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结构件、雾化装置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97112发布日期:2022-01-22 10:3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雾化结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芯组件(110)及发热体(120);所述雾化芯组件(110)包括雾化部(111)及导液部(112),所述发热体(120)嵌设于所述雾化部(111)的内部且所述雾化部(111)为多孔材料制件;所述导液部(112)设有壁部(112a),所述壁部(112a)与所述雾化部(111)相接触设置,所述壁部(112a)用于与雾化介质接触,且将所述雾化介质输送至所述雾化部(1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雾化结构件(100),其特征在于,在使用状态下,所述壁部(112a)于重力方向具有高于所述雾化部(111)的位置;或者,在使用状态下,所述雾化部(111)于重力方向的最高位置,低于所述壁部(112a)通过毛细作用输送所述雾化介质的最高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雾化结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112a)设有与所述雾化介质接触的吸液面(119),且在使用状态下,所述吸液面(119)于重力方向高于所述导液部(112)与所述雾化部(111)的接触位置;及/或,所述壁部(112a)设有分别与所述吸液面(119)及所述雾化部(111)相接触设置的导流管道,或者所述导液部(112)与所述雾化部(111)为一体式结构;及/或,所述雾化芯组件(110)于所述导液部(112)处设有防漏密封层(118),所述防漏密封层(118)用于防止所述雾化介质漏出所述导液部(112);及/或,所述防漏密封层(118)设置于所述导液部(112)除了所述吸液面(119)及所述接触位置之外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雾化结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112a)于其与所述雾化部(111)的接触位置处设有至少一个开口以使所述开口的上端区域和下端区域流体连通;及/或,所述壁部(112a)于其邻近所述雾化部(111)处设有至少一个开口以使所述开口的上端区域和下端区域流体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雾化结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部(112)还设有与所述壁部(112a)相连的杯底(112b),所述杯底(112b)与所述雾化部(111)相接触设置,所述壁部(112a)通过所述杯底(112b)将所述雾化介质输送至所述雾化部(11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雾化结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底(112b)于其与所述雾化部(111)的接触位置处设有至少一个开口以使所述开口的上端区域和下端区域流体连通;及/或,所述杯底(112b)于其邻近所述雾化部(111)处设有至少一个开口以使所述开口的上端区域和下端区域流体连通;及/或,所述壁部(112a)与所述杯底(112b)形成大于等于90度的夹角;及/或,所述杯底(112b)为具有中心的规则形状,且所述雾化部(111)位于所述杯底(112b)的中心区域。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雾化结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部(112)与所述雾化部(111)的接触位置,位于所述雾化部(111)的外壁(115)的中心区域,以将所述雾化介质均匀输送至所述雾化部(111)的两端;及/或,所述雾化部(111)具有圆筒形状,所述导液部(112)与所述雾化部(111)的接触位置,位于所述雾化部(111)的外壁(115)根据毛细力与重力相互平衡的中心区域,以将所述雾化介
质均匀输送至所述雾化部(111)的两端。8.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结构件(200)及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雾化结构件(100);所述储液结构件(200)设有用于容置雾化介质的储液腔(240),且所述导液部(112)设置为接触所述储液腔(240)中的所述雾化介质;所述雾化结构件(100)还包括通气管(150),所述通气管(150)与所述雾化部(111)连通以传输所述雾化部(111)所生成的气溶胶;所述雾化结构件(100)还包括密封上盖(130),所述密封上盖(130)开设有收容腔(134)、穿孔(132)及至少一个进液口(131),所述壁部(112a)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收容腔(134)中,所述密封上盖(130)密封所述储液腔(240)以使所述储液腔(240)中的雾化介质仅通过所述进液口(131)接触所述导液部(112);所述通气管(150)设置为穿过所述穿孔(132)。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结构件(100)还包括底座(170),所述底座(170)的固定端抵接所述储液结构件(200)及所述雾化部(111)或所述密封上盖(130),以配合安装所述雾化芯组件(110)或其所述雾化部(111),所述底座(170)的连接端用于安装电源;且所述底座(170)开设有进气口(171),所述进气口(171)与所述雾化芯组件(110)或其所述雾化部(111)的气道(190)流体连通;及/或,所述雾化结构件(100)还包括电极组件(140),所述电极组件(140)连接所述发热体(120),所述电极组件(140)用于连接电源;及/或,所述雾化结构件(100)还包括安装件(160),所述安装件(160)配合所述底座(170)共同固定所述电极组件(140);及/或,所述雾化结构件(100)还包括底座套(180),所述底座套(180)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座(170)的连接端上;及/或,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吸嘴结构件(300),所述吸嘴结构件(300)与所述雾化部(111)所生成的气溶胶流体连通,或者所述吸嘴结构件(300)与所述气道(190)流体连通。10.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及权利要求8或9所述雾化装置,所述电源与所述雾化装置连接,用于供电。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雾化结构件、雾化装置与气溶胶生成装置,雾化结构件包括雾化芯组件及发热体;雾化芯组件包括雾化部及导液部,发热体嵌设于雾化部的内部且雾化部为多孔材料制件;导液部设有壁部,壁部与雾化部相接触设置,壁部用于与雾化介质接触,且将雾化介质输送至雾化部。上述雾化结构件,采用导液部及其壁部将需要雾化的雾化介质输送至雾化部,一方面雾化部通过导液部间接地接触储液腔中未雾化的雾化介质,因此与储液腔中未雾化的雾化介质存在较长距离,能够避免高温导致储液腔内的雾化介质变质;另一方面由于采用导液部将雾化介质输送至雾化部,因此具有输送量稳定的优点,从而确保了雾化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雾化气溶胶的一致性。致性。致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大迈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2
技术公布日:2022/1/2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