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类果实的取核机

文档序号:33032532发布日期:2023-01-20 21:11阅读:52来源:国知局
核类果实的取核机

1.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果实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类果实的取核机。


背景技术:

2.杏是一种核类果实,杏仁不仅可作为食品,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想要得到杏仁,先要将杏核从果肉中分离出来。新鲜的杏果可以生食或做成果脯,杏子的产量很高,而且一般在3至5天集中成熟,无法在短时间内销售完毕或及时时行食品加工,果肉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熟透、软烂甚至腐败。过熟的杏果价值大大降低,但是其中的杏核不受影响,此时可以单独取出杏核制成产品。
3.我国是世界范围内杏果的重要产区。杏的种类不同,形状大小也不尽相同,国内市场对杏核的需求量逐步增长,因此无论是用于食品生产,还是药品生产,杏核分离都是关键步骤。
4.国内去核机的种类比较多,根据切分方式不同,主要有:气动式去核机、对辊式去核机、捅杆式去核以及杏子定向去核机。传统的对辊式去核机通过推压装置使杏果进入两辊间的空隙,通过辊轴挤压使杏肉开裂,杏核从肉中被挤出来,达到分离的作用。现有对辊式去核机两辊间距固定,对于较小的果实无法挤压到位,漏果率较高,即使能够正常受挤压的果实,果核与果肉连接较密切的湿核不易与果肉分离。故目前仍有不少的国内杏加工企业或工厂依旧采用落后的人工去核方法,捅杆式去核机是将杏果放入孔内,通过脚踏板控制捅杆捅入杏果,达到去核,这种落后且又费时费人力的去核方法,去核效率偏低,劳动强度加大化,卫生安全条件没有得到保障,对于实现产品的规模量产化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和工厂的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果核分离机分离的果核与果肉粘连不断,分离不干净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核类果实的取核机,包括机壳,机壳顶部设有进料口;机壳内,进料口下方设有相对转动的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之下设有分离板,分离板斜向布置;机壳的侧面,与分离板下端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出料口,第一滚筒表面设有螺旋形凹槽,螺旋形凹槽深度为果实直径的1/3至1/4;第二滚筒表面均匀设有轴向布置的浅窝形凹槽,浅窝形凹槽深度为果实直径的1/3至1/5,宽度为果实直径的1.1至1.5倍;第一滚筒与第二滚筒间距大于果核且小于果实;所述分离板上密布通孔,该通孔小于果核;机壳底部设有排污口。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9.本实用新型果实受滚筒摩擦、挤压次数多,果肉破碎效果好;两滚筒间有充分的容纳果核的空间,在挤压时减少果核的破碎率;果核分离更干净,分离效率高。
10.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11.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上方,机壳顶部还设有冲洗装置,冲洗装置包括一根高压水管,高压水管上均匀布置若干喷头,高压水管的入水接头延伸至机壳外;此方案通过高压水冲洗果实,避免果肉粘附在滚筒表面,冲洗水还对果核有冲击作用,进一步去除果核上粘连的果肉。
12.分离板配置有振动器,振动器弹动分离板使果核在分离板上跳动;此方案利用果核比果肉对分离板黏着性低的特点,使果核跳动起来,从而保证出料口仅排出果核。
13.还设有电动机,电动机输出轴安装有小带轮;第一滚筒轴端安装有大带轮,小带轮与大带轮通过皮带传动;此结构使第一滚筒为主动辊,第二滚筒不需要动力,而是辅助推挤果实,传动结构简单,装置需要的动力小,节约动能。
14.第一滚筒的螺旋形凹槽与其轴线的夹角为30至70度;螺旋形凹槽斜度明显,转动过程中隔肋相当于压板,具有向下推压果实的效果,促进果实进入挤压位,挤压力大,处理效率高。
15.螺旋形凹槽与螺旋形凹槽之间的隔肋上沿为粗糙的锯齿结构;此方案锯齿结构在滚筒转动过程中剐擦未进入凹槽的果实表面,每次剐擦都剥削一些果皮或果肉,有效破碎韧性较大的果皮,使果皮成小块,果肉成肉糜形剥除。
16.所述第二滚筒的浅窝形凹槽上侧设有若干突尖;此结构从锯齿结构效果相同,从另一侧破碎果皮,果肉,提高果肉的破碎度,避免大块果肉与果核粘连的情况。
附图说明
17.图1 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 为本实用新型滚筒轴端侧面结构图;
