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木姜叶柯茶精深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23270发布日期:2022-10-14 23:35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木姜叶柯茶精深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木姜叶柯茶精深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2.木姜叶柯为新食品原料,兼具茶、糖、药三种功能,其嫩叶的尺寸大于普通茶叶的尺寸,经浸泡后有很高的甜味,因而被称为甜茶。木姜叶柯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三萜类、多酚类等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抗过敏等功能,其中根皮苷及三叶苷是其主要有益健康成分也是其特征性成分,故木姜叶柯的加工需要得到重视,若采用非发酵工艺,如炒青、蒸青或者晒青,则制作而成的木姜叶柯茶甜度高,滋味较为单一,如果经过渥堆等发酵工艺生产,那么制作而成的木姜叶柯茶便可以形成丰富且具有层次的口感,使口感得到升级。目前,木姜叶柯茶渥堆发酵采用的是在地面上铺渥堆或者在竹篮内渥堆等传统工艺,均属于开放式发酵,其主要加工工艺技术的流程是:蒸汽杀青(蒸青)-渥堆发酵(发酵)-烘焙干燥(烘干),其中渥堆发酵是微生物参与形成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传统渥堆利用起堆后微生物发酵产热提供热量,以及利用堆体实现保温保湿的效果,要求堆体的体积需要形成高为50-100cm、底部直径为2m以上的切尖金字塔形堆体,每次投放原料250kg以上。
3.目前,在对木姜叶柯的嫩叶(芽)进行蒸汽杀青、发酵、烘干等步骤的过程中,传统的地面渥堆或者竹篮渥堆等工艺存在以下问题:
4.1.由于各个加工流程环节需要使用不同的专用设备,木姜叶柯茶在不同设备之间转换,操作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且堆体的体积较大,会造成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5.2.在进行传统工艺的过程中,需要凭老茶工的经验进行加工,出品质量稳定性难以控制,同时由于开放式发酵,难以控制杂菌污染,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6.3.采用传统渥堆对堆体的体积有较大要求,需要形成高为50-100cm、底部直径为2m以上的切尖金字塔形堆体,每次投放原料250kg以上,无法进行精品原料的小批量制作,制约了发酵型产品的档次。


技术实现要素: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木姜叶柯茶精深加工设备,其目的在于,解决采用开放式发酵的方式来发酵木姜叶柯茶会造成难以控制杂菌污染,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问题,且能实现木姜叶柯茶的蒸汽杀青、渥堆发酵和烘焙干燥一体化,节省人力,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稳定性,实现木姜叶柯茶的精品化小批量生产。
8.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9.一种新型木姜叶柯茶精深加工设备,包括依次可拆卸连接的上部组件、中部组件和下部组件,所述上部组件的内腔、中部组件的内腔和下部组件的内腔相互连通,所述上部组件内设置有第一喷淋机构,所述上部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开窗,所述中部组件内设置有内
桶和用于支撑所述内桶的支撑机构,所述内桶内设置有用于搅拌木姜叶柯茶的搅拌机构和用于加湿木姜叶柯茶的第二喷淋机构,所述内桶的底面和侧面均为网状镂空结构,所述下部组件内设置有用于烘干木姜叶柯茶的烘干机构和用于排放废水的排水装置,所述下部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开窗。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将上部组件、中部组件和下部组件可拆卸连接,使整个设备可以实现对木姜叶柯茶的蒸青、发酵和烘干的一体化,可以避免木姜叶柯茶需要在不同的设备之间转换,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开放式发酵的方式来发酵木姜叶柯茶造成难以控制杂菌污染,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实现有效防止杂菌污染以及避免造成食品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实现精品化小批量生产的技术效果。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喷淋机构包括第一喷头,所述第一喷头螺纹连接有喷淋管,所述上部组件上设置有管孔,所述喷淋管通过所述管孔从所述上部组件内伸出,且远离第一喷头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通过管道连接有用于合流的三通阀,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三通阀的出口相连通,所述三通阀的两个入口分别连通有第一水箱和第三水箱。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喷淋机构可以在蒸汽杀青工序中通过三通阀使第一喷头与第三水箱相连通,向内桶内的木姜叶柯茶喷洒常温水或高温热水,辅助蒸汽杀青,也可以通过三通阀使第一喷头与第一水箱相连通,在后续准备发酵的过程中向内桶内喷射菌种液。
