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9449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雾化器。



背景技术:

传统吸烟是通过用明火点燃烟草,烟草燃烧产生烟雾以供吸烟者吸食。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通常会含有上千种有害物质,因而,传统烟草不但给吸烟者造成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还容易带来二手烟危害。

为解决传统烟草燃烧产生较多有害物质的技术问题,技术人员开发了雾化电子烟及电子烤烟,其主要通过高温雾化烟油产生烟雾被人体吸食,雾化电子烟虽然克服了传统卷烟的以上不足,但电子烟的烟液是由香精香料调配而成,并不是真正的卷烟产品,其烟味淡,缺乏烟草的芳香,烟油雾化后味道无法与真烟味道一致,用户使用时无法体验到真烟的味道,因而不能被消费者广泛地接受。因此,如何让使用者体验到真烟的味道,同时体验到电子烟液的味道,且减少焦油对人体的伤害已成为烟草行业丞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就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器,其包括用于雾化烟油以形成烟雾的雾化器主体及用于供用户吸食所述烟雾的吸嘴组件;所述吸嘴组件设置有用于排出所述烟雾的烟雾出口;所述雾化器主体内设置有第一容纳腔A、雾化腔B以及储油腔C,且所述雾化器主体用于雾化所述储油腔C内的烟油以形成第一烟雾;所述第一容纳腔A、雾化腔B及烟雾出口相互连通,形成为所述烟雾提供烟雾流通路径的第一烟雾通道S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烟雾通道S1的烟雾流通路径上设置有管状加热体;所述管状加热体包括:与所述第一烟雾通道S1相适配、且沿所述第一烟雾通道S1纵向延伸的主体部;与所述主体部底部相连的、可供所述第一烟雾通过的隔板,所述主体部以及隔板形成用于容置烟草的容纳空间;以及形成在所述主体部内周壁上的、用于对所述烟草进行加热并产生第二烟雾的发热丝;

所述雾化器主体雾化所述烟油形成的第一烟雾用于在通过所述隔板后,对所述烟草进行再次加热,并与所述第二烟雾混合生成混合烟雾,以使在吸烟时,所述混合烟雾通过所述第一烟雾通道S1流动至所述烟雾出口。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与隔板一体成型,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供所述第一烟雾通过的通孔,所述发热丝环绕贴合在所述主体部的内周壁面上、且所述发热丝的两端分别用于与设置在雾化器主体内的电极组件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内设置有第一电连接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发热丝的一端连接,且沿所述主体部内部设置的第一收容孔延伸至所述主体部/隔板外周,用于与所述电极组件的外电极电连接;

所述隔板内设置有第二电连接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发热丝的另一端连接,且沿所述隔板内部设置的第二收容孔延伸,用于与所述电极组件的内电极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吸嘴组件与所述雾化器主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雾化器主体包括内部具有所述第一容纳腔A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内壁设置第一限位台阶以及第二限位台阶;所述吸嘴组件的下端部分地插设至所述通气管内并抵持限位在所述第一限位台阶或第二限位台阶上,所述管状加热体被收容在所述通气管或所述吸嘴组件内;

当所述吸嘴组件与所述通气管分离后,将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A或吸嘴组件内的所述管状加热体取出,实现所述管状加热体的分离,并可取出所述管状加热体内的烟草。

优选地,所述吸嘴组件的下端部分地插设在所述通气管内并抵持限位在所述第一限位台阶上,且所述主体部过盈配合地套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A内,所述隔板抵持在所述第二限位台阶上。

优选地,所述吸嘴组件的下端部分地插设在所述通气管内并抵持限位在所述第二限位台阶上;且所述管状加热体过盈配合地套设在所述吸嘴组件形成的第二容纳腔A’内。

优选地,所述吸嘴组件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内部形成有与所述管状加热体过盈配合的的第二容纳腔A’,且所述延伸部的底端与所述隔板的上表面抵持,所述延伸部的外周壁被夹持在所述通气管和主体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雾化器主体包括具有雾化腔B、且用于雾化烟油的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内部形成有所述雾化腔B的雾化底座、套设在所述雾化底座外的雾化套管、与所述雾化套管顶部可拆卸地连接的雾化芯盖(113)以及用于雾化烟油以形成第一烟雾的加热组件;

