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器、气溶胶产生装置及采用该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吸合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571103发布日期:2020-04-29 00:47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雾化器、气溶胶产生装置及采用该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吸合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雾化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雾化器、气溶胶产生装置及采用该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吸合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气溶胶产生装置中雾化器的底座与油仓采用磁吸方式连接方式时,尽管拆卸和连接都很方便,但容易出现吸合不稳定,导致底座和油仓连接失效。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雾化器、气溶胶产生装置及采用该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吸合方法,旨在让底座和油仓吸合更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装设有第一磁吸件;

油仓,形成有油腔,所述油仓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槽,每一所述第一槽内装设有一第二磁吸件,所述油仓通过多个所述第二磁吸件和所述第一磁吸件的吸合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雾化芯,设于所述油仓内,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间隔设置,且所述雾化芯朝向所述底座延伸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油仓包括:

本体;和

支架,设于所述本体内,所述支架与所述本体围合形成有油腔,所述支架设有连通所述油腔的安装腔,所述支架面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槽,所述雾化芯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装设于所述安装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还设有连通所述油腔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槽、所述安装腔均间隔设置;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封油塞,所述封油塞设于所述通孔内,以密封所述通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油仓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有卡槽;所述本体远离所述第一槽的一端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卡接于所述卡槽,且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凸台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两个设于所述支架与所述本体之间的密封圈,且两个密封圈分别位于所述支架的两端,所述密封圈围绕所述支架的外周缘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的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呈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吸合连接,以使所述雾化芯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发热元件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油仓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出气口,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油仓的一端设有进气口;所述第二磁吸件设有过孔;所述雾化芯设有烟道;所述进气口、所述过孔、所述烟道和所述出气口依次连通并形成气道,所述气道用于供外界空气流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吸件背向所述油仓的一面设有导向斜面,且所述导向斜面环绕所述过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油仓的外壁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围绕所述油仓的外缘设置;所述底座面向所述油仓的一端装设于所述凹槽。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底壳和设于所述底壳的雾化器,所述雾化器为如上所述的雾化器,所述底壳内设于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雾化器的雾化芯电连接。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吸合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气溶胶产生装置,所述吸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雾化芯插设于油仓,底座的第一磁吸件的预设磁吸位置与油仓的第二磁吸件对准,第一磁吸件靠近第二磁吸件吸合固定。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底座内设有第一磁吸件,油仓内设置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磁吸件,利用多个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吸合连接,以使所述油仓与所述底座可拆卸地连接;如此设置,呈均匀排布的多个第二磁吸件能与所述第一磁吸件形成更紧密地吸合关系,进而保证底座与油仓吸合稳定,不容易脱离,从而提升底座与油仓的连接紧密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雾化器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雾化器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雾化器的油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吸合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雾化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该雾化器包括底座10、油仓30和雾化芯50,所述底座10设有限位槽10a,所述限位槽10a内装设有第一磁吸件20;所述油仓30形成有油腔30a,所述油仓30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槽30b,每一所述第一槽30b内装设有一第二磁吸件40,所述油仓30通过多个所述第二磁吸件40和所述第一磁吸件20的吸合与所述底座10可拆卸连接;所述雾化芯50设于所述油仓30内,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40间隔设置,且所述雾化芯50朝向所述底座10延伸设置。

可选地,第一磁吸件20为金属片,第二磁吸件40为磁铁;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将第一磁吸件20和第二磁吸件40均设置为磁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雾化器的底座10上设置限位槽10a,便于安装第一磁吸件20于限位槽10a内,加强第一磁吸件20在底座10的安装稳定性;可选地,限位槽10a包括用于安装第一磁吸件20的第一安装空间和用于供油仓30卡入的第二安装空间,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连通,如此设置,当油仓30通过第一磁吸件20和第二磁吸件40吸合后,油仓30卡入第二安装空间,即油仓30与底座10形成有装配重合的空间,使得油仓30与底座10形成更紧密的装配关系。油仓30内设有油腔30a,所述油腔30a用于存储烟油;同时,在油仓30内设置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一槽30b,每一第一槽30b内安装一个第二磁吸件40,使得多个第二磁吸件40也间隔设置,并形成均匀的排布;当多个第二磁吸件40与一个第一磁吸件20吸合时,呈均匀排布的多个第二磁吸件40能与所述第一磁吸件20形成更紧密地吸合关系,从而保证底座10与油仓30吸合稳定,不容易脱离。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底座10内设有第一磁吸件20,油仓30内设置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磁吸件40,利用多个所述第一磁吸件20与所述第二磁吸件40吸合连接,以使所述油仓30与所述底座10可拆卸地连接;如此设置,呈均匀排布的多个第二磁吸件40能与所述第一磁吸件20形成更紧密地吸合关系,进而保证底座10与油仓30吸合稳定,不容易脱离,从而提升底座10与油仓30的连接紧密性。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所述油仓30包括本体31和支架32,所述支架32设于所述本体31内,所述支架32与所述本体31围合形成有油腔30a,所述支架32设有连通所述油腔30a的安装腔30c,所述支架32面向所述底座10的一侧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槽30b,所述雾化芯50远离所述底座10的一端装设于所述安装腔30c。

