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鲜魔芋片(角)的方法

文档序号:542219阅读:7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加工鲜魔芋片(角)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加工鲜魔芋片(角)的方法。
从魔芋中提取葡萄甘露聚糖的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湿法,一类是干法。湿法是将魔芋与去水性溶剂(甲醇或乙醇)接触,经过粉碎,快速研磨、高速离心分离,烘干后得到产品(日本专利,特公昭46-39055,中国专利CN1040799)。湿法加工所得魔芋精粉虽质量较好,但由于加工所需设备较复杂,所耗试剂量过大,成本高,故在我国几乎尚未应用于大规模加工。目前所采用的干法加工魔芋是用日晒或热风吹干魔芋片,或在洒有硫磺粉的炉子上(或装置中)烘干魔芋片,然后将芋片粉碎得到精粉,此法耗能高,污染严重,芋片色泽较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极低的加工成本(获得一吨干片耗试剂费100元左右)、简易的加工设施,无污染,短期阴雨天不影响产品质量的鲜魔芋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利用亚硫酸氢钠的漂白、抗氧及防腐性,结合魔芋中葡萄甘露聚糖的水溶胀性及可成膜性,来达到漂白魔芋中已有色素及抑制单宁氧化变色的目的。具体方法是将鲜魔芋放入浓度为0.05%-0.2%的亚硫酸氢钠溶液或浓度为0.05%-2%的亚硫酸氢钠与硫酸钠的混合溶液(比例为2-3∶1)中浸泡(0.5-2小时)并搅拌,捞出后(避阳光)进行干燥,让溶入魔芋片表层的亚硫酸氢钠缓释分解,达到有效保护芋片中单宁不被氧化的目的。在干燥过程中,溶胀并附于芋片表面的少量糊状葡萄甘露聚糖形成透明保护膜,使芋片形成一个被保护整体,最终得到洁白产品。
本发明的干法加工魔芋片(角)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加工成本低,不耗能或耗能较低,无污染,加工所得魔芋干片(角)外观雪白,久不变色,白魔芋与花魔芋等品种色泽无差别,产品含硫量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将10公斤鲜魔芋洗净,去皮,切片(角)与10公斤含亚硫酸氢钠0.08%的水溶液混合,用木棒或竹片进行搅拌,浸泡1小时,用漏勺将芋片(角)捞出,置于干净竹席上稍晾(避阳光),然后盖上黑色塑料薄膜的保护发热层于太阳光下干燥1-2天(遇阴雨天置于通风处3-4天),即得合格产品。干燥过程中利用太阳光为能源,但芋片不能与阳光接触,否则亚硫酸氢钠分解过快,达不到缓释保护的目的。
实施例2,将5公斤鲜魔芋洗净,去皮,切片(角)与4公斤含亚硫酸氢钠0.1%的水溶液混合,用木棒搅拌,浸泡半小时,捞出芋片后在60℃-80℃烘箱中鼓风干燥4小时左右,取出晾干,即得到合格产品实施例3,将5公斤鲜魔芋(角)放入4公斤含浓度为0.1%的亚硫酸氢钠与亚硫酸钠(比例为2∶1)混合溶液的水溶液中,用木棒搅拌,浸泡1小时捞出后在60-80℃烤箱中鼓风干燥4小时左右取出晾干,即得合格产品。
权利要求
1.一种加工鲜魔芋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鲜魔芋放入亚硫酸氢钠溶液或亚硫酸氢钠与亚硫酸钠混合溶液中浸泡,搅拌,捞出后(避阳光)进行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鲜魔芋放入亚硫酸氢钠溶液或亚硫酸氢钠混合溶液中以前,必须洗净,去皮,切片(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亚硫酸氢钠溶液浓度为0.05%-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亚硫酸氢钠与亚硫酸钠的混合溶液浓度为0.05%-0.2%,亚硫酸氢钠与亚硫酸钠的比例为2-3∶1。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鲜魔芋片浸入亚硫酸氢钠溶液或亚硫酸氢钠混合溶液的时间为0.5-2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魔芋片从亚硫酸氢钠溶液中捞出后,置于竹席上稍晾(避阳光),然后盖上黑色保护发热层于阳光下进行干燥1-2天(遇阴雨天置于通风处3-4天),或在60-80℃烘箱中鼓风干燥后,取出晾干。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干法加工鲜魔芋片(角)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亚硫酸氢钠的漂白性,抗氧化性及防腐性的特点,将鲜魔芋与亚硫酸氢钠溶液接触,能起到漂白的作用。同时,魔芋中的单宁成份得到抗氧化保护,此外,在浸泡鲜芋时芋片(角)表面的少量葡萄甘露聚糖糊化形成自身保护层,使芋片(角)整体得到保护。利用太阳能而又在鲜芋片(角)不直接接触阳光的条件下干燥。(短期阴雨天不影响产品质量)。产品色白,久不变色,可达一级魔芋干片的标准。使用该方法,工艺成本低,操作简便,无污染,适合个体加工及工业规模生产。
文档编号A23L1/214GK1067361SQ91103890
公开日1992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1991年6月4日 优先权日1991年6月4日
发明者张东华, 汪庆平 申请人:云南民族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