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晴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22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晴雨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遮阳挡雨的晴雨伞,尤其涉及晴雨伞的伞面旋转装置和伞面收拢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晴雨伞的基本结构包括一根带有手柄的中轴杆,安装于中轴杆上部的上巢,套着中轴杆可以滑动的下巢,与上巢连接的主伞骨,与下巢连接的支撑伞骨,连接主伞骨和支撑伞骨的若干拉杆,固定在伞骨上的伞面,以及伞面撑开定位装置和伞面收拢定位装置。
晴雨伞的基本功能是遮阳挡雨,但是,一般说来有雨就有风,风雨交加且风力较大时常常会使晴雨伞的凹面朝天,导致打伞人淋一身雨水,非常狼狈。其次,风力还会使年老体弱者和儿童感到打伞吃力。为了克服市场上出售的晴雨伞的上述问题,为了使晴雨伞能够承受风力的影响且能起到遮阳挡雨的作用,有人提出在伞面上开天窗减轻风对伞面的作用力;也有人提出在伞骨上增加线绳以加强伞骨的抗风能力;还有人提出在原手启式或者自动开启伞的长骨上增加富有弹性的接骨,并缩小同规格伞片的开门,以增加伞面向上翻转的抗力。这些技术方案的不足是使晴雨伞的结构复杂化,改变晴雨伞的生产工艺,影响甚至破坏晴雨伞的美观造型。
另外,本人曾申请伞面收拢定位装置(专利申请号2005200642029),其下巢底部设有两个底面是斜面的定位凸环,与手柄连接的具有上大下小两个管状体的伞头,,其大管状体侧面开有通孔,通过侧面通孔插入大管状体空间内可以与下巢定位凸环连接的弹性扣紧件,下巢定位凸环上方凸台和伞头大管状体上部壁体均为多面体,弹性扣紧件是由两个长方体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曲面体构成的封闭环。使用表明该伞面收拢定位装置存在伞头和弹性扣紧件的结构复杂、下巢的操作部位梗手、年老体弱者和儿童使用不方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晴雨伞的伞面旋转装置,在保持晴雨伞基本结构和美观造型的情况下,该晴雨伞能够承受风力影响且能起到遮阳挡雨作用,在风雨交加的情况下该晴雨伞可以使年老体弱者和儿童感到打伞不吃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晴雨伞,包括一根带有手柄的中轴杆,安装于中轴杆上部的上巢,套着中轴杆可以滑动的下巢,与上巢连接的主伞骨,与下巢连接的支撑伞骨,连接主伞骨和支撑伞骨的若干拉杆,固定在伞骨上的伞面,由下巢、手柄头和弹性夹装配构成的伞面收拢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巢内壁和中轴杆外壁之间安装有支撑上巢的使上巢围绕中轴杆作旋转运动且限制上巢纵向移动的中间连接件。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连接件是管状体。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连接件是轴承。
作为优选,所述管状体上端部设有外翻边,其外壁中部设有凸台,设有两条对称分布的纵向条缝,所述纵向条缝始于所述外翻边终于所述凸台。
作为优选,所述上巢内壁上端设有阶梯口,其外壁设有主伞骨安装槽、钢丝安装槽以及钢丝扭结端放置槽和隔离筋。
作为优选,所述上巢内壁与管状体外壁为动配合,其中,上巢下端面与管状体凸台上表面搭接,而管状体外翻边下表面与上巢阶梯口表面搭接。这样,管状体的凸台和外翻边作为外壁突出部位可以夹住上巢的上下端面,用于限制上巢纵向移动,保证上巢围绕管状体和中轴杆作旋转运动时不倾斜不晃动,以提高风力推动伞面作旋转运动的灵敏度。
作为优选,所述管状体固定在中轴杆上部。例如在管状体的下半部分将销钉打入中轴杆,使管状体与中轴杆连接为一体。
作为优选,所述下巢过渡台下方设置有圆柱体、卡环和带有若干爪口的倾斜爪。
作为优选,所述手柄头大管状体内部空间上半部分为圆柱面,其中间壁体上设置有凸筋,其底面上设置有定位桩。
作为优选,在所述弹性夹两个长方体的端部向前延伸有两个弧形弹性杆。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上巢和下巢都可以围绕中轴杆的纵向轴线作旋转运动,与上巢和下巢连接为一体的伞骨以及固定在伞骨上的伞面都可以围绕中轴杆的纵向轴线作旋转运动,它们构成了本实用新型晴雨伞的伞面旋转装置。在风雨交加且风力较大时,风力作用于晴雨伞的伞面,伞面带动伞骨,伞骨带动上巢和下巢围绕中轴杆作旋转运动,由于伞面作旋转运动大大减弱了风对伞面的作用力,试验表明,不但青年人能够平稳持伞,老年人和儿童也没有感觉到打伞特别吃力。由于本实用新型晴雨伞具有伞面旋转装置,在风雨交加且风力较大时,照样能够起到挡雨作用。