所述通气管的底端与所述雾化芯盖抵接;

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用于吸附烟油的烟油吸附套,所述烟油吸附套套设在所述雾化底座内,并与所述雾化底座内壁面抵接;所述烟油吸附套内套设有呈螺旋状盘绕的、用于加热的电热丝,以雾化所述烟油吸附套中的烟油。

优选地,所述雾化器主体还包括具有储油腔C、且用于存储所述烟油的储油组件,所述储油组件包括:内部形成有所述储油腔C的储油管、分别套设在所述储油管两端的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分别与所述储油管两端可拆卸地连接的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以及套设在所述储油管、上密封环、下密封环、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外周的钢管,且所述钢管与所述下连接件的环形台阶部抵接。

优选地,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内电极以及外电极;

所述内电极包括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抵接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上套设有第一绝缘环、所述第二电极上套设有第二绝缘环;

所述外电极包括依次连接的通气管、雾化芯盖、雾化底座以及下连接件;

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通气管电连接;所述隔板中部形成有用于供所述第一电极的端部插入的插入孔,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极插入到所述插入孔的端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包括柱形的第一电极本体,所述第一电极本体一端的端面周缘处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一电极本体背离所述第一凸缘的一端的端面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一电极延伸部,所述第一电极延伸部的端部穿过所述电热丝延伸,并插入到所述插入孔内;所述第一绝缘环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极本体上并与第一凸缘抵持;

所述第二电极包括柱形的第二电极本体,所述第二电极本体一端的端面周缘处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二绝缘环套设在第二电极本体上并与第二凸缘抵持,且所述第二电极凸缘与所述第一电极凸缘抵接;

所述电热丝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本体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连接件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雾化器主体包括调气组件,所述调气组件包括:

调气座,所述调气座包括内部形成有第一中空部的圆台部;所述圆台部的下端面向外延伸有突出的台阶部,所述圆台部的上端面设置有出气部,且围绕所述出气部设置有啮合齿;所述圆台部的周面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孔;

底部连接座,其内部形成第二中空部,且与所述圆台部的下端面连接,所述第一中空部与所述第二中空部连通,形成有通气管容纳部,所述通气管套设于所述通气管容纳部内;

以及活动盖,其上端面开设有可供所述吸嘴组件的底端穿过的通孔;围绕所述活动盖上端面的通孔设置有与所述啮合齿相配合的啮合槽;所述活动盖的周面上还设有与所述圆台部的第一通气孔相配合的通气槽;

所述活动盖套设于所述通气管外周,通过旋转所述活动盖来调节所述通气槽与所述第一通气孔的重叠区域,实现调节对进气量大小的调节;

以及,旋转所述活动盖至所述啮合齿和啮合槽相配合的位置,向远离所述吸嘴组件顶端的方向按压所述活动盖,使得所述活动盖的下端面与所述圆台部的台阶部抵接;再通过旋转所述吸嘴盖来实现所述调气组件的分离。

