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延长毛尖保存期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150295发布日期:2024-02-26 17:04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延长毛尖保存期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尤其涉及一种延长毛尖保存期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1、毛尖,属于绿茶或黄茶的一个子产品,一芽一叶、一芽两叶茶青炒制后命名为毛尖。毛尖冲泡出来的茶汤颜色碧绿,茶叶舒张开来,慢慢沉入杯底,茶叶片片匀整,柔嫩鲜绿光滑。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2、毛尖的常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鲜叶分级→摊放→生锅→熟锅→初烘→摊凉→复烘→毛茶整理→再复烘。这样制得的毛尖茶条索细圆紧直,锋苗挺秀,色泽翠绿光润,白毫显露,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高长,滋味鲜醇,叶底芽壮,嫩绿匀整。然而,毛尖茶在常温下的保存期通常为3~6个月,一旦超过这个时间,就会出现“变色”和“跑气”的现象,泡出来的茶色也会偏红或者偏黄,因此,毛尖茶对保存环境的要求极为严苛,这对于消费者而言十分不便。

3、现有技术中也有将毛尖茶叶经过渥堆等工艺进行加工的方法,但经过渥堆后的毛尖茶叶,其香气、茶色均会发生改变,原有的清鲜香气变得醇和,功效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样的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保存期,但滋味和香气并不能被接受。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有效保存毛尖绿茶清香滋味和功效,并延长保存期的方法,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延长毛尖保存期的加工方法。本发明利用蓝光下发酵技术,调控微生物的发酵过程,使微生物的发酵产物与茶叶中的活性物质结合,改变茶叶的内在特性,在不改变茶叶品质的基础上,减缓了茶叶在储藏期间的内在反应速度,延长了保存期。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延长毛尖保存期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1)采摘一芽一叶的茶叶,摊青;

5、(2)将所述摊青后的茶叶与发酵菌液混合,于蓝光下发酵;

6、(2)将所述发酵后的茶叶杀青;

7、(3)将所述杀青后的茶叶揉捻、做型;

8、所述发酵菌液中包含戊糖片球菌、清酒乳杆菌和黑曲霉。

9、优选的,所述摊青的方法为将茶叶摊放,厚度为3~5cm,至茶叶含水量为60~75%。

10、优选的,所述茶叶与发酵菌液的质量比为10:(2~5)。

11、优选的,所述发酵菌液中戊糖片球菌的活菌数为(1~5)×107个/ml。

12、优选的,所述发酵菌液中清酒乳杆菌的活菌数为(6~8)×109个/ml。

13、优选的,所述发酵菌液中黑曲霉的活菌数为(2~8)×104个/ml。

14、优选的,所述发酵的温度为30~40℃,时间为12~36h;所述蓝光的光照强度为1000~2000lx。

15、优选的,所述杀青的方法为将茶叶在220~280℃下翻抖0.5~2min,再在120~150℃下翻抖2~5min,再在220~280℃翻抖0.5~2min。

16、优选的,所述揉捻的方法为将发酵后的茶叶于炒锅中,沿锅壁滚动翻转,翻转方向一致;揉捻的温度为35~45℃,时间为15~30min。

17、优选的,所述做型的方法为将揉捻后的茶叶用手沿一个方向搓揉,每团茶叶搓揉4~5次后,抖散,重复此步骤直至茶叶尖硬化,将硬化的茶叶烘干至含水量为5~8%,得到毛尖成品。

1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延长毛尖保存期的加工方法。本发明利用蓝光下戊糖片球菌、清酒乳杆菌、黑曲霉发酵产生的副产物与茶叶中的有效活性物质结合,改变茶叶内在的理化性质,降低茶叶的内在反应速度,减少茶叶在储藏期间的变化。其中,戊糖片球菌、清酒乳杆菌还可以有效防止茶叶中脂类等物质的氧化,减少茶叶储存过程中异味的产生,保证储藏期间茶叶的香气和滋味。同时,本发明的发酵时间短,经微生物处理后的茶叶香气、茶汤均不受影响,有效保证了毛尖茶叶原有的清香滋味和功效,并显著延长了毛尖茶叶的保存期,推动了毛尖茶叶的市场发展。



技术特征:

1.一种延长毛尖保存期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摊青的方法为将茶叶摊放,厚度为3~5cm,至茶叶含水量为60~7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与发酵菌液的质量比为10:(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菌液中戊糖片球菌的活菌数为(1~5)×107个/m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菌液中清酒乳杆菌的活菌数为(6~8)×109个/ml。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菌液中黑曲霉的活菌数为(2~8)×104个/ml。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的温度为30~40℃,时间为12~36h;所述蓝光的光照强度为1000~2000lx。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的方法为将茶叶在220~280℃下翻抖0.5~2min,再在120~150℃下翻抖2~5min,再在220~280℃翻抖0.5~2min。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的方法为将发酵后的茶叶于炒锅中,沿锅壁滚动翻转,翻转方向一致;揉捻的温度为35~45℃,时间为15~30min。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做型的方法为将揉捻后的茶叶用手沿一个方向搓揉,每团茶叶搓揉4~5次后,抖散,重复此步骤直至茶叶尖硬化,将硬化的茶叶烘干至含水量为5~8%,得到毛尖成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延长毛尖保存期的加工方法,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延长毛尖保存期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摘一芽一叶的茶叶,摊青;(2)将所述摊青后的茶叶与发酵菌液混合,于蓝光下发酵;(2)将所述发酵后的茶叶杀青;(3)将所述杀青后的茶叶揉捻、做型;所述发酵菌液中包含戊糖片球菌、清酒乳杆菌、黑曲霉。本发明利用蓝光下发酵技术,调控微生物的发酵过程,使微生物的发酵产物与茶叶中的活性物质结合,改变茶叶的内在特性,在不改变茶叶品质的基础上,减缓了茶叶在储藏期间的内在反应速度,延长了保存期。

技术研发人员:周鹏,周标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莽山瑶益春茶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