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器及电子加热蒸发抽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6465发布日期:2019-04-05 19:2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加热蒸发抽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香烟替代品,特别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加热蒸发抽吸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雾化器只有直流气流结构或旋流气流结构,不能在保持良好的口感稳定性的同时,又加强雾化器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既能保持良好的口感稳定性又能加强散热的雾化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储油仓组件、底座组件和雾化芯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设有容纳室和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容纳室连通,所述雾化芯组件安装于所述储油仓组件和所述底座组件之间,所述雾化芯组件包括雾化部和分流部,所述雾化部包括雾化室,所述分流部安装于所述雾化部并设有气流分离室,所述气流分离室包括旋流区域和与所述旋流区域连通的直流区域,所述旋流区域设有第一中心孔,所述直流区域设有第一气流孔和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一气流孔与所述雾化室连通,所述储油仓组件设有第二中心孔,其中,从所述进气孔进入的气体,一部分以旋流的方式通过第一中心孔、雾化室和第二中心孔,以在所述雾化器的中心区域形成旋流气流,另一部分气体以直流的方式通过第一气流孔、雾化室和第二中心孔,以在所述雾化器的边缘区域形成直流气流。

其中,所述第一气流孔和所述第一导流板为若干个,所述第一导流板径向分布于所述气流分离室的内壁并从所述气流分离室的内壁朝所述第一中心孔凸出,每两个所述第一气流孔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导流板,以帮助另一部分气体以直流的方式通过所述边缘区域。

其中,所述分流部还包括消声环,所述消声环位于所述分流部的末端并位于所述旋流区域和所述直流区域的分界处。

其中,所述第一导流板的截面围成一个圆,所述圆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中心孔的中心轴线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气流孔的截面为一个开口缩小的U形,每一个第一气流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中心孔的中心轴线平行。

其中,所述底座本体设有旋流生成结构,所述旋流生成结构将从所述进气孔进入的气体形成旋流气流并以旋流的方式通过所述中心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导流板用于将所述旋流生产结构生成的旋流气流变为直流气流并以直流的方式通过所述边缘区域,所述第一导流板截面的面积从靠近所述底座本体慢慢朝向所述雾化部扩张,使得旋流气流变为直流气流更为缓慢。

其中,所述旋流生成结构为进气孔的内壁与所述容纳室的内壁相切或进气孔的内壁与所述容纳室的内壁的切线平行。

其中,所述旋流生成结构为若干个弧形的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沿径向分布于所述容纳室的内壁并从所述容纳室的内壁朝所述容纳室的中心弯曲延伸。

其中,所述储油仓组件包括上盖,所述第二中心孔位于所述上盖的中间,所述上盖包括若干个稳流板,所述稳流板沿径向分布于所述第二中心孔的内壁并从所述第二中心孔的内壁朝所述第二中心孔凸出,以保持所述直流气流的强度稳定。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加热蒸发抽吸装置,其包括主机和上述,雾化器,所述主机和所述雾化器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和电子加热蒸发抽吸装置,利用边缘区域的直流气流保持了烟雾口感的稳定性,中心区域的旋流气流提高了散热性能。同时,利用直流气流保持烟油的原生口感,利用旋流气流的沿壁冲涮,将积油冲刷碎化,分离到雾化器中进行二次雾化,保持了雾化器整体干爽清洁,同时,油滴在旋流气流的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到气道壁面而与气流分离,保持了烟雾的清洁度,提高了用户的口感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加热蒸发抽吸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底座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2中雾化芯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2中储油仓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分流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分流部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底座本体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底座本体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剖视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上盖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加热蒸发抽吸装置100 主机10 雾化器20 储油仓组件30 底座组件40 雾化芯组件50 底座本体42 容纳室420 进气孔422 雾化部52 分流部54、54a 雾化室520 气流分离室540 第一中心孔5410第一气流孔5431 第一导流板5433 旋流区域541 直流区域543 第二中心孔32 旋流生成结构424、424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实施例的内容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考图1,揭示了发明的电子加热蒸发抽吸装置100。所述电子加热蒸发抽吸装置100包括主机10和雾化器20,所述主机10和雾化器20电性连接并为雾化器20供电。

