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蕈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6811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菌蕈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菌蕈的栽培方法,适合各种菌蕈栽培,并能实现菌蕈规模栽培和优质高产。
近几年来,我国的菌蕈栽培事业发展很快,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菌蕈尤其是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平菇、蘑菇、香菇、木耳、金针菇、草菇、猴头菇、灵芝、密环菌、竹荪、茯苓、鸡腿蘑、羊肚菌、虫草菌等菌蕈,从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制备到栽培生产的培养基配方,以及栽培制袋方法,都是不同的,生产技术缺乏规范化、统一化,在客观上造成了菌蕈生产操作上的不方便,从而阻碍了菌蕈生产的发展;另外,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菌蕈的生产,不论是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制备,还是其栽培生产,其菌丝生长都不是浓密、整齐、健壮、快速的,因而在客观上制约了菌蕈生产的规模化,使其产量和质量偏低,再加之原材料价格猛涨,影响了栽培者的积极性;密环菌伴随天麻和茯苓栽培,依赖于木材,不利于保护森林资源,而羊肚菌、虫草菌等属珍稀菌蕈,目前尚未有成功的人工栽培技术,只能靠野外采集。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原有菌种制备和栽培方法,提供一种新的菌种制备与栽培方法,实现菌蕈规模栽培和优质高产。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母种制备、原种与栽培种备、菌蕈培养基配制、抑制培养基霉菌的技术及菌蕈栽培方式。为促进培养基快速分解和促进菌丝快速、优质生长,在培养基中添加了活化剂,还添加了一种抑制培养基中霉菌生长的抑菌剂。该技术配制出适宜所有菌蕈生长的母种培养基和原种、栽培种及栽培用的生产培养基,菌蕈栽培均采用培养基高温灭菌的熟料栽培,菌蕈采用塑料袋等容器栽培。
本发明的优点是①适宜于所有菌蕈菌种的制备与栽培。②实现菌蕈规模栽培和优质高产。③生产培养基中利用泥土和蜂窝煤渣灰,有利于环境和森林保护。
下面,结合给出的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菌蕈栽培技术,包括母种制备、原种与栽培种制备、菌蕈培养基配制、抑制培养基霉菌的技术及菌蕈栽培方式。在培养基中添加了一种能促进培养基快速分解和促进菌丝快速、优质生长的活化剂;还添加了一种抑制培养基中霉菌生长的抑菌剂;该技术配制出适宜所有菌蕈生长的母种培养基和原种、栽培种及栽培用的生产培养基;菌蕈栽培均采用培养基高温灭菌的熟料栽培,菌蕈采用塑料袋容器栽培。
(一)菌蕈母种生产方法1、母种培养基的配制,第一步称取原料。其配方以原料重量份计马铃薯250,玉米粉15,干燥的生产培养基100,酵母粉55,葡萄糖50,硫酸钙3,石膏粉6,过磷酸钙1.5,维生素B10.02,硫酸镁0.5,磷酸二氢钾1.5,活化剂5,墨鱼骨粉2,恩肥1,琼脂20,水1000,各组分可上下浮动5%。
第二步培养基熬制。用铝精锅一只,洗净。锅内加水2000毫升,将生产培养基加入水中,置炉火上煮沸30分钟,过滤;将滤液倒入净锅内,放入马铃薯、玉米粉、碳酸钙、石膏、磷肥,煮沸15-20分钟,过滤;将滤液倒入净锅中,放入酵母粉、墨鱼骨粉、维生素B1、活化剂,煮沸10分钟,过滤;将滤液倒入净锅中,加入葡萄糖、硫酸镁、磷酸二氢钾、恩肥、琼脂,不断搅拌,弱火煮沸,琼脂全部溶解,精细过滤;将滤液倒入净锅中,补足溶液至1000毫升,分装试管。