优选地,所述活动盖与所述调气座之间设置有弹垫,以给所述活动盖提供朝所述烟雾出口方向的弹力。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为多孔陶瓷制件,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储油腔C之间设置有隔离机构,所述隔离机构用于阻止所述储油腔C内的烟油流入所述主体部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雾化器主体内设置第一容纳腔、储油腔、雾化腔及加热组件,雾化腔与第一容纳腔之间设置有用于阻挡第一容纳腔内的烟草朝着雾化腔运动的隔板。当吸烟时,加热组件设置于雾化腔内并用于雾化储油腔内的烟油以形成第一烟雾,雾化腔内雾化形成的第一烟雾同时还可用于对烟草进行再次加热,发热丝加热插设在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烟草产生第二烟雾,第一烟雾以及第二烟雾混合生成混合烟雾,让使用者体验到电子烟液的味道同时能体验到真烟的味道,通过发热丝加热插设在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烟草,因而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烟草不容易产生因潮湿而堵塞的问题;由于所述主体部为多孔陶瓷制件,因而不仅可吸收烟雾冷凝形成的烟油,降低用户吸收到所述冷凝烟油的概率,而且烟草不易粘附在所述主体部,便于清理残渣;此外,电热丝发热时,位于多孔陶瓷制成的主体部内的冷凝烟油较容易蒸发出去,较好避免冷凝烟油长时间残留产生的异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雾化器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吸嘴组件爆炸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雾化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管状加热件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雾化器爆炸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储油组件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加热组件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调气组件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通气管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第一电极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第二电极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雾化器拆卸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雾化器烟雾流动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涉及的雾化器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涉及的雾化器组装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涉及的雾化器拆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雾化器包括用于雾化烟油以形成烟雾的雾化器主体1和用于供用户吸食所述烟雾的吸嘴组件2,雾化器主体1和吸嘴组件2可通过螺纹连接等方式可拆卸地连接,同时吸嘴组件2上设置烟雾出口201,烟雾出口201用于排出烟雾。

如图2所示,吸嘴组件2包括吸嘴202及吸嘴密封环206,烟雾出口201设置在吸嘴202上,吸嘴202的外周面设置有粗糙部203,粗糙部203的设计可增大用户手指与吸嘴202间的摩擦力,方便用户拆卸吸嘴组件2,本实施例对粗糙部203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只要用户能够通过粗糙部203便于施力即可。吸嘴202位于粗糙部203的下方设置有吸嘴凸起204和吸嘴凹槽205,吸嘴密封环206可紧密地套设在吸嘴凹槽205内,用于密封吸嘴组件2与雾化器主体1之间的间隙,避免烟雾逸出。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吸嘴组件2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定,其只要能够供用户吸食烟雾即可,烟草207可容纳于所述吸嘴组件2中(下文详述)。当然,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仅将烟草207的一端插入所述吸嘴组件2内,所述烟草207的另一端从所述吸嘴组件2伸出,用户可以直接吮吸烟草207。

如图3所示,所述雾化器主体1内设置有第一容纳腔A、雾化腔B以及储油腔C,且所述雾化器主体1用于雾化所述储油腔C内的烟油以形成第一烟雾;所述第一容纳腔A、雾化腔B及烟雾出口201相互连通,形成为烟雾提供烟雾流通路径的第一烟雾通道S1(图3中实线箭头所示);所述第一烟雾通道S1的烟雾流通路径上设置有管状加热体300。

如图4所示,所述管状加热体300包括:与所述第一烟雾通道S1相适配、且沿所述第一烟雾通道S1纵向延伸的主体部3011;与所述主体部3011底部相连的隔板104,所述主体部3011与隔板104之间的连接处还可环绕设有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等制成的第一密封圈103,以增强密封效果,防止烟雾逸出;所述隔板104上设有至少一个可供所述第一烟雾通过的通孔1041;所述主体部3011以及隔板104形成用于容置烟草207的容纳空间,两者可一体成型,且均可由陶瓷材料制成;以及形成在所述主体部3011内周壁上的、用于对所述烟草207进行加热并产生第二烟雾的发热丝3012;所述发热丝3012成螺旋状、均匀间隔环绕贴合在所述主体部3011的内周壁面上,使得所述发热丝3012能够对烟草207进行均匀加热,同时,所述发热丝3012的两端分别用于与设置在雾化器主体1内的电极组件(未示出)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3011为多孔陶瓷制件,即所述主体部3011设置有若干能够吸附烟油的微孔,其中,所述微孔的大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其只要能够吸附烟油即可。所述主体部3011与所述储油腔C之间设置有隔离机构,所述隔离机构用于阻止所述储油腔C内的烟油流入所述陶瓷制件内。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机构为主体部3011周围的所有部件,即能够阻止储油腔C内烟油流入所述主体部3011内的部件均属于隔离机构的一部分,所有能够阻止储油腔C内烟油流入所述主体部3011内的部件共同组成所述隔离机构。由于所述主体部3011为多孔陶瓷制件,因而不仅可吸收烟雾冷凝形成的烟油,降低用户吸收到所述冷凝烟油的概率,而且烟草不易粘附在所述主体部3011,便于清理残渣;此外,电热丝3012发热时,位于多孔陶瓷制成的主体部3011内的冷凝烟油较容易蒸发出去,较好避免冷凝烟油长时间残留产生的异味。

