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金鼓鱼体色的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892896发布日期:2024-02-02 21:25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善金鼓鱼体色的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特别涉及一种改善金鼓鱼体色的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金鼓鱼(scatophagua argus)又名金钱鱼,鲈形目金钱鱼科金钱鱼属鱼类,金鼓鱼体略呈椭圆形,侧扁而高,体表呈褐色,腹缘银白色,鱼体上有许多深色圆斑;栖息于海滨滩涂、红树林沼泽、入海口、海港等处,是一种广盐性的海水植食性鱼类。金鼓鱼体色会随着环境而改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一种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和观赏鱼类,已经成为中国南方沿海地区较受欢迎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

2、鱼类的体色是由大量有色细胞形成的,这类细胞由真皮衍生,主要位于皮肤真皮的疏松层和皮下层内。此外,还分布于体腔膜上以及神经和血管的周围。鱼类体色的多样性决定于各种色素细胞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即哪种色素细胞数量多,并位于真皮表面时,就呈现哪种颜色,或由几种色素细胞相互配合,组成各种颜色。色素细胞按颜色分为六类: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虹彩色素细胞、白色素细胞、蓝绿色素细胞、其中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虹彩色素细胞这四种是基本色素细胞。鱼类的体色是对水中生活的一种适应,鱼类的体色可以改变,有其一定的改变机理:在鱼类鳞片上具有色素细胞,鱼类体色的改变是由色素颗粒分散和集结来控制的。当这些色素颗粒分散时,鱼的体表变黑;当色素颗粒集合时,鱼的体表颜色变浅。这种运动系由节后神经纤维所控制。在鱼类的延脑前方有一调节中枢,一旦受到刺激则全身黑色素细胞的颗粒集中而使体色变浅,同时在间脑也有一中枢起着与上述相反的拮抗作用。

3、由于目前人工养殖金鼓鱼所使用的饵料中缺乏金鼓鱼体色形成所必须的而其自身又不能合成的色素,造成人工养殖的金鼓鱼体色严重退化,体色变浅,严重影响了人工养殖金鼓鱼的品质和市场售价。目前有关饲料改善金鼓鱼体色的研究报道很少,因此,水产养殖行业急需提供一种改善金鼓鱼体色的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改善金鼓鱼体色的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改善金鼓鱼体色的配合饲料,所述金鼓鱼配合饲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35~45%红鱼粉、10~20%豆粕、8~12%菜粕、10~14%豆腐渣、3~6%鱼油、1~5%酵母葡聚糖、3~6%蚯蚓粉、5~12%植物活性提取物、5~15%发酵菌剂。

4、优选地,一种改善金鼓鱼体色的配合饲料,所述金鼓鱼配合饲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42%红鱼粉、15%豆粕、10%菜粕、12%豆腐渣、5%鱼油、4%酵母葡聚糖、5%蚯蚓粉、10%植物活性提取物、12%发酵菌剂。

5、优选地,所述植物活性提取物为含有质量比为1~10:15~25:3~7的江蓠(ulvalactuca l.)、鸡血藤(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干燥藤茎)和沙苑子(豆科植物扁茎黄芪astragalus complanatus r.br.的干燥成熟种子)。

6、优选地,所述植物活性提取物为含有质量比为8:20:5的江蓠、鸡血藤和沙苑子。

7、优选地,所述植物活性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江蓠、鸡血藤和沙苑子研磨成粉末,将粉末放入比粉末重35~45倍的浓度为70~80%的乙醇中,浸提2~5h,重复浸提3~5次,得浸提液;将每次所得浸提液在3000~5000r/min条件下离心3~10min,取上清液合并,蒸发浓缩上清液30~50min后得到植物活性提取物。