在本实施例中,油仓30分设本体31和支架32,支架32设于本体31内,通过将雾化芯50安装在支架32的安装腔30c,且该安装腔30c与本体31和支架32围合形成的油腔30a连通。如此设置,雾化芯50被加热后,位于油腔30a内的烟油可被雾化芯50加热,并从雾化芯50析出烟雾,进而实现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出烟。可选地,所述支架32设有穿孔,且所述油腔30a通过所述穿孔与所述安装腔30c连通。可选地,所述支架32呈倒t字形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述支架32还设有连通所述油腔30a的通孔30d,所述通孔30d与所述第一槽30b、所述安装腔30c均间隔设置;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封油塞60,所述封油塞60设于所述通孔30d内,以密封所述通孔30d。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架32还设置通孔30d,该通孔30d与油腔30a连通,如此,当需要添加烟油时,只需将封油塞60从通孔30d处拆离即可进行,在添加烟油后,再通过将封油塞60塞入,如此便于用户添加烟油。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述油仓30还包括连接件33,所述连接件33设有卡槽33a;所述本体31远离所述第一槽30b的一端设有凸台31a,所述凸台31a卡接于所述卡槽33a,且所述连接件33远离所述凸台31a的一端与所述支架3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加强本体31与支架32的端部连接强度,在本体31远离第一槽30b的一端设置凸台31a,可以理解的是凸台31a为圆环凸起。连接件33面向本体31的一面设有卡槽33a,所述卡槽33a为圆槽,沿连接件33的外周缘设置;通过凸台31a卡接于卡槽33a。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述雾化器还包括两个设于所述支架32与所述本体31之间的密封圈70,且两个密封圈70分别位于所述支架32的两端,所述密封圈70围绕所述支架32的外周缘设置。如此设置,通过两个密封圈70分别抵接在支架32的两端与本体31的两端之间,进而提升整个油仓30的密封性,从而保证油仓30的正常使用。可选地,支架32的外壁靠近出气口的位置凹设有第一密封槽,一所述密封圈70装设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内。支架32的外壁靠近所述通孔30d的位置凹设有第二密封槽,另一密封圈70装设于第二密封槽内。两个所述密封圈70的直径均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10的发热元件80,所述发热元件80与所述第二磁吸件40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磁吸件20与所述第二磁吸件40吸合连接,以使所述雾化芯50远离所述支架32的一端与所述发热元件80抵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内底座10内设置发热元件80,使得发热元件80通电后发热可传递热量至雾化芯50,进而让油腔30a的烟油可被加热后的雾化芯50加热雾化形成烟雾。可选地,所述发热元件80包括正极圈和负极芯,所述负极芯设于所述正极圈内,通电后,负极芯和正极圈均发热。可选地,在正极圈和负极芯之间设置绝缘件,避免两极直接连接,导致发热元件80不能发热。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所述油仓30远离所述底座10的一端设有出气口30e,所述底座10远离所述油仓30的一端设有进气口10b;所述第二磁吸件40设有过孔40a;所述雾化芯50设有烟道50a;所述进气口10b、所述过孔40a、所述烟道50a和所述出气口30e依次连通并形成气道,所述气道用于供外界空气流通。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进气口10b、烟道50a和出气口30e能连通形成气道,供外界空气流通于该气道,带走气溶胶产生装置内多余的热量。因此在第二磁吸件40设置过孔40a,且该过孔40a的孔壁与雾化芯50的外侧壁间隔设置,形成可供空气流过的空间。可选地,所述本体31靠近出气口30e的位置的内壁凸设有安装凸圈,所述安装凸圈设有供支架32的一端插设的插孔,如此设置,支架32与本体31装配时,支架32一端可直接插设在插孔,加快支架32与本体31的装配速度。可选地,所述雾化芯50在所述烟道50a的内壁凹设有螺旋导槽,如此,通过增设螺旋导槽,一增加油腔30a内的烟油从烟道50a析出的表面面积,进一步增大烟油从烟道50a的内壁的析出量,从而增大整个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气溶胶产生量。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述第二磁吸件40背向所述油仓30的一面设有导向斜面40b,且所述导向斜面40b环绕所述过孔40a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磁吸件40背向油仓30的一面设置导向斜面40b,且该导向斜面40b位于进气口10b和过孔40a之间空间内,当空气从进气口10b进入后,空气沿导向斜面40b更顺畅地流通至过孔40a,进而降低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空气流通的噪音。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所述油仓30的外壁设有凹槽30f,且所述凹槽30f围绕所述油仓30的外周缘设置;所述底座10面向所述油仓30的一端装设于所述凹槽30f。如此设置,底座10面向油仓30的一端可预先卡接在凹槽30f,使得底座10与油仓30可先定位好,进而可让第一磁吸件20能更快地与第二磁吸件40吸合连接,加快底座10和油仓30的装配速度。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底壳和设于所述底壳的雾化器,所述雾化器为上述的雾化器,所述底壳内设于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雾化器的雾化芯电连接。该雾化器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气溶胶产生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本发明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操作步骤:将烟油注入油仓的油腔内;所述发热元件通电加热雾化芯;油腔内的烟油通过与雾化芯的烟道的腔壁接触,从雾化芯的烟道的腔壁加热析出形成气溶胶;外界空气依次从进气口、过孔、烟道和出气口流通,并带动气溶胶往所述出气口方向流通。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吸合方法,参照图5,所述方法应用于气溶胶产生装置,所述吸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将雾化芯插设于油仓;

在本实施例中,雾化芯装设至油仓的油腔后,使得雾化芯可与加热元件抵接,并对与雾化芯抵接的油仓的支架也可被加热,进而让雾化芯产生气溶胶;

s20:底座的第一磁吸件的预设磁吸位置与油仓的第二磁吸件对准;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的第一磁吸件为圆环状,而第二磁吸件为柱状,且第二磁吸件的数量有至少三个,三个所述第二磁吸件环绕圆环状的第一磁吸件间隔均匀排布;底座的第一磁吸件的预设磁吸位置为设置在圆环状的第一磁吸件一面的位置标识,便于每一第二磁吸件一一对应位置标识进行吸合,提高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吸合速度。

s30:第一磁吸件靠近第二磁吸件吸合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磁吸件与每一个第二磁吸件位置对应后,即可将第一磁吸件靠近第二磁吸件进行吸合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