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底部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9271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行李箱底部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行李箱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利用可调整性的构件组合来形成行李箱的底板,而达到弹性组合制造及具较佳经济效益的行李箱底部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按,行李箱是现代人旅游、出国常用的置物器具,而一般行李箱的底部具有一底板,该底板是作为支撑整个行李箱箱体及底部连结轮体的基板架体,在现有技术中该底板是整体塑制构成,而用以成型该底板的模具相当昂贵,且在不同尺寸的行李箱制造,必须另行开设模具以因应不同尺寸的底板制作,使得行李箱的制作成本难以降低;换句话说,不同尺寸的行李箱底板制造需有不同的模具,而此种行李箱底板结构设计除了无法避免的模具开设成本问题外,更增生模具管理、生产时效等相关困扰;因此,有关行李箱底板结构确有重新再加以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行李箱底部改良结构,其能使行李箱的底部结构制作简易化,且具有模具的共享性,而达到行李箱制造的极佳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行李箱底部改良结构,其能使行李箱的底部结构以组合方式即可达成,并可因应不同行李箱尺寸的底部需求迅速组装完成,而具有极佳的实时性制造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及功效,其所采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底部框架,该底部框架具有四角隅的端角装置,该端角装置进一步包括有一内轮架;一外轮架,该外轮架是与该内轮架相固结;一连杆组,该连杆组是固设于该内轮架上;一箱袋层,该箱袋层是设于该内轮架与该外轮架之间。
该内轮架包括一架板面,该架板面一侧方向两端设有可供连结杆体的接合部。
该内轮架的内侧方向两端设有接合部。
该接合部设有一中空接槽。
该连杆组是包括有连杆,该连杆可为空心杆体或实心杆体。
该外轮架底部是枢接有一轮体。
该箱袋层可为一布材或塑料布材。
一种行李箱底部改良结构,该行李箱底部包括有一内轮架,该内轮架包括有一架板面,该架板面内侧方向两端设有可供连结杆体的接合部。
该接合部设有一中空接槽。
该架板面的外侧方向设有凸起的护缘,而该架板面上并设有至少一连结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降低行李箱底部结构制造的成本,而提升其制造经济效益,且能相对提升其生产效率。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成的具体功能、目的,兹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一较具体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图号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组合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底部改良结构包括有一行李箱1,该行李箱1包括底部的一底部框架100,该底部框架100具有四角隅的端角装置101,该端角装置101进一步包括一内轮架10、外轮架20、连杆组30、轮体40及一箱袋层50;其中,该内轮架10包括有一架板面11,该架板面11的外侧方向设有凸起的护缘12,该架板面11内侧方向两端设有接合部13、14,该接合部13、14设有一中空接槽131、141,一般而言,该接合部13、14是相互形成约90度的夹角,而该架板面11上并设有复数连结孔15;该外轮架20包括有一架板面21,该架板面21设有对应该内轮架10的复数螺孔22,该架板面21的约中心处设有一凹槽23,该凹槽23并设有一穿孔24,该穿孔24是连通于该外轮架20底部的一凹室25;该连杆组30是包括有连杆31、32,该连杆31、32是呈一杆体,且可为空心杆体或实心杆体;该轮体40包括有一轮座41及滚轮42,该轮座41设有一轴孔411,该轴孔411可穿设一枢轴43,该枢轴43是用以穿过该外轮架20的穿孔24而进入该凹槽23内,继以一定位片44(或C型扣环)卡制而定位之,以使该轮体40定位于该外轮架20底部的凹室25处,该轮座41与该外轮架20间是设有一轴承件45,用以产生该轮体40枢转的顺畅;该滚轮42是枢接于该轮座41底部,其上并套设有一轮套46;该箱袋层50为一挠性层,如布材或塑料布材等。
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底部改良结构组合时,是将预定长度的连杆31、32分别插入该内轮架10的接合部13、14的中空接槽131、141并固定之,即该连杆组30是组固于两相对的内轮架10间,该连杆31、32与接合部13、14的进一步固定方式可为紧配合、铆固、螺固或其它固接手段,也可以于该连杆31、32与接合部13、14分别设置凸点与凹槽的卡固方式;再者,该内轮架10的接合部13、14设置是为便利与该连杆31、32连结,所以该接合部13、14的形状结构并不必加以限制,甚至也可以将该连杆组30直接组接固设于该内轮架10上。
又,组合时该箱袋层50是设于该内轮架10与外轮架20之间,而通过螺杆16螺结于该内轮架10的连结孔15与该外轮架20的螺孔22,而将该内轮架10、箱袋层50及外轮架20予以固结,并形成该行李箱1的底部框架100,如图3、4所示。
如此,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底部改良结构仅需开设该内轮架10及外轮架20的模具,而该轮体40及连杆组30是为一般的备料,当行李箱1所需制作的尺寸不同时,通过该连杆组30长度的裁剪调整即可迅速组接成该底部框架100,其模具精简成本及组装生产速度皆可大为改进,而积极提升其经济效益及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内容与所举实施例的图标,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范例,概凡知悉此项技艺的人士依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作成各种变化和修饰,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行李箱底部改良结构,该行李箱包含有一底部,其特征在于,该底部具有一底部框架,该底部框架具有四角隅的端角装置,该端角装置进一步包括有一内轮架;一外轮架,该外轮架是与该内轮架相固结;一连杆组,该连杆组是固设于该内轮架上;一箱袋层,该箱袋层是设于该内轮架与该外轮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底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轮架与该外轮架可通过螺杆加以螺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底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轮架的内侧方向两端设有接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底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接合部设有一中空接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底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杆组是包括有连杆,该连杆可为空心杆体或实心杆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底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轮架底部是枢接有一轮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底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箱袋层可为一布材或塑料布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底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行李箱底部包括有一内轮架,该内轮架包括有一架板面,该架板面内侧方向两端设有可供连结杆体的接合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李箱底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接合部设有一中空接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李箱底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架板面的外侧方向设有凸起的护缘,而该架板面上并设有至少一连结孔。
专利摘要一种行李箱底部改良结构,包括一底部框架,该底部框架具有四角隅的端角装置,该端角装置进一步包括有一内轮架;一外轮架,该外轮架是与该内轮架相固结;一连杆组,该连杆组是固设于该内轮架上;一箱袋层,该箱袋层是设于该内轮架与该外轮架之间;以此,以使行李箱的底部结构制作简易化,且具有模具的共享性,而达到行李箱制造的极佳经济效益及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A45C13/38GK2817556SQ2005200048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16日
发明者林哲宏 申请人: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