13.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中部组件内的两个支撑杆,所述内桶的下底面与所述支撑杆接触,所述内桶的上底面设置有开孔,所述上底面的直径大于所述下底面的直径,所述内桶的上部设置有提手。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支撑机构用于支撑内桶,避免内桶从中部组件滑脱到下部组件内,且设置提手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更为顺利地提出内桶。
15.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器,所述搅拌器上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内桶的中轴线上,且远离所述搅拌器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连接有电源,所述电源连接有开关,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上部组件的顶部,且与所述上部组件固定连接。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搅拌机构用于搅拌内桶内的木姜叶柯茶,使第一喷淋机构在喷入菌种液之后,可以利用搅拌机构将木姜叶柯茶和菌种液搅拌均匀,便于其更好地进行发酵,且在进行烘干操作时,搅拌机构也能加速木姜叶柯茶的干燥。
17.优选的,所述搅拌器包括中心轴、第一搅拌板和与所述第一搅拌板固定连接的第二搅拌板,所述第一搅拌板的上端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搅拌板的下端的长度,所述第二搅拌板的上端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搅拌板的下端的长度,所述第一搅拌板和第二搅拌板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梯形孔,所述第一搅拌板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二搅拌板的中轴线均与所述转动轴的中轴线重合,所述中心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搅拌板和第二搅拌板的中轴线上,且与所述转动轴可拆卸连接。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第一搅拌板和第二搅拌板可以将木姜叶柯茶搅拌地更为均匀。
19.优选的,所述第二喷淋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中部组件内壁的环形喷淋管,所述环形喷淋管上设置有数个喷头组,每个所述喷头组包括第二喷头、第三喷头和第四喷头,
所述喷头组的喷头远离所述环形喷淋管的一端抵近所述内桶的外壁,所述环形喷淋管上连通有进水管,所述中部组件上设置有进水孔,所述进水管通过所述进水孔从所述中部组件内伸出,且远离所述环形喷淋管的一端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远离所述环形喷淋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连接有第二水箱。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喷淋机构用于向内桶内的木姜叶柯茶喷射常温水或热水,目的是为了加湿,从而方便进行后续的蒸汽杀青工序或者在发酵过程中辅助加湿。
21.优选的,所述烘干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部组件内的电热棒和设置在所述下部组件外的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上连接有通风管,所述下部组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风管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下部组件内,所述电热棒的一端连接有电源,所述电源连接有设置在所述下部组件外壁上的开关。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烘干机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发酵过后的木姜叶柯茶进行烘干,此外,在发酵的过程中,如果内桶内的温度过低可以采用电热棒进行加温,温度过高则可以利用鼓风机辅助降温。
23.优选的,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设置在所述下部组件远离所述中部组件的一端,所述排水孔连通有排水管,所述内桶为圆台结构,所述内桶的下底面与所述支撑杆接触,所述内桶的上底面设置有开孔,所述上底面的直径大于所述下底面的直径,所述内桶的上部设置有提手。
24.优选的,所述上部组件上设置有第一温度探头、第二温度探头和第一湿度探头,所述内桶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温度探头和第二湿度探头。
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温度探头、第二温度探头和第三温度探头是为了随时监测木姜叶柯茶在发酵过程中的温度,以便能够及时进行加热或降温,设置第一湿度探头和第二湿度探头是为了随时监测木姜叶柯茶在发酵过程中的湿度,以便能够及时进行加湿或降湿。
26.优选的,所述中部组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把手,所述上部组件上设置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一开窗上设置有第三把手,所述第二开窗上设置有第四把手。
2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把手可方便操作人员通过手持第一把旋转中部组件,设置第二把手可以使操作人员手工揭开上部组件更为便利,设置第三把手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打开或推闭第一开窗,设置第四把手可以方便打开或推闭第二开窗。
28.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9.1、通过设计一种使木姜叶柯茶的蒸青、渥堆发酵和烘干能够实现一体化的设备,可以简化操作步骤,节约人力,降低劳动强度。