请参考图2至图7,所述雾化器20包括储油仓组件30、底座组件40和雾化芯组件50,所述底座组件40包括底座本体42,所述底座本体42设有容纳室420和若干个进气孔422,所述进气孔422和所述容纳室420连通,所述雾化芯组件50安装于所述储油仓组件30和所述底座组件40之间,所述雾化芯组件50包括雾化部52和分流部54,所述雾化部52包括雾化室520,所述分流部54安装于所述雾化部52并设有气流分离室540,所述气流分离室540包括旋流区域541和与所述旋流区域541连通的直流区域543,所述旋流区域541设有第一中心孔5410,所述直流区域543设有若干个第一气流孔5431和若干个第一导流板5433,所述第一中心孔5410、所述第一气流孔5431与所述雾化室520连通,所述储油仓组件30设有第二中心孔32,其中,从所述进气孔422进入的气体,一部分以旋流的方式通过第一中心孔5410、雾化室520和第二中心孔32,以在所述雾化器20的中心区域形成旋流气流,另一部分气体以直流的方式通过第一气流孔5431、雾化室520和第二中心孔32,以在所述雾化器20的边缘区域形成直流气流;且每两个所述第一气流孔5431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导流板5433,以帮助另一部分气体以直流的方式通过所述边缘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旋流气流从雾化室520和第二中心孔32的中间通过,直流气流从靠近雾化室520、和第二中心孔32的内壁的周围通过。

在本实施方式中,雾化器20的中心区域,或者说旋流气流通过的区域,就是第一中心孔5410,及雾化室520和第二中心孔32的中间区域;所述雾化器20的边缘区域,或者直流气流通过的区域,就是所述第一气流孔,及靠近雾化室520、和第二中心孔32的内壁的周围区域。

因本实用新型中,从进气孔422进入的气体一部分以旋流的方式通过雾化器20的中心区域并形成旋流气流,另一部分以直流的方式通过雾化器20的边缘区域并形成直流气流,而边缘区域的直流气流保持了烟雾口感的稳定性,中心区域的旋流气流旋转向边缘区域挤压,增强了直流气流的气流速度,从而强化了雾化器20的整体散热性能。换而言之,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20,利用直流气流保持了烟雾口感的稳定性和原生口感,旋流气流增强了直流气流的气流速度并提高了雾化器20的散热性能。

同时,旋流气流将容纳室420中的冷凝油冲涮碎化成细小油滴,与旋流气流形成油气混合物经过雾化部52进行二次雾化,保持了容纳室420的整体干爽和清洁。或者说,利用旋流气流的沿壁冲涮,将积油冲刷碎化,分离到雾化器20中进行二次雾化,保持雾化器20整体干爽清洁,同时,油滴在旋流气流的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到气道壁面而与气流分离,保持了烟雾的清洁度,提高了用户的口感体验。

在本实施方式中,雾化部52包括发热丝522,油气混合物中的小油滴,被中心区域的旋流气流分离到发热丝522上进行二次雾化。

请参考图6至图9,其中,图6和图7揭示了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分流部54,图8和图9揭示了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分流部54a。

所述第一导流板5433从所述气流分离室540的内壁朝所述第一中心孔5410凸出,所述第一气流孔5431的截面为一个开口缩小的U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流板5433的截面围成一个圆,且该圆的中心轴线与第一中心孔5410的中心轴线相同。每个第一气流孔5431的中心轴线与第一中心孔5410的中心轴线平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流板5433沿气流分离室540的内壁径向均匀分布,从而第一气流孔5431也沿气流分离室540的内壁径向均匀分布。

因第一气流孔5431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于直流区域543,从而从直流区域543上升的直流气流均匀地进入使用者的口中,进一步保持了烟雾口感的稳定性。

进一步,因为第一气流孔5431的截面为一个开口缩小的U形,即第一气流孔5431的截面的面积从靠近气流分离室540的内壁慢慢朝向第一中心孔5410收缩,从而进入第一气流孔5431中的气体不易进入第一中心孔5410,从而直流气流和旋流气流形成明显的边界。

进一步,所述分流部54a还包括消声环545,所述消声环545位于所述分流部54的末端并位于所述旋流区域541和所述直流区域543的分界处。

因本实用新型设有消声环545,可以削弱气道共鸣噪音。在本实施方式中,旋流气流和直流气流通过的区域为气道。

在本实施方式中,消声环545从第一导流板5433的前端面朝向雾化室520凸出。

请参考图10至图13,所述底座本体42设有旋流生成结构424,所述旋流生成结构424将从所述进气孔422进入的气体形成旋流气流并以旋流的方式进入中心区域。

因为所述底座本体42的旋流生成结构424可以将从进气孔422进入的气体在容纳室420形成旋流气流,旋流气体将容纳室420底部积油冲刷成细小油滴,并卷起与旋流气流一起形成油气混合物进入雾化芯组件50,由于离心力作用,油滴将会被分离到发热丝522上进行二次雾化,保持了容纳室420底部的干爽,防积油。

