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生物质气化集中烤烟系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烤烟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生物质 气化集中烤烟系统装置。
技术背景烤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烘烤过程中所用能源随 着科技的进步也在不断变化,由过去的木材、煤炭向石油和天然气转化。 由于石油和天然气产量所限,我国现在仍以煤炭为主。但煤炭在燃烧的 过程中排出的气体和粉尘对地球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近年来秸杆气化 技术的发展,为烟叶烘烤提供了新的能源。但气化后的可燃气如除污不 彻底或传热方式不科学,势必影响烤烟的质量或热能的利用。国家知识
产权局专利局公开的专利号为200420075191X的"生物质气化烤烟装 置",较好地解决了热能的交换,但其用于一次交换铺设在烤烟房地面 上的管道,不仅消耗了钢材,也给进入烤烟房挂烟、收烟的人员带来不 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生物质气化后的燃气去
污彻底、热能利用较为理想的生物质气化集中烤烟系统装置。
一种生物质气化集中烤烟系统装置,主要由气化装置、冷却净化装 置、输送装置、储存装置、热能转换系统、热能强制循环系统和烤烟房
组成,气化装置为上有加料口、中底部安装炉蓖、两侧设置出气管4的 气化炉2、冷却净化装置主要由降温水管3、洗涤器A5、洗涤器B6、 油气分离器7、内部带有滤筒A9上部设置快装门A10的过滤器A8、内 部带有滤筒B12上部设置快装门B13的过滤器Bll、气水分离器16及 连通上述六套设备的管道和设置在洗涤器A5、 B6及油气分离器7下部 并带有溢水孔30和排污口 31的水槽29组成,输送装置为进出口带有 连通管道的风机27,储存装置为一底部带有排污阀A25的储气罐18, 热能转换系统为一相对封闭的、弧顶状热能转换器38,其包括内部下 边与燃气管20连通的燃烧组合管45,热能强制循环系统包括安装在热 能转换器38上部的电机36和由电机36带动的、且扇叶朝向热能转换 器38的风扇37,带有土墙孔35和下墙孔39的隔墙48将烤烟房21分
为供热和烘烤两部分,热能转换系统和热能强制循环系统安装在供热一 端,烘烤一端的内部长度方向中间等距离设置若干个立柱40,挂烟架
34分别固定在立柱40的两侧和与其相对应的烤烟房21长度方向内侧 的墙体上,具体连接装配关系是:气化炉2底部安装炉蓖,炉蓖一侧带 有可使炉蓖旋转的旋转器,在旋转器的作用下,气化后的生物质灰渣落 入气化炉21下部的灰斗33中,在出灰机1的作用下,灰斗33中的灰 渣外徘;气化后的生物质燃气经降温水管3降温后由出气管4送入两个 串联的洗涤器A5、 B6中,通过潜水泵32抽取循环池中的水在两个洗 涤器A5、 B6内对气化后的生物质燃气进行喷淋洗涤,从洗涤器B6出 来的气体通过连通管进入油气分离器7,两个洗涤器A5、 B6和油气分 离器7的下端浸没在其下部设置的水槽29中的水面以下,水槽29贴靠 循环池的一侧上部设置一溢水孔30,水槽29底部带有排污口 31,通过 油气分离器7的气体经连通管进入两个串联的过滤器A8、 Bll,过滤器 A8、 Bll的下端通过排污阀B28连通在一端封闭的直管上,直管未封闭 的一端通向水槽29中,过滤器Bll的出气管与风机27的进气管连通, 调节阀14安装在风机27的进气管与出气管的连通管之间,该连通管与 风机27出气管连结部位的上端上设置一个三通,三通横向安装排空阀 15,纵向上端与气水分离器16的进口连通,气水分离器16的底部有一 排污阀B26,气水分离器16的出气管与储气罐18下部的进气口连通, 控制阀A17安装在储气罐18进气口之前的连通管上,储气罐18的底部 安装有排水阀A25,储气罐18的出气管中间有一控制阀B24,控制阀 B24后的出气管插入水封器23中的水面以下,水封器23的底部设有排 污阀,上部设有安全放气阀19,水封器23的出气口连接燃气管20,燃 气管20与各烤烟房21供热端的热能转换器38中的带有侧孔的燃烧组 合管45在控制阀47的控制下连通,打开控制阀47,通过点火门44将 生物质气化燃气点燃,热能上升,在安装在热能转换器38上部的电机 36带动下,风扇37将热能通过隔墙48下端的下墙孔39送进烤烟房21 内,其特征在于:过滤器A8(B11)内的滤筒A9(B12)由滤布套、滤