30.2、采用封闭式的桶体对木姜柯叶茶进行发酵,可以有效地避免木姜柯叶茶被污染,避免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的问题。
31.3、本设备可以实现木姜叶柯茶的精品化小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32.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3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图1的剖视图;
3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环形喷淋管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搅拌板的结构示意图:
38.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搅拌板的结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
40.1-上部组件、2-中部组件、3-内桶、4-下部组件、5-第一开窗、6-第二开窗、7-电机、8-排水管、9-鼓风机、10-第一温度探头、11-第二温度探头、12-第一喷头、13-第一湿度探头、14-转动轴、15-搅拌器、1501-第一搅拌板、1502-第二搅拌板、1503-中心轴、16-环形喷淋管、17-电热棒、18-第三温度探头、19-第二湿度探头、20-第二喷头、21-第三喷头、22-第四喷头、23-支撑杆、24-第一把手、25-第二把手、26-提手、27-第三把手、28-第四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2.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3.下面结合图1~图6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44.实施例:
45.一种新型木姜叶柯茶精深加工设备,包括依次可拆卸连接的上部组件1、中部组件2和下部组件4,在保证能实现技术效果的情况下,上部组件1、中部组件2和下部组件4均可以设置为任意形状,中部组件2的上底面与上部组件1的上底面螺纹连接,下部组件4的上底面与中部组件2的下底面螺纹连接,下部组件4的上底面的直径大于下部组件4的下底面的直径,所述上部组件1的内腔、中部组件2的内腔和下部组件4的内腔相互连通,所述上部组件1内设置有第一喷淋机构,设置第一喷淋机构用于向内桶3内的木姜叶柯茶喷洒菌种液,所述上部组件1上设置有第一开窗5,如图1所示,第一开窗5设置有四个,每两个相邻的第一开窗5之间的间距均相等,左面的第一开窗5为打开后的示意图,所述中部组件2内设置有内桶3和用于支撑所述内桶3的支撑机构,所述内桶3内设置有用于搅拌木姜叶柯茶的搅拌机构和用于加湿木姜叶柯茶的第二喷淋机构,所述内桶3的底面和侧面均为网状镂空结构,所述下部组件4内设置有用于烘干木姜叶柯茶的烘干机构和用于排放废水的排水装置,所述下部组件4上设置有第二开窗6,如图1所示,第二开窗6设置有四个,每两个相邻的第二开窗
6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46.通过设置将上部组件1、中部组件2和下部组件4可拆卸连接,使整个设备可以实现对木姜叶柯茶的蒸汽杀青、渥堆发酵和烘焙干燥的一体化,可以避免木姜叶柯茶需要在不同的设备之间转换,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开放式发酵的方式来发酵木姜叶柯茶造成难以控制杂菌污染,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实现有效防止杂菌污染以及避免造成食品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实现精品化小批量生产的技术效果。
4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喷淋机构包括第一喷头12,第一喷头12的结构类似于自动喷淋消防系统的喷头的结构,所述第一喷头12螺纹连接有喷淋管,所述上部组件1上设置有管孔,所述喷淋管通过所述管孔从所述上部组件1内伸出,且远离第一喷头12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通过管道连接有用于合流的三通阀,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三通阀的出口相连通,所述三通阀的两个入口分别连通有第一水箱和第三水箱,第一水箱中设置有菌种液,第三水箱中设置有常温水,三通阀、第一水箱、第三水箱、第一喷头12和第一水泵均为现有技术,不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所在,故不在此进行具体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中相通功能的原理均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应用。
48.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中部组件2内的两个支撑杆23,所述内桶3为圆台结构,所述内桶3的下底面与所述支撑杆23接触,所述内桶3的上底面设置有开孔,所述上底面的直径大于所述下底面的直径,所述内桶3的上部设置有提手26,提手26可以使内桶3提出更为顺利和方便。设置支撑机构用于支撑内桶3,避免内桶3从中部组件2滑脱到下部组件4内,每个支撑杆2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中部组件3的内部,两个支撑杆23或为十字相交的方式组合放置在同一水平面或为互相平行的方式放置在同一水平面。
49.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器15,所述搅拌器15上连接有转动轴14,所述转动轴14设置在所述内桶3的中轴线上,且远离所述搅拌器1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电机7,所述电机7连接有电源,所述电源连接有开关,所述电机7设置在所述上部组件1的顶部,且与所述上部组件1固定连接,电机7可以用于带动转动轴14转动。设置搅拌机构用于搅拌内桶3内的木姜叶柯茶,使第一喷淋机构在喷入菌种液之后,可以利用搅拌机构将木姜叶柯茶和菌种液搅拌均匀,便于其更好地进行发酵,且在进行烘干操作时,搅拌机构也能加速木姜叶柯茶的干燥。
