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35213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茶叶烘干机。
【背景技术】
[0002]烘干是茶叶制作的一个重要工序,其主要目的为去处茶叶里外的所有水份,同时达到茶叶定型以及耐氧化的目的,特别对于扁茶类茶叶如太平猴魁等,其烘干工序更是确保其能最终达到扁平挺直的关键。实际制作中,其茶叶在压扁成型后,方至烘干机中烘干定型,现有的烘干设备采用木板做外框架,烘筛呈层叠码在外框内,下面用碳火盆或电能烘烤,存在生产效率低,热能能耗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能耗小的茶叶烘干机。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茶叶烘干机,包括机架、进料机构、烘干装置和回热装置。
[0006]所述烘干装置设置于机架上,烘干装置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烘干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四周的隔热层,所述进料口位于壳体的入口端,所述出料口位于壳体的出口端,所述壳体内壁设有螺纹状凹槽,所述壳体外壁缠绕有加热丝。
[0007]所述进料机构通过管道与所述烘干装置上的进料口连接。
[0008]所述回热装置包括具有开口的箱体、引风口、鼓风机、导热管和两个以上的换热管,所述箱体设置于所述烘干装置的壳体与隔热层之间,所述箱体的开口朝向壳体设置,所述引风口设置于箱体顶部,所述引风口通过管道与位于烘干装置外的鼓风机连接,两个以上的所述换热管设置于箱体内,所述导热管设置于箱体顶部,所述导热管与换热管连通并伸出箱体外,所述导热管的开口通过管道与壳体连接,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导热管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密封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管为锥台状,所述导热管的面积大的端面与换热管连接,所述导热管的面积小的端面通过管道与壳体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内设有折流板和/或扰流片。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I)本实用新型的茶叶烘干机通过壳体内壁设有螺纹状凹槽、壳体外壁缠绕有加热丝的烘干装置的设计,以加热丝对茶叶进行烘干,可以使烘干更均匀性、更充分,同时壳体内壁的螺纹状凹槽可以使热量的分布更加合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0013](2)利用回热装置将冷风加热为具有一定温度的热风,再将热风送进烘干装置,可以将烘干装置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降低热能的浪费,进而减少能耗。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茶叶烘干机的结构图。
[0015]标号说明:
[0016]1、机架;2、进料机构;31、壳体;32、隔热层;33、加热丝;41、箱体;42、引风口 ;43、导热管;44、换热管;5、鼓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18]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设计回热装置和具有螺纹状凹槽与加热丝结构的烘干装置,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简单能耗的有益效果。
[0019]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茶叶烘干机,包括机架1、进料机构2、烘干装置和回热
目.ο
[0020]所述烘干装置设置于机架I上,烘干装置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烘干装置包括壳体31和设置于壳体四周的隔热层32,所述进料口位于壳体31的入口端,所述出料口位于壳体31的出口端,所述壳体31内壁设有螺纹状凹槽,所述壳体31外壁缠绕有加热丝33。
[0021]所述进料机构2通过管道与所述烘干装置上的进料口连接。
[0022]所述回热装置包括具有开口的箱体41、引风口 42、鼓风机5、导热管43和两个以上的换热管44,所述箱体41设置于所述烘干装置的壳体31与隔热层32之间,所述箱体41的开口朝向壳体31设置,所述引风口 42设置于箱体41顶部,所述引风口 42通过管道与位于烘干装置外的鼓风机连接,两个以上的所述换热管44设置于箱体内,所述导热管43设置于箱体41顶部,所述导热管43与换热管44连通并伸出箱体41外,所述导热管43的开口通过管道与壳体连接,所述换热管44的一端与导热管43连通,所述换热管44的另一端密封设置。