同时,所述主体部3011内设置有第一电连接件1110,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110与所述发热丝3012的一端连接,且沿所述主体部3011内部设置的第一收容孔(未示出)延伸,只要其能够与电极组件连接供电即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容孔延伸至所述主体部3011/隔板104外周,用于与所述电极组件的外电极电连接;

所述隔板104内设置有第二电连接件1111,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111与所述发热丝3012的另一端连接,且沿所述隔板104内部设置的第二收容孔(未示出)延伸,用于与所述电极组件的内电极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110以及第二电连接件1111可通过焊接等方式分别与所述发热丝3012的两端连接,且均为本领域常规的导电部件,如导线等,只要能行驶正常的导电功能即可。如图3所示,所述雾化器主体1雾化所述烟油形成的第一烟雾通过所述隔板104后,对所述烟草207进行再次加热,并与所述第二烟雾混合生成混合烟雾,以使在吸烟时,所述混合烟雾通过所述第一烟雾通道S1流动至所述烟雾出口201。

进一步的,如图3,5所示,所述雾化器主体1包括用于存储所述烟油的储油组件;用于雾化烟油的雾化组件;设置在所述雾化腔内、且用于雾化烟油以形成第一烟雾的发热组件117、通气管106以及调气组件,所述调气组件、储油组件均与所述雾化组件可拆卸地连接。

具体的,如图3,5-6所示,所述储油组件包括:内部形成有所述储油腔C的储油管121、分别套设在所述储油管121两端的上密封环110和下密封环111、分别与所述储油管121两端可拆卸地连接的上连接件109和下连接件122,以及套设在所述储油管121、上密封环110、下密封环111、上连接件109和下连接件122外周的钢管112,且所述钢管112与所述下连接件122的环形台阶部1221抵接;且为了便于拆卸和安装,所述上连接件109和下连接件122可分别为上螺纹连接件以及下螺纹连接件,所述上密封环110和下密封环111均为环形弹性件,例如橡胶制成。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储油组件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存储烟油即可。

如图3,5,7所示,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内部形成有所述雾化腔B的雾化底座118、套设在所述雾化底座118外的雾化套管116、与所述雾化套管116顶部可拆卸地连接的雾化芯盖113以及用于雾化烟油以形成所述第一烟雾的加热组件117;所述通气管106的底端与所述雾化芯盖113抵接;

此外,所述雾化底座118具有相对的两弧形侧壁1183以及相对的两平面侧壁1184,至少一所述弧形侧壁1183上设置有用于进油的雾化底座进油孔1181,至少一所述平面侧壁1184上设置有雾化底座进气孔1182。特别的,所述雾化芯盖113与所述雾化套管116之间还具有密封垫114,以增强密封效果,防止烟油漏出。

如图3,5,7所示,所述加热组件117包括:用于通过雾化底座进油孔1181从储油腔C中吸附烟油的烟油吸附套1171,所述烟油吸附套1171呈环形,且套设在所述雾化底座118内,并与所述雾化底座118内壁面抵接;所述烟油吸附套内套设有呈螺旋状盘绕的、用于加热的电热丝1172,所述电热丝1172用于雾化所述烟油吸附套1171中吸附的烟油。

如图3,5所示,所述调气组件包括:调气座107,结合图8可以看出,所述调气座107包括内部形成有第一中空部的圆台部1073;所述圆台部1073的下端面向外延伸有突出的台阶部1074,所述圆台部1073的上端面设置有出气部1075,且围绕所述出气部1075设置有啮合齿1072;所述圆台部1073的周面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孔1071;所述第一通气孔1071可为圆形、长条形等规则形状;优选地,所述调气座107与所述上连接件109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08;

