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密防水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273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密防水拉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气密防水拉链,这种拉链用在需要在高压下具有气密防水性能的场所,例如潜水衣和水下风洞。
现有技术的描述通常使用的气密防水拉链的啮合齿大体上分成两种结构,即例如德国专利No.856881、日本实用新型申请特开平58-181210、以及公开号为No.63-8763的日本专利申请所描述的啮合齿结构,以及例如公开号为No.1-54041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为No.2-16648的日本专利申请和公开号为No.5-2098的日本实用新型申请所描述的啮合齿结构。构成这些啮合齿的元件包括一个矛型偶合链牙和一个基本为U型的夹紧件,该偶合链牙的前端有一个偶合牙包,该夹紧件有一个由一对小薄片构成的夹持部以及一个用于连接其端部的连接部。通常将一个矩形薄片夹紧变成大体为U型就可以获得这种夹紧件。
根据上述德国专利No.856881、日本实用新型申请特开平58-181210、以及公开号为No.63-8763的日本专利申请所述的啮合齿结构,将该偶合链牙做成从夹紧件的连接部内的中心引出,从而使偶合牙包露出,并与该偶合链牙一起凸出。为了将该啮合齿固定到气密防水拉链带上,就沿该气密防水带的侧边按预定的节距形成偶合牙包插孔,使啮合齿的偶合牙包通过该孔。然后,弯曲气密防水带,将其按压变成Ω型,这样,插孔形成部就与夹紧件的弯曲底面紧密接触,然后从前后两侧夹紧夹紧件,牢牢咬住带部,从而得到气密防水拉链的牙链。
另一方面,根据公开号为No.1-54041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为No.2-16648的日本专利申请和公开号为No.5-2098的日本实用新型申请所描述的啮合齿结构,分别形成一个其前端有一个偶合牙包而在后端有一个矛型偶合链牙的偶合链牙,以及一个基本为U型的夹紧件,其中所述矛型偶合链牙具有一个矩形凸缘。为了将啮合齿固定到气密防水带上,就将该气密防水带的侧边部分从凸缘侧缠绕到前端的偶合牙包上,从而使其盖住偶合链牙,并保持住该偶合链牙。然后,用气密防水带从偶合链牙的凸缘侧支撑住该夹紧件,使该夹紧件正好处在偶合牙包的前面,将其牢牢固定,以便防水带盖住夹紧件,并保持住该夹紧件。因此,利用夹紧件将气密防水带的侧缘部分弯成Ω型,夹住该防水带,并牢牢地将其固定后就得到气密防水拉链。
通过对受到弯曲、并在拉链的两个相对牙链中的每一个的偶合牙包与夹紧件之间向外露出的气密防水带施加接触压力,就可以保证这些气密防水拉链的气密性和防水性。如果该接触压力太小,则因液压力或其它施加到气密防水带上的外力而使相互受压的防水带之间出现间隙。
这样,在上述具有结合在一起的偶合链牙和夹紧件的啮合齿中,因为所需要的部件数量不多,所以各部件的操作也比较容易。但是,为了将啮合齿固定到气密防水带上,就需要在气密防水带的侧缘部分形成偶合牙包的插孔。另外,在将偶合牙包插到插孔中以后,要求将防水带拉到夹紧件的底面,以便将其弯成U型。因此,这种固定结构会使气密防水带沿其宽度方向移动,这样,夹紧件的夹紧力和固定力就会减弱。所以,正如日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NO.58-181210所述的那样,将一个用于夹紧拉链带的唇部从夹紧件的开口端处的两个相对面上凸起,以便增加将啮合齿固定到气密防水带上的强度。