布套支架49和内撑54组成,滤布套支架49从滤布套对折后的开口端 穿插在滤布套的夹缝中,滤布套开口端超出滤布套支架49的部分扎系 封口,内撑54不带压耳57的一端从滤布套支架49未扎系封口的一端 插入到滤布套支架49内。
一种生物质气化集中烤烟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热能转换器38 中的送风管43竖向穿过热能转换器38的弧顶并与一端开口且开口朝向 烤烟房21的隔墙48下端的下墙孔39的出风管46连通。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生物质气化集中烤烟系统装置安装顺 序及部分构件结构示意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物质气化集中烤烟系统装置安装顺序示意图,
其中
2 —气化炉 5 —洗涤器A 一过滤器A 一过滤器B
1 — 4 一 7 — 10 — 13 _ 16 — 19 — 22 — 25 _ 28 — 31 —
出灰机 出气管 油气分离器 快装门A 快装门B 气水分离器 安全放气阀 集中控制室 排水阀A 排污阀B 排污口
8 11 14 17 20 23 26 29
调节阀 控制阀A 燃气管 水封器 排污阀A 水槽
32
3 —降温水管 6 —洗涤器B 9 一滤筒A 12 —滤筒B 15 —排空阀 18 —储气罐 21 —烤烟房 24 —控制阀B 27 —风机 30 —溢水孔 33 —灰斗
-潜水泵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物质气化集中烤烟系统装置中的烤烟房21及供热
系统布局结构示意图,其中
20 —燃气管 21 _烤烟房 34 _挂烟架
35 —上墙孔 36 —电机 37 —风扇
38 —热能转换器 39 —下墙孔 40 —立柱
41 —烤房门 42 —排气管 43 —送风管
44 一点火门 45 —燃烧组合管 46 —出风管
48 —隔墙
图3为图2的A—A向结构示意图(不含热能转换器38的燃烧组 合管45),其中
20 —燃气管21 —烤烟房34 —挂烟架
38 —热能转换器40 —立 柱41 —烤房门
42 —排气管43 —送风管44 _点火门
46 —出风管48 —隔墙
图4为热能转换器38的主视结构示意图,g中
20 —燃气管 38 —热能转换器. 42 —排气管
43 —送风管 44 一点火门 45—燃气组合管
46 —出风管
图5为图4的B—B向结构示意图,其中
20 —燃气管 38 —热能转换器 44 一点火门
45—燃气组合管 47 —控制阀
图6为图4的左视送风管43与出风管46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 43 —送风管 46 —出风管
图7为滤筒A9(B12)不套滤布套时滤布套支架49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49 _滤布套支架 50 —上隔圈 51 —外隔柱
52 —下隔圈 53 —内隔柱
图8为图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 -
49 一滤布套支架 50 —上隔圈 51 —外隔柱
52 —下隔圈 53 —内隔柱
图9为安装在滤布套支架49套上滤布套后的滤筒A9 (或B12)内 的内撑54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54 —内撑 55 —撑柱 56 —下连结圈
57 —压耳 58 —上连结圈
图IO为图9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