底部连接座1076,其内部形成第二中空部(未示出),结合图8-9可以看出,所述底部连接座1076与所述圆台部1073的下端面连接,所述第一中空部与所述第二中空部连通,形成有通气管容纳部1077,所述通气管106套设于所述通气管容纳部1077内,且所述活动盖101套设于所述通气管106外周;优选地,所述雾化套管116与所述底部连接座1076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115;

以及活动盖101,活动盖101的外周面设置有活动盖粗糙部1011,活动盖粗糙部1011的设计可增大摩擦力,方便用户旋转活动盖101,本实施例对活动盖摩擦纹1011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只要用户能过通过活动盖摩擦纹1011便于施力即可。同时,活动盖101上端面开设有可供所述吸嘴组件2的底端穿过的通孔1010;围绕所述活动盖上端面的通孔1010设置有与所述啮合齿1072相配合的啮合槽1013;所述活动盖101的周面上还设有与所述圆台部的第一通气孔1071相配合的通气槽1012;

同时,结合图9可以看出,所述活动盖101与所述调气座107之间设置有弹垫102,以给所述活动盖101提供朝所述烟雾出口201方向的弹力。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旋转所述活动盖101来调节所述通气槽1012与所述第一通气孔1071的重叠区域,实现对进气量大小的调节,如,通气槽1012与第一通气孔1071的重叠区域面积越大,则进气量越大。通过该结构的设置,用户可方面地调节进气量,可满足用户对进气量的个性化需求。

此外,由于弹垫102的设置,在不按压活动盖101的情况下,啮合齿1072不会啮合在啮合槽1013中,用户在旋转活动盖101时,不会对雾化器进行拆卸动作,从而避免了因用户的误操作而将雾化器进行拆卸的情况的出现,而且避免了儿童在意外对雾化器进行旋拧时将所述雾化器进行拆卸,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儿童吸食烟油的可能,可见,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雾化器能够提升雾化器结构的使用安全性,避免对雾化器进行意外拆卸的情况。

而当需要将调气座107拆下时,可旋转所述活动盖101至所述啮合齿1072和啮合槽1013相配合的位置,向远离所述吸嘴组件2顶端的烟雾出口201的方向按压所述活动盖101,使得所述活动盖101的下端面与所述圆台部的台阶部1074抵接;再通过旋转所述吸嘴盖101来实现所述雾化组件1与所述调气组件的分离。

此外,关于通气管106,如图3,9所示,所述通气管106内部具有所述第一容纳腔A,且所述通气管106内壁设置第一限位台阶1061以及第二限位台阶1062;所述吸嘴组件2的下端部分地插设至所述通气管106内并抵持限位在所述第一限位台阶1061以及主体部3011的上端面上,且同时所述所述管状加热体300被收容在所述通气管106件内;优选地,所述管状加热体300的主体部3011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套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A内,且所述隔板104同时抵持在所述第二限位台阶1062上。

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内电极和外电极,如图3,5所示,所述内电极包括第一电极119、与所述第一电极119抵接的第二电极124;所述第一电极119上套设有第一绝缘环120、所述第二电极124上套设有第二绝缘环123;所述外电极包括依次连接的通气管106、雾化芯盖113、雾化底座118以及下连接件122。

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110与所述通气管106电连接,所述隔板104中部形成有用于供所述第一电极119的端部插入的插入孔1112,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111与所述第一电极119插入到所述插入孔1112的端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如图10所示,第一电极119包括柱形的第一电极本体1191,第一电极本体1191一端的端面周缘处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一凸缘1192,第一电极本体1191背离第一凸缘1192一端的端面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一电极延伸部1193,所述第一电极延伸部1193的端部穿过所述电热丝1172延伸,并插入到所述插入孔1112内;

如图11所示,第二电极124包括柱形的第二电极本体1241,第二电极本体1241一端的端面周缘处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二凸缘1242。