对于这种气密防水拉链来讲,当拉链的一对牙链的两个相对的啮合齿耦合时,其气密防水的可靠性与两个相对的防水带之间的接触压力有关。因此,如果形成一个舌件,使其从弯成U型的夹紧件的前后侧的一端或两端按直角向外突起而增加接触面积时,则应使必须的接触压力得到保证,这样才能方便地得到所需要的气密防水性能。但是,要形成一个向夹紧件的外面突起的舌件就会增加整个滑动件的厚度,该滑动件就是拉链的开/关装置。
另一方面,在含有一个偶合链牙和一个夹紧件的啮合齿的结构中,这种结构分别由公开号为No.1-54041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为No.2-16648的日本专利申请和公开号为No.5-2098的日本实用新型申请所公开,虽然部件数量增加,但气密防水带的固定工作还是方便的。此外,因为气密防水带的固定强度由于在偶合链牙的近端存在突缘而增大,所以从实用角度看,这还是比较理想的啮合齿结构。
在上述任一种啮合齿结构中,几乎所有传统夹紧件都近似于矩形,而且夹紧件的相邻夹持部分的相对着的两个侧面均彼此平行。但上述德国专利No.856881不在其列。根据其说明,每一个固定到拉链的两个Z字形牙链的一个侧缘上的夹紧件均成为梯形,当从侧部看时,其宽度朝着夹持部分的前端逐步变小。
因为夹紧件的夹持部分的前端面被设置成使它们彼此完全相对地朝防水带方向移动,所以它们没有任何相对着的叠加面。因而,在防水带之间就不会产生所需要的接触压力,因为夹紧件的各相对夹持部分的前端面没有将压力直接作用到气密防水带上,所以气密防水性能下降。
同时,在这种气密防水拉链中,用了这种拉链的产品,例如潜水衣可以折叠或随意放置。当不用这些产品时,还可以用脚踩。此时,气密防水拉链的拉链牙链在啮合齿间同时受到折叠。图7示出的是拉链牙链108在此时的折叠情况。图7A是该拉链牙链108的正视图,而图7B是从折叠侧(即拉链牙链的内侧)看到的该拉链牙链108的主要部件的平面图。
如上所述,因为通常夹紧件的夹持部从其侧面看时为矩形,所以,在折叠侧上彼此相邻的夹紧件104的两个相对的夹持件105a的外侧脊线紧密接触,而在夹紧件104的整个气密防水带101的相反侧上的夹持件105b的外侧脊线相对于夹持件105a的折叠侧上的外侧脊线之间的接触部分沿防水带的纵向敞开很多。
也就是说,因为绕夹紧件104的夹持部105的外侧脊线转动,所以压缩应力作用到气密防水带上,在受到应力的一侧,外侧脊线就紧密接触,而此时在整个防水带101的相反一侧的外侧脊线之间的气密防水部分受到的是比较大的拉伸应力。因而,受到拉伸应力的那一侧的气密防水带部分很容易断裂。气密防水带101的断裂使得气密防水性能受到损失,这种性能也是气密防水拉链100的首要功能。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保证气密性的气密防水拉链,即使在沿纵向弯曲很大时,该气密防水拉链也不会轻易断裂。
本发明的概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人已经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反复讨论和实验。因此,本发明人认为使用以下结构是有效的。
根据其主要结构,所提供的气密防水拉链有一对牙链,其中气密防水带的一个侧边从凸缘侧开始包住若干偶合链牙,并将偶合链牙夹住。使它们的偶合牙包向外伸出,弯折所述侧边,形成一个啮合齿夹持部分,该夹持部分在防水带侧边上的截面基本为Ω型,该啮合齿夹持部分的周面被一个基本为U型的夹紧件夹持固定,该夹紧件由一个夹持部和一个连接部构成,夹持部包括一对片状夹持件,连接部将各个夹持件的端部进行连接,其中夹紧件包括一个应力释放部,当气密防水带在相邻的两个夹紧件之间弯折时,该释放部将处于相邻夹持件侧面之间的带处产生的拉伸应力释放掉。
