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摆头遮阳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36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向摆头遮阳伞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尤其涉及一种可以进行开伞或者收伞以及使伞面左右双向偏摆的双向摆头遮阳伞。
背景技术
现有的遮阳伞,由伞饰、伞布、长短伞骨、伞棒、伞座及操纵机构组成,具有开合伞面及伞面摆头(倾斜一定角度)的功能,通常手柄完成开伞动作,摆头功能则需要另行单独操作(图13所示折叠器),由于摆头点的位置设计比较高,操作时需要双手同时参与,且操作力量较大,因此使用不方便。
有鉴于此,又有一种自摆伞(AUTO TILT UMBRELLA)问世,其集中开伞动作、摆头操纵动作在手柄上,即通过手柄的连续回转运动,实现开伞、关伞和摆头(回摆)的多种动作。但是,现有市场推出的自摆伞,手柄操作力量仍需要5至5公斤,而且会发生回摆现象,特别是在自然风力较大的作用下,其回摆反映更加明显,故,其使用仍不十分理想。
虽然上述的遮阳伞调整角度的设计结构,可供使用者对遮阳伞进行角度的调整,但是其在调整角度时,必须同时按压基座上的拨动件,进而挤压扭力弹簧,使卡制在棘齿片的拨动件的卡制钩分离,再将遮阳伞的角度调整至预定的位置后放开该拨动件,使拨动件因扭力弹簧的作用回复至原本的位置,且拨动件的卡制钩再卡制在棘齿片上,完成角度调整动作。若使用者独自进行角度的调整动作,必须一只手按压基座上的拨动件,再用另一只手扶持遮阳伞,待卡制在棘齿片的拨动件分离后,以一手调整遮阳伞在预定角度后再放开被按压的拨动件,使拨动件再卡制在棘齿片上,才能完成角度的调整动作,由于该遮阳伞为大型的伞具,并非一般小型伞具,所以当其一端撑开时,具有相当的重量,使用者即便可以勉强支撑住该遮阳伞,但是一只手调整遮阳伞的角度,常会因风力的吹动或手臂力量不足,而使遮阳伞变得更重,让使用者无法以一只手支撑遮阳伞,造成调整角度的误差,可见这种设计结构在进行调整角度操作上的不便。
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双向摆头遮阳伞,使伞具通过单一摇柄的转动,由卷扬拉绳连动伞架进行开伞和收伞,该摇柄向外拉出时形成一离合作用,在转动摇柄时可连动另一转向装置,使伞骨上端的伞架进行左右方向的角度偏摆调整,让伞面定位在需要的特定位置,使用效果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双向摆头遮阳伞,由一呈中空状的伞骨、位于伞骨上端的伞架及覆盖在伞架上的伞面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骨预定位置处分别设有连动伞架的卷扬装置及与卷扬装置连动的转向装置,该卷扬装置和转向装置之间设有传动轴;该转向装置设有机座、摆头和拨动机构,机座设有剖槽及横向贯穿该剖槽的孔,摆头嵌设在剖槽中,摆头下端设有齿状部,由梢件枢合机座和摆头,拨动机构设有两固定片,各固定片上设有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两固定片通过固定元件固定在机座内;一蜗轮两端分别设有一枢轴,该枢轴固定在两个固定片的第一固定孔中;一蜗形齿轮的轮轴上设有铣平面,且该蜗形齿轮上套设有一锥状齿轮,该锥状齿轮上设有一个具有切面的孔,该孔的切面与蜗形齿轮上的铣平面对应套固,蜗形齿轮的两端分别设有枢轴,该枢轴固定在固定片的第二固定孔中,伞状齿轮啮合在锥状齿轮下方,通过伞骨下方的卷扬装置传动的转动力,使蜗形齿轮与蜗轮啮合,蜗轮与摆头下端的齿状部啮合,使伞面可以进行左右方向任意角度调整;转向装置的旋转动力,通过伞状齿轮下方的传动轴接受卷扬装置传递的旋转动力。
前述的双向摆头遮阳伞,其中机座内设有护绳座。
前述的双向摆头遮阳伞,其中护绳座上开设有一穿通孔,临近穿通孔的位置处设有一凹槽。
前述的双向摆头遮阳伞,其中中空状伞骨的卷扬装置和转向装置之间设有的传动轴两端分别设有一伞状齿轮。
前述的双向摆头遮阳伞,其中伞状齿轮与传动轴间分别设有衬套,该衬套固定在护绳座的凹槽,且伞状齿轮配合梢件固定在传动轴末端。
