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预处理豆类罐头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46412发布日期:2023-12-02 12:30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预处理豆类罐头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具体为一种高压预处理豆类罐头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1、豆类罐头传统工艺包括:豆子先以流动水漂洗干净,再浸泡10-24小时。放在连续预煮机中预煮,温度为95℃以上,时间为5~10分钟左右,煮至半熟,在预煮机的出口及曲线流槽注入流动水,使预煮好的蚕豆在15分钟之内冷却至常温,并立即送拣选台拣豆。拣豆后按照工艺要求加入食盐,味精,白糖调味料煮沸,煮沸后将汤倒入不锈钢容器中过滤,经管道泵入罐中。对空罐进行初步清洗和杀菌后,经传递窗口将空罐输送至操作台板,便于装罐。机械装罐。真空封口,封口后的罐头在1个小时之内杀菌、冷却、保温、包装入库。传统工艺中出现的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豆子容易开裂,淀粉溢出,造成罐头内的豆子容易凝结在一起,凝结在罐底或罐盖(图1,包装后放置了3个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压预处理豆类罐头的制作工艺,降低传统加工过程中的整体温度,将传统的浸泡、水预煮工艺合并为高压预蒸煮,并在冷却漂洗阶段采用漂洗液对豆类进行漂洗,能有效解决其在储藏过程中久置凝结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为:

3、一种包含柑橘副产物的喷淋剂,所述喷淋剂中:壳聚糖4~6(g/l),柑橘超微粉0.2~0.4(g/l)。

4、优选地,所述喷淋剂制备方法为:用60~65℃水搅拌溶解壳聚糖、柑橘超微粉,得到的溶液即为喷淋剂。

5、优选地,所述柑橘超微粉的制作方法为:柑橘果皮、果肉分别进行脱苦处理后用清水洗净,在常压55-63℃干燥,当水分≤5%为干燥终点,随后用粉碎机粉碎,过80-100目筛;再将两者混合,即为柑橘超微粉。

6、所述包含柑橘副产物喷淋剂应用于豆类罐头的生产。

7、优选地,所述应用为在豆类罐头制作过程中,对豆子采用高压蒸汽预煮,并在高压蒸汽预煮过程中喷淋所述喷淋剂,所述豆类包括芸豆或蚕豆或青豆或其他。

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应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9、s1高压蒸汽预煮:将豆子置高压灭菌锅中,60~65℃蒸汽预煮至豆子的含水率达到原重量的100%~180%;再采用100~115℃高压蒸汽预煮0.2~15min;

10、s2冷却、漂洗:高压蒸汽预煮完的豆粒应迅速在漂洗液中清洗30~50mim,清洗完后用流水迅速让豆类迅速降温;

11、s3选豆:漂洗后的豆子,进行复检,剔除破损、斑点、虫破裂或其他不合格豆及杂豆,然后再用清水淘洗,沥水后装罐;

12、s4配汤:加入配料进行配汤;

13、s5装罐:进行装罐封口;

14、s6杀菌及冷却:杀菌并冷却至常温;

15、完成高压预处理豆类罐头的制备。

16、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60~65℃蒸汽预煮过程中每20~30min向豆子喷洒喷淋剂150~250ml/kg干豆子,喷淋6-8次。

17、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高压蒸汽预煮温度为100~115℃,0.2~15min。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漂洗液中含蔗糖脂肪酸酯0.4~0.6(g/l),制备方法为将蔗糖脂肪酸酯溶于35-45℃水中再使用。

18、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s6杀菌及冷却:108~115℃,时间为35~65分钟;杀菌后的罐头用冷水急速冷却至35-42℃。

19、一种高压预处理豆类罐头的制作工艺,所述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0、s1高压蒸汽预煮:将豆子置高压灭菌锅中,60~65℃蒸汽预煮至豆子的含水率达到原重量的100%~180%;再采用100~115℃高压蒸汽预煮0.2~15min;

21、s2冷却、漂洗:高压蒸汽预煮完的豆粒应迅速在漂洗液中清洗30~50mim,清洗完后用流水迅速让豆类迅速降温;

22、s3选豆:漂洗后的豆子,进行复检,剔除破损、斑点、虫破裂或其他不合格豆及杂豆,然后再用清水淘洗,沥水后装罐;

23、s4配汤:加入配料进行配汤;

24、s5装罐:进行装罐封口;

