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集乌烟的调制方法

文档序号:617765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大集乌烟的调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大集乌烟的调制方法。
背景技术
晾晒烟的种类很多,能够为卷烟提供工业原料的主要有白肋烟、马里兰烟、雪茄烟、香料烟、晾晒烟等,本发明采用的大集乌烟属于一种地方性晾晒烟。这些工业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程序,即晾晒调制环节。目前白肋烟的晾制技术趋于完善,例如恩施烟区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其中《白肋烟晾制技术规程》居行业领先水平。各产区也根据工业需求和产地生态条件开展了马里兰烟、雪茄烟、香料烟的调制技术研究并取得系列研究成果。烟农自产自销的地方性晾晒烟调制方法,未见公开报道。随着《烟草框架公约》引入,国际国内市场对卷烟非烟物质的限制和要求越来越高,大部分香精香料添加剂受到诸 多限制,必然对卷烟成品的吃味和风格产生巨大影响,烟草添加剂转型成为必然趋势。本发明针对恩施优质地方性晾晒烟大集乌烟天然的风格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调制技术研究,对生产工业原材料添加剂的本香烟叶或萃取物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大集乌烟的调制方法。本发明一种大集乌烟的调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调制过程包括以下步骤a.搭棚烟叶采收前3-5天搭建凋萎棚,支撑材质选用竹木材料,规格长、宽、高分别为3. 5-4m、2-2. 5m、2. 5_3m,棚的四周中上部用黑色遮光网围住,棚顶用遮阳板遮光,整个空间的透光率彡15%,白昼晴天光照强度平均值IOOiimol ^nT2 阴雨天光照强度平均值30 ii mo I ra2 s_1 ;凋萎棚四周底脚0. 9_lm镂空通风;b.采收烟叶成熟后晴天从烟株顶部自上而下逐叶带茎割叶一次性采收,即从每株烟的顶部叶开始,每片叶用刀沿叶柄着生部位切取1/3的茎部组织连同整片叶割取,按照上、中、下叶位分别摆放成堆,按部位分别运送至凋萎棚备用;c.编烟挂棚编烟挂棚是相同部位的烟叶编挂在同一绳索上,编烟顺序依次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挂在顶层、中部叶居中、上部叶底层;编烟方法用麻绳串联烟叶,每绳长度3. 0-3. 5m,每2-3片叶为一组并排,每组烟间隔I. 0-1. 5cm,叶柄处用两根麻绳交叉拉紧,每绳编烟114-135片,将编好的烟叶按上、中、下分三层晾挂在凋萎棚;d.凋萎编烟挂棚开始24-36小时内任其自然凋萎,第二天18:00-20:00时将绳索取下,沿绳索方向将每绳烟裹紧成纺锤状,用棕榈叶或细麻绳包扎,平放于棚内任其自然发酵;次日8:00-10 00时散开,将每绳烟挂回原位置,每天重复进行,以叶色褪绿率达到80%-90%为准,整个凋萎期晴天季节周期为6-7天,阴雨天周期为8-10天;e.暴晒凋萎期结束后将每绳烟从凋萎棚取下,挂在晒烟架上,每天早上露水干后将晒烟架推至露天平坝空旷处,人工将每片叶尽量展开自然暴晒,20:00-22:00时烟叶回潮后将绳子从晒烟架取下,采用凋萎期同样的方法将每绳烟裹紧包扎,平放于晾制大棚干燥处,每天重复进行,以烟叶烟叶含水量< 14%标准完成晾制干燥,直观以烟叶筋干为准。本发明一种大集乌烟的调制方法的工作原理是,采收前搭建凋萎棚,烟叶成熟后带茎割叶,用麻绳编烟入棚避光晾挂,凋萎期白天自然凋萎,夜间裹紧打捆,每天重复进行。凋萎期在晴天季节周期为6-7d,阴雨天周期为8-lOd ;凋萎期过后白天暴晒,夜间打捆,每天重复进行。整个调制阶段时间为30-35d。调制完成后内包装用牛皮纸裹紧打捆,外包装用塑料袋封口,备用。此调制方法的实质是先凋萎,后暴晒,夜间发酵,白天晾晒干燥。本发明一种大集乌烟的调制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带茎割叶,带茎割叶有三个优点,一是方便编烟晾挂,茎部组织在烟绳上可以作为受力点,烟叶晾挂调制过程中不易脱落,减少破损;二是残留的茎部组织可以为晾制前期的烟叶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保证烟叶在饥饿代谢的过程中干物质正常转化,提高烟叶同积物含量,有利于提高烟叶品质;三是刺激烟株根部再次发育,促进底茬生长,实现两季生产,提高烟农收入。