前述的双向摆头遮阳伞,其中卷扬装置设有座体,该座体与伞骨连通,且座体上设有一转动部且在临近转动部的位置设有连动部,该转动部可带动该连动部,转动部的轴杆上连接卷扬开启伞面的拉绳,以卷扬开启伞面。
前述的双向摆头遮阳伞,其中卷扬装置的座体一侧设有相邻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该第一、第二穿孔枢接固定转动部和连动部,且座体临近第一穿孔处设有一长孔,该长孔中设有止动部。
前述的双向摆头遮阳伞,其中止动部由棘爪、挡块及设在棘爪和挡块间的弹性元件组成。
前述的双向摆头遮阳伞,其中转动部包括一轴杆,该轴杆穿过并枢设在座体上,轴杆一端设有凸出部,该凸出部为非圆面,轴杆的另端设有剖沟,轴杆上临近凸出部的位置处设有套接部,该套接部上套设单向棘轮,又,轴杆上设有穿绳孔,该穿绳孔中穿设与伞架连接的拉绳;一离合轴,其设有齿轮,一端面轴向延伸轴心,轴心上环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并在齿轮的另端面设有与凸出部套接的凹陷部,轴心的端部设有螺孔;一定位座,其一端设有穿设离合轴轴心的穿通孔,该穿通孔周缘设有长孔,该长孔中设有定位件,定位件顶掣在离合轴轴心的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上,定位座配合螺固元件固定在座体上;一摇柄,配合离合轴末端的方杆部套合,该摇柄设有一孔,该孔中螺入螺栓,使摇柄固定在离合轴轴心的端部;一停滞部,其由垫圈、弹性元件、止动垫圈及螺母构成,垫圈和止动垫圈的中央分别设有隔片,垫圈和止动垫圈通过隔片套设在轴杆的剖沟上,并通过螺母将垫圈、弹性元件和止动垫圈固定在轴杆的剖沟上;一壳体,其配置在座体外部,且该壳体由两外壳体构成,并在其中一壳体上设有一对应孔,该孔供离合轴的轴心穿出。
前述的双向摆头遮阳伞,其中轴杆的凸出部周缘设有数平面,该离合轴的凹陷部周缘设有相等的数平面,使凸出部与凹陷部相互配合。
前述的双向摆头遮阳伞,其中离合轴轴心的一端呈方杆部,摇柄的内侧呈方孔,以相互配合。
前述的双向摆头遮阳伞,其中连动部包括一连动轴,该连动轴的一端设有一固定部,且连动部临近固定部的位置处设有一凸缘,凸缘的侧面设有数个凹槽,并在连动轴上设有一铣平面,又,连动轴上套接锥状齿轮,该锥状齿轮上设有具有切面的孔,该孔的切面与连动轴的铣平面对应;一连动齿轮,其通过螺栓螺固在连动轴上,并在该连动齿轮与连动轴凸缘间夹合钢珠和弹簧。
本实用新型使伞具通过单一摇柄的转动,由卷扬拉绳连动伞架进行开伞和收伞,该摇柄向外拉出时形成一离合作用,在转动摇柄时可连动另一转向装置,使伞骨上端的伞架进行左右方向的角度偏摆调整,让伞面定位在需要的特定位置,使用效果理想。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伞体开伞或收伞动作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伞体伞面偏摆动作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卷扬装置立体结构外观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卷扬装置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卷扬装置升降伞面动作状态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卷扬装置偏摆伞面动作状态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转向装置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转向装置使用状态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止动部组合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卷扬装置转动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卷扬装置连动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棘爪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