当这种具有传统结构的气密防水拉链的带子的表面沿气密防水带的纵向受到弯折时,相邻夹紧件在折叠侧上的相对的两个夹持件的外侧脊线变成紧密接触,夹紧件绕外侧脊线的接触部转动,从而使得该防水带在两个与气密防水带的弯折侧相对的外侧脊线之间敞开很多。此时,紧密接触的各个外侧脊线的接触部受到锁定,不进行相对移动,使得弯曲中心得到固定。因此,受到弯折的气密防水带在与两个夹紧件之间的弯折侧相对的一侧上沿纵向得到很大的拉伸应力,从而使其断裂。
所以,根据本发明,形成的释放应力部用来将多余的拉伸应力释放掉,所述拉伸应力有一部分是在一个位于夹紧件前后表面上的夹持部之间的带上产生的,该夹紧件将基本为C型的气密防水带盖住,并将其固定住。因此,当气密防水拉链象上面所述的那样进行折叠时,因为有应力释放部,所以在各脊线部之间的紧密接触部位可以相对移动,从而将与弯折侧相对侧处的各夹持件之间的多余拉伸应力释放掉。所以,在与弯折侧相对的脊线上没有产生多余的拉伸应力,由此可以有效地防止在该部位的气密防水带出现断裂。
此外,根据本发明,夹持部的彼此相对的前端面最好能设置成在啮合齿相互配合时,使它们以Z字形沿两个牙链的相对边缘部分按预定节距对置,并使它们局部重叠。
通常,夹紧件具有唇部,这些唇部形成在前后夹持件的相对的端面上,使这些唇部伸出后彼此靠近。当基本弯曲成Ω型的气密防水带的啮合齿部通过固定夹紧件而被前后夹持件紧紧卡住时,在夹持件前端朝内伸出的唇部被卡到啮合齿支撑部中,从而加强其固定。
根据本发明人的实验,当唇部的前表面的大小合适时,即使在夹持部前端没有形成一个伸到与唇部相对一侧上的舌件,也可以在固定气密防水拉链时利用由唇部前表面产生的压力向气密防水带的弯曲部上施加必须的接触压力,所述各弯曲部朝外露,而且彼此相对。因此证明保证有足够的气密性。
另一方面,将夹紧件固定到各牙链上,当各啮合齿耦合时,使唇部前表面以Z字形沿两个牙链的相对边缘按预定节距相互对置,但是,如德国专利No.856881所述,如果夹紧件的相对表面沿防水带的纵向移动,而且没有直接受到压缩力作用的重叠部分,则不会在两个牙链的气密防水带之间的相对暴露边缘上产生足够的接触压力。因此,根据本发明,夹紧件的各相对表面以Z字形彼此相对布置,使这些相对表面设置成相互之间总能部分重叠。这样,就能保证气密防水带之间具有所需要的接触压力,由此提高气密防水拉链的气密防水性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应力释放部最好有一个锥面,其中,从夹紧件的平面图来看,夹持部的侧面宽度按预定角度沿从夹紧件连接部侧的一个端面朝夹持部的前端的方向逐渐变小,所述夹持部的前端带有起始部位,该起始部位位于离开连接部前端面一定距离的前端侧,利用夹紧件的厚度与气密防水带的厚度之和确定该距离。
如果沿纵向弯折气密防水拉链的气密防水带的带表面,则处在需要弯折部位的相邻夹持部的弯折侧处的各夹持件的外侧脊线就像上面所述的那样进行紧密接触,从而使该夹持部以该接触部位作为支点转动。所以,与弯折侧相对的气密防水带在相邻夹紧件之间产生较大的拉伸应力。从平面图来看,当气密防水拉链象上面所述的那样弯折时,如果夹紧件象传统夹紧件那样使夹持部为矩形的话,则夹紧件的夹持部的前端位于重叠气密防水带的带体一侧,而夹紧件的连接部位于气密防水带的自由端一侧。因此,气密防水带沿纵向的弯折形状有些像部分柱形,其中连接部一侧被拉长,而夹持部的前端侧受到压缩。
因而,在相邻夹持部的前端侧的外侧脊线处该夹紧件与作为中心的气密防水拉链的弯折部紧密接触,连接部侧的侧面稍微敞开。在这种情况下,在偶合链牙底部侧弯折的气密防水带中的啮合齿支撑部的弯折部内几乎没有产生内应力,而过多的拉伸应力使弯折部外侧拉长很多。
本发明的实现集中在上述弯折结构上。首先考虑的是,使每一个夹紧件的夹持部的左右侧面均做成锥面,使该夹紧件的前端逐步变窄,这像上面所述的基本为圆柱形一样,就可制得应力释放部。但是,就像上面所述的那样,根据本发明气密防水带的啮合齿的固定结构,将夹紧件弯曲后固定到气密防水带上,使气密防水带和夹紧件包住偶合链牙,并将其进行定位。
