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产品加工用除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89569发布日期:2023-09-27 15:07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产品加工用除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海产品加工,具体涉及一种海产品加工用除杂装置。


背景技术:

1、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9898221u公开了一种海产品加工用除杂装置,包括清洗槽,所述清洗槽为顶部开口的槽箱结构,所述清洗槽前壁上部设置有活动门,且活动门底部与清洗槽前壁相铰接,所述清洗槽右壁安装有安装板,所述清洗槽内腔底部右壁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清洗槽后壁焊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位于清洗槽槽口内腔。

2、该实用新型通过先将海带的根部捆扎好,将捆扎好的海带均匀挂在悬杆的挂钩上,再利用喷头对悬杆上挂放的海带进行冲洗,由于该装置需要将海带捆扎好-开启活动门-将捆扎的海带固定-关闭活动门进行清洗,准备工作繁琐,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产品加工用除杂装置,解决现有海带清洗装置准备工作繁琐、效率低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海产品加工用除杂装置,包括输送带和沉淀槽,所述沉淀槽两端分别设有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输送带设置于进料端,还包括清洗部件,所述清洗部件包括若干清洗管和设于清洗管上的若干喷头,所述清洗管包括第一清洗管和第二清洗管,所述第一清洗管设于沉淀槽上方,所述第二清洗管设于所述沉淀槽下方,各所述清洗管与外部送水泵连通。

4、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槽包括沉淀腔和泥沙腔,所述沉淀腔和泥沙腔之间有滤网,所述泥沙腔侧面设有启闭泥沙腔的清理门,所述第二清洗管位于所述滤网上方。

5、进一步的,所述清洗管自进料端向出料端方向间隔分布。

6、进一步的,各所述喷头与水平方向具有夹角,夹角范围为:30°-75°。

7、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槽内设有至少一处拐角,所述拐角处设有旋转辊。

8、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带靠近进料端处设有导料板。

9、进一步的,还包括清洗槽,所述清洗槽与所述沉淀腔连接,所述清洗槽上方设置若干第一清洗管。

10、进一步的,所述清洗槽上设置的第一清洗管间隔距离小于所述沉淀槽上方设置的第一清洗管。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输送带将海产品直接送入沉淀槽内,并利用清洗部件对海产品进行清洗,无需人工将海产品固定后清洗,实现自动化,能够与海产品生产的其余装置连接,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

13、2、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清洗管的设置,对浮于沉淀槽上的海产品进行清洗,利用第二清洗管的设置,将被压于沉淀槽底部的海产品进行清洗,第一清洗管和第二清洗管的设置能使沉淀槽内的海产品上下浮动、翻转更换,使清洗更全面。



技术特征:

1.一种海产品加工用除杂装置,包括输送带和沉淀槽,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产品加工用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槽包括沉淀腔和泥沙腔,所述沉淀腔和泥沙腔之间有滤网,所述泥沙腔侧面设有启闭泥沙腔的清理门,所述第二清洗管位于所述滤网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产品加工用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管自进料端向出料端方向间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产品加工用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喷头与水平方向具有夹角,夹角范围为:30°-7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产品加工用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槽内设有至少一处拐角,所述拐角处设有旋转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产品加工用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靠近进料端处设有导料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产品加工用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洗槽,所述清洗槽与所述沉淀腔连接,所述清洗槽上方设置若干第一清洗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海产品加工用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槽上设置的第一清洗管间隔距离小于所述沉淀槽上方设置的第一清洗管。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海产品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海产品加工用除杂装置,解决现有海带清洗装置准备工作繁琐、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包括输送带和沉淀槽,所述沉淀槽两端分别设有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输送带设置于进料端,还包括清洗部件,所述清洗部件包括若干清洗管和设于清洗管上的若干喷头,所述清洗管包括第一清洗管和第二清洗管,所述第一清洗管设于沉淀槽上方,所述第二清洗管设于所述沉淀槽下方,各所述清洗管与外部送水泵连通,通过输送带将海产品直接送入沉淀槽内,并利用清洗部件对海产品进行清洗,无需人工将海产品固定后清洗,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吴长福,陈劲仪,吴长纯,吴韵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宸星食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