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945阅读:19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揉茶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茶机械中的揉茶机,更确切说是现有揉茶机的改进。
揉茶是制作乌龙茶工艺中的一道工序,即将已揉捻(搓)成条索形的茶叶不断揉压,使条索紧结卷曲,美观耐泡。过去揉茶工序是利用人工完成,即将茶叶装入布袋,用脚不断踩踏完成工序。由于劳动强度大,操作工相当辛苦且工效极低,所以目前这道揉茶工序已大多数用揉茶机实现,但是,由于揉茶工序直接影响茶叶等级、质量和产量,人们对揉茶机一直进行着研究,特别是对揉盘棱骨的形状以及棱骨在揉盘上排列更是人们关注的研究课题,至今没能很好解决。例如一九八八年福建省安溪县茶机厂研制出6CWB-63乌龙茶包揉机解决了茶农和茶叶加工厂的燃眉之急,然而由于茶包在揉盘中呈同一方向运动,加工出来茶叶呈直条形,不合要求,影响了茶叶等级。此外,这种揉茶机缺点还在于揉盘在旋转运动中,置于揉盘中的茶包袋或是从揉盘中窜出,或是卡塞在上压盖中央的园洞中和爬在揉盘边的小立柱上,茶包袋破损现象严重,也造成了制茶时间的延长。
本实用新型任务是针对现有揉茶机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根据本实用新型任务,发明人对揉茶机的关键部件揉盘和压盖上的的棱骨进行科学布局和排列,从而使茶叶在揉盘中呈多方向运动,使制作出的茶叶条索紧结、卷曲,质量好。同时避免了包茶袋的破损和从揉盘中时时窜出的现象,当然还由于压盖中央没有空园洞而避免了茶包袋卡塞洞口的现象,使揉茶工序能按规定时间完成,所制作的茶叶质量整齐、产量提高。跟现有技术相比,质量可提高一级,产量可提高三分之一。
以下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揉茶机压盖的棱骨结构示意图图3是揉茶机揉盘的棱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压盖棱骨排列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揉盘棱骨的一种排列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揉盘棱骨的另一种排列示意图
(1)机架,(2)压盖调节螺杆,(3)手摇杆,(4)园锥齿轮,(5)十字架,(6)活动杆,(7)弹簧,(8)平衡柱,(9)压盖,(10)压盖棱骨,(10-1)压盖大棱骨,(10-2)压盖中棱骨,(10-3)压盖小棱骨,(11)揉盘,(12)揉盘棱骨,(12-1)揉盘大棱骨,(12-2)揉盘中棱骨,(12-3)揉盘小棱骨,(13)小立柱,(14)螺钉,(15)园洞,(16)托轮,(17)电动机,(18)变速箱。
本实用新型构成包括机架(1),压盖调节螺杆(2),手摇杆(3),园锥齿轮(4),十字架(5),活动杆(6),弹簧(7)平衡柱(8),压盖(9),压盖棱骨(10),揉盘(11),揉盘棱骨(12),小立柱(13),固定螺钉(14),托枪(15)电动机(16),变速箱(17)等部件。所述的压盖棱骨(10)呈月牙弯状,然小头一端呈园弧状,大头一端呈平面状,整个棱骨截面呈半园状(如图2所示)。压盖棱骨(10)共10个,其中压盖大棱骨(10-1)有3个,压盖中棱骨(10-2)和小棱骨(10-3)各4个。压盖棱骨在压盖上按大中小沿压盖园周内反时针旋转排列,如图4所示。所述的揉盘棱骨(12)呈月牙形,其中揉盘大棱骨(12-1)和中棱骨(12-2)两端均呈大小头,棱骨截面呈半园形,如图3所示。揉盘棱骨(12)共12个,大、中、小棱骨各4个,在揉盘排列如下其中有二组呈小、大、中、中组合,对称地排列在揉盘(11)上,每个棱骨大头一端靠近且沿揉盘边沿排列,余下的揉盘大棱骨(12-1)和小棱骨(12-3)反方向均等地排列在上述二个对称组之间位置,其中大棱骨(12-1)的小头端朝向揉盘边沿(如图5所示)。上述的压盖棱骨(10)用螺钉固定在压盖(9)上,上述的揉盘棱骨(12)用螺钉固定在揉盘(11)上。
上述的揉盘棱骨(12)还可以做如下排列,按小大中分4组均匀对称地排列在揉盘(11)上,且其中有一个对称组的棱骨(12)大头端朝向揉盘(11)中央,另一个对称组的棱骨(12)大头端朝向揉盘(11)边沿(如图6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揉茶机,由机架,压盖调节螺杆,手摇杆,园锥齿轮,十字架,活动杆,弹簧,平衡柱,压盖,压盖棱骨,揉盘,揉盘棱骨小立柱,托轮,电动机,变速箱部件构成,本实用新型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盖棱骨(10)有10个,其中压盖大棱骨(10-1)3个,中棱骨(10-2)和小棱骨(10-3)各4个,各棱骨(10)按大、中、小顺序沿压盖园周内反时针旋转固定排列在压盖(9)上,且棱骨(10)的大头端均朝向压盖(9)的边沿,所述的揉盘棱骨(12)有12个,大、中、小棱骨各4个,其在揉盘(11)上排列是这样的其中有二组呈小、大、中、中组合,对称地固定排列在揉盘(11)上,且大头端均朝向揉盘(11)的边沿,余下的揉盘大棱骨(12-1)和小棱骨(12-3)呈反方向均等地固定排列在上述的二个对称组之间位置上,且大棱骨(12-1)的小头端朝向揉盘(11)的边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揉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揉盘棱骨(12)在揉盘(11)中呈如下排列按大、中、小一组,对称地固定排列在揉盘(11)上,且二个对称组中棱骨朝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揉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盖棱骨(10)呈月牙弯状,小头一端呈园弧状,大头一端呈平面,整个棱骨(10)断面呈半园状,所述的揉盘棱骨(12)呈月牙弯状,其中大棱骨(12-1)和中棱骨(12-2)两端呈大小不等的园弧状,棱骨(12)的断面呈半园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特征在于对现有揉茶机的关键部件揉盘和压盖上的棱骨进行科学布局和排列,从而使茶叶能在揉盘中呈多方向运动,使制作出的茶叶条索紧结、卷曲,质量好。同时,也避免了包茶袋的破损和从揉盘中时时窜出的现象,使揉茶工序能按规定时间完成。跟现有揉茶机相比,本机制作茶叶质量整齐,等级提高,同时产量也提高1/3。
文档编号A23F3/06GK2038715SQ882176
公开日1989年6月7日 申请日期1988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1988年10月26日
发明者黄丽生 申请人:黄丽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