54 —内撑 55 —撑柱 56 —下连结圈
57 —压耳 58 —上连结圈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叙述本实用型一种生物质气化集中烤烟 系统装置的实施过程本实用新型一种生物气化集中烤烟系统装置实施 较为简单,主要设备气化装置、冷却净化部分装置、输送装置、储存装 置、热能转换系统、热能强制循环系统、烤烟房结构及集中控制系统与 已有技术基本相同,故不复述。本实用新型生物质气化集中烤烟系统装 置针对燃气净化不彻底和热能转换后循环不理想的问题对相关设备采 取了新的技术方案 一是将过滤器A8 (B11)中的过滤系统由常见的平 面式(插在过滤器中间,使过滤器进出口分别处于平面过滤系统的两侧)
改为将滤布套对折后从滤布套支架49的一端套入后,将滤布套的套入 端的内外开口扎封,扎封后的滤布套在滤布套支架49上的内隔柱53和 外隔柱51的作用下,滤布套在滤布套支架49的垂直方向形成一个环形 空间;滤布套支架49扎封端朝下置入过滤器A8 (B11)内,为防止处 于滤布套支架49上的内隔柱53内的滤布套相贴靠,将一筒状内撑54 置入滤布套支架49内;为防止过滤过程中滤布套支架49活动,在内撑 54处于滤布套支架49的上端固定上几个压耳57;对应压耳57的位置 在封盖过滤器A8 (B11)的快装门A10 (B13)的下部设置几个压柱, 压柱的长度以当快装门A10 (B13)密封过滤器后压柱正好将内撑54压 固在滤布套支架49内。滤布套支架49,内撑54均可用圆钢制作。二 是热能转换后用于强制循环的若干根送风管43垂直通过热能转换器38 的弧面与一端封堵且开口端朝向烤烟房21的隔墙48下部的下墙孔39 的出风管46连通。采取上述措施后,本实用新型生物质气化集中烤烟 系统装置的燃气净化十分理想,净化过程中除了冷却水洗除粉尘外,由 于在过滤器A8 (B11)内采用了滤布套对折穿套在滤布套支架49的内 外两侧,使燃气通过四层滤布后才可达到出气口,且又是通过两个直接 串联的分离器A8 (Bll),茵此净化效果十分理想。由于用于强制循环
的送风管43的进风口朝向其上端的风扇37,在风扇37的作用下,转 换后的热能由出风管46送到烤烟房21内后,再由隔墙48上端的上墙 孔35返回隔墙48另一侧的热能转换一端。隔墙48上、下墙孔35、 39 可以是通孔(即隔墙48上端与房顶保留等距空间,隔墙48下端垒砌在 距地面等距离的预制件上),也可以是若干方孔状。
本实用新型生物质气化集中烤烟系统装置生物质气化后,气体经冷 却、洗涤、净化、输送、储存后,由燃气管20连接到各烤烟房21的热 能转换器38的燃烧组合管45进气端的控制阀47上,燃烧组合管45若 干根,管上设有若干径向孔洞,横向平行排列在热能转换器38内弧面 的下端,打开控制阀47,通过点火门44将通过燃烧组合管45的径向 小孔出来的净化气体点燃,使火区气温升高,在风扇37作用下,热能 通过送风管43和出风管46经隔墙48下端的下墙孔39进入烤烟房21 对挂在烤烟房21内的挂烟架34上的烟叶进行烘烤,余热经隔墙48上 端的上墙孔35返回隔墙48另一侧热能转换的空间内,排气管42的排 气端处于室外,用于排除部分废气。各烤烟房21的监控可通过线路集 中在控制空22内。
本实用新型生物质气化集中烤烟系统装置的利用,不仅解决了秸杆 就地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而且减少了利用煤炭烤烟污染物对空间的排 放;同时烤烟成本仅为用煤的三分之一左右,用工也大为减少,仅为用 煤烘烤用工的十分之一左右。