13是现有伞具转向折叠器外观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伞具、2卷扬装置、3转向装置、4传动轴、5伞骨、6伞架、7伞面、8拉绳、20座体、21第一穿孔、22第二穿孔、23长孔、24缩口卡阶、25摇柄、26方孔、27螺栓、30转动部、31轴杆、32凸出部、33剖沟、34套接部、35单向棘轮、36穿绳孔、37离合轴、371齿轮、372方杆部、373第一凹槽、374第二凹槽、375凹陷部、376螺孔、38定位座、381穿通孔、382长孔、383钢珠、384弹簧、385挡块、386螺丝、40连动部、41连动轴、42凸缘、421凹槽、43铣平面、44锥状齿轮、45孔、46连动齿轮、461钢珠、462弹簧、47螺栓、48螺母、49伞状齿轮、491衬套、50止动部、51棘爪、52弹簧、53挡块、54斜面、55定位平面、60停滞部、61垫圈、62弹簧、63止动垫圈、64螺母、71机座、711剖槽、712孔、713梢件、72摆头、721孔、722齿状部、80拨动机构、81护绳座、811穿通部、812凹槽、813穿绳孔、85固定片、851第一固定片、852第二固定片、86蜗轮、861枢轴、87蜗形齿轮、871铣平面、872枢轴、88锥状齿轮、881孔、89伞状齿轮、891衬套、892梢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双向摆头遮阳伞,由呈中空状的伞骨5、伞架6及伞面7组成;其在伞具1上设有卷扬装置2、转向装置3及设在伞骨5内的传动轴4,使伞具1具有通过卷扬装置2连续旋转摇柄动作而撑开和收合伞面7的功能(图1所示);当将摇柄拉出一特定距离时,由卷扬装置2通过传动轴4而连动转向装置3,使伞具1的伞面7可以进行左右方向的任意角度调整偏摆,偏摆幅度为正负23度以内,(图2所示)。
参阅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卷扬装置2是设在伞骨5的预定高度位置处,其包括一座体20、一转动部30及一连动部40;该座体20呈中空状,上端与伞骨5接合连通,座体20一侧设有相邻的第一穿孔21和第二穿孔22,并在该座体20上临近第一穿孔21周缘设有一长孔23,该长孔23内设有止动部50,该止动部50由棘爪51、弹簧52及挡块53组成;结合图12所示,该棘爪51为圆杆状,一端设有斜面54,并在斜面所设的端部设有定位平面55。
参阅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止动部50的结构是在长孔23近第一穿孔21出口端开口处设有一缩口卡阶24,使棘爪51与弹簧52填入长孔23中,其定位平面55与缩口卡阶24相互嵌合,再在末端通过挡块53进行螺固,其斜面54抵靠在前方的单向棘轮35的齿面上,构成具有止动功能的结构。
参阅图4、图5、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转动部30的结构包括一轴杆31,该轴杆31穿过第一穿孔21,且轴杆31前端设有凸出部32,该凸出部32周缘设有数个平面,轴杆31尾端设有剖沟33,临近凸出部32的杆径上设有一环状套接部34,该套接部34上套设单向棘轮35,又,轴杆31上设有穿绳孔36,该穿绳孔36中穿入与伞架6连接的拉绳8,单向棘轮35为空套在轴杆31上,当扭距过大时,其受棘爪51卡制,止动处可为松脱,使单向棘轮35与轴杆31形成空转,以保护机件不致受损;一离合轴37,其设有齿轮371,一端轴向延伸轴心,轴心末端呈方杆部372,且轴心上环设有相邻的第一凹槽373和第二凹槽374,并在齿轮371的另端面设有与凸出部32相吻对应套接的凹陷部375(图5所示),轴心的前端部设有螺孔376;一定位座38,其一端设有穿设离合轴37轴心的穿通孔381,该穿通孔381周缘设有长孔382(图5所示),该长孔382中填设有包括钢珠383、弹簧384、挡块385组成的定位件,该钢珠383顶掣在离合轴37轴心的第一凹槽373(图4所示)或第二凹槽374(图5所示)上,定位座38利用数支螺丝386螺固在座体20上;一停滞部(图4、图10所示)60,其由垫圈61、弹簧62、止动垫圈63及螺母64构成,垫圈61和止动垫圈63的中央处分别设有隔片,垫圈61和止动垫圈63通过隔片套设在轴杆31的剖沟33上,并通过螺母64将垫圈61、弹簧62和止动垫圈63固定在轴杆的剖沟上,形成具有一特定扭力值以下不致伴随旋动的停滞定位效果;一摇柄25(图4、图5、图10所示),其内侧具有一方孔26(图5所示),该方孔26配合离合轴37末端的方杆部372相套合,并配合一螺栓27螺入螺孔376,使摇柄25固定在离合轴37轴心的端部;一壳体由两外壳体28、29构成,可由两外壳体外部旋转而引动内部各构件。