更为具体的,所述电热丝1172的一端与第一电极本体1191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连接件122电连接。第一电极延伸部1193为直径一致的杆状件,其轴向贯穿电热丝1172盘绕围成的区域的中心,并与电热丝1172之间具有预定间隙,为了避免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震动而发生第一电极延伸部1193和电热丝1172的触碰,第一电极延伸部1193与环绕其周边的电热丝1172的距离与第一电极延伸部1193直径的比例是5:1。第一电极延伸部1193可方便地给发热丝126供电而无需设置其他结构,且杆状件的设计可避免第一电极119与其他部件短路,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电极延伸部1193的直径与雾化芯盖113最小的内径比应小于1:2,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第一电极延伸部1193与雾化芯盖113相距太近发生短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凸缘1192和第二电极凸缘1242抵接,第二电极本体1241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第一绝缘环120套设在第一电极本体1191上并与第一凸缘1192抵持,第二绝缘环123套设在第二电极本体1241上并与第二凸缘1242抵持。由于第一凸缘1192和第二凸缘1242的设置,能够方便地将第一绝缘环120和第二绝缘环123分别套装在第一电极119和第二电极件124上。

第一绝缘环120能够有效地防止第一电极119和雾化底座118短路,第二绝缘环123能够有效地防止第二电极124和下连接件122短路。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吸嘴组件2与所述通气管106分离后,如图12所示,可将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A内的所述管状加热体300取出,再通过推出件(如棍、杆等杆状件)将所述管状加热体300从所述通气管106中推出,实现所述管状加热体300的分离,并可进一步取出所述管状加热体300内的烟草207的烟草进行更换。

如图13所示,当电子烟工作时,电热丝1172和发热丝3012同时发热。外界空气(图中虚线箭头所示)从第一通气孔1071以及通气槽1012进入到雾化器内,然后通过雾化底座进气孔1182进入到雾化腔B内,并在雾化腔B内雾化所述烟油形成的第一烟雾,同时所述发热丝3012对烟草207进行加热烘烤以产生第二烟雾。所述第一烟雾穿过隔板104的通孔1041进入到管状加热体300内,对所述烟草207进行再次加热,并与所述第二烟雾混合生成混合烟雾,所述混合烟雾通过所述第一烟雾通道S1流动至所述烟雾出口201。由此可让用户体验到电子烟液的味道,同时还可以体验到真烟的味道,而且这样吸食烟草不会有焦油产生,避免抽烟时焦油对人体的伤害。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4所示,所述吸嘴组件2的下端部分地插设至所述通气管106内,且同时所述管状加热体300被收容在所述通气管106件内;优选地,所述管状加热体300的主体部3011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套设在所述吸嘴组件2形成的第二容纳腔A’内,且所述隔板104同时抵持在所述第二限位台阶1062上。

优选地,所述吸嘴组件2包括延伸部210,所述延伸部210内部形成有与所述管状加热体300过盈配合的的第二容纳腔A’,且所述延伸部210的外周壁被夹持在所述通气管106和主体部3011之间。同时,为增强密封效果,防止烟雾逸出,所述延伸部210与所述隔板104之间还设有第四密封圈2101,所述吸嘴组件2插设至所述通气管106内的部分抵持在所述第四密封圈210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管状加热体300与所述吸嘴组件2形成可分离的一体结构。当所述管状加热体300与所述吸嘴组件2可一体地与所述雾化组件发生分离后,如图15-16所示,可将所述管状加热体300与所述吸嘴组件2作为整体与所述雾化器主体1进行分离,进而再将管状加热体300与所述吸嘴组件2进行分离,取出所述管状加热体300内的烟草207进行更换。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一、二的技术特征可进行任意组合,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其包括可通过雾化烟油形成第一烟雾的雾化器主体,以及通过对烟草进行加热产生第二烟雾的管状加热体,所述第一烟雾可对烟草进行再次加热,并与第二烟雾混合生成混合烟雾,以使在吸烟时,所述混合烟雾通过所述第一烟雾通道流动至所述烟雾出口。可以让使用者体验到电子烟液的味道同时能体验到真烟的味道,避免抽烟时焦油对人体的伤害。同时,所述管状加热体可设置在雾化器主体的第一容纳腔内,也可以设置在吸嘴组件内,其均可以便于更换烟草,丰富了产品类型,客户可根据自身的习惯选择不同装配方式的产品,增加了选择的灵活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