权利要求1. 一种生物质气化集中烤烟系统装置,主要由气化装置、冷却净化装置、输送装置、储存装置、热能转换系统、热能强制循环系统和烤烟房组成,气化装置为上有加料口、中底部安装炉蓖、两侧设置出气管[4]的气化炉[2]、冷却净化装置主要由降温水管[3]、洗涤器A[5]、洗涤器B[6]、油气分离器[7]、内部带有滤筒A[9]、上部设置快装门A[10]的过滤器A[8],内部带有滤筒B[12]、上部设置快装门B[13]的过滤器B[11]、气水分离器[16]及连通上述六套设备的管道和设置在洗涤器A[5]、B[6]及油气分离器[7]下部并带有溢气孔[30]和排污口[31]的水槽[2]9组成,输送装置为进出口带有连通管道的风机[27],储存装置为一底部带有排污阀A[25]的储气罐[18],热能转换系统为一相对封闭的、弧顶状热能转换器[38],其包括内部下边与燃气管[20]连通的燃烧组合管[45],热能强制循环系统包括安装在热能转换器上部的电机[36]和由电机[36]带动的、且扇叶朝向热能转换器[38]的风扇[37],带有上墙孔[35]和下墙孔[39]的隔墙[48]将烤烟房[21]分为供热和烘烤两部分,热能转换系统和热能强制循环系统安装在供热一端,烘烤一端的内部长度方向中间等距离设置若干个立柱[40],挂烟架[34]分别固定在立柱[40]的两侧和与其相对应的烤烟房[21]长度方向内侧的墙体上,具体连接装配关系是气化炉[2]底部安装炉蓖,炉蓖一侧带有可使炉蓖旋转的旋转器,在旋转器的作用下,气化后的生物质灰渣落入气化炉[21]下部的灰斗[33]中,在出灰机[1]的作用下,灰斗[33]中的灰渣外排;气化后的生物质燃气经降温水管[3]降温后由出气管[4]送入两个串联的洗涤器A[5]、B[6]中,通过潜水泵[32]抽取循环池中的水在两个洗涤器A[5]、B[6]内对气化后的生物质燃气进行喷淋洗涤,从洗涤器B6出来的气体通过连通管进入油气分离器[7],两个洗涤器A[5]、B[6]和油气分离器[7]的下端浸没在其下部设置的水槽[29]中的水面以下,水槽[2]9贴靠循环池的一侧上部设置一溢水孔[30],水槽[29]底部带有排污口[31],通过油气分离器[7]的气体通过连通管进入两个串联的过滤器A[8]、B[11],过滤器A[8]、B[11]的下端通过排污阀B[28]连通在一端封闭的直管上,直管未封闭的一端通向水槽[29]中,过滤器B[11]的出气管与风机[27]的进气管连通,调节阀[14]安装在风机[27]的进气管与出气管的连通管之间,该连通管与风机[27]出气管连结部位的上端上设置一个三通,三通横向安装排空阀[15],纵向上端与气水分离器[16]的进口连通,气水分离器[16]的底部有一排污阀B[26],气水分离器[16]的出气管与储气罐[18]下部的进气口连通,控制阀A[17]安装在储气罐[18]进气口之前的连通管上,储气罐18的底部安装有排水阀A[25],储气罐[18]的出气管中间有一控制阀B[24],控制阀B[24]后的出气管插入水封器[23]中的水面以下,水封器[23]的底部设有排污阀,上部设有安气放气阀[19],水封器[23]的出气口连接燃气管[20],燃气管[20]与各烤烟房[21]供热端的热能转换器[38]中的带有侧孔的燃烧组合管[45]在控制阀[47]的控制下连通,打开控制阀[47],通过点火门[44]将生物质气化燃气点燃,热能上升,在安装在热能转换器[38]上部的电机带动下,风扇[37]将热能通过隔墙[48]下端的下墙孔[39]送进烤烟房[21]内,其特征在于过滤器A[8](B11)内的滤筒A[9](B12)由滤布套、滤布套支架[49]和内撑[54]组成,滤布套支架[49]从滤布套对折后的开口端穿插在滤布套的夹缝中,滤布套开口端超出滤布支架[49]的部分扎系封口,内撑[54]不带压耳[57]的一端从滤布套支架[49]未扎系封口的一端插入到滤布套支架[49]内。
2. —种生物质气化集中烤烟系统装置,主要由气化装置、冷却净 化装置、输送装置、储存装置、热能转换系统、热能强制循环系统和烤 烟房组成,气化装置为上有加料口、中底部安装炉蓖、两侧设置出气管 [4]的气化炉[2]、冷却净化装置主要由降温水管[3]、洗涤器A[5]、洗涤 器B[6]、油气分离器[7]、内部带有滤筒A[9]、上部设置快装门A[IO] 的过滤器A[8],内部带有滤筒B[12]、上部设置快装门B[13]的过滤器 B[ll]、气水分离器[16]及连通上述六套设备的管道和设置在洗涤器 A[5]、 B[6]及油气分离器[7]下部并带有溢气孔[30]和排污口[31]的水槽 [29]组成,输送装置为进出口带有连通管道的风机[27],储存装置为一 底部带有排污阀A[25]的储气罐[18],热能转换系统为一相对封闭的、 弧顶状热能转换器[38],其包括内部下边与燃气管[20]连通的燃烧组合 管[45],热能强制循环系统包括安装在热能转换器上部的电机[36]和由 