50.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器15包括中心轴1503、第一搅拌板1501和与所述第一搅拌板1501固定连接的第二搅拌板1502,所述第一搅拌板1501的上端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搅拌板1501的下端的长度,所述第二搅拌板1502的上端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搅拌板1502的下端的长度,所述第一搅拌板1501和第二搅拌板1502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梯形孔,所述第一搅拌板1501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二搅拌板1502的中轴线均与所述转动轴14的中轴线重合,所述中心轴1503设置在所述第一搅拌板1501和第二搅拌板1502的中轴线上,且与所述转动轴14可拆卸连接,搅拌器15可以从转动轴14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洁。第一搅拌板1501和第二搅拌板1502的边缘均设置为有合适的弯曲程度的圆弧形状,类似于螺旋结构,可以更为便利地对木姜柯叶茶进行均匀地搅拌。
5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喷淋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中部组件2内壁的环形喷淋管16,所述环形喷淋管16上设置有数个喷头组,每个所述喷头组包括第二喷头20、第三喷头21和第四喷头22,所述喷头组的喷头远离所述环形喷淋管16的一端抵近所述内桶3的外壁,
喷头组共设置有六组,每两组相邻的喷头组之间的间隔均相等,第二喷头20设置在环形喷淋管16的下方,可以对内桶3的下部喷射常温水或热水,第三喷头21设置在所述环形喷淋管16的上方,可以对内桶3的上部喷射常温水或热水,第四喷头22设置在环形喷淋管16的水平面上,可以对内桶3的中部喷射常温水或热水,喷头组能够保证整个内桶3的内部都能被均匀地加湿,所述环形喷淋管16上连通有进水管,所述中部组件2上设置有进水孔,所述进水管通过所述进水孔从所述中部组件2内伸出,且远离所述环形喷淋管16的一端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远离所述环形喷淋管16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连接有第二水箱,第二水箱中设置有常温水或热水。设置第二喷淋机构用于向内桶3内的木姜叶柯茶喷射常温水或热水,目的是为了加湿,从而方便进行后续的蒸汽杀青工序或者在发酵过程中辅助加湿。第二水箱、第二喷头20、第三喷头21、第四喷头22和第一水泵均为现有技术,不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所在,故不在此进行具体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中相通功能的原理均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应用。
52.本实施例中,所述烘干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部组件4内的电热棒17和设置在所述下部组件4外的鼓风机9,所述鼓风机9上连接有通风管,所述下部组件4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风管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下部组件4内,所述电热棒17的一端连接有电源,所述电源连接有设置在所述下部组件4外壁上的开关。采用烘干机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发酵过后的木姜叶柯茶进行烘干,此外,在发酵的过程中,如果内桶内的温度过低可以采用电热棒17进行加温,温度过高或湿度过高则可以利用鼓风机9辅助降温或降湿,鼓风机9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打开第一开窗5和第二开窗6,使下部组件4内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开窗5和第二开窗6进行快速循环,从而达到降温或降湿的目的,且在蒸汽杀青工序中,需要利用电热棒17对内桶3进行加热,使喷射的常温水升温,从而对木姜叶柯茶进行蒸汽杀青。电热棒17和鼓风机9均为现有技术,不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所在,故不在此进行具体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中相通功能的原理均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应用。
53.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设置在所述下部组件4远离所述中部组件2的一端,所述排水孔连通有排水管8,所述内桶3的结构和尺寸与所述中部组件2的内部的结构和尺寸均相配合,所述内桶3的下底面与所述支撑杆23接触,所述内桶3的上底面设置有开孔,所述上底面的直径大于所述下底面的直径,所述内桶3的上部设置有提手26。从内桶3的镂空网孔中滴漏出的废水,可以通过排水管8排出。