[0023]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4](I)本实用新型的茶叶烘干机通过壳体内壁设有螺纹状凹槽、壳体外壁缠绕有加热丝的烘干装置的设计,以加热丝对茶叶进行烘干,可以使烘干更均匀性、更充分,同时壳体内壁的螺纹状凹槽可以使热量的分布更加合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0025](2)利用回热装置将冷风加热为具有一定温度的热风,再将热风送进烘干装置,可以将烘干装置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降低热能的浪费,进而减少能耗。
[0026]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管43为锥台状,所述导热管43的面积大的端面与换热管连接,所述导热管43的面积小的端面通过管道与壳体连接。
[0027]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44内设有折流板和/或扰流片。
[0028]由上述描述可知,折流板可以改变空气在换热管内的流体流向,扰流板可以增加空气在换热管内的流动阻力,进而使空气在换热管内进行充分换热。
[0029]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0030]一种茶叶烘干机,包括机架1、进料机构2、烘干装置和回热装置。
[0031]所述烘干装置设置于机架I上,烘干装置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烘干装置包括壳体31和设置于壳体四周的隔热层32,所述进料口位于壳体31的入口端,所述出料口位于壳体31的出口端,所述壳体31内壁设有螺纹状凹槽,所述壳体31外壁缠绕有加热丝33,所述进料机构2通过管道与所述烘干装置上的进料口连接,所述回热装置包括具有开口的箱体41、引风口 42、鼓风机5、导热管43和两个以上的换热管44,所述箱体41设置于所述烘干装置的壳体31与隔热层32之间,所述箱体41的开口朝向壳体31设置,所述引风口 42设置于箱体41顶部,所述引风口 42通过管道与位于烘干装置外的鼓风机连接,两个以上的所述换热管44设置于箱体内,所述导热管43设置于箱体41顶部,所述导热管43与换热管44连通并伸出箱体41外,所述导热管43的开口通过管道与壳体连接,所述换热管44的一端与导热管43连通,所述换热管44的另一端密封设置。所述导热管43为锥台状,所述导热管的面积大的端面与换热管连接,所述导热管的面积小的端面通过管道与壳体连接。所述换热管44内设有折流板和/或扰流片。
[003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茶叶烘干机具有生产效率高能耗小的优点。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进料机构、烘干装置和回热装置, 所述烘干装置设置于机架上,烘干装置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烘干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四周的隔热层,所述进料口位于壳体的入口端,所述出料口位于壳体的出口端,所述壳体内壁设有螺纹状凹槽,所述壳体外壁缠绕有加热丝, 所述进料机构通过管道与所述烘干装置上的进料口连接, 所述回热装置包括具有开口的箱体、引风口、鼓风机、导热管和两个以上的换热管,所述箱体设置于所述烘干装置的壳体与隔热层之间,所述箱体的开口朝向壳体设置,所述引风口设置于箱体顶部,所述引风口通过管道与位于烘干装置外的鼓风机连接,两个以上的所述换热管设置于箱体内,所述导热管设置于箱体顶部,所述导热管与换热管连通并伸出箱体外,所述导热管的开口通过管道与壳体连接,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导热管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密封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为锥台状,所述导热管的面积大的端面与换热管连接,所述导热管的面积小的端面通过管道与壳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内设有折流板和/或扰流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烘干机,包括机架、进料机构、烘干装置和回热装置,所述烘干装置设置于机架上,烘干装置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烘干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四周的隔热层,所述进料口位于壳体的入口端,所述出料口位于壳体的出口端,所述壳体内壁设有螺纹状凹槽,所述壳体外壁缠绕有加热丝,所述进料机构通过管道与所述烘干装置上的进料口连接,所述回热装置包括底部具有开口的箱体、引风口、鼓风机、导热管和两个以上的换热管。本实用新型的茶叶烘干机具有生产效率高能耗小的优点。
【IPC分类】A23F3-06
【公开号】CN204444013
【申请号】CN201420786985
【发明人】林端金, 林丰俤, 林时良, 林端坤
【申请人】福州丰蓝春茶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