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遮阳伞的伞体撑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158阅读:30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室外遮阳伞的伞体撑开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遮阳伞的伞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包括一主杆、一辅助杆、一推杆、一上蜂巢、一下蜂巢、若干上支撑杆和若干下支撑杆的室外遮阳伞的伞体撑开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主杆、一辅助杆、一推杆、一上蜂巢、一下蜂巢、若干上支撑杆、若干下支撑杆,其中主杆在顶端与辅助杆一端相枢结,辅助杆的另一端则与推杆一端相枢结,在主杆上枢设有一定位套筒,定位套筒在一侧边设有一具偏心轮的定位把手,在另一侧边与一上支撑杆的一端相枢结,此上支撑杆与辅助杆在它们的中段处相枢结而形成一X状,上蜂巢和下蜂巢呈环状体,其周缘中央设有一环沟,且周缘设有若干槽口,在上蜂巢中央固结有一上主伞骨,在下蜂巢的中央下方固结有一下主伞骨,上支撑杆在中段下方与下支撑杆的一端相枢结,上支撑杆的上端、下支撑杆的下端分别容置于上蜂巢、下蜂巢的槽口内,并用金属线枢结于上、下蜂巢上,在下主伞骨上设有一纵向槽口,推杆的另一端容置于纵向槽口内并与下主伞骨相枢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因为伞体的大部分重量是由推杆、辅助杆及与定位套筒相连的一根上支撑杆来承受,所以本实用新型把推杆的另一端直接枢结于坚固的下主伞骨上,与现有产品把推杆一端枢结于一个下支撑杆的枢结头上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牢固和简洁,组合更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收合状态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撑开时的立体图。
以上描述的结构都是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与现在技术不同的地方在于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下主伞骨41上设有一纵向槽口,推杆24的另一端容置于此纵向槽口内并与下主伞骨41通过铆钉相枢结。
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所述当把主杆20上枢设的定位套筒21往上推时,则枢接于定位套筒21的上支撑杆50会带动辅助杆23并连动推杆24,使上、下支撑杆50、53往上撑开且向外伸展,再将定位套筒21的定位把手212往下扳动,令偏心轮迫紧定位套筒21定位,即可将伞体撑开如图3所示;收合时,则将定位套筒21的定位把手212往上扳动,令偏心轮不紧迫定位套筒21,再将主杆20的定位套筒21往下拉,即可将伞体收合。
权利要求1.一种室外遮阳伞的伞体撑开结构,包括一主杆、一辅助杆、一推杆、一上蜂巢、一下蜂巢、若干上支撑杆、若干下支撑杆,其中主杆在顶端与辅助杆一端相枢结,辅助杆的另一端则与推杆一端相枢结,在主杆上枢设有一定位套筒,定位套筒在一侧边设有一具偏心轮的定位把手,在另一侧边与一上支撑杆的一端相枢结,此上支撑杆与辅助杆在它们的中段处相枢结而形成一X状,上蜂巢和下蜂巢呈环状体,其周缘中央设有一环沟,且周缘设有若干槽口,在上蜂巢中央固结有一上主伞骨,在下蜂巢的中央下方固结有一下主伞骨,上支撑杆在中段下方与下支撑杆的一端相枢结,上支撑杆的上端、下支撑杆的下端分别容置于上蜂巢、下蜂巢的槽口内,并用金属线枢结于上、下蜂巢上,其特征在于在下主伞骨上设有一纵向槽口,推杆的另一端容置于纵向槽口内并与下主伞骨相枢结。
专利摘要一种室外遮阳伞的伞体撑开结构,包括一主杆、一辅助杆、一推杆、一上蜂巢、一下蜂巢、若干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主杆在顶端与辅助杆一端枢结,辅助杆的另一端与推杆一端枢结,在主杆上枢设有一定位套筒,定位套筒一侧设有定位把手,另一侧与一上支撑杆的一端枢结,此上支撑杆与辅助杆在中段处枢结,上蜂巢和下蜂巢在周缘设有环沟和若干槽口,在上蜂巢中央固结有一上主伞骨,在下蜂巢的中央下方固结有一下主伞骨,上支撑杆在中段下方与下支撑杆的一端枢结,上支撑杆的上端、下支撑杆的下端分别置于上、下蜂巢的槽口内,并枢结于其上,在下主伞骨上设有一槽口,推杆的另一端置于此槽口内并与下主伞骨枢结。本实用新型结构牢固、简洁,组合方便。
文档编号A45B25/00GK2514686SQ02202300

公开日2002年10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17日
发明者周杉 申请人:通益雨伞(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