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型烟梗检测剔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3005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智能型烟梗检测剔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草加工设备技术领域中的一种烟梗检测剔除装置,特别是一种利用软X射线进行检测识别的智能型烟梗检测剔除装置。
背景技术
在烟草加工环节中烟片与烟梗需要单独进行加工,而烟叶(包括片烟)中的“叶中含梗率”更是衡量烟片质量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为获得较高的烟叶纯净度烟叶内的烟梗属于杂物需要予以剔除,降低叶中含梗率可有效提升烟叶纯净度从而提升烟片质量。目前广泛使用的带梗烟叶筛选剔除装置主要有风选+再加工装置及人工筛选除杂装置。该风选+再加工装置主要用于叶梗分离加工,适用于烟叶片形较大且叶片内所含烟梗较粗大的场合,对于烟叶片形较小且所含烟梗直径较小的叶片由于其漂浮速率与纯净烟叶较接近,因而该装置无法实现小片形小梗径带梗烟叶的筛选剔除。人工筛选除杂一般用于制丝线预处 理段,该装置虽可以有效识别筛选和剔除小片形小梗径带梗烟片但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且由于人工筛选除杂前的烟叶内叶中含梗率仅I 3%,而人工则需要对全部烟叶进行筛查因而作业效率较低。因此,完全有必要研制并开发新的烟梗检测剔除装置,以彻底清除烟片中的带梗杂质,保证卷烟质量、提高卷烟品质,并为带梗烟叶的后续处理提高作业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烟叶加工过程中能对连续输送的小片形小梗径带梗烟叶(包括片烟)的智能型烟梗检测剔除装置,用于对含梗率超出设定值的烟叶作出智能化筛选识别和跟踪以便自动剔除,从而提高烟叶纯净度并提高卷烟品质。为实现上述目的,所述智能型烟梗检测剔除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输送带、智能检测识别模组和自动剔除模组;其中,所述自动剔除模组包括气阀矩阵,所述气阀矩阵包括呈矩阵排列的多个气阀,各所述气阀配合连接有喷咀;同时一用于提供压缩空气的气源与所述气阀矩阵相连通,所述气阀矩阵通过气阀矩阵控制模块与一主控模块通讯连接;其特点是,所述智能检测识别模组包括软X射线发生管和线扫描软X射线接收传感器,由所述软X射线发生管发出的软X射线覆盖输送带的横截面,该软X射线贯穿输送带并被所述线扫描软X射线接收传感器接收;所述线扫描软X射线接收传感器和软X射线发生管均与所述主控模块通讯连接。所述智能型烟梗检测剔除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步骤一所述输送带以高速运转;所述软X射线发生管产生的低能量软X射线,并通过软X射线对经输送带输送过来的烟叶作连续透射扫描;步骤二 所述线扫描软X射线接收传感器接收软X射线发生管投射过来的软X射线并生成传输过来的烟叶的灰度图像后,将该灰度图像传输至主控模块;步骤三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接收到的灰度图像进行智能化运算分析,所述智能化运算分析方法为,主控模块根据像素测算法计算该灰度图像对应的烟叶中烟梗的直径大小,若计算得到的烟梗直径超出设定值,则认为该烟叶为不合格烟叶,并记录该不合格烟叶的坐标位置;以及,步骤四所述主控模块根据得到的不合格烟叶的坐标位置控制打开气阀矩阵中的相应的气阀,压缩空气由该气阀对应的喷咀喷出,使所述不合格烟叶改变飞行轨迹,并落入不合格烟叶出料输送通道内;同时除不合格烟叶之外的合格烟叶经输送带的传输后落入合格烟叶出料输送通道内。优选的是,所述像素测算法为,利用软X射线无折射率、成像尺寸与被射物等尺寸的特点,结合所述线扫描软X射线接收传感器生成的烟叶的灰度图像中的像素分辨率,对超过设定灰度值的图像通过计算该图像所占像素的数量来确定其宽度,从而准确计算出烟梗的直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型烟梗检测剔除装置,即可在烟叶加工过程中实现对连续输送的较小片形小梗径带梗烟叶(包括片烟)的智能检测识别,通过低能量软X射线的穿透检测可准确测量出烟叶内所带烟梗的直径,通过高速 计算机的智能化筛选识别可准确测算出烟梗直径超出设定值的不合格烟叶的坐标位置并进行连续追踪,利用设置于输送带传输末端的高速气阀矩阵通过控制矩阵内指定坐标点位上的高速气阀的开闭并利用该气阀所带喷咀采用压缩空气喷吹的方式改变对应坐标点位上的不合格烟叶的飞行轨迹,从而实现将烟梗直径超出设定值的不合格烟叶与合格烟叶的自动筛选分离的目的,进而彻底清除烟叶中的带梗杂质,保证卷烟质量、提高卷烟品质,并为带梗烟叶的后续处理节省大量的人力,提高了作业效率。