电机[36]带动的、且扇叶朝向热能转换器[38]的风扇[37],带有上墙孔[35] 和下墙孔[39]的隔墙[48]将烤烟房[21]分为供热和烘烤两部分,热能转换 系统和热能强制循环系统安装在供热一端,烘烤一端的内部长度方向中 间等距离设置若干个立柱[40],挂烟架[34]分别固定在立柱[40]的两侧和 与其相对应的烤烟房[21]长度方向内侧的墙体上,具体连接装配关系是 气化炉[2]底部安装炉蓖,炉蓖一侧带有可使炉蓖旋转的旋转器,在旋转 器的作用下,气化后的生物质灰渣落入气化炉[21]下部的灰斗[33]中, 在出灰机[l]的作用下,灰斗[33]中的灰渣外排;气化后的生物质燃气经 降温水管[3]降温后由出气管[4]送入两个串联的洗涤器A[5]、 B[6]中, 通过潜水泵[32]抽取循环池中的水在两个洗涤器A[5]、 B[6]内对气化后 的生物质燃气进行喷淋洗涤,从洗涤器B[6]出来的气体通过连通管进入 油气分离器[7],两个洗涤器A[5]、 B[6]和油气分离器[7]的下端浸没在 其下部设置的水槽[29]中的水面以下,水槽[29]贴靠循环池的一侧上部 设置一溢水孔[30],水槽[29]底部带有排污口[31],通过油气分离器[7] 的气体通过连通管进入两个串联的过滤器A[8]、 B[ll],过滤器A[8]、 B[ll]的下端通过排污阀B[28]连通在一端封闭的直管上,直管未封闭的 一端通向水槽[29]中,过滤器B[ll]的出气管与风机[27]的进气管连通, 调节阀[14]安装在风机[27]的进气管与出气管的连通管之间,该连通管 与风机[27]出气管连结部位的上端上设置一个三通,三通横向安装排空 阀[15],纵向上端与气水分离器[16]的进口连通,气水分离器[16]的底部 有一排污阀B[26],气水分离器[16]的出气管与储气罐[18]下部的进气口 连通,控制阀A[17]安装在储气罐[18]进气口之前的连通管上,储气罐[18] 的底部安装有排水阀A[25],储气罐[18]的出气管中间有一控制阀B[24], 控制阀B[24]后的出气管插入水封器[23]中的水面以下,水封器[23]的底 部设有排污阀,上部设有安气放气阀[19],水封器[23]的出气口连接燃 气管[20],燃气管[20]与各烤烟房[21]供热端的热能转换器[38]中的带有 侧孔的燃烧组合管[45]在控制阀[47]的控制下连通,打开控制阀[47],通 过点火门[44]将生物质气化燃气点燃,热能上升,在安装在热能转换器 [38]上部的电机带动下,风扇[37]将热能通过隔墙[48]下端的下墙孔[39] 送进烤烟房[21]内,其特征在于热能转换器[38]中的送风管[43]竖向穿 过热能转换器[38]的弧顶并与一端开口且开口朝向烤烟房[21]的隔墙 [48]下端的下墙孔[39]的出风管[46]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叶烘烤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生物质气化集中烤烟系统装置。本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气化集中烤烟系统装置主要较好地解决了燃气净化过程中的残留杂质过滤和热能强制循环对折后的滤布套穿套在滤布套支架的内隔柱的内侧及外隔柱的外侧后,扎封滤布套的内外开口端,滤布套支架的扎封端向下置于油气分离器内,内撑置于套上滤布套的滤布套支架内,在内外隔柱作用下,滤布套在滤布套支架垂直方向形成一个环形空间;为使热能得到充分利用,送风管垂直穿过热能转换器的弧面后与一端封口且开口端朝向烤烟房隔墙下部墙孔的出风管连通,在风扇作用下,热能被强制送入烤烟房。采用生物质气化烤烟,不仅充分利用了能源,还减少了秸秆就地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其他能源的浪费。
文档编号A24B3/10GK201199908SQ2008201199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8日
发明者刘善华, 张碧娜, 邓连友 申请人:张碧娜;刘善华;邓连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