其次,在人流较大的环境中或者不小心的时候,本实用新型晴雨伞一旦碰到别人的伞或者其他物品,它就会顺势转动,避免硬碰撞,减少伞的损坏次数。另外,手柄头和弹性夹的结构比设计人的在先设计结构更简单,例如手柄头大管状体内部空间上半部分为圆柱面比多面体简单。弹性夹两个长方体的端部向前延伸有两个弧形弹性杆,不但强度高弹性好,而且克服了大曲面体上设置凸台和凹环带来的强度不足的缺点。由于简化了手柄头和弹性夹的结构,与其配合的下巢过渡台下方的结构也得到简化。它们构成一种结构更简单使用更方便的晴雨伞伞面收拢定位装置。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晴雨伞上巢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
图1所示上巢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
图1所示上巢的仰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晴雨伞管状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管状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管状体的仰视示意图。
图7是沿图2中A-A线剖面示意图。
图8是沿图5中B-B线剖面示意图。
图9是上巢与管状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晴雨伞下巢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晴雨伞手柄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晴雨伞弹性夹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和图7所示,上巢1内壁上部设有阶梯口11,其外壁设有主伞骨安装槽12、环形钢丝安装槽13以及钢丝扭结端放置槽14和隔离筋15。
如图4、图5和图8所示,管状体2上端部设有外翻边21,其外壁中部设有凸台22,设有两条对称分布的纵向条缝23,所述纵向条缝始于所述外翻边终于所述凸台。
可以用轴承代替管状体2,所述轴承可以是工业上常用的小型轴承。以轴承为中间连接件时,该轴承内壁与中轴杆3外壁以及上巢1内壁与轴承外壁连接为一体,例如采用机械上常用的过盈配合。这样,上巢1通过轴承围绕中轴杆3作旋转运动的灵敏度更高。轴承及其安装方式为已知技术,图中没画。
结合图7、图8和图9说明本实用新型晴雨伞上巢和管状体的装配方法挤压管状体2的上半部分使管口向纵向条缝23靠拢,然后将管状体2的管口塞进上巢1下口直至管状体2的外翻边21在上巢阶梯口11处展开。由此可见,所述上巢1的内壁与管状体2的外壁为动配合,其中,上巢1的下端面与管状体2凸台22的上表面搭接,而管状体2外翻边21的下表面与上巢1阶梯口11的上表面搭接。这样,管状体的凸台和外翻边作为外壁突出部位可以夹住上巢的上下端面,用于限制上巢纵向移动,保证上巢围绕管状体和中轴杆作旋转运动时不倾斜不晃动,以提高风力推动伞面作旋转运动的灵敏度。如图9所示,销钉8打入管状体2下半部分和中轴杆3中,使管状体2固定在中轴杆3上部。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晴雨伞,包括一根带有手柄的中轴杆3,安装于中轴杆上部的上巢1,套着中轴杆可以滑动的下巢5,与上巢连接的主伞骨,与下巢连接的支撑伞骨,连接主伞骨和支撑伞骨的若干拉杆,固定在伞骨上的伞面(主伞骨、支撑伞骨、拉杆和伞面都是已知技术,图中没画),由下巢5、手柄头6和弹性夹7装配构成的伞面收拢定位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贡献是在上巢1内壁和中轴杆3外壁之间安装有使上巢围绕中轴杆作旋转运动且限制上巢纵向移动的支撑上巢的中间连接件。图9中的管状体2就是中间连接件,由于上巢1内壁与管状体2外壁为动配合(见图7图8),管状体2与中轴杆3固定配合,所以,上巢1可以围绕中轴杆作旋转运动。风力吹动伞面,伞面带动伞骨,伞骨带动上巢和下巢围绕中轴杆的纵向轴线作旋转运动。由于伞面在转动中消耗风力,伞面不会倾斜,手握手柄(中轴杆)不会因为刮风而额外吃力。中轴杆3顶端设置有帽头4。

图10、
图11和
图12中,5.下巢,51.下巢头,52.上圆柱体,53.过渡台,54.下圆柱体,55.卡环,56.倾斜爪,57.爪口,6.手柄头(原设计名称伞头),61.圆柱面,62.凸筋,63.椭圆口,64.定位桩,65.小管状体,66.凸缘,67.大管状体,7.弹性夹(原设计名称弹性扣紧件),71.大曲面体,72.小曲面体,73.长方体,74.弹性杆,75.倾斜凸台,76.加强筋。
图10、
图11和
