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炉多龙耐火材料加热器的密集烤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1495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炉多龙耐火材料加热器的密集烤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作物烟叶加工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新型加热器的烟叶密集烤房。
背景技术
在烤烟产生和推广以来的一百多年中,生产上应用最广泛的是气流上升式烤房(up-draft barn),目前我国仍然广泛采用这种烤房。同时,前苏联以及我国贵州等地还采用气流下降式烤房(down-draft barn)。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约翰逊(W.H.Johnson)等研制了密集烤房(bulkcuring barn),70年代密集烤房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迅速推广开来。由于美、日等国家的密集烤房建筑材料、供热系统等采用合金材料,燃料采用液体燃料,建造成本高,销售价格更高,所以一直未能在我国推广应用。近年来,我国已先后研制了燃煤式密集烤房和砖混式密集烤房,其共同点都是由加热室和装烟室两部分组成,虽然极大地降低了建造成本,但所有这些同类技术最大的缺点是,加热系统用的火炉、散热器等由钢板加工而成,制作成本高,易锈蚀,不耐用,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极大降低成本造价、耐腐蚀、使用寿命长、操作劳动强度低的一炉多龙耐火材料加热器的密集烤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一炉多龙耐火材料加热器的密集烤房由加热器和装烟室组成,加热器又由火炉、连接器、散热器、烟囱依次连接连通组成;火炉为贯穿前后墙的横卧长方体,由耐火材料预制板拼砌或整体浇注而成;连接器为连接火炉与散热器的耐火材料浇注体;散热器由多根S形耐火泥散热管组成,首端与连接器连接,尾端合并与烟囱连接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装烟室为现有技术,装烟室下部为进风口和进风道,上部为回风道和回风口,中部固定有多排装烟梁。
优点效果1、本实用新型成本造价低,比现有技术加热器造价低300-1200元;2、本实用新型产品使用寿命最长,可达8-12年,而传统技术用钢板、铁皮等原料制成的密集烤房加热器,由于内部环境为煤燃烧的高温烟气,外部环境为高温高湿的烤烟空气流,容易引起钢板、铁皮的锈蚀,一般使用寿命仅2-3年;3、本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劳动强度低,又由于火炉炉膛容积大,一次性加煤即可完成一炕烟叶的烘烤全过程,中途无需加煤换煤,大大降低了烟农烤烟烧火的劳动强度;4、本实用新型由于火炉为贯穿前后墙的横卧长方体,炉膛前后炉门开设于前后墙外,因而对于装烟室无煤气泄露,不会影响烤烟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加热器A-A剖示图附图标注说明1-加热 2-装烟室3-火炉 4-炉膛5-进风管6-垫砖 7-连接器 8-散热器9-山墙 10-间墙 11-支撑砖12-风机支板
13-进风窗14-风机 15-进风口16-进风道17-装烟梁18-装烟门19-回风道20-回风口21-前炉门22-后炉门23-前墙 24-后墙25-房顶 26-烟囱 27-火闸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由加热器1和装烟室2组成,加热器1由火炉3、连接器7、散热器8、烟囱26依次连接连通组成1)火炉3火炉为贯穿前后墙的横卧长方体,由耐火材料预制成板,然后拼砌而成,或者耐火材料整体浇注而成,火炉炉膛4前后开设炉门21、22,炉门用钢板制成,并用耐火材料浇注内衬以保温,炉膛4靠山墙9一侧下端开设三根进风管5,可调节进入炉膛的风量,以控制炉膛内煤的燃烧强度;2)连接器7连接器用耐火材料一次浇注而成,起连接火炉3与散热器8的作用;3)散热器8散热器由呈S形的特制密集烤房专用耐火泥散热管构成,共三层,形成二到四条(装烟室长6M的可为3条)平行的烟气流通的火龙,在尾端多龙合并,使烟气流入同一烟囱;在烤烟生产行业,这种密集烤房的散热管一般称之为龙。
4)烟囱26烟囱用砖砌成或用铁皮制成,设火闸27调节排烟量,以控制火力大小。
权利要求1.一种一炉多龙耐火材料加热器的密集烤房,由加热器和装烟室组成,其特征在于加热器由火炉、连接器、散热器、烟囱依次连接连通组成;火炉为贯穿前后墙的横卧长方体,由耐火材料预制板拼砌或整体浇注而成;连接器为连接火炉与散热器的耐火材料浇注体;散热器由多根S形耐火泥散热管组成,首端与连接器连接,尾端合并与烟囱连接连通。
专利摘要一种一炉多龙耐火材料加热器的密集烤房,由加热器和装烟室组成,加热器又由火炉、连接器、散热器、烟囱依次连接连通组成,火炉为贯穿前后墙的横卧长方体,连接器两端分别连接火炉和散热器,散热器由多根S形耐火泥散热管组成,尾端合并与烟囱连接,极大地降低了成本造价,而且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烘烤一次性加煤完成,操作劳动强度低。
文档编号A24B3/00GK2935839SQ2006200516
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4日
发明者聂荣邦 申请人:聂荣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