为了用具有这种固定结构的夹紧件的所有夹持部用力地夹住气密防水带,最好如上述传统结构那样,在夹持部和连接部之间的界面上至少保证有相同的夹持力。为此,根据本发明,至少将气密防水带的啮合齿支撑部基本弯曲成C形,要求从夹紧件的连接部到夹持部的界面沿防水带纵向的宽度与传统结构的类似。所以,在本发明中,将宽度朝夹持部的前端逐步减小的锥面的起点设定在一个预定位置,该位置通过将夹紧件的厚度加上气密防水带的带厚度来确定。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用于固定气密防水拉链的啮合齿所需要的固定强度得到保证,当沿纵向弯折气密防水拉链时,就将锥面用作应力释放部,从而防止彼此间的影响。即使各外侧脊线部分接触,但在进行弯折时它们也只是稍微有些接触。所以,在与弯折侧相对的夹持部和连接部之间的气密防水带中不会产生过分拉伸应力,从而可以防止气密防水带的断裂。
根据本发明,夹紧件的两个侧面的锥面的锥角最好为3°-7°。如果锥角小于3°,则在弯折侧的各相邻夹持部的外侧脊线部分彼此紧密接触,使它们得到锁定。因而,不会充分发挥其作为应力释放部的作用,这样就在被弯折的牙链的弯折侧(也就是外侧)处的各夹紧件之间的气密防水带容易出现断裂。然而,如果锥角超过7°,则当固定气密防水拉链时,就不太可能产生一个直接作用到彼此对置的两个夹紧件之间的压力。所以,就不会有效地在对置的气密防水带之间产生接触压力,难以获得所需要的气密性能。
此外,应力释放部最好在夹持部的前端侧角落处的周面上包括一个坡口部(chamfered portions)。另外,应力释放部最好包括一个形成在夹持部外侧脊线上的坡口部。此外,在某些情况下,所形成的应力释放部包括一个至少形成在夹持部的内侧脊线一端上的坡口部。
当气密防水拉链沿纵向弯曲时,这些应力释放部中的任何一个均可以有效地防止弯折部周围的各夹紧件之间的气密防水带的局部断裂。
图面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具有气密防水拉链的偶合链牙的主要部件的平面放大图,其中偶合链牙有部分剖开;图2是沿图1的II-II作的剖面图;图3是沿图2的III-III作的剖面图;图4是从侧面看的透视图,表示一排在固定前用于本发明的夹紧件的结构;图5的示意图表示本发明的气密防水拉链的弯折情况;图6是气密防水拉链的主要部件的平面图,表示裂开的传统啮合齿固定部分;图7的示意图表示传统气密防水拉链的弯折情况;图8的曲线图表示气密性能根据本发明的夹紧件上形成的锥面的锥角变化而改变的情况。
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该实施例的气密防水拉链10就像传统拉链一样包括一个气密防水带11、啮合齿12、一个拉头(未示出)、以及前/后码(未示出)等。气密防水带11由橡胶材料或单块柔性合成树脂片或防水材料构成,防水材料例如是上面涂有橡胶或弹性树脂的织物。该防水带11的侧边缘部沿纵向弯曲后,将啮合齿12按照预定的间距沿侧边部进行固定。
根据该实施例,啮合齿12包括一个偶合链牙13和一个由不同构件组成的夹紧件14。同时,本发明也包括偶合链牙13和夹紧件14整体形成的情况。如果偶合链牙13和夹紧件14分别形成,则如上所述,偶合链牙13的部分形状与偶合链牙13和夹紧件14整体形成的情况不同。
在该实施例中,分别形成的偶合链牙13的总体结构与传统例子的不同,它包括一个矛型偶合牙包13b和一个矩形凸缘13c,该偶合牙包在矩形柱13a的前端处的截面为矩形,矩形凸缘位于矩形柱13a的近端。在具有图2所示结构的偶合链牙13中,将气密防水带11的侧边部分弯曲,包住偶合链牙13的凸缘13c,将其定位,另外,将防水带的一个带体侧和防水带的一个侧边弯曲,使它们敞开很大,从而形成啮合齿支撑部11a,其中整个弯曲部的截面基本为Ω型,这样就可以使得偶合牙包13b露向啮合齿支撑部11a的外侧。