第三步灭菌。等试管内溶液凝固后,再用棉塞封口。最后,将试管每10支一扎用线绳扎成捆,置于高压灭菌锅内灭菌30分钟。慢慢放气后打开锅盖自然降温,让锅内余热烘干棉塞,趁管温在60℃以上时迅速将试管摆成斜面,待试管斜面凝固后,即可接种。
2、母种接种培养接种在无菌场所进行,接种时,挑取母种尖端菌丝,分别接入试管斜面上,接种后,置20-28℃条件下培养。从第三天起,每天查菌一次,去劣存优,平菇、蘑菇、香菇、黑木耳、粗木耳、金针菇、草菇、猴头菇、灵芝、密环菌、竹荪、茯苓、鸡腿蘑、羊肚菌、虫草菌等各接母种8支,其菌丝长势与PDA培养基上的菌丝长势相比较,前者浓密、整齐、粗壮,后者有的长势一般,有的稀疏、索根少、较细。
(二)生产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各组分以重量份计为棉籽壳1000,干泥土150-300,干蜂窝煤渣灰150-300,玉米粉50-200,草木灰60-150,石膏10,碳酸钙10,过磷酸钙20,生石灰10-50,食盐5,蔗糖2-10,尿素2-5,硫酸镁1,磷酸二氢钾2,甲醛1.5,活化剂3,抑菌剂20,水1400-1600。按配方称取原料后,其生产方法与母种培养基相同。发明人于94年5月15日和9月10日用该培养基接种平菇、蘑菇、香菇、黑木耳、粗木耳、金针菇、草菇、猴头菇、灵芝、密环菌、竹荪、茯苓、鸡腿蘑、羊肚菌、虫草菌原种,并用常规培养基作对比试验,共接种240支,每品种各16支(对照占50%),结果表明其菌丝长势比常规培养基的浓密、整齐、粗壮,且菌丝满瓶时间早10-20天。
(三)活化剂的配制主要原料配方以原料重量份计是硫酸铁300,硫酸钴20,萘乙酸10,硫酸锌80,环腺苷酸200,碘化钾15,硼酸10,钼酸铵300,硫酸铬35,蛋白胨300,阿斯匹林150,禽用多维添加剂450,比久300,恩肥350,2,4-D15,各原料组分均可上下浮动5%。以上组分加入碳酸钙7500-15000作填充剂。
称取以上各种药剂,以一定量的碳酸钙作填充剂,将药剂加入碳酸钙中混和,然后将其研成粉末,包装备用。该活化剂还可作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动物饲料添加剂。
(四)抑菌剂的配制主要原料配方以原料重量份计是漂白粉30,炭黑5,小苏打5,硫酸铜3,各组分可上下浮动5%。
称取以上药剂,混合后研成粉末,包装备用。
(五)栽培情况菌蕈栽培均采用培养基高温灭菌的熟料栽培,采用塑料袋容器栽培,金针菇装料高度为7厘米,其余菌蕈装料高度为15厘米,塑料袋封口方法任选,以套颈圈和塞棉花为常用。金针菇为竖直单面产菇,其余菌蕈为立体菌墙式双面产菇。粗木耳、灵芝、平菇、香菇、黑木耳、金针菇、猴头菇的新技术栽培与常规培养基栽培相比,前者所需的产菇日期短,总产量为后者的2-3倍,一级品百分率均达95%以上而后者一般为70-80%。而且用常规培养基接种的密环菌、茯苓、虫草菌、羊肚菌4种原种,其菌丝长势差或很差,而本发明培养基上的则长势优良。
发明人1994年7月15日、12月10日又进行袋装栽培对比,栽培的菌种为上述15种,共接种6200袋,其中草菇、密环菌、竹荪、茯苓、鸡腿蘑、虫草菌、蘑菇、羊肚菌八种无对照。结果表明,袋内满菌日期,本发明比常规培养基的早5-10天(香菇早15天),袋装成功率也高10%-20%,且菌丝长势浓密、整齐、健壮,对照组长势一般。袋平均产量、一级品率,试验组比对照组都高很多。栽培试验比对照组增产2-3倍。其中对蘑菇、草菇、竹荪、鸡腿蘑等,熟料袋栽高产成功在国内是首创。密环菌代料伴栽天麻及茯苓代料栽培高产也都取得成功。珍稀菌(羊肚菌、虫草菌)人工商品化栽培成功在国际上也具先进水平。
本发明栽培草菇、蘑菇,不需堆制发酵培养料,草菇从装料、播种后,6-8天就可采菇(常规技术需15天),产菇率(菇料比)为0.8-1∶1(常规技术为0.2∶1)。其他菌蕈,常规技术从播种到产菇需30-40天时间,产菇率为0.7-0.8∶1。本发明技术产菇时间从播种到产菇为15-20天。产菇率一般为2∶1,平菇达到3.5∶1。同时,由于培养基中加入泥土和蜂窝煤灰,生产成本低,利于推广普及。
