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85546发布日期:2023-12-26 00:17阅读:51来源:国知局
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雾化领域,尤其涉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相关技术中,如图1-图2所示,相关通气管70a呈中空结构,其内设有呈直圆柱形的中空通道71a;相关加热组件80a收容于相关通气管70a中,其呈平面的网状结构。雾气从通气管70a的一端流入经过加热组件80a的加热后从通气管70a的另一端流出。

2、虽然相关加热组件80a设有用于通过雾气的网孔,但是由于防止液体颗粒群未完全加热雾化后便可以通过网孔,往往网孔的面积会设计得比较小,造成雾气通过的面积不足,大部分的液体颗粒群会被阻挡反弹,或者随着气流黏附于相关通气管70a的内壁面,难以经由相关加热组件80a加热雾化后流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通气管、加热组件和储液雾化组件;储液雾化组件包括用于存储液态基质的储液腔以及与储液腔连通的喷嘴;喷嘴朝向通气管的入口端设置,用于将液态基质雾化,且将其喷向通气管内;

3、所述加热组件收容于所述通气管内,与所述喷嘴相对设置,以将所述喷嘴喷出的雾气再次雾化;

4、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呈塔式螺旋结构的螺旋发热体;所述螺旋发热体包括轴向回旋延伸的多个螺旋圈;任意相邻的两个螺旋圈之间留有供雾气通过的第一缝隙。

5、优选地,所述多个螺旋圈的周长随着自身与所述喷嘴之间的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小。

6、优选地,所述多个螺旋圈的周长数呈等差数列。

7、优选地,所述螺旋圈呈板状结构。

8、优选地,每个所述螺旋圈在其轴截面中一侧的宽度方向w2与自身轴向连接呈夹角设置。

9、优选地,所述夹角为夹角θ,所述夹角θ的范围区间为15°~55°。

10、优选地,所述夹角θ的范围区间为20°~30°。

11、优选地,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螺旋圈各自在轴向上的投影相互交错。

12、优选地,所述多个螺旋圈的数量为15~20个。

13、优选地,所述通气管包括自其所述入口端内径逐渐向外增大的第一扩张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扩张通道连通的出气通道;所述喷嘴喷出的雾气从所述扩张通道流向所述出气通道。

14、优选地,所述喷嘴包括用于将液态基质雾化的雾化部;所述雾化部包括用于将雾气扩散喷出的第二扩张通道;

15、所述第一扩张通道与所述第二扩张通道之间呈流线型平滑连接。

16、优选地,所述出气通道与第一扩张通道之间为流线型平滑连接。

17、优选地,所述扩张通道的最大内径与所述出气通道的内径相等。

18、优选地,所述通气管还包括用于输送气体进入通气管内部的补气孔;所述补气孔设于所述通气管的侧壁。

19、优选地,所述通气管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补气孔,所述至少两个所述补气孔沿通气管周向等距间隔排布。

20、优选地,所述补气孔自所述通气管的外侧壁向远离所述喷嘴方向延伸,且相对于所述通气管的轴线倾斜设置。

21、优选地,所述补气孔的轴线与所述通气管的轴线连接呈夹角β设置,所述夹角β为120°~150°。

22、优选地,所述通气管还包括用于输送气体进入通气管内部的补气孔;

23、所述补气孔设于所述通气管中所述第一扩张通道与所述出气通道的连接交界处。

24、优选地,所述第二扩张通道设有朝向所述通气管的喷出口;

25、所述螺旋发热体整体结构的轴向中心点与所述喷出口在所述通气管轴线方向上留有流动间距x,所述流动间距x的范围区间为3~7mm。

26、优选地,所述螺旋发热体与所述通气管共轴设置。

27、实施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优化加热组件的结构,采用塔式螺旋结构的螺旋发热体作为加热组件,可以起到导流作用,增大液体颗粒群随气流从加热组件通过的概率,减少液体颗粒群在通气管内壁面上积聚,提升雾化量。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管(70)、加热组件(80)和储液雾化组件(60);储液雾化组件(60)包括用于存储液态基质的储液腔(610)以及与储液腔(610)连通的喷嘴(62);所述喷嘴(62)朝向通气管(70)的入口端设置,用于将液态基质雾化,且将其喷向通气管(7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螺旋圈(811)的周长随着自身与所述喷嘴(62)之间的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圈(811)呈板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螺旋圈(811)所在平面与平行于所述通气管(70)中轴线的轴截面呈夹角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螺旋圈(811)各自在轴向上的投影相互交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70)包括自其所述入口端内径逐渐向外增大的第一扩张通道(72)、以及与所述第一扩张通道(72)连通的出气通道(71);所述喷嘴(62)喷出的雾气从所述扩张通道(72)流向所述出气通道(7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70)还包括用于输送气体进入通气管(70)内部的补气孔(73);所述补气孔(73)设于所述通气管(70)的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70)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补气孔(73),所述至少两个所述补气孔(73)沿通气管(70)周向等距间隔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孔(73)自所述通气管(70)的外侧壁向远离所述喷嘴(62)方向延伸,且相对于所述通气管(70)的轴线倾斜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孔(73)的轴线与所述通气管(70)的轴线连接呈夹角β设置,所述夹角β为120°~15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电子雾化装置,其包括通气管、加热组件和储液雾化组件;储液雾化组件包括用于存储液态基质的储液腔以及与储液腔连通的喷嘴;喷嘴朝向通气管的入口端设置,用于将液态基质雾化,且将其喷向通气管内;加热组件收容于通气管内,与喷嘴相对设置,以将喷嘴喷出的雾气再次雾化;加热组件包括呈塔式螺旋结构的螺旋发热体;螺旋发热体包括轴向回旋延伸的多个螺旋圈;任意相邻的两个螺旋圈之间留有供雾气通过的第一缝隙;可以起到导流作用,增大液体颗粒群随气流从加热组件通过的概率,减少液体颗粒群在通气管内壁面上积聚,提升雾化量。

技术研发人员:胡肖琬玥,任三兵,雷桂林,张梓均,姚雪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