参阅图4、图6、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连动部40的结构包括一连动轴41,该连动轴41穿经在座体20的第二穿孔22,连动轴41的一端凸设有凸缘42,凸缘42的侧面设有数个凹槽421,并在连动轴41上设有一铣平面43,又,连动轴41上套接锥状齿轮44,该锥状齿轮44中央设有具有切面的孔45,该孔45的切面与连动轴41的铣平面43对应;一连动齿轮46,其通过螺栓47螺固在连动轴41上,并在该连动齿轮46与连动轴41凸缘42间夹合钢珠461和弹簧462,一螺母48螺合在连动轴41突出于座体20的末端,且伞状齿轮49在套合衬套491后,嵌合在座体20上端内部,伞状齿轮49与锥状齿轮44相啮合以传递旋转力;钢珠461和弹簧462夹合在凸缘42与连动齿轮46之间,可使连动轴41与连动齿轮46连接成为一体(一起转动),当连动轴41负荷较大时,钢珠将弹簧压缩,使其连动齿轮与轴脱开,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
参阅图7、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卷扬装置2的上位处另设有一转向装置3,该转向装置包括机座71、摆头72及拨动机构80;该机座71设有剖槽711及一横向贯穿该剖槽的孔712,该摆头72嵌设在剖槽711中,且摆头72设有孔721,该孔712及孔721之间通过梢件713枢合,摆头72的底端设有齿状部722;机座71内设有护绳座81,该护绳座81上设有穿通部811,且凹槽812设在穿通部的周缘,又,护绳座81上设有两个供拉绳8穿入的穿绳孔813;两固定片85挟夹一蜗轮86固定,该蜗轮86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枢轴861,该枢轴861固定在两个固定片85的第一固定孔851中;一蜗形齿轮87的轮轴上设有铣平面871,且该蜗形齿轮87上套设有一锥状齿轮88,该锥状齿轮88上设有一个具有切面的孔881,该孔881的切面与蜗形齿轮87上的轴杆断面对应,并在该蜗形齿轮87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枢轴872,该枢轴872枢设在两固定片85的第二固定孔852中,使蜗形齿轮87与蜗轮86啮合。
参阅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摆头72一端设有齿状部722,该齿状部722与拨动机构80的蜗轮86啮合。
参阅图7、图8、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传动轴4设在伞骨下方卷扬装置2和上方转向装置3之间,通过传动轴4使卷扬装置2的旋转力量传递到转向装置3,该传动轴4上端枢接固定伞状齿轮89,齿轮的轴杆穿套一衬套891后,设置在护绳座81的凹槽812中(图8所示);传动轴4下端的伞状齿轮49分别与卷扬装置2的锥状齿轮44相啮合,使传动轴4设置在中空状的伞骨5中,并在该两伞状齿轮49、89与传动轴4之间分别设有衬套491、891(图6、图8所示),且两伞状齿轮49、89可由梢件892固定在传动轴4轴杆的两端,构成全新的伞具调整结构。
参阅图1、图5、图10所示,当使用者欲将伞具1的伞面7撑开时,需先将摇柄25向伞骨内侧推入,其内设的钢珠383限位在离合轴37的第一凹槽373中,此时,离合轴37后端的凹陷部375套设在轴杆31凸出部32,故,使用者仅需要转动摇柄25,使摇柄25带动轴杆31旋转,即可卷收与伞架6连接的拉绳8,使伞具1的伞面7撑开;当伞面7撑开至使用者需要的位置时,停止转动摇柄25,并通过轴杆31上的单向棘轮35与座体21上止动部50的棘爪51相互卡掣,且利用停滞部60的扭力设定功能,使轴杆31处于定点停止的状态,防止伞面7因强风而意外自动收合;当欲收合伞面时,仅需将摇柄25往前述相反方向转动,这时由于该轴杆31的单向棘轮35处于未绝对的卡死状态,故,与座体21上止动部50的棘爪51相互卡掣情况下,当向反方向转动时,轴杆31上的单向棘轮35即会在套接部34上松脱,使该轴杆31反向转动达到释放拉绳8而呈伞面收合的状态。