19.图3 为本实用新型两滚筒俯视角结构图;
20.图4 为本实用新型螺旋图;
21.图5 为本实用新型浅窝滚筒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两滚筒作用示意图;
23.图7为螺旋形凹槽的倾斜度设计示意图;
24.图8为螺旋滚筒改进实施例结构;
25.图9为浅窝滚筒改进实施例及两改进实施对果实的作用示意图。
26.图中:1、进料口;2、冲洗装置;3、第一滚筒;3-1、螺旋形凹槽;3-2、隔肋;4、滚轴;5、大带轮;6、皮带;7、小带轮;8、电动机;9、分离板;10、出料口;11、排污口;12、机架;13、第二滚筒;13-1、浅窝形凹槽;13-2、突尖;14、果肉收集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8.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核类果实的取核机,包括机壳,机壳顶部设有进料口1;机壳内,进料口1下方设有相对转动的第一滚筒3和第二滚筒13;第一滚筒3和第二滚筒13之下设有分离板9,分离板9斜向布置;机壳的侧面,与分离板9下端相对应的位置
设有出料口10,第一滚筒3表面设有螺旋形凹槽3-1,凹槽深度为果实直径的1/3至1/4;第二滚筒13表面均匀设有轴向布置的浅窝形凹槽13-1,浅窝形凹槽13-1深度为果实直径的1/3至1/5,宽度为果实直径的1.1至1.5倍;第一滚筒3与第二滚筒13间距大于果核且小于果实;分离板9上密布通孔,通孔小于果核大小;机壳底部设有排污口11。
29.机壳固定于机架12之上,本实用新型机壳内设置有两个滚筒用于挤压果实。滚筒由电动机8驱动,电动机8安装于机壳之下的机架12上。果实通过进料口1进入机壳,两个滚筒两端的滚轴都与机壳相连。第一滚筒3轴端安装大带轮5,电动机8输出轴安装有小带轮7,小带轮7与大带轮5通过皮带6传动。
30.参见图4,第一滚筒3为螺旋滚筒,表面有螺旋槽,杏果落到螺旋形凹槽3-1内,该槽具有一定深度,从而使果实在两滚筒间受最大挤压时,果核不会受损坏破碎。
31.参见图5第二滚筒13为浅窝滚筒,表面圆弧形状的凹坑,打断滚筒圆周的弧面,形成不平滑表面,避免果实在第二滚筒13表面持续滚动而无法进入挤压位。
32.参见图2、图3和图6,果实被挤压破碎后,果核掉出来,果核和果肉都落到分离板9上。分离板9上设有通孔,起到过滤筛的作用。分离板9可以利用其自身斜度使果核滑落到出料口10。也可以设计振动机构加速果核落向出料口10。具体的:分离板9配置有振动器,振动器弹动分离板9使果核在分离板上跳动,果核表面坚硬,对分离板9无黏着性,当分离板9剧烈振动时,能够跳动起来,从而快速落向出料口10,而落在分离板上的果肉,细小的可以从通孔中漏到分离板9下面,稍大的颗粒因为较软则不会在分离板9上发生跳动,因此出料口只会有果核排出。
33.考虑到在果实被挤压后,果汁迸溅流出,较浓稠的果汁容易造成果肉黏着在滚筒上。为解决此问题,本实用新型机壳内,第一滚筒3和第二滚筒13上方设有冲洗装置2,冲洗装置2包括一根高压水管,高压水管上均匀布置若干喷头,高压水管的入水接头延伸至机壳外,入水接头连接水源。冲洗装置2可以在果实破碎过程中向第一滚筒3、第二滚筒13上喷水,降低果汁的黏度,避免果肉黏附在滚筒表面,也能够冲洗到果核,进一步去除果核上粘连的果肉。还可以停机时进行清洁式冲洗。
34.本装置中,分离板9过滤掉果肉,筛出果核,从出料口10排出。果肉漏到分离板9之下,从机壳底部排出。机壳底部设置排污口11,排污口11可以是开放式的,果肉与水的混合物直接排出,收集到桶中,另做它用。也可以在排污口11上设置果肉收集板14,回收果肉,排出相对清的水,果肉单独取出用做其它生产。
35.参见图图7,本实用新型螺旋滚筒是主要推动果核分离的部件,其表面的螺旋形凹槽3-1优选为与轴线的夹角为30至70度。这个倾斜度较大的凹槽,隔肋(槽侧壁)不仅能够为果核支撑起一定保护空间,同时在滚筒转动起到推压板的作用,将果实快速推向挤压位,挤压力大,处理效率高。
36.作为第一滚筒3的改进结构,为了进一步提高果实的破碎效果,参见图8、图9,螺旋形凹槽3-1与螺旋形凹槽3-1之间的隔肋上沿为粗糙的锯齿3-2结构。果实落入机壳后,被凹槽、隔肋推动会快速集中到两滚筒之间位置,下沉到两滚筒最相近位置时受最大、最后的挤压,剥离果肉与果核。而在该位置以上,果实与滚筒也相互接触和摩擦,此锯齿结构在每次剐过果实表表面时都会剐掉部分果皮、果肉,每次剥削一层,在果实下移到挤压位置时,韧性较大的果皮已经被破除无几,只剩一些表层果肉,再经进一步挤压,果核就完整的分离出
来了,锯齿3-2结构有效破碎果皮,它每在果实上剐过一次,剐去一层果肉,使果肉成肉糜形式分离,混合冲洗水落到分离板9上并直接漏到分离板9下面。
37.在上述结构基础上,对第二滚筒13进一步改进:参见图9,第二滚筒13的浅窝形凹槽13-1上侧设有若干突尖13-2,此结构与锯齿3-2结构效果相同,从另一侧破碎果皮、果肉,提高果肉的碎度,避免大块果肉与果核粘连的情况。
38.本实用新型果核不易破坏,果肉细碎,能粘连在果核上的果肉细小,果核分离更干净。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