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压引风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289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压引风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压引风加热装置,属烟叶烤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密集烤房加热装置运行过程中都存在一个实际的问题,那就是为炉膛提供充分燃烧所需的氧气的鼓风机一般功率都较大,现在的加 热装置上都没有配备相应的引风装置,都是靠加热装置自身的烟囱的拔力和鼓风机送风来完成燃烧;这造成了以下问题 I、当加热装置炉膛内需要空气时,空气无法及时送入,想排出来烟气时烟气又无法排出;2、由于不能及时给炉膛提供氧气,导致燃烧效率低下;这样不仅限制了加热装置热负荷的正常发挥,而且增加了燃料消耗及环境的污染。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发明一种双压引风加热装置,当加入引风装置以后,现在的鼓风机只需使用原来一半功率的鼓风机,即满足对炉膛燃烧所需的风量。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由加煤门(7)、清渣门(8)、炉膛(6)和烟囱(10)构成双压引风加热装置,炉膛(6)内有炉箅部件,其特征在于炉膛(6)的上部装有一个散热器,散热器上部直接接烟園(10),烟 (10)相互联通部位装有一个烟道翻转门(11),烟道翻转门(11)处接有双压引风管道(12),双压引风管道(12)为两根相互串联的圆管,两根双压引风管道(12)中间装有一个引风机(14)。散热器由下火箱(4 )、下火箱(4 )和与下火箱(4 )、下火箱(4 )直接接通的两排翅片管(3 )构成,下火箱(4 )侧部有一个清灰口( 5 ),上火箱(2 )顶部装有清灰盖(I)。每个翅片管(3)外形为圆柱形,其外侧带有数块翅片的管道。炉膛(6 )的外侧装有助燃风机口( 9 ),助燃风机口( 9 )直接跟炉膛(6 )燃烧室连接;内循环风机(13)安装在双压引风加热装置的后部,将双压引风加热装置生产的热量输送入各个烤房内。下火箱(4),上火箱(2)和炉膛(6)外形状都为方形,采用耐腐蚀性钢材材质,经折
弯高频焊接处理。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引风装置主要完成两个方面的功能I、燃烧室内的煤充分燃烧;2、防止和延缓燃烧室内产生的热量直接从烟囱流失。工作原理是负压状态烟道反翻门(11)关闭,烟囱(10)被关闭,双压引风管道(12)与烟囱(10)连通处的一个进风口打开,启动引风机(14)后,整个炉膛内的烟气在引风机(14)产生的抽力作用下,形成负压燃烧状态,炉膛烟气从散热器上部上火箱(2)出口直接进入到双压引风管道(12)的一个管中,经过引风机(14)抽力作用后,再从双压引风管道
(12)的另一个管道的出气口并入烟囱(10),最后从烟囱(10)排出,这样炉膛内生产的烟气就可以通过双压引风管道(12)顺利向烟囱口排出。此时整个炉膛所使用的鼓风机只需要开启到20%功率,即可满足炉膛内燃烧的需要,也不会出现烟气下回的现象。正压状态当烟道反翻门(11)打开时,双压引风管道(12)与烟囱(10)连通处的一个进风口关闭,再关闭引风机(14)时,烟囱(10)门打开,整个炉膛内像其它炉膛一样正常燃烧,炉膛内燃烧产生的热气经散热器吸热热后,从烟囱(10)直接排到外部,则构成正压状态。此时整个炉膛所使用的鼓风机就得全功率工作,如果鼓风机功率太小就会导致炉膛内的供氧量不足而燃烧不充分,出现烟气下回等情况生产,炉膛的热负荷效率仅为负压燃烧时的80%。人工或机器把煤投放入炉膛内(即燃烧室),燃烧室产生的热量直接送入散热器内,散热器在各翅片管的作用下蓄热、发热,产生热量由内环循环风机吸附进入烤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由于是采间歇引风方式,炉膛内的煤质可充分燃烧,相对于现在密集烤房采用鼓风机鼓风助燃方式来说能向炉膛内提供更多的氧气,燃烧的效率更高;2、相对于现在密集烤房相同炉体的发热面积来说热量增加20%以上;3、相对于现在的密集烤房鼓风燃烧方式来说更省燃料。
以下结合附图
所示实施例,对结构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实施例。图I为本实用新型双压引风加热装置中的散热器与炉体连接后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压引风加热装置中散热器与炉体分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压引风加热装置中负压引风机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单个负压引风机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按如下图所示结构,制作双压引风加热装置。其中清灰盖I :外形状为圆形,使用耐腐蚀性钢材材质,安装于上火箱2上直接跟翅片管3连接,主要作用为用户烘烤一个烤季后可以打开此盖完成对火箱及翅片管内部烟垢的清理,数量共计10个。上火箱2 :外形状为方形,使用耐腐蚀性钢材材质,经折弯高频焊接处理,直接跟翅片管3连接,主要作用为蓄热、热量绕流。翅片管3 :外形为长圆柱形,数量共计10个,分两排平行放置,使用耐腐蚀性钢材材质的圆管焊接Q195翅片带,连接于上火箱2和下火箱4,主要作用把从炉膛6燃烧室产生热量进一步的蓄热后再次生产热量,增大整体设备的发热量。下火箱4 :外形状为方形,使用耐腐蚀性钢材材质,经折弯高频焊接处理,直接跟翅片管3连接,主要作用为蓄热、热量绕流,把从炉膛6燃烧室产生的热量送入翅片管3内进行绕流循环。