参阅图2、图6、图8所示,当使用者欲调整伞具1已撑开伞面7的偏摆角度时,则需先将该摇柄25往外拉出,使其内设的钢珠383限位在离合轴37的第二凹槽374中,且使该离合轴37的凹陷部375与轴杆31的凸出部32呈分离状态,该离合轴37的齿轮371与连动轴41上的连动齿轮46呈啮合状态后,在转动摇柄25(向前转动及向后转动可改变左右不同的角度,最大偏摆幅度约23度),使离合轴37随之转动,而离合轴37的齿轮371带动连动齿轮46,进而间接使连动轴41上的锥状齿轮44、伞状齿轮49和传动轴4旋转。
该转向装置3的蜗形齿轮87为同步锥状齿轮88转动,因此其传动轴4的旋转则带动拨动机构80旋转,拨动机构80中的蜗轮86与摆头72下端的齿状部722相偶合,故,此时转动摇柄25可使摆头72进行角度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伞具的卷扬装置设有座体,该座体与伞骨连通,且设有转动部,并在临近转动部的位置处设有连动部,转动部带动连动部,其连接在伞架上的拉绳固定在转动部上,卷扬装置的卷轴由摇柄卷动时,可进行开/闭伞具的动作,当摇柄向外拉出一特定距离,则可使转动部与连动部相啮合导接,连动部通过传动轴与另设的转向装置连接,进而再旋转摇柄时,变换为伞面的左右偏摆动作,使伞具适合于遮蔽斜向照射的阳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双向摆头遮阳伞,由一呈中空状的伞骨、位于伞骨上端的伞架及覆盖在伞架上的伞面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骨分别设有连动伞架的卷扬装置及与卷扬装置连动的转向装置,该卷扬装置和转向装置之间设有传动轴;该转向装置设有机座、摆头和拨动机构,机座设有剖槽及横向贯穿该剖槽的孔,摆头嵌设在剖槽中,摆头下端设有齿状部,由梢件枢合机座和摆头,拨动机构设有两固定片,各固定片上设有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两固定片通过固定元件固定在机座内;一蜗轮两端分别设有一枢轴,该枢轴固定在两个固定片的第一固定孔中;一蜗形齿轮的轮轴上设有铣平面,且该蜗形齿轮上套设有一锥状齿轮,该锥状齿轮上设有一个具有切面的孔,该孔的切面与蜗形齿轮上的铣平面对应套固,蜗形齿轮的两端分别设有枢轴,该枢轴固定在固定片的第二固定孔中,伞状齿轮啮合在锥状齿轮下方,通过伞骨下方的卷扬装置传动的转动力,使蜗形齿轮与蜗轮啮合,蜗轮与摆头下端的齿状部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摆头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内设有护绳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摆头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绳座上开设有一穿通孔,临近穿通孔的位置处设有一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摆头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状伞骨的卷扬装置和转向装置之间设有的传动轴两端分别设有一伞状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摆头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状齿轮与传动轴间分别设有衬套,该衬套固定在护绳座的凹槽,且伞状齿轮配合梢件固定在传动轴末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摆头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装置设有座体,该座体与伞骨连通,且座体上设有一转动部且在临近转动部的位置设有连动部,转动部的轴杆上连接卷扬开启伞面的拉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摆头