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箱底座构造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0365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旅行箱底座构造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旅行箱底座,更详而言之,系指一种能利用底座向前方凸伸有一凸部,以使底座的前后轮部间呈前窄后宽的梯形状,且能增加前后轮间的距离并能确保旅行箱在平行拖拉时的平稳性及顺畅性的旅行箱底座构造改良。
按,习用的旅行箱底座构造,请参阅图4-图7,其乃为钧局于一九九九年八月一日公告核准台湾专利第365758号的《一种旅行箱活动轮携行架结构改良》,特指一种针对相同大小旅行箱相同底座宽度条件下,改良整体结合结构,令活动轮间间距加宽而不再有干涉情形发生,其特征在于旅行箱底座一体制出拉杆固定座或一体制出拉杆固定座结合空间,而底座于拉杆固定座突出位置亦突出有相同宽度,据以活动轮组装于底座其拉杆固定座突出位置底部时,活动轮间间距得以加宽甚多,令活动轮相互干涉的状况得以解决,增加稳定性,达到旅行箱拖行更顺畅的功效。
如此,其虽可达到其使用的目的,但是,实际上在使用中亦有如下的缺失由于现今旅行箱均是有便利拖拉的设计,换言之,会在箱体底端枢设有一底座,且该底座的大小则均与箱体的大小相同,以达到支撑稳定作用,但是,在现今旅行箱为能增加其功效及容置量的设计下,均会于旅行箱前端表面再另行装设有前袋,且使该前袋能凸伸于箱体外侧方;因此,当前袋装填满时,会使前袋向外侧凸伸且呈腾空状(即前袋底端并未置于底座上),则易使旅行箱的重心向外向上侧移动,进而造成拖拉时的重心不稳及更加不顺畅,而无法达到上述创作的真正目的。
是故,如何开发出一种能再增加旅行箱的前后轮部间的距离,以确保旅行箱在拖拉时的重心更加稳固,且能使其拖拉时确实更加顺畅,此乃为消费者所一致企盼的,更是业者所急需迫切改进之处。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乃积极开发研究,为改进上述习用旅行箱底座构造的缺失,本申请人以从事此类产品制造多年的经验,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旅行箱底座构造改良,期能嘉惠所有的消费者及制造者。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利用底座向前方凸伸有一凸部,以使底座的前后轮部间呈前窄后宽的梯形状,且能再次增加前后轮部间的距离,并能确保旅行箱在平行拖拉时具有较佳的平稳性及顺畅性,进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及提高市场占有率及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旅行箱底座构造改良,其主要特征在于底座的适当位置上分别设有前轮部及后轮部,并使前轮部及后轮部位于不同轴线上,活动轮组或固定轮组枢设于其上,该两轴线系可呈平行状或呈非平行状,底座的前缘凸设有一凸部,该凸部上可设有前轮部,底座系可为一体成形状,且呈L、U形状等,或是底座可由两个左右对称状的座体所组成。
本实用新型旅行箱底座构造改良,其另一特征在于底座的前轮部及后轮部上可分别枢设有前轮组及后轮组,而前轮组或后轮组系可为活动轮组、固定轮组等。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旅行箱底座的前后轮部间呈前窄后宽的梯形状,前后轮部间的距离较宽,可使旅行箱在平行拖拉时的重心较稳固,更加具有顺畅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图7为已的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凸部10前轮部11后轮部12 轴线AA、BB活动轮组20、21旅行箱3 底部30前袋31下面根据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旅行箱底座1系可为一体成形状,且呈L、U形状等(如
图1、图2);或是底座1可由两个左右对称状的座体所组成(如图3),以供能与旅行箱3的底部30枢设之;而该底座1的前缘则一体制出设有凸部10,且在底座1的适当位置上亦分别一体制出设有前轮部11及后轮部12,并使前轮部11及后轮部12分别位于不同轴线AA、BB上,以供活动轮组20、21或固定轮组(图中未标示)能枢设于前后轮部11、12上,而上述前轮部11则系可设置于凸部10上,以达到确实增加前后轮部11、12间的距离;而上述两轴线AA、BB系属不同轴线AA、BB,且该两轴线AA、BB系可呈平行状或呈非平行状。
当使用时,仅需先将活动轮组20、21)或固定轮组(图中未示)枢设于底座1的前后轮部11、12上,再将该底座1枢设于旅行箱3的底部30上,如此,即可完成组装使用的目的,但是,在使用时,由于旅行箱3的前缘凸伸设有前袋31,且该前袋31是属腾空状(即没有与底座1接触),再者,该底座1的前端亦向前凸设有一凸部10,且在该凸部10上设有前轮部11,并使前轮部11与后轮部12位于不同轴线AA、BB上,因此,其不但能确实再增加前后轮部11、12间的距离,以使旅行箱3的底座1拥有更加的平稳度外,同时,亦能使前后轮部11、12间呈前窄后宽的近梯形状,且能使前袋31的重心不会外露于凸部10的外侧,以确保旅行箱3的重心不会向上提高,进而有再确保拖拉时的平稳度更加顺畅性的功效。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而己,凡是利用上述原理及技术手段,且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目的功效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畴内,如底座1的适当位置上分别枢设有前轮组20及后轮组21,并使前轮组20及后轮组21位于不同轴线AA、BB上;而上述前轮组20或后轮组21系可为活动轮组、固定轮组等,如此,方能使底座1的前后轮组20、21间呈前窄后宽的梯形状,以增加前后轮组20、21间的距离,并能确保旅行箱在平行拖拉时的平稳度更加具有顺畅性。
权利要求1.一种旅行箱底座构造改良,其主要特征在于底座的适当位置上分别设有前轮部及后轮部,并使前轮部及后轮部位于不同轴线上,活动轮组或固定轮组枢设于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行箱底座构造改良,其特征在于,底座的前缘凸设有一凸部,且该凸部上可设有前轮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行箱底座构造改良,其特征在于,底座为一体成形状,且呈L、U形状等;或是底座可由两个左右对称状的座体所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行箱底座构造改良,其特征在于,底座的两轴线可呈平行状或呈非平行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行箱底座构造改良,其特征在于,在底座的适当们置上分别枢设有前轮组及后轮组,并使前轮组及后轮组位于不同轴线上,而前轮组或后轮组系可为活动轮组、固定轮组等。
专利摘要一种旅行箱底座构造改良,其主要特征在于底座的前缘凸设有一凸部,在底座的适当位置上分别设有前轮部及后轮部,并使前轮部及后轮部位于不同轴线上,以供活动轮组或固定轮组枢设于其上;如此,方能使底座的前后轮部间呈前窄后宽的梯形状,以增加前后轮部间的距离,并能确保旅行箱在平行拖拉时的平稳度更加具有顺畅性。
文档编号A45C13/00GK2432814SQ0024389
公开日2001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27日
发明者陈进财 申请人:陈进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