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晴雨伞的伞面收拢定位装置的装配示意图。弹性件7插入在手柄头6大管状体67空腔中弹性件7长方体73上的倾斜凸台75卡在手柄头6大管状体67内凸筋62上,同时弹性件7的椭圆形大曲面体71覆盖手柄头6大管状体67椭圆口63,弹性件7的两个弹性杆74顶着手柄头6的内壁。晴雨伞在使用状态时伞面是撑开的,下巢5高高在上而远离手柄头6。需要收拢伞面时,可以用手将下巢5沿着中轴杆3(图中没画)向下拉,直至下巢5过渡台53的下表面与手柄头6大管状体67的上端面搭接,在此过程中,下巢5倾斜爪56塞进且逐渐撑开弹性件7长方体73而位于弹性件7长方体73底面下,使其卡环55夹住弹性件7长方体73,使其爪口57罩住手柄头6定位桩64,使其下圆柱体54贴近手柄头6大管状体67内部圆柱面61,实现伞面收拢定位。需要撑开伞面时,可以用手按压弹性件7大曲面体71使两个弹性杆74弯曲而导致长方体73变形向外移动,在安装于中巢(图中没画)和下巢之间的弹簧(图中没画)作用下,下巢5倾斜爪56的最宽部位进入且逐渐离开两个长方体73,因此,下巢5离开弹性件7和手柄头6迅速向上移动而撑开伞面。
权利要求1.一种晴雨伞,包括一根带有手柄的中轴杆,安装于中轴杆上部的上巢,套着中轴杆可以滑动的下巢,与上巢连接的主伞骨,与下巢连接的支撑伞骨,连接主伞骨和支撑伞骨的若干拉杆,固定在伞骨上的伞面,由下巢、手柄头和弹性夹装配构成的伞面收拢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巢内壁和中轴杆外壁之间安装有支撑上巢的使上巢围绕中轴杆作旋转运动且限制上巢纵向移动的中间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晴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是管状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晴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是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晴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上端部设有外翻边,其外壁中部设有凸台,设有两条对称分布的纵向条缝,所述纵向条缝始于所述外翻边终于所述凸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晴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巢内壁上端设有阶梯口,其外壁设有主伞骨安装槽、钢丝安装槽以及钢丝扭结端放置槽和隔离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晴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巢内壁与管状体外壁为动配合,其中,上巢下端面与管状体凸台上表面搭接,而管状体外翻边下表面与上巢阶梯口表面搭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晴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固定在中轴杆上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晴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巢过渡台下方设置有下圆柱体、卡环和带有若干爪口的倾斜爪。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晴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头大管状体内部空间上半部分为圆柱面,其中间壁体上设置有凸筋,其底面上设置有定位桩。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晴雨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夹两个长方体的端部向前延伸有两个弧形弹性杆。
专利摘要一种能够承受风力影响且能起到遮阳挡雨作用的具有结构更简单使用更方便的伞面收拢定位装置的晴雨伞。包括带有手柄的中轴杆,安装于中轴杆上部的上巢,套着中轴杆可以滑动的下巢,与上巢连接的主伞骨,与下巢连接的支撑伞骨,固定在伞骨上的伞面,由下巢、手柄头和弹性夹装配构成的伞面收拢定位装置,其特点是在上巢内壁和中轴杆外壁之间安装有支撑上巢的使上巢围绕中轴杆作旋转运动且限制上巢纵向移动的中间连接件。中间连接件与中轴杆固定配合,上巢与中间连接件活动配合,采用这样的结构后伞面和伞骨能够围绕中轴杆作旋转运动。该技术可以应用于自动伞和折叠伞。
文档编号A45B25/02GK2850375SQ2005201197
公开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9日
发明者李顺子, 赵京 申请人:李顺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