54.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部组件1上设置有第一温度探头10、第二温度探头11和第一湿度探头13,所述内桶3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温度探头18和第二湿度探头19。第一温度探头10用于探测木姜叶柯茶堆的堆芯温度,第二温度探头11用于探测木姜叶柯茶堆的表面温度,第三温度探头18用于探测木姜叶柯茶堆的底面温度,第一湿度探头13可以探测设备内腔的上部的湿度,第二湿度探头19可以探测设备内腔的下部的湿度。第一温度探头10、第二温度探头11、第一湿度探头13、第三温度探头18和第二湿度探头19均连接有数据显示器,可以通过数据显示器观测到直接的数值,以便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操作。在进行搅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温度探头10在设备外连接的部件将第一温度探头10向上提出,避免第一温度探头10挡住搅拌器15的转动。设置第一温度探头10、第二温度探头11和第三温度探头18是为了随时监测木姜叶柯茶在发酵过程中的温度,以便能够及时进行加热或降温,设置第一湿度探头13和第二湿度探头19是为了随时监测木姜叶柯茶在发酵过程中的
湿度,以便能够及时进行加湿或降湿。第一温度探头10、第二温度探头11、第一湿度探头13、第三温度探头18和第二湿度探头19以及所连接的数据显示器均为现有技术,不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所在,故不在此进行具体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中相通功能的原理均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应用。
55.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部组件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把手24,所述上部组件1上设置有第二把手25,第一把手24环绕中部组件2的中轴线均匀设置有4个,第二把手25环绕上部组件1的中轴线均匀设置有4个。中部组件2上设置第一把手24可方便操作人员通过手持第一把手24旋转中部组件2,上部组件1设置第二把手25可以使操作人员手工揭开上部组件1更为便利,设置第三把手27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打开或推闭第一开窗5,设置第四把手28可以方便打开或推闭第二开窗6。第一开窗5为现有技术,其结构类似于用铰接的撑杆撑开的上翻式窗户的结构,不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所在,故不在此进行具体阐述。第二开窗6为现有技术,其结构类似于带有旋转把手的翻转平开窗的结构,不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所在,故不在此进行具体阐述。
56.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57.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木姜柯叶茶的加工过程中,操作人员先转动上部组件1直至松脱,再手持第二把手25,揭开取走上部组件1,将适量的木姜叶柯茶放入到内桶3中,再盖上上部组件1,此时第一开窗5和第二开窗4均保持关闭,然后按下电热棒17的开关使电热棒17工作,接着观察数据显示器的数值,待设备内的温度升高到合适的程度时先使第一喷头12和第三水箱相连通,再开启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使第一喷头12、第二喷头20、第三喷头21和第四喷头22喷出高温水汽,对木姜柯叶茶进行蒸汽杀青,蒸汽杀青完成之后,关闭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按下电热棒17的开关,使电热棒17停止加热,再打开第一开窗5、第二开窗6和鼓风机9,观察数据显示器的数值,待设备内降低至适宜的温度之后再关闭第一开窗5、第二开窗6和鼓风机9,然后使第一喷头12和第一水箱相连通,再开启第一水泵,使第一喷头12喷出适量的菌种液,并同时开启电机7带动转动轴14转动,从而带动搅拌器15转动,使木姜柯叶茶堆与菌种液混合均匀,然后关闭第一水泵和电机7,此时使第一喷头12和第三水箱相连通,静待木姜柯叶茶的渥堆自发地产热进行发酵,若在发酵过程中,通过数据显示器观察到实际的温度高于工艺所要求的温度时,可开启第一开窗5和第二开窗6,如有需要还可打开鼓风机9进行辅助降温,待温度降至合适的程度之后关闭第一开窗5、第二开窗6和鼓风机9继续进行发酵即可,若实际的温度低于工艺所要求的温度则可以按下电热棒17的开关使电热棒17辅助加热,待温度升高至合适的程度之后使电热棒17停止加热即可,若在发酵过程中,通过数据显示器观察到实际的湿度高于工艺所要求的温度时,可开启第一开窗5、第二开窗6和鼓风机9进行辅助降湿,降低至合适的湿度时关闭第一开窗5、第二开窗6和鼓风机9和鼓风机9即可,若实际的湿度低于工艺所要求的温度,则可以开启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使第一喷头12、第二喷头20、第三喷头21和第四喷头22喷出水汽辅助加湿,增加到合适的湿度之后关闭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即可,待发酵完成之后,开启第一开窗5、第二开窗6和鼓风机9,按下电热棒17的开关,使电热棒17开始加热,并同时打开电机7使搅拌器15开始工作,以此来对木姜柯叶茶进行快速烘干处理,待烘干结束之后关闭鼓风机9和电机7,同时按下电热棒17的开关,使电热棒17停止加热,然后再旋开上部组件1并利用第二把手25将其取走,手持第一把手24旋转中部组件2使其脱离下部组件4,然后手持提手26将内桶3提出再将
茶叶倾倒出,然后对内桶3进行清洁,清洁完毕后重新将内桶3放入中部组件2中,再将中部组件2放置在下部组件4上并旋紧,然后盖上并旋紧上部组件1,关闭第一开窗5和第二开窗6即可。
58.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专门针对木姜柯叶茶的精深加工而设计,可有效地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对木姜柯叶茶造成污染,且能实现将蒸青、渥堆发酵和烘干一体化,减少操作人员,降低劳动强度,实现精品化小批量生产。
5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