8、优选地,所述发酵菌剂为含有质量比1~4:2~7的烟曲霉和裂褶菌。

9、优选地,所述发酵菌剂为含有质量比3:5的烟曲霉和裂褶菌。

10、优选地,所述烟曲霉的活菌数是0.60×107~0.8×107cfu/g,裂褶菌的活菌数是1.0×1010~1.5×1014cfu/g,其中烟曲霉购自上海沪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裂褶菌购自上海莼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1、优选地,烟曲霉和裂褶菌的活化过程是:用无菌吸管吸取0.5ml左右液体培养基于冻干管中将冻干菌粉全部溶解。将溶解后的菌悬液转移至盛有4~5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混匀,将液体试管于25-28℃条件下静置培养。培养基成分:蔗糖30.0g,nano3 3.0g,mgso4·7h2o0.5g,kcl 0.5g,feso4·4h2o 0.01g,k2hpo4 1.0g,蒸馏水1.0l,ph6.0~6.5。

12、优选地,一种改善金鼓鱼体色的配合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s1、将红鱼粉、豆粕、菜粕、豆腐渣和鱼油混合均匀后的预混料a;

14、s2、将蚯蚓粉和植物活性提取物混合均匀后的预混料b;

15、s3、将烟曲霉和裂褶菌在26~30℃活化6~9h,得到已活化的发酵菌剂;

16、s4、将预混料a、预混料b和已活化的发酵菌剂混合均匀,置于26~30℃发酵槽中进行有氧发酵72~96h,每3~6h搅拌一次,发酵完成前加入酵母葡聚糖并混合均匀,再经常规饲料制备方法的膨化、制粒和干燥后得配合饲料。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投喂该金鼓鱼配合饲料70天左右就能明显改善金鼓鱼体色,使之接近于野生鱼,同时在鱼肉营养成分方面也有所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其商业价值;且该配合饲料营养充足,适口性强,可满足金鼓鱼人工养殖条件下对营养的全部需求,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同时,本饲料制备方法简单方便。

19、(2)通过植物活性提取物和发酵菌剂互配,通过微生物的生物转化作用,分解植物中的纤维素、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肽、氨基酸等易于吸收的物质,使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产生有益于金鼓鱼健康的活性物质,所制得的配合饲料安全。

20、(3)江蓠和沙苑子鲜少用于鱼类体色改善上,本申请的提出为这两种中药材提供了一种新的应用用途。



技术特征:

1.一种改善金鼓鱼体色的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鼓鱼配合饲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35~45%红鱼粉、10~20%豆粕、8~12%菜粕、10~14%豆腐渣、3~6%鱼油、1~5%酵母葡聚糖、3~6%蚯蚓粉、5~12%植物活性提取物、5~15%发酵菌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金鼓鱼体色的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鼓鱼配合饲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42%红鱼粉、15%豆粕、10%菜粕、12%豆腐渣、5%鱼油、4%酵母葡聚糖、5%蚯蚓粉、10%植物活性提取物、12%发酵菌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金鼓鱼体色的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活性提取物为含有质量比为8:20:5的江蓠、鸡血藤和沙苑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金鼓鱼体色的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菌剂为含有质量比3:5的烟曲霉和裂褶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金鼓鱼体色的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活性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江蓠、鸡血藤和沙苑子研磨成粉末,将粉末放入比粉末重35~45倍的浓度为70~80%的乙醇中,浸提2~5h,重复浸提3~5次,得浸提液;将每次所得浸提液离心,取上清液合并,浓缩上清液后得到所述的植物活性提取物。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改善金鼓鱼体色的配合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金鼓鱼体色的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配合饲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35~45%红鱼粉、10~20%豆粕、8~12%菜粕、10~14%豆腐渣、3~6%鱼油、1~5%酵母葡聚糖、3~6%蚯蚓粉、5~12%植物活性提取物、5~15%发酵菌剂。利用发酵菌剂对饲料成分进行充分地分解,投喂该金鼓鱼配合饲料70天左右就能明显改善金鼓鱼体色,使之接近于野生鱼,同时在鱼肉营养成分方面也有所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其商业价值;且该配合饲料营养充足,适口性强,可满足金鼓鱼人工养殖条件下对营养的全部需求,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同时,本饲料制备方法简单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蔡春有,蔡有森,蔡建顺,陈云,蔡惠明,罗磊,蔡艺新,王景宝,蔡金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