如图2所示,沿着气密防水带11的啮合齿支撑部11a的周面用力使夹紧件14弯曲变形,该夹紧件弯曲后包住凸缘13c及偶合链牙的矩形柱13a,并将它们保持定位,使多个啮合齿12按照预定间距固定到气密防水带11的侧边上。为了使多个偶合链牙13处在一条直线上,用气密防水带11的侧边部分包住这些偶合链牙13并使它们定位,就在用气密防水带11的侧边部分包住这些偶合链牙13并使它们定位以前,沿气密防水带11的侧边部分依序按照预定间距设置多个偶合链牙13。另一方面,如上面所述的那样基本被弯曲成U形的夹紧件14由一个弯曲片材构成,如图4所示,该夹紧件有一对倾斜的片状夹持件15a,15b,这两个夹持件的一端之间的间距大于另一端之间的间距,这两根夹持件15a,15b由处在所述另一端处的连接部16连接。
在与各个夹持件15a,15b的连接部16一侧相对的各个端部形成唇部17,使各唇部17沿彼此相对的方向伸出。同时,在含有唇部17的夹紧件14的内曲面上形成凹槽14a,使凹槽沿弯曲方向呈直线延伸。用一个连接臂14b将各相邻夹紧件14的连接部16的中间侧面连结在一起。在将夹紧件14进一步弯曲变形以后,就可将其装在气密防水带11上,此时切断连接臂14b,将各啮合齿12一起固定到气密防水带11的侧边缘部上,由此做出一个牙链18。
将一个拉头(未示出)装在一对具有预定长度的牙链18上,并将一个前码(未示出)固定到牙链18的一端,而将后码(未示出)固定到另一端。由此得到气密防水拉链10。图2示出的是用拉头闭合所述气密防水拉链10时的剖面图。
上面所述的拉链的结构与传统拉链的结构相同,但夹紧件14的结构除外。传统夹紧件14从其平面图看来基本为矩形,这就如结合图6和7描述的那样。反之,在本实施例的夹紧件14中,在夹紧件14的夹持部15上形成一个应力释放部是本发明的一个区别特征,当气密防水拉链10弯曲时,各相邻夹紧件14之间的啮合齿支撑部11a的带11b上产生多余拉伸应力,该应力释放部就是用于该多余拉伸应力的。
现在结合表示本实施例的夹紧件14的结构的图1-4以及表示传统夹紧件104结构的图7对此进行描述。
首先结合图7简单描述传统夹紧件104的结构。该夹紧件104的整体结构与本实施例的夹紧件14的结构基本相同。但是,在传统夹紧件104中,夹持部105的夹持件105a,105b由基本为矩形的小部件构成,在夹持部105整个区域内其在带的纵向上的宽度均相同。但是,没有对各个夹持件105a,105b的外侧面及内侧面的脊线部分进行专门处理,每一个脊线部分均成约90°的角。
所以传统气密防水牙链108沿纵向顺着其带的表面弯曲时,如图7b的平面图所示,弯曲后的夹持件105a的前端侧的脊线部分在弯曲中心处的啮合齿102与其相邻啮合齿之间彼此配合,这些啮合齿在连接部106侧趋向于彼此分开。因此,在所述相邻夹紧件104的连接部106处的气密防水带部分产生拉伸应力。此时,如图7B所示,相邻夹紧件104在上述部位周围移动,其中在弯折侧的各夹持件105a相互配合,从而就有一个力使与弯折侧相对的夹持件105b朝它们彼此分开的方向移动。另外,当从平面图上看时,在连接部106侧的带上产生一个拉伸应力。因此,夹持件105b之间的啮合齿支撑部101a的带部分产生一个很大的拉伸应力,特别是在连接部106侧的带部分101b上产生一个很大的拉伸应力。因而,夹持件105b使带部分101b从夹持端开始断开。
反之,如图1和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夹紧件14的结构中,在各个夹持件15a和15b的部位上形成不同的应力释放部。这样可以方便地防止啮合齿支撑部11a处的连接部16侧的带部分11b断裂。