清灰口 5 :外形状为方形,使用耐腐蚀性钢材材质,经折弯高频焊接处理,直接跟下火箱4连接,主要作用为把在设备内产生的各种烟垢从该处掏出来。[0028]炉膛6 (燃烧室):外形状为方形,使用耐腐蚀性钢材材质,经折弯高频焊接处理,上部直接跟下火箱4连接;该部件为发热主体,内置炉箅等部件,加入煤以后,煤的整个燃烧过程在此完成。加煤门7 :外形状为方形,使用耐腐蚀性钢材材质,经折弯高频焊接处理,直接跟炉膛6燃烧室连接,作用用户打开该门后可以从该处往炉膛内添加煤,门关闭后可以促进燃烧。清渣门8 :外形状为方形,使用耐腐蚀性钢材材质,经折弯高频焊接处理,直接跟炉膛6燃烧室连接,作用煤在炉膛内燃烧以后的煤渣等杂质可以通过此处清理出来。助燃风机口 9 :外形状为圆柱形,使用耐腐蚀性钢材材质,经折弯高频焊接处理,直接跟炉膛6燃烧室连接,可以外连接鼓风机,促进燃烧。烟囱10 :外形状为圆柱形,使用耐腐蚀性钢材材质,经折弯高频焊接处理,直接跟上火箱2连接,主要作用烟气排放口,促进燃烧。 烟道翻转门11 :烟囱外形状为方形,使用耐腐蚀性钢材材质,经折弯高频焊接处理,直接安装于烟囱10内,主要作用是确定翅片管3内的绕流热量是直接由烟囱10排除还是由双压引风进行处理减缓热量的流失,让煤在正或是负压下充分燃煤。双压引风管道12 :外形状为圆管,使用耐腐蚀性钢材材质。连接于烟囱10,中间通过引风机14 ;主要完成引风、促进炉膛内的煤质充分燃烧,使整个炉膛处于负压状态。内循环风机13 :安装于整个装置的后部,主要作用把双压引风加热装置生产的热量输送入烤房内。引风机14 :使用工业专用的引风机,连接于双压引风管道12上,主要作用完成引风让炉膛内形成负压燃烧,引风方式采用分频引风方式,促进炉膛内的煤质充分燃烧。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原有炉膛进行改型,除改变炉膛6直径大小的情况下,按以下图示增加相应的加煤门7,同时从几个地方向炉膛6内加煤,每一个加煤门7加煤处都配有独立的鼓风系统,以便促进煤质充分燃烧。本实用新型在集中供热的房群中,用户可以同时开辟多个热风出口通道,实现同时向多个烤房群组供热。本实用新型当加入引风装置以后,现在的鼓风机只需使用原来一半功率的鼓风机,即满足对炉膛燃烧所需的风量。当烟道反翻门11关闭,打开引风机14时,整个炉膛内就形成了负压燃烧,此时鼓风机只需要开启到20%的功率即可满足炉膛内燃烧的需要;炉膛内生产的烟气可以通过双压引风管道12顺利向烟囱口排出,不会生产下回烟气的现象。当烟道反翻门11打开时再关闭引风机14时,整个炉膛内就形成了正压燃烧,此时鼓风机就得全功率工作,如果功率太小就会导致炉膛内的供氧量不足而燃烧不充分,出现烟气下回等情况生产,炉膛的热负荷效率仅为负压燃烧时的80%。
权利要求1.一种双压引风加热装置,由加煤门(7)、清渣门(8)、炉膛(6)和烟囱(10)构成,炉膛(6)内有炉箅部件,其特征在于炉膛(6)的上部装有一个散热器,散热器上部直接接烟囱(10 ),烟囱(10 )相互联通部位装有一个烟道翻转门(11),烟道翻转门(11)处接有双压弓I风管道(12),双压引风管道(12)为两根相互串联的圆管,两根双压引风管道(12)中间装有一个引风机(14); 散热器由下火箱(4)、下火箱(4)和与下火箱(4)、下火箱(4)直接接通的两排翅片管(3 )构成,下火箱(4 )侧部有一个清灰口( 5 ),上火箱(2 )顶部装有清灰盖(I)。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压引风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翅片管(3)外形为圆柱形,其外侧带有数块翅片的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压引风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炉膛(6)的外侧装有助燃风机口( 9 ),助燃风机口( 9 )直接跟炉膛(6 )燃烧室连接;内循环风机(13 )安装在双压引风加热装置的后部,将双压引风加热装置生产的热量输送入各个烤房内。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压引风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下火箱(4),上火箱(2)和炉膛(6)外形状都为方形,采用耐腐蚀性钢材材质,经折弯高频焊接处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压引风加热装置,属烟叶烤房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炉膛的上部装有一个散热器,散热器上部直接接烟囱,烟囱相互联通部位装有一个烟道翻转门,烟道翻转门处接有双压引风管道,双压引风管道为两根相互串联的圆管,两根双压引风管道中间装有一个引风机。其散热器由下火箱、下火箱和与下火箱、下火箱直接接通的两排翅片管构成,下火箱侧部有一个清灰口,上火箱顶部装有清灰盖。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相对于现在密集烤房相同炉体的发热面积来说热量增加20%以上;相对于现在的密集烤房鼓风燃烧方式来说更省燃料。
文档编号A24B3/10GK202618250SQ20122021129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1日
发明者飞鸿, 普怀玉, 赵之福, 李元贵, 胡坚 申请人: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 云南航天烘烤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云南省烟草公司德宏州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