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射出方式制造开口拉链的方法

文档序号:704652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以射出方式制造开口拉链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射出方式的开口拉链制造方法,尤其是在射出时防止开口拉链上下枳杞偏位的开口拉链的制造方法。
为进一步了解,以下即以图式说明如后请参阅

图1及图2所示,习式拉链带9的制造过程是在左右二拉带90在射出塑性链齿91后,于适当长度处(依需要而决定)以刮除机将部分链齿91刮除,然后在刮除位置上以热压技术将双层胶片92熔融固定在拉带90上下两面,之后再于左右二胶片92之内侧边冲设出开放性的缺口93,在冲设的过程中会将挡边缝线901一同冲除;最后在开放性缺口93上端射出下枳94、95,而在胶片92以下的链齿91上方射出上枳96、97。
前述过程中,设置双层胶片92的主要目的在于巩固拉链带9下枳部位,其除了使下枳94、95射出后与胶片结合为一体外,更能做为手指捏拿的位置。又设置开放性缺口93的目的在于二下枳档94、95在射出成型后会延伸入于缺口93内(如图2),使得二下枳档的底部不包夹拉带90与胶片92,如此一来,底部的结构强度会大于其它各部位。
如图3所示,前述下枳94、95以及上枳96、97之成型需导入模具中方可实施,当拉带90导入模具后,为使拉带90与上下枳模穴精确定位,须将拉带90拉直以使其平躺在模具内,拉带90受到两端拉力影响而产生紧绷作用致使胶片92开始产生变形,原因在于拉带90上的胶片92具有开放性缺口93,此缺口93使得该处的胶片宽度缩小,以致受到前后拉力拉引时,由缺口93开始产生扩大性变形,变形的情况通常是由矩形开口改变成为梯形开口,或是胶片92朝上(面向上模)或朝下(面向下模)扭曲变形,因此与上、下枳模穴配合的精度已丧失,故在下枳94、95、上枳96、97射出成型完成后,拉链带9脱离模具而不再受到拉力拉引后即恢复原状(如图4所示),唯还原后的上、下枳却与拉带产生偏斜异位,尤其是下枳94、95的异位最大,这是因射出时胶片变形所产生此在二下枳配合后不但不美观外,严重时更会使交媾不易等问题出现。
其次,当拉带与上、下枳模穴未精确对位时必有间隙产生,因此在射出成型时塑料会由间隙窜入,而使成型后的上、下枳产生毛边,其瑕疵比例高达百分之十左右,对产品质量影响严重。
先前为了解决此项问题,即针对射出模具加以改良试图藉由模具来防止拉带偏斜异位,唯每一种拉带的尺寸、宽度皆为不同,且上、下枳的形状、结构及尺寸也各不同,所以不同拉链就需以不同的模具来成型制造,如果每一个模具都要改良,就需耗费更多资金,此不但不符合经济效益,甚至模具是否能改良成功都是问题,因此单从改良模具来解决问题似乎不太可能,以至于至今都未能解决此项问题,故对于开口型塑铜拉链之上、下枳制造影响不小。
本发明在拉带上热压双层薄胶片后,于薄胶片适当位量冲出一镶孔,而拉带内侧边的挡边缝线必须保留不需冲除,该挡边缝线是用於供链齿固定的径向突出车缝带,当拉链带导入模具之后,为求精确定位,会以射出机之后的输出装置对拉链带施以相当程度的拉引,因此拉带会水平又平整地位在模具上,由于镶孔之开放性开口有挡边缝线存在,所以当拉带被导入模具并受到相当程度的拉力拉引时,镶孔在胶片及挡边缝线的抗拉作用下,使胶片镶孔部位不会受到拉力而产生扭曲变形,如此一来更能使拉带与模具之上、下枳模穴精确对位,以利于上、下枳射出成型,特别是下枳;待射出完成后,再以截断机沿著镶孔将拉链带切断。而镶孔部位在胶片及挡边缝线抗拉作用下,使镶孔不会受到拉力影响而使胶片产生扭曲变形,因此拉带能精确地位在上、下枳模穴位置,待射出成型之后,上、下枳就能正确位在拉带上。由於镶孔不是开放性的开口,所以拉带在拉力影响下,开口部位受到挡边缝线及胶片的抗拉作用,使开口部位不会受到拉力影响而产生扭曲变形,如此一条即能使拉带与模具之上、下枳模穴精确对位以利于射出成型,并使成型后的上、下枳不会有毛边产生。
图1为习式拉链带覆胶处理后之示意2为习式拉链带待射出上、下枳之示意3为习式拉链带在模具内受拉力拉引下产生变形之示意4为习式拉链带在射出成型完成后上、下枳偏斜异位之示意5为本发明拉链带之制造流程6为本发明拉链带之链齿成型后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拉链带之刮除链齿后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拉链带之覆胶处理后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拉链带之冲设镂空拉链带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拉链带在模具内之上、下枳成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拉链带在制造完成后之横断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拉链带之下枳立体示意图。
