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杜鹃树叶为原料制备冬茶的方法

文档序号:542464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以杜鹃树叶为原料制备冬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健茶,特别是涉及一种以杜鹃树叶为原料的制备冬茶的方法。
杜鹃是一种常绿阔叶灌木,高1~2米,叶可以提取食用芳香油、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也可药用,主治慢性气管炎、咳漱等症,还可以制成茶饮用,很久以来人们就有用采下来的生杜鹃叶沏水喝,称为“牛皮茶”见《黑龙江树木志》466页,又据《茶话》一书记载,居住在边疆或偏远山区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和赫哲族,在很早以前就有采摘杜鹃树叶,晒干做成乡土茶,沏水饮用的习惯,然而无论是生杜鹃叶或者晒干的杜鹃叶都是用原始的、粗糙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目前还没有一种采用杜鹃树叶生产有益健康的饮用茶的科学制造方法,使开发利用杜鹃树叶资源受到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向社会提供一种采用杜鹃树叶制成形、色、味俱美、又具有保健功能的制备冬茶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将杜鹃树叶经自然萎凋、高温杀青、揉捻、微困、炒制、漂洗、复炒、烘焙后即成成品,不需添加任何其它原料。
用本方法制成的冬茶,每叶成为一圆筒大卷,茶色黑中透绿,用水沏时,叶自然张开,茶水淡绿,清澈透明,清香可口、味浓,回味甘醇,饮用后感到呼吸通畅,胃肠也感舒适,它不但具备一般茶叶健胃提神的效果,而且还能清热、去火,对治疗慢性气管炎、咳漱等症也有一定疗效。
实施例秋、冬季节采摘杜鹃树嫩叶,铺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厚度在5~10厘米,经自然萎凋24~30小时后,用锅炒高温杀青,温度在120~150℃,时间在10~20分钟,然后晾30~50分钟,再进入揉捻,用手工揉捻或转动式机械揉捻均可,时间30~50分钟,揉捻后铺放在通风良好在地方,厚度在10~15厘米,并经常翻动,微困2~3天,再放锅内炒制,温度在80~100℃,时间20~35分钟,取出晾干,以上是粗制,之后进入精制过程,首先是漂洗,最好用天然泉水(不用自来水),速洗3~5分钟,捞出后晾干至七成再入锅用文火复炒40分钟,使其内含各种物质转化,后取出散热30~50分钟再用慢火烘干,用此方法无需添加任何别种原料,即制成香味浓郁的冬茶,经包装成成品。
权利要求
1.一种以杜鹃树叶为原料制备冬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秋、冬季节采叶,经自然萎凋、高温杀青、揉捻、微困、炒制、漂洗、复炒、烘焙后即成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冬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然萎凋,是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把采摘下来的叶子铺成5~10厘米厚,萎凋24~30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冬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温杀青是在萎凋后用锅炒,温度在120~150℃,时间在10~20分钟,杀青后晾30~5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冬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揉捻是在杀青之后,手工或机械揉捻,时间30~50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冬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困是在揉捻后,铺放在通风良好在地方,厚度在10~15厘米,时间2~3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冬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炒制是在微困后,放锅内炒,温度在80~100℃,时间20~35分钟,取出晾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冬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漂洗,即用天然泉水速洗3~5分钟,后晾至七成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冬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炒,即入锅用文火炒40分钟,后取出散热30~50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冬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焙,即用慢火烘干。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杜鹃树叶为原料制备冬茶的方法。它是用秋、冬季节采摘的杜鹃树叶,经自然萎凋、高温杀青、揉捻、微困、炒制、漂洗、复炒、烘焙后即成成品。不需添加任何其它原料,成品茶既具有一般茶叶健胃提神的效果,而且还能清热去火,对慢性气管炎、咳嗽等症也有一定疗效,可以做为保健饮料。
文档编号A23F3/00GK1072822SQ91111058
公开日1993年6月9日 申请日期1991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1991年12月4日
发明者丁荣 申请人:丁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