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板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361阅读:10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炒板栗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机械。特别涉及的是一种炒制花生、板栗等食品的自动炒锅。
中国专利CN2067533U以“炒锅”为题,公开了一种用于炒制板栗、花生、西瓜籽等果品的自动炒锅,由转轴、齿轮、摇把、翻动机构、锅体、锅盖、加热部具、机架等组成。以人力或电机为动力,通过齿轮、转轴带动翻动机构来实现果品的封闭式翻炒。这种炒锅的缺点一是采用的是传统的凹形底锅,使担任传热介质的砂子分布不均,受热不匀;二是其转轴水平横置在锅体的上方翻动机构沿转轴径向设置,通过转动转轴带动翻动机构沿锅壁例行实现对锅内的炒物的翻动。由于转轴系横担在锅体上方的,因此,翻动机械的运行轨迹有一半是离开锅体而处于锅体上方的空中的,造成动力浪费,翻动不匀,易使被炒物的成熟程度不一。三是其封闭式炒制果品不科学,也不利于炒制过程中使被“炒”出的水分蒸发;四是其热源简单地固定在锅体的下端,热效率不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可使砂子分布均匀锅内物品翻动均匀,且节能高效的炒板栗机。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炒板栗机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中的炒锅设在炒锅下方的热源以及由转轴和驱动机构组成的翻动机构,所述的炒锅为平底型炒锅,在壳体的相对于炒锅的内缘设置有一保温反射层,所述的翻动机构的转轴沿锅体中心垂线设置,在伸在锅体中的转轴上高低错落设置有数只长短不一的翻炒铲。工作时由驱动机构带动转轴旋转,驱动机构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半机械式的人力驱动。转轴的旋转带动翻炒铲在锅内空间转动,使整个锅体中的物品处于不停地上、下充分翻动运动中,达到使被炒物品被均匀加热至熟的炒制目的。热源的热量则在保温反射层的作用下充分地应用于加热锅体,实现热能和动能都被充分利用以达节能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传热介质分布均匀,翻搅充分、被炒物品成熟的同步度高,省力节能,能充分保证被炒物的本来风味。特别适合用于炒制板栗。亦可用于炒制花生、西瓜籽、胡豆等食品。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实施例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
图1的俯视图图3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如
图1、2所示,平底炒锅5安装在壳体6上,保温反射层8设在与炒锅相对的内缘处。热源9设在炒锅5的下方的壳体架13上。热源可采用电炉、汽化炉、煤油炉、火盆等来担任。在本实施例中示出的是燃气炉盘的结构形式。在采用这些需氧气助燃的热源时,锅体与保温反射层间应留有一定的间距空间15,并在壳体上开设与大气相通的孔14。在采用电炉类不需氧气助燃的热源时,保温反射层可直接设至于锅体外壁处。转动轴4垂直穿过炒锅底部中心设置,下端可用一轴承座16安装在壳体的底板12上。驱动机构在本实施例中是由电机11、 减速器1和传动皮带20来担任,通过两个相互啮合的锥形齿轮2,3来带动转轴4。图中10为电开关,21为轴套。当然,也可以借用其它一些常见的驱动机构,如可采用棉花糖机上的脚踏式驱动机构的结构形式。翻炒铲7、18、19则可采用各种形式使之呈高、低错落的形式固设在转轴上。在壳体的底部设置轮子17,可使本机方便地移动。
实施例2参见图3,本实施例与前实施例不同的是其驱动机构22通过一横梁23安装在锅体的上方,转轴24的下端25设在靠近锅底26位置处。
权利要求1.炒板栗机,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中的炒锅、设在炒锅下方的热源以及由转轴、翻炒铲和驱动机构组成的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炒锅为平底型炒锅,在壳体的相对于炒锅的内缘设置有一保温反射层,所述的翻动机构的转轴沿锅体中心垂线设置,在伸在锅体中的转轴上高低错落设置有数只长短不一的翻炒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板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设在壳体下方,转轴垂直穿过锅体中心设置,其下端用一轴承座安装在壳体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板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设在壳体的上方,转轴的下端设在靠近锅底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炒制板栗的食品加工机械,其构成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中的炒锅、设在炒锅下方的热源以及由转轴、翻炒铲和驱动机构组成的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炒锅为平底型炒锅,在壳体的相对于炒锅的内缘设置有一保温反射层,所述的翻动机构的转轴沿锅体中心垂线设置,在伸在锅体中的转轴上高低错落设置有数只长短不一的翻炒铲。适合炒制板栗、花生、瓜籽等食品使用。
文档编号A23L1/36GK2327193SQ982285
公开日1999年7月7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27日
发明者魏格苓 申请人:魏格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