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装置的座体一侧设有相邻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该第一、第二穿孔枢接固定转动部和连动部,且座体临近第一穿孔处设有一长孔,该长孔中设有止动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摆头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部由棘爪、挡块及设在棘爪和挡块间的弹性元件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摆头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包括一轴杆,该轴杆穿过并枢设在座体上,轴杆一端设有凸出部,该凸出部为非圆面,轴杆的另端设有剖沟,轴杆上临近凸出部的位置处设有套接部,该套接部上套设单向棘轮,又,轴杆上设有穿绳孔,该穿绳孔中穿设与伞架连接的拉绳;一离合轴,其设有齿轮,一端面轴向延伸轴心,轴心上环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并在齿轮的另端面设有与凸出部套接的凹陷部,轴心的端部设有螺孔;一定位座,其一端设有穿设离合轴轴心的穿通孔,该穿通孔周缘设有长孔,该长孔中设有定位件,定位件顶掣在离合轴轴心的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上,定位座配合螺固元件固定在座体上;一摇柄,配合离合轴末端的方杆部套合,该摇柄设有一孔,该孔中螺入螺栓,使摇柄固定在离合轴轴心的端部;一停滞部,其由垫圈、弹性元件、止动垫圈及螺母构成,垫圈和止动垫圈的中央分别设有隔片,垫圈和止动垫圈通过隔片套设在轴杆的剖沟上,并通过螺母将垫圈、弹性元件和止动垫圈固定在轴杆的剖沟上;一壳体,其配置在座体外部,且该壳体由两外壳体构成,并在其中一壳体上设有一对应孔,该孔供离合轴的轴心穿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向摆头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的凸出部周缘设有数平面,该离合轴的凹陷部周缘设有相等的数平面,使凸出部与凹陷部相互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向摆头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轴轴心的一端呈方杆部,摇柄的内侧呈方孔,以相互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摆头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部包括一连动轴,该连动轴的一端设有一固定部,且连动部临近固定部的位置处设有一凸缘,凸缘的侧面设有数个凹槽,并在连动轴上设有一铣平面,又,连动轴上套接锥状齿轮,该锥状齿轮上设有具有切面的孔,该孔的切面与连动轴的铣平面对应;一连动齿轮,其通过螺栓螺固在连动轴上,并在该连动齿轮与连动轴凸缘间夹合钢珠和弹簧。
专利摘要双向摆头遮阳伞,包括伞骨、伞架及伞面,伞骨设连动伞架的卷扬装置及与卷扬装置连动的转向装置,卷扬和转向装置间设传动轴;卷扬装置设座体与伞骨连通,座体设转动部及连动部,转动部轴杆连接拉绳;转向装置设机座、摆头和拨动机构,摆头嵌在机座剖槽中,拨动机构设固定片并固定在机座内;蜗轮设枢轴固定在固定片第一固定孔中;蜗形齿轮轮轴设铣平面且套设锥状齿轮,锥状齿轮设具有切面的孔与蜗形齿轮铣平面对应套固,蜗形齿轮设枢轴固定在固定片第二固定孔中,伞状齿轮啮合在锥状齿轮下方,通过卷扬装置转动力,蜗形齿轮与蜗轮啮合,蜗轮与摆头齿状部啮合,转动摇柄由拉绳连动伞架开/收伞,转向装置调整伞架左右偏摆,伞面定位在需要位置。
文档编号A45B25/14GK2621474SQ032369
公开日2004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30日
发明者赖金森 申请人:赖金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