本发明之成型过程图,更可由第6至11所示获得了解图6揭示出链齿成型(1)的实际状态,拉带11为平行对设之左右二带体,其内侧边具有挡边缝线111,于平形之拉带11内侧相对处射出连续排列之等间距链齿12,链齿12藉由挡边缝线111而稳固地夹固在拉带11上,其不但可加强韧性,更能防止链齿受到外力影响而脱落。
图7揭示括除链齿(2)后的实际状态,在适当长度处(视需要决定)将部分链齿12予以刮除,刮除的长度约三公分(可视需要而决定),这时拉带11仍保留著挡边缝线111。
图8揭示覆胶处理(3)后的实际状态,在刮除链齿的拉带11适当位置处(靠近上排链齿),以热压技术(如超音波熔接技术)将双层胶片13熔融固定在拉带的上下两面,使得贴覆有胶片的该处拉带特别坚韧,该处除了具有防潮耐磨及保护拉带的功能外更可作为手指捏拿的位置。
图9揭示镂空链带(4)后的实际状态,在覆有胶片13的位置上以冲孔技术冲设出一镂空的镶孔14,但挡边缝线111仍须保留不能切断。当拉带导入模具后(5),因镶孔14内侧边具有完整的挡边缝线111,所以在拉带11受到上下两瑞拉力拉张时,镶扎14会因胶片13及挡边缝线111的抗拉作用而不变形,而且胶片也不会上突、下翘或扭曲,故拉带能正确地位在模具内与上、下枳模穴精确对位,而且上、下模穴间不会有间隙产生。
图10揭示上、下枳成型(6)完成的实际状态,当射出成型完成后,上枳17、18以及下枳15、16能正确地位在拉带11上之胶片13部位,而且不会偏斜或异位,又挡边缝线111是垂直贯穿上、下二枳;由于上下模穴间没有间隙,所以成型后的上、下二枳不会有毛边产生。
图11揭示出截断链带(8)的实际状态,其藉由截断机沿著镶14之上限横切,并同时将下枳15、16底下的挡边缝线111同时切断,如此即能使拉带上下分离,另将残余废料19予以清除,即完作本发明制作,最后即得到成型良好之上、下枳成型体,特别是二下枳15、16,有如图12所示。
在图12中,下枳15、16与一般传统(习式)下枳的最大不同点在於底端可看见挡边缝线111的断面痕迹(如箭头所指),传统的下枳底端绝不会有挡边缝线111的断面痕迹;此外,本发明之二下枳底端并未包夹拉片及胶片,所以结构强度较其它各部位为高,故不虞担心会有挡边缝线而产生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由於传统式下枳会与拉带有偏斜问题发生,而此问题皆导致于镶孔及挡边缝线,所以藉由本发明的实施,可克服上、下枳与拉带之间的偏斜异位问题,彻底解决习式射出漏料之缺点。
权利要求
1.一种以射出方式制造开口拉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造步骤为步骤(1)链齿成型,于拉带内侧边射出连续排列之链齿;步骤(2)刮除链齿,在拉带适当位置上将部分链齿刮除;步骤(3)覆胶处理,在刮除链齿的适当位置处以热压技术将双层胶片熔融固定在拉带上下两面;步骤(4)镂空链带,在胶片之内侧边以冲设技术冲切出一镂空镶孔;步骤(5)导入模具,将前述拉带导入模具后,受到拉力拉引而平整地位于模具上,并与上、下枳模穴精确配合;步骤(6)上、下枳成型,在拉片内侧边射出上枳,而在胶片内侧边上端射出下枳;步骤(7)脱模清除残余物,将射出成型后之残余废料清除;步骤(8)截断拉带,将前述完成射出之拉带沿著镶孔横向切断,如此即完成拉链带上、下枳成型作业;其中,在镂空拉带时,在薄胶片位置冲出一镶孔但须保留拉带内侧边的挡边缝线,此挡边缝线即是固定链齿的突出车缝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射出方式制造开口拉链的方法,在射出时可防止开口拉链上下枳偏位,系当拉带上之链齿在成型后,于适当处以刮齿机刮除部分的链齿,并于刮除处的拉带上热压一双层薄胶片,热压处理后以冲孔机在薄胶片位置冲出一镶孔唯须保留拉带内侧边的挡边缝线;当拉链带被导入射出模具后,为求精确定位含对拉链带施以相当程度的拉力,使拉带呈现紧绷状态,由于镶孔部位保留有挡边缝线,所以镶孔部位的拉带不含受拉力影响而产生变形,如此一来即能使拉带与模具之上、下枳模穴精确对正,特别是下枳模穴;待射出完成后上下枳能正确地成型在拉带上,不会与拉带产生偏斜不正,最后以截断机沿著镶孔将拉链带切断而完成开口拉链制造。
文档编号A44B19/24GK1403042SQ0114212
公开日2003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13日
发明者曹昌文 申请人:曹昌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