组产肉性能差异不显著;使用适量复合秸秆颗粒饲料补饲天祝白牦牛可获得一定经济收益,使用适量玉米秸秆颗粒饲料补饲可有效减少牦牛冷季掉膘现象。
[0067]
复合秸秆颗粒饲料组和玉米秸秆颗粒饲料组平均日增重与未补饲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30月龄公牦牛宰前活重复合秸秆颗粒组显著高于未补饲组(p《0.05),且胴体重复合秸秆颗粒组极显著高于玉米秸秆颗粒组和未补饲组(p《0.01);6月龄和54月龄公牦牛屠宰率复合秸秆颗粒组均显著高于玉米秸秆颗粒组和未补饲组(p《0.05);复合秸秆颗粒组牦牛肌肉剪切力极显著低于玉米秸秆颗粒组和未补饲组(p《0.01)。复合秸秆颗粒组补饲期利润为0.62~4.23元/d/头,有明显优势;玉米秸秆颗粒组虽在补饲期增重效果优于未补饲组,但除去饲料成本,利润均接近于零或负值。可见,使用复合秸秆颗粒饲料对天祝白牦牛进行冷季补饲,可显著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0068]
表2补饲秸秆型颗粒饲料对牦牛生长性能比较分析
[0069][0070][0071]
注:同行肩标不同小写字母及大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显著(p《0.05)和差异极显著(p《0.01)。下表同。
[0072]
表3补饲秸秆颗粒饲料对牦牛产肉性能比较分析
[0073][0074][0075]
表4补饲秸秆颗粒饲料对牦牛养殖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0076][0077]
注:

复合秸秆颗粒饲料和玉米秸秆颗粒饲料单价分别为1.40元/kg和0.95元/kg;

增重收入=平均日增重
×
活重价格(2020年1月天祝藏族自治县牦牛活重收购价为30.0元/kg)。
[007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