如图1和4所示,该实施例的所述应力释放部包括一个形成在夹持件15a和15b的左右端面上的锥面14c,以及形成在脊线部分内外两侧的坡口部14d和14e。此外,如图1中的标号R所示,每一个夹持件15a,15b前端的角部,特别是它们的内侧角部均斜切,并形成一个作为坡口部的小弧面。尽管该实施例可以形成不同的应力释放部,但在某些情况下并不需要所有的应力释放部,因此可以省去其中一部分应力释放部。
一旦为拉伸应力设计了锥面14c,该锥面就是作为应力释放部的最有效的手段,但有一些比设计其它应力释放部更重要的注意点。这些注意点将结合图1和4以及表1进行具体描述,同时也要描述它们的作用。
第一点应注意的是需要在夹持部15上形成锥面14c的起始形成点。通常,先根据气密防水拉链10的尺寸(宽度,长度等)及该气密防水拉链的用途、带的结构或材料确定夹紧件14的尺寸和排列节距。如果从连接部16的外侧缘往上向夹持部15的前端形成锥面14c,以便根据夹紧件的平面图看出该锥面基本呈梯形,则由夹紧件14作用到气密防水带11上的夹持力减少。
因此,有关锥面14c的形成起点问题,根据该实施例,使气密防水带11相对于连接部16的基本夹持面积得到保证,从而确保夹紧件14对气密防水带11有需要的夹持力。也就是说,将锥面14c的形成起点设定在这样一个尺寸位置(dimensional position)H处,它离连接部16外侧端面的距离至少为D1+D2,其中D1是夹紧件14的厚度,D2是气密防水带11的厚度。与该尺寸位置H比较,如果将锥面14c的形成起点设定在连接部16侧,则因为气密防水拉链10的侧向拉力就会使啮合齿12更容易脱开。
应注意的下一点是锥面14c的锥角α。如上所述,如果该锥角α太小,则在气密防水拉链10弯折时,气密防水带11就很有可能局部断裂。如果该锥角α太大,则夹紧件14的夹持件15a,15b前端的宽度W就会变小,这样在一对牙链18的相对的夹紧件14的夹持件15a,15b的前端面之间就没有重叠部分W1。因此,在相对的气密防水带11之间产生的接触压力就减少,从而不能得到所需要的气密防水性能。
图8示出的是气密防水拉链10的气密性随锥面14c的锥角α变化而改变的情况。在该锥角α中,锥面14c的形成起始点所处的位置离连接部16的外侧端面的距离由夹紧件14的厚度D1与气密防水带11的厚度D2的和确定。如果改变该锥面14c的形成起始点,则即使在气密防水拉链弯折时也不会使气密防水带11出现断裂的最佳锥角α的范围会自动根据气密防水带11之间的接触压力而改变。
当图7中的锥角(间隙角)α为0°时,则不形成锥面14c,相邻夹紧件的侧面相互平行。如果锥面14c的锥角α如图8所示的那样从0°变到8°,则发现气密防水拉链10的气密性逐步从2kgf/cm2减少到0.7kgf/cm2。因此,如果充分考虑到气密防水拉链10的气密性,则如图8所示,锥角α最好为5°或更小。
但是,除了提高气密性以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将气密防水拉链10如上面所述的那样在纵向弯折很厉害时能防止气密防水带11的局部断裂。因此做了下面的实验。
将涂覆有橡胶的纤维织物带用作气密防水带11,啮合齿12的偶合链牙13的结构如图1所示。夹紧件14的夹持部15的锥面14c的形成起始点的尺寸位置H离连接部16的外侧端面的距离由夹紧件14的厚度D1与气密防水带11的厚度D2的和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将锥角α设定在0°,2°,5°和8°,锥面14c形成在从尺寸位置H到夹持部15的前端的整个侧面上。由此得到气密防水拉链10。计算出每一个气密防水拉链10的牙链的平均弯曲阻力(气密防水带随弯曲的断裂阻力)、气密性(kgf/cm2)、重叠比(压力数值的比)(%)、以及每一个锥角α的两条牙链的侧拉阻力(kgf/In)。此处通过将每一个气密防水拉链弯折10300次后估算出牙链弯曲阻力,并从坏到好地用“×”,“△”,“○”和“◎”来评价断裂程度。