进一步,容纳室420中的旋流气流,经过第一导流板5433后旋流气流被直流化,从而在直流区域543形成稳定的直流气流。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流板5433用于将所述旋流生产结构424生成的旋流气流变为直流气流并以直流的方式通过所述边缘区域,第一导流板5433的截面为八字形,即第一导流板5433的截面的面积从靠近底座本体42慢慢朝向雾化部52扩张,使得旋流气流变为直流气流更为缓慢,从而降低转变过程中产生的气流噪音。

请参考图10和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旋流生成结构424。所述旋流生成结构424为进气孔422的内壁与所述容纳室420的内壁相切或进气孔422的内壁与所述容纳室420的内壁的切线平行,使得进气方向与所述容纳室420的内壁相切或者进气方向与所述容纳室420的内圆壁的切线平行。具体地,气体从进气孔422进入,沿旋流生成结构424进入容纳室420,形成旋流气流。

请参考图12和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旋流生成结构424a,所述旋流生成结构424a为若干个弧形的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沿径向分布于所述容纳室420的内壁。具体地,气体从进气孔422进入,沿旋流生成结构424a进入容纳室420,形成旋流气流。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叶片类似于风机或压缩机的导流叶片,将从进气孔422进入的部分气体形成为旋流气流。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流叶片为三个,均匀分布并从容纳室420的内壁朝容纳室420的中心弯曲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叶片的截面的尖端在同一个平面,且所述尖端形成一个圆,所述圆的中心轴线与容纳室的中心轴线相同。

请参考图5,所述储油仓组件30包括上盖34,所述第二中心孔32位于所述上盖34的中间。

请参考图2、图4和图5,雾化器20还包括沉积室80,所述沉积室80位于所述上盖34和所述雾化芯组件50之间。具体地,所述沉积室80由所述上盖34的下端部分340和所述雾化芯组件50的外罩56顶端部分560围成。

发热丝522上的积碳在旋流气流的冲刷下会脱离成细小碳颗粒,碳颗粒与气流混合,经中心区域旋流气流分离后碳颗粒沉积到沉积室80,保持了抽吸时烟雾的整体清洁,保障了用户的健康。

进一步,烟油随气流向上爬升时,可以由上盖34的下端部分340阻挡住而到沉积室80,可以有效阻止爬油现象,避免烟油直接到人嘴,从而提高抽吸时的口感。

请参考图14和图15,图14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雾化器20a的剖视图,图15为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上盖34a的立体示意图。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的雾化器20a的结构类似于第一种雾化器20的结构,且功能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二种雾化器20a使用了第二种实施的分流器54a,使用了第二种实施的上盖34a。所述上盖34a包括若干个稳流板342,所述稳流板342沿径向分布于所述第二中心孔32的内壁,以保持所述直流气流的强度稳定。

在使用过程中,因直流区域543靠近底座本体42,经过一定距离,直流气流的强度会减弱,设在上盖34的稳流板342起到保持直流强度稳定的作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分流部54与上盖34之间的距离较短,也可以没有稳流板342。

请参考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雾化器20还包括顶盖组件60和烟嘴70,所述顶盖组件60安装于烟嘴70和储油仓组件30之间。

请参考图1至图15,组装时,分流部54安装雾化部52以组成雾化芯组件50,接着雾化芯组件50安装于底座本体42,其次将储油仓组件30安装于底座组件40并将雾化芯组件50收容于底座组件40和储油仓组件30之间,最后将顶盖组件60安装于烟嘴70和储油仓组件30之间,便组装为雾化器20。安装好的雾化器20与主体连接后,就组装为电子加热蒸发抽吸装置100。

使用时,从进气孔422进入的气体,经底座组件40中的旋流生成结构424后,形成旋流气流,该旋流气流经过分流部54后,一部分气流以旋流气流的方式通过雾化器20的中西区域到达烟嘴70,另一部分气流以直流气流的方式通过雾化器20的边缘区域到达烟嘴70。

因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加热蒸发抽吸装置100,可以形成旋流气流和直流气流,不仅使烟油口味还原度高,并能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口感,而且提高了散热性,延长了电子加热蒸发抽吸装置100的寿命,降低了用户使用成本。进一步,可以保持雾化器20整体干爽,防止漏油,冷凝油等油渍污染,保障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进一步,通过消声环545消声降噪,增强客户体验感和听觉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