25、s6杀菌及冷却:杀菌并冷却至常温;

26、完成高压预处理豆类罐头的制备。

27、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60~65℃蒸汽预煮过程中每20~30min向豆子喷洒喷淋剂150~250ml/kg豆子,喷淋6-8次。

2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喷淋剂中:壳聚糖4~6(g/l),柑橘超微粉0.2~0.4(g/l)。

29、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喷淋剂制备方法为:用60~65℃水搅拌溶解壳聚糖、柑橘超微粉,得到的溶液即为喷淋剂。

30、再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柑橘超微粉的制作方法为:柑橘果皮、果肉分别进行脱苦处理后用清水洗净,在常压55-63℃干燥,当水分≤5%为干燥终点,随后用粉碎机粉碎,过80-100目筛;再将两者混合,即为柑橘超微粉。

31、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高压蒸汽预煮温度为100~115℃,0.2~15min。

32、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漂洗液中含蔗糖脂肪酸酯0.4~0.6(g/l),制备方法为将蔗糖脂肪酸酯溶于35-45℃水中再使用。

33、优选地,所述步骤s6杀菌及冷却:108~115℃,时间为35~65分钟;杀菌后的罐头用冷水急速冷却至35-42℃。

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5、本发明降低整体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并将传统的浸泡、水预煮工艺合并为高压预蒸煮,能有效解决其在储藏过程中久置凝结的问题。

36、具有以下优点:

37、优点1:精简了工艺步骤;

38、优点2:本发明高温蒸汽预煮相当于在豆子表面的淀粉先进行熟化变性,加速豆类糊化,减少后期破损率,变性之后,可以阻止开裂,阻止淀粉溢出,工艺前期加速豆类糊化,减少后期破损率;

39、优点3:缩短了浸泡时间,以前是多少浸泡18-24h,现在不需浸泡合并在高温蒸汽预煮环节,采用喷淋,提高加工效率;

40、优点4:将配汤中的抗凝剂提前到预煮环节,并采用喷淋方式,让每粒能充分吸收,有效控制其吸水性,防止过度吸水膨胀破裂。(柑橘纤维具有乳化、增稠、保水、持水以及抗冻的效果,用壳聚糖裹包豆类可以改善混汤现象);

41、优点5:冷却液中的蔗糖脂肪酸酯能有效吸附豆类表皮的糊化淀粉,减少加工过程中淀粉析出。蔗糖脂肪酸酯的添加能防止因热变而引起淀粉蛋白的沉淀或粘附,防止淀粉回生、老化。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压预处理豆类罐头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预处理豆类罐头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60~65℃蒸汽预煮过程中每20~30min向豆子喷洒喷淋剂150~250ml/kg豆子,喷淋6-8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预处理豆类罐头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剂中:壳聚糖4~6g/l,柑橘超微粉0.2~0.4g/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压预处理豆类罐头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剂制备方法为:用60~65℃水搅拌溶解壳聚糖、柑橘超微粉,得到的溶液即为喷淋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压预处理豆类罐头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柑橘超微粉的制作方法为:柑橘果皮、果肉分别进行脱苦处理后用清水洗净,在常压55-63℃干燥,当水分≤5%为干燥终点,随后用粉碎机粉碎,过80-100目筛;再将两者混合,即为柑橘超微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预处理豆类罐头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高压蒸汽预煮温度为100~115℃,0.2~15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预处理豆类罐头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漂洗液中含蔗糖脂肪酸酯0.4~0.6g/l,制备方法为将蔗糖脂肪酸酯溶于35-45℃水中再使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预处理豆类罐头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杀菌及冷却:108~115℃,时间为35~65分钟;杀菌后的罐头用冷水急速冷却至35-42℃。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预处理豆类罐头的制作工艺,在豆类罐头制作过程中,对豆子采用高压蒸汽预煮,并在高压蒸汽预煮过程中喷淋包括柑橘副产物的喷淋剂。本发明降低整体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并将传统的浸泡、水预煮工艺合并为高压预蒸煮,能有效解决其在储藏过程中久置凝结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何祥,胡端娥,胡兆兴,李正伦,董晓莉,胡敏,王海丹,周玲娟,朱琪琪,邓艾香,王太玉,张忠奎,陈艳芳,梅丹丹,谭亚伟,谭华剑,郑玉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秭归县屈姑食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