表1示出了该实验的结果。
表1
根据表1,牙链弯曲阻力随锥角α的增加而减小,该锥角α从2°时的“△”增加到5°时的“○”和8°时的“◎”。另一方面,气密性随锥角α的增加而减小,可以理解,这种现象的发生取决于夹紧件14的相对的两个前表面之间的重叠比。气密性随该重叠比的增加而增大。此外,可以发现两条牙链的侧拉阻力表示的是当两个牙链18受到使它们彼此分开的方向的侧向拉力时啮合齿12的强度下降,如果按上述那样设定锥面14c的形成起始点,则即使该锥角α为8°,两条牙链的侧拉阻力也有足够的承受强度。
如上所述,锥角α是一个对气密防水拉链10的气密防水性能和其使用寿命起重要作用的主要因数,特别是在将气密防水拉链10弯折时可以防止气密防水带11的断裂。因此,一旦设定好锥角α,就需要考虑其它因数,例如锥面14c的形成起始点、形成在夹持件15a,15b的内外侧脊线部分上的坡口部14d,14e、和形成在每个夹持件15a,15b前端角部的弧面R的设定值。
基于上述理由,锥面14c的锥角α最好为3°-7°。
根据本发明,如图1和4所示,如果在气密防水带侧的相对侧的外侧脊线部分的脊线部分上和在夹紧件14的每个夹持件15a,15b的带侧形成坡口部14d,14e,则在将气密防水拉链10像上面所述的那样进行弯折时,因为它们被切角,所以即使相邻夹紧件14的夹持件15a的外侧脊线部分彼此在弯折侧紧密接触,也可能在坡口部14d和14e之间出现滑动。所以,紧密接触点移动,从而将各夹持件15b之间的气密防水带11上产生的拉伸应力释放掉,所述夹持件在弯折侧的相对侧,特别是在该夹持件15b的连接部16侧的气密防水带11b上。这样就可以防止带11b处的断裂。
此外,如图1的标号R所示,如果在夹紧件14的各个夹持件15a,15b的前端角落处形成小弧面,则在弯折气密防水拉链10时,夹持件15a彼此在相邻夹持件15a的各个前端侧的角落处紧密接触,所述相邻夹持件15a位于弯折处,从而形成转动夹持件15a的支点。这样,就像坡口部14d,14e的场合一样,由于存在弧面R而使支点移动,因而与弯折侧相对的夹持件15b的连接部16侧的带部分11b上产生的应力的一部分得到释放。用这种方法,也就避免了带部分11b的断裂。
上面的描述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例如不需要为夹紧件上形成的应力释放部既设置锥面14c,又设置坡口部14d,14e以及弧面R。在某些情况下,只要根据气密防水拉链10的长度或宽度、气密防水带11的带的材料、夹紧件14的尺寸等,用应力释放部的任一部分或某些部分的组合就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在各个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变换。
标号10,100气密防水拉链11,101气密防水带11a,101a啮合齿支撑部11b,101b带部分12,102啮合齿13,103偶合链牙13a,103a矩形柱13b,103b偶合牙包13c,103c凸缘14,104夹紧件14a凹槽14b连接臂14c锥面14d外侧脊线上的坡口部14e内侧脊线上的坡口部15,105夹持部15a,15b,105a,105b夹持件16连接部17唇部18,108牙链R坡口部(弧面)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密防水拉链,它有一对牙链(18),其中气密防水带(11)的一个侧边从凸缘(13c)侧开始包住若干偶合链牙(13),并将偶合链牙夹住,使偶合链牙的偶合牙包(13b)向外伸出,弯折所述侧边,从而在带(11)的侧边上形成一个啮合齿夹持部分(11a),该夹持部分的截面基本为Ω型,该啮合齿夹持部分(11a)的周面被一个基本为U