权利要求
1.菌蕈栽培技术,包括母种制备、原种与栽培种制备、菌蕈培养基配制、抑制培养基霉菌的技术及菌蕈栽培方式,本发明的特征在于A.在培养基中添加了一种能促进培养基快速分解和促进菌丝快速、优质生长的活化剂;还添加一种抑制培养基中霉菌生长的抑菌剂;B.配制适宜所有菌蕈生长的母种培养基和原种、栽培种及栽培用的生产培养基;C.菌蕈栽培均采用培养基高温灭菌的熟料栽培,菌蕈采用塑料袋容器栽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蕈栽培技术,其特征是活化剂的组成以原料重量份计硫酸铁300,硫酸钴20,萘乙酸10,硫酸锌80,环腺苷酸200,碘化钾15,硼酸10,钼酸铵300,硫酸铬35,蛋白胨300,阿斯匹林150,禽用多维添加剂450,比久300,恩肥350,2,4-D15,各原料组分均可上下浮动5%,加入碳酸钙作填充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蕈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抑菌剂的组成以原料重量份计漂白粉30,炭黑5,小苏打5,硫酸铜3,各组分可上下浮动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蕈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母种培养基的组成以原料重量份计马铃薯250,玉米粉15,干生产培养基100,酵母粉55,葡萄糖50,碳酸钙3,石膏粉6,过磷酸钙1.5,维生素B10.02,硫酸镁0.5,磷酸二氢钾1.5,活化剂5,墨鱼骨粉2,恩肥1,琼脂20,水1000,各组分可上下浮动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蕈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生产培养基的组成以原料重量份计棉籽壳1000,干泥土150-300,干蜂窝煤渣灰150-300,玉米粉50-200,草木灰60-150,石膏10,碳酸钙10,过磷酸钙20,生石灰10-50,食盐5,蔗糖2-10,尿素2-5,硫酸镁1,磷酸二氢钾2,甲醛1.5,活化剂3,抑菌剂20,水1400-16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蕈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它特别适合于平菇、蘑菇、粗木耳、香菇、黑木耳、金针菇、草菇、猴头菇、灵芝、密环菌、竹荪、茯苓、鸡腿蘑、羊肚菌、虫草菌的栽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蕈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活化剂还可作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动物饲料添加剂。
全文摘要
菌蕈载培技术,属于菌蕈栽培方法。它包括母种制备、原种与栽培种制备、菌蕈培养基配制、抑制培养基霉菌的技术及菌蕈栽培方式,其特征是配制出适宜所有菌蕈生长的母种培养基和原种、栽培种及栽培用的生产培养基,并在培养基中添加活化剂和抑菌剂,该技术适宜所有的菌蕈栽培,并能实现菌蕈规模栽培和优质高产,菌蕈产量比常规栽培高2-3倍,总生物学效率可达200%。成本低,利于大力推广。
文档编号C12N1/14GK1123837SQ9511079
公开日1996年6月5日 申请日期1995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26日
发明者刘德科 申请人:刘德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