图I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型烟梗检测剔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图I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型烟梗检测剔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所述智能型烟梗检测剔除装置,包括壳体,所述智能型烟梗检测剔除装置还包括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输送带14、智能检测识别模组和自动剔除模组。具体地,设置于输送带14传输末端6的智能检测识别模组包括软X射线发生管4和线扫描软X射线接收传感器5,由所述软X射线发生管4发出的软X射线覆盖输送带14的皮带13的末端横截面,该软X射线贯穿输送带14并被所述线扫描软X射线接收传感器5接收;所述线扫描软X射线接收传感器5和软X射线发生管4均与一主控模块12通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12优选为高速计算机。特别地,所述线扫描软X射线接收传感器5置于输送带14的皮带13的下方,软X射线发生管4位于线扫描软X射线接收传感器5的上方且高于输送带14设置,该软X射线发生管4还可设置于输送带14的两侧。所述自动剔除模组包括置于所述输送带14传输末端6的气阀矩阵8,所述气阀矩阵8优选地设置于输送带14传输末端6的斜上方或斜下方。并且,该气阀矩阵8包括呈矩阵排列的多个气阀,各所述气阀配合连接有喷咀;同时一气源7与所述气阀矩阵8相连通,所述气阀矩阵8通过气阀矩阵控制模块11与所述主控模块12通讯连接。[0017]所述智能型烟梗检测剔除装置还包括合格烟叶出料输送通道9和不合格烟叶出料输送通道10 ;所述合格烟叶出料输送通道9、不合格烟叶出料输送通道10的设置需满足经输送带14传输的合格烟叶3落入合格烟叶出料输送通道9内;经输送带14传输的不合格烟叶2通过自动剔除模组的喷吹改变飞行轨迹,并落入不合格烟叶出料输送通道10内。进一步的,所述气源7由生产线配套空压站提供,所述生产线配套空压站包括电机和压缩机,所述电机带动压缩机对空气进行压缩。所述智能型烟梗检测剔除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所述输送带14以高速运转,烟叶落入输送带14的始端I并按照箭头Pl的方向在输送带14的皮带13上进行传输,由于输送带14以高速运转,烟叶在传输的同时进行了拉薄,这样可避免烟叶的相互重叠,从而提高识别的准确率。置于线扫描软X射线接收传感器5上方金属腔体内的所述软X射线发生管4通过发射电子束对阳极金属进行撞击而 产生的低能量软X射线,并通过软X射线对经输送带14输送过来的烟叶作连续透射扫描;步骤二 由于软X射线穿透物体时不同的密度会产生不同的能量损失,因此在线扫描软X射线接收传感器5上形成不同的灰度;由于所述线扫描软X射线接收传感器5检测整个输送带14的表面,从而在线扫描软X射线接收传感器5上形成传输过来的烟叶的灰度图像,所述线扫描软X射线接收传感器5将该生成的烟叶的灰度图像传输至主控模块12 ;步骤三所述主控模块12根据接收到的烟叶的灰度图像进行智能化运算分析,所述智能化运算分析方法为,主控模块12根据像素测算法计算该灰度图像对应的烟叶中烟梗的直径大小,若计算得到的烟梗直径超出设定值,则认为该烟叶为不合格烟叶,并记录该不合格烟叶的坐标位置;以及,步骤四所述主控模块12根据得到的不合格烟叶的坐标位置控制气阀矩阵控制模块11打开气阀矩阵8中的相应的气阀,压缩空气由该气阀对应的喷咀喷出,使所述追踪的不合格烟叶2改变飞行轨迹,并按照箭头P2所示的方向落入不合格烟叶出料输送通道10内;同时除不合格烟叶2之外的合格烟叶3经输送带14的传输后按照箭头P3所示的方向落入合格烟叶出料输送通道9内,从而实现将合格烟叶3与不合格烟叶2自动筛选分离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软X射线发生管4产生的X射线的强度比当前限制标准的极大地减少,环境泄露也比自然发生的环境放射量极大减少,从而确保系统使用的安全性。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型烟梗检测剔除装置,包括输送带、智能检测识别模组和自动剔除模组;其中,所述自动剔除模组包括气阀矩阵,所述气阀矩阵包括呈矩阵排列的多个气阀,各所述气阀配合连接有喷咀;同时一用于提供压缩空气的气源与所述气阀矩阵相连通,所述气阀矩阵通过气阀矩阵控制模块与一主控模块通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检测识别模组包括软X射线发生管和线扫描软X射线接收传感器,由所述软X射线发生管发出的软X射线覆盖输送带的横截面,该软X射线贯穿输送带并被所述线扫描软X射线接收传感器接收;所述线扫描软X射线接收传感器和软X射线发生管均与所述主控模块通讯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型烟梗检测剔除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输送带、智能检测识别模组和自动剔除模组;自动剔除模组包括的气阀矩阵通过气阀矩阵控制模块与一主控模块通讯连接;智能检测识别模组包括软X射线发生管和线扫描软X射线接收传感器,由软X射线发生管发出的软X射线覆盖输送带的横截面,该软X射线贯穿输送带并被线扫描软X射线接收传感器接收;线扫描软X射线接收传感器和软X射线发生管均与主控模块通讯连接。该装置可实现对含梗率超过设定值的带梗烟叶与合格烟叶的自动筛选分离,方便对含梗率超过设定值的带梗烟叶进行后序处理,可保证及提高卷烟质量、节省人力、提高作业效率。
文档编号A24B3/18GK202603583SQ201220269009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8日
发明者刘斌, 杨勇, 朱效群, 毛俊伟, 席建平, 施小伟 申请人:深圳市格雷柏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