凋萎与发酵烟叶采收后有一周左右的时间白天正常凋萎干燥,夜间裹紧打捆发酵,凋萎的作用是保证调制过程中的生理性饥饿代谢,促进干物质的转化;发酵的作用是有 利于将干物质转化成嗜好类有效成分,消除、降低烟叶燃烧后可能产生的杂气和有害成分,达到减害降焦的目的。晒烟架本发明采用竹、木材质制成简易晒烟架,底脚装上四个小轮子,方便烟叶推运暴晒,遇突降暴雨可以迅速推送至晾制大棚,保证暴晒环节正常干燥速度。控制霉变本发明全程采用可调控技术,可以有效保证晾制环节每个阶段的烟叶含水量在正常值范围,因而基本没有霉变发生。烟叶成形烟叶白天晾晒,傍晚将每绳烟裹紧成纺锤状,用棕榈叶或细麻绳包扎,平放于棚内自然回潮发酵,并促进烟叶收衣成形。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本发明一种大集乌烟的调制方法,以恩施市大集乡普通烟农传统的房前屋后晾挂自然晾制的烟叶样品为对照,与本发明烟叶样品一道进行烟叶等级、原烟外观质量、内在品质、霉变比例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得出晾制研究结论。
10月19-25日对湖北恩施市大集乡随机抽取五户烟农分别采集品种为大集乌烟的烟叶样品,每户烟农分别采集上、中、下叶位烟叶I. 5-2kg,按上、中、下叶位混合均匀后分别取样I. 5kg,得到3份样品;在恩施“清江源”烟草科技园品种园种植了 37份晾晒烟资源展示,选取“大集乌烟”在科技园白肋烟调制工厂进行本发明晾制试验。试验完成后采集上、中、下三个叶位的样品检测,进行对比分析。调制方法采收前搭建凋萎棚,烟叶成熟后带茎割叶,用麻绳编烟入棚避光晾挂,凋萎期白天自然凋萎,夜间裹紧打捆,每天重复进行。凋萎期在晴天季节周期为6-7d,阴雨天周期为8-lOd ;凋萎期过后白天暴晒,夜间打捆,每天重复进行。整个调制阶段时间为30-35d。调制完成后内包装用牛皮纸裹紧打捆,外包装用塑料袋封口,备用。此调制方法的实质是先凋萎,后暴晒,夜间发酵,白天晾晒干燥。成品妥善保存备用。a.搭棚烟叶采收前3-5天搭建凋萎棚,支撑材质选用竹木材料,规格长、宽、高分别为3. 5-4m、2-2. 5m、2. 5_3m。棚的四周中上部用黑色遮光网围住,棚顶用遮阳板遮光。整个空间的透光率彡15%,白昼晴天光照强度平均值IOOiimol .nr2 阴雨天光照强度平均值30 u mo I nT2 S-1 ;底脚0. 9-lm镂空通风。b.采收烟叶成熟后晴天从烟株顶部自上而下逐叶带茎割叶一次性采收。即从每株烟的顶部叶开始,每片叶用刀沿叶柄着生部位切取1/3的茎部组织连同整片叶割取,按照上、中、下叶位分别摆放成堆,按部位分别运送至凋萎棚备用。c.编烟挂棚编烟挂棚原则是相同部位的烟叶编挂在同一绳索上。编烟顺序依次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挂在顶层、中部叶居中、下部叶底层。编烟方法用两根植物纤维制成的麻绳串联烟叶,每绳长度3. 0-3. 5m,每2-3片叶为一组并排,每组烟间隔
I.0-1. 5cm,叶柄处用两根麻绳交叉拉紧,每绳编烟114-135片。将编好的烟叶按上、中、下分三层晾挂在凋萎棚。d.凋萎编烟挂棚24_36h内任其自然凋萎。第二天18:00-20:00时将绳索取下,沿绳索方向将每绳烟裹紧成纺锤状,用棕榈叶或细麻绳包扎,平放于棚内任其自然发酵;次 日8:00-10 00时散开,将每绳烟挂回原位置,每天重复进行。整个凋萎期晴天季节周期为6-7d,阴雨天周期为8-10d,以叶色褪绿率达到80%-90%为准。e.暴晒凋萎期结束后将每绳烟从凋萎棚取下,挂在晒烟架上,每天早上露水干后将晒烟架推至露天平坝空旷处,人工将每片叶尽量展开自然暴晒(过程中遇降雨及时推回晾制大棚)。20:00-22:00时烟叶回潮后将绳子从晒烟架取下,采用凋萎期同样的方法将每绳烟裹紧包扎,平放于晾制大棚干燥处。每天重复进行。晾制完成干燥标准以烟叶烟叶含水量< 14%,直观以烟叶筋干为准。对比取样晾制好的烟叶按上、中、下叶位充分混合后分别抽取三个部位的样品各
I.5kg,对原烟外观质量、内在品质、烟叶等级、霉变比例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国内没有制定统一的晒烟等级标准,故采用1988年来凤县晒烟收购六级地方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见表I。表I :晾制试验烟叶等级统计表
样品等鈒(%)
样品样品编部上等烟比例中等烟比例低次烟比例
产袖号 位一 I ^^ ^领~^
^ 二级小计三级四级小计五级 $ 小计
I 上 1.9 2.8 4.7 13.8 13.5 27.3 I. 3 0.2 I. 5