型的夹紧件(14)夹持固定,该夹紧件有一个夹持部(15)和一个连接部(16)构成,夹持部包括一对片状夹持件(15a,15b),连接部将夹持件(15a)的一端与夹持件(15b)的一端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件(14)包括一个位于每个夹紧件(14)之间的应力释放部,当气密防水带(11)在相邻的两个夹紧件(14)之间弯折时,该释放部将处于相邻夹持件(15a,15b)侧面之间的气密防水带部分(11b)处产生的拉伸应力释放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防水拉链,其特征在于,将夹持部(15)的彼此相对的前端面设置成在啮合齿(12)相互配合时,使它们以Z字形沿一对牙链(18)的相对边缘部分部分按预定节距对置,并使它们局部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密防水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释放部包括一个锥面(14c),其中,从夹紧件(14)的平面图来看,所述夹持部(15)的侧面宽度按预定角度沿从夹紧件(14)的连接部(16)的一侧端面朝夹持部(15)的前端的方向逐渐变小,所述夹持部的前端带有起始位置,该起始位置至少位于一个前端侧,该前端侧离开连接部(16)的外侧端面的距离由夹紧件(14)的厚度(D1)与气密防水带(11)的厚度(D2)的和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密防水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件(14)的两个侧面的锥面(14c)的锥角(α)为3°至7°。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密防水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释放部在所述夹持部(15)的前端侧角落处的周面上包括一个坡口部(R)。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密防水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释放部包括一个形成在所述夹持部(15)外侧脊线部分上的坡口部(14d)。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密防水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释放部包括一个形成在夹持部(15)内侧脊线部分上的坡口部(14e)。
全文摘要
一种气密防水拉链,其中气密防水带(11)的一个侧边从凸缘(13)侧开始包住固定若干偶合链牙(13),使其偶合牙包(13b)向外伸出,弯折所述侧边而在带(11)的侧边上形成一个Ω型截面的啮合齿夹持部分(11a),该啮合齿夹持部分(11a)的周面被一个基本为U型的夹紧件(14)夹持固定,该夹紧件由一个夹持部(15)和一个连接部(16)构成,夹持部包括一对片状夹持件(15a,15b),连接部将夹持件(15a)的一端与夹持件(15b)的一端进行连接。所述夹紧件(14)包括位于相邻夹紧件(14)之间的应力释放部(14d-14e,R)。
文档编号A44B19/18GK1391860SQ0212265
公开日2003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18日
发明者市川伸广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