恩施--T;----------
r n2 中 2. 3 2.9 5.2 12.4 12.9 25.3 1.4 1.8 3.2大集------------
咖 3 I 下 0 0.9 0.9 7.6 7. I 14.7 13.6 3.6 17.2
__合计 4.25.710.833.8_33.5 67.3—16.35.621.9
liM4上 3.85.39.111.912.4 24.32.90.23. I
、$5 4. 5~8T~12. 69. I ~1^8~2. 60. 32. 9
源”6T 02^22^28^3971 1L4L89. 9
科技-----------
g合计 8. 3 15.6 23.9 29 9 30,6 60. 5 13. 6 L \ 丄d 4从表一可以看出,本发明晾制方法对改善晾晒烟样品的等级结构有明显作用,上等烟比例达到23. 9%,比对照的10. 8%提高13. I个百分点;上、中等烟比例之和为84. 4%,比对照的78. 1%提高6.3个百分点;低次烟的比例为15.9%,比对照下降6个百分点。说明本发明可以明显改善烟叶等级结构,大幅度提高上等烟比例,降低低次烟的比例。外观质量参照白肋烟的外观质量评价方法,对试验烟叶样品和对照样品进行了外观质量评价,各项指标统计见表2。 表2 :晾制试验烟叶外观质量评价
权利要求
1.一种大集乌烟的调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调制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搭棚烟叶采收前3-5天搭建凋萎棚,支撑材质选用竹木材料,规格长、宽、高分别为3. 5-4m、2-2. 5m、2. 5_3m,棚的四周中上部用黑色遮光网围住,棚顶用遮阳板遮光,整个空间的透光率彡15%,白昼晴天光照强度平均值IOOy mol m_2* s'阴雨天光照强度平均值·30 V- mo I m2 s_1 ;凋萎棚四周底脚0. 9_lm镂空通风; b.采收烟叶成熟后晴天从烟株顶部自上而下逐叶带茎割叶一次性采收,即从每株烟的顶部叶开始,每片叶用刀沿叶柄着生部位切取1/3的茎部组织连同整片叶割取,按照上、中、下叶位分别摆放成堆,按部位分别运送至凋萎棚备用; c.编烟挂棚编烟挂棚是相同部位的烟叶编挂在同一绳索上,编烟顺序依次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挂在顶层、中部叶居中、上部叶底层;编烟方法用麻绳串联烟叶,每绳长度3. 0-3. 5m,每2-3片叶为一组并排,每组烟间隔I. 0-1. 5cm,叶柄处用两根麻绳交叉拉紧,每绳编烟114-135片,将编好的烟叶按上、中、下分三层晾挂在凋萎棚; d.凋萎编烟挂棚开始24-36小时内任其自然凋萎,第二天18:00-20:00时将绳索取下,沿绳索方向将每绳烟裹紧成纺锤状,用棕榈叶或细麻绳包扎,平放于棚内任其自然发酵;次日8:00-10 00时散开,将每绳烟挂回原位置,每天重复进行,以叶色褪绿率达到80%-90%为准,整个凋萎期晴天季节周期为6-7天,阴雨天周期为8-10天; e.暴晒凋萎期结束后将每绳烟从凋萎棚取下,挂在晒烟架上,每天早上露水干后将晒烟架推至露天平坝空旷处,人工将每片叶尽量展开自然暴晒,20:00-22:00时烟叶回潮后将绳子从晒烟架取下,采用凋萎期同样的方法将每绳烟裹紧包扎,平放于晾制大棚干燥处,每天重复进行,以烟叶烟叶含水量< 14%标准完成晾制干燥,直观以烟叶筋干为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大集乌烟的调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调制过程包括以下步骤a.搭棚;b.采收;c.编烟挂棚;d.凋萎;e.暴晒。本发明一种大集乌烟的调制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带茎割叶,带茎割叶有三个优点,一是方便编烟晾挂;二是残留的茎部组织可以为晾制前期的烟叶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保证烟叶在饥饿代谢的过程中干物质正常转化,提高烟叶同积物含量,有利于提高烟叶品质;三是刺激烟株根部再次发育,促进底茬生长,实现两季生产,提高烟农收入。
文档编号A24B1/02GK102793259SQ20121032061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1日
发明者孟贵星, 吴昊, 王瑞, 王昌军, 谭军, 高艾飞, 樊俊, 向必坤